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教学改革实践思考及发展现状论文(共6篇)

应用心理学教学改革实践思考及发展现状论文(共6篇)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第1篇:应用心理学专业多元统计学课程教学探索


  多元统计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之一,作为一门定位于方法论性质的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多元统计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专业领域内相关问题,因此课程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本文试针对多元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摸清学生学习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具体说来,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和转变:


  一、排除学生畏学情绪,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方法类课程,如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社会科学统计技术sPss实用指导、教育与心理测量学等的惧怕似乎由来已久,最为普遍的感受即是这些课程均与数学有关,深奥的公式推导、烦琐的算式计算、复杂的证明过程……让很多学生“谈数学色变”,很多学生带着“我的数学学不好,根本学不好统计学”、“我的一元统计学学不好,多元统计学更学不好”等害怕和排斥的心理走进课堂,一旦在日后学习过程中遭遇困难,就会形成更为严重的挫败感。这无疑给课程的“教”与“学”带上了沉重的“精神镣铐”,这种带有偏见甚至先入为主的不良心理暗示如不及时加以排除,再精心的教学设计也无异于带着镣铐跳舞。


  作为任课教师,最为首要的任务是要排除学生的畏学情绪。为此,教师可在教学设计中补充一些特殊专题内容,例如主题名称为《和你一起认识多元统计学》的专题,内容可包括:第一,多元数理统计学与多元应用统计学之间的差异。前者侧重于方法的推理与论证。后者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大多数学生实际上将二者混为一谈,本质上惧怕的是数理统计学而非应用统计学,而面向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多元统计学定位为应用多元统计学。第二,明确前修课程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和即将学习的后续课程多元统计学之间的关系。可和学生共同回顾一元统计学的核心原理,并说明一元统计和多元统计的某些原理是相通的,学好一元统计能为更好地学习多元统计服务。对于一元统计没有掌握牢固的学生,可在复习一元统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逐步进入到多元统计。第三,呈现多元统计方法在心理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初步感受课程对于专业学习和研究的现实意义。此外,可以谈话的方式,和学生就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进行交流,和学生共同分享课程的特点与性质。通过正式进入课程学习前这一特殊专题的讲授,学生在学习心理层面初步实现了“不想学,害怕学”到“愿意学,学学看”的转变。当然,这个通过4个学时获得的“转变”,只是表层的转变,如果这种转变只停留于表面。而未渗透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则迟早会付诸东流,学生的畏学情绪又会转瞬回到原点,继而回到他们想象的恐惧之中。因此,为了强化第一次课建立起来的“转变”,需要触及更为本质问题的其他转变。


  二、针对学生特点和教材缺陷。重新设计教材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生搬硬套教材内容,这极易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特点和教材缺陷,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


  首先,在原教材内容基础上,增设“铺垫数学基础知识”一章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具备大学基础数学知识的前提下编写的,由一元统计到多元统计,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数据的呈现方式,原来的一元所对应的数据用一组数就可以表达,多元所对应的数据则需要使用多维矩阵来表示。这导致几乎所有的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数据表达方式的巨大变化,因为要理解这种数据的表达方式,需要具备一些《线性代数》知识。然而,学生之前并没有学过《线性代数》。为此,教师可精选一部分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线性代数》基础知识,如双重求和、矩阵、行列式、特征根、特征向量等作为铺垫。这样就像是教给了学生能与教材表述进行对话的简单语言。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这部分内容的增设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扫除后续学习的障碍。


  其次,应巧妙转换教学内容的口头表达方式。对于教材纯理科的表达方式,尽量顾及学生们目前具备的数理知识,尽可能用通俗化的语言对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过程加以描述。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可采用具体的例子使其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舍弃使用对学生而言晦涩难懂的数学专业术语,取而代之的是通俗易懂的解释和说明。专业语言通俗化的转换,使学生从“天书”中走了出来,学生慢慢地从远距离的“观望”、“哀叹”,逐渐地走进了教师的教学。


  最后,抛弃教材中与专业不对口的案例,搜集和积累心理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有关案例。例如,讲授多元统计方法之一——因素分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教学导人环节教师可呈现一个可以运用因素分析方法解决的心理学专业方面的研究案例,让学生带着这个研究案例所包含的问题,认识一种新的多元统计方法,逐步理解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的过程,最后回应课前展示的研究案例。案例的选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因此案例的代表性和针对性尤为重要。讲授过程中,虽然原理的讲授是重点亦是难点,但是贴近学生的案例对教学过程起着穿针引线的奇妙作用,它可以巧妙地点拨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全程跟随案例去认识和理解方法应用的原理和过程,使得看似遥远的知识与学生认知联系起来,看似枯燥、抽象的内容鲜活起来。由此,学生开始参与课堂,因为他们要学习的方法是帮助他们解决专业问题的方法。换言之,学生逐渐感受到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他们迫切需要多元统计思维及其方法的支持。


  三、改变单一教学方法,融汇多种教学方法


  统计学课堂授课方式的单一,不少教师认为这主要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理科课程的基础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特点,使得课程必须保持严肃的面孔,否则就会使教学内容失真、失效。但是,事实上,讲授统计学课程的教师,应有思维拓展的勇气,即在坚守理科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借鉴文科的感性思维,把理科的课程上成像文科的课程。在确保知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鉴文科课程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活”起来,改变教师“独角戏”、“一言堂”现状,摆脱“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累”的困境。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文献导读、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课题设计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文献导读”中,精选若干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心理和教育类相关问题的论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各种多元统计方法与具体问题是如何结合的;在“案例分析”中,让学生讨论案例是如何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的原理解决具体问题的,这种集体思辨的过程,使得学生更为直接、深透地理解多元统计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某个案例研究的优点和不足,重点关注方法运用与研究问题是否契合,原理阐释与统计结果分析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分析漏洞和常识性错误等等;在“课题设计”中,鼓励学生动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努力思考如何借助多元统计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其中几位同学还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某研究问题作为“创新杯”的申报项目。通过“学以致用”,带领学生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践应用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课程的实用性和学习意义,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课堂中渗透多种教学方式,使沉闷的课堂鲜活起来,学生灵动起来,教师也从抱怨课程、抱怨教材、抱怨学生的苦海中逐渐获得解放。


  四、摒弃单一评价方式,采取多元评价方式


  较之学习态度、学习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备受教师关注的问题,课程评价往往受到忽视,而课程评价对教师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导向甚至会对教学目的直接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多元统计学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是闭卷考试,由于闭卷的限制,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考查学生某一具体方法的推理过程和计算结果,但是对答案中数据的意义解读与分析却无从考查,学生们计算出一个个冰冷的数据,却无法获知潜藏于数据之中的现实意义。显然,这种评价结果严重偏离了课程教学目标。改变这种现状的途径之一就是转换评价方式,即使评价由终结性走向过程性,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具体而言,教师评价学生的视角不再是一张期末试卷,“阶段性学习反思”中的学习状态、“文献导读”中的综述报告、“案例分析”时的课堂发言、“小组合作”中的分析能力、“课题设计”中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记录均可成为教师进行课程评价的素材,这些素材足以让老师全面、真实地把握单一闭卷考试无法测量到的学习态度、主动意识、思维过程、实践应用能力等。综合多样的评价方式,也使学生跳出“题海”之苦,而更多地去关注知识的意义,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多元灵活的课程评价机制之下,学习更为主动、更为充实,思考更为活跃,当然收获也更为丰富。


  作者:秦娟

  第2篇: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0引言


   近些年来,油田企业改革重组,员工的思想状况趋于复杂,过去那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空对空传统盲目的说教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给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在长期从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由于人们的气质各不相同,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从气质心理学角度入手,采取因人施教、个别对待的方法。例如,严厉的批评对于胆汁质或多血质的人会促使他们遵守纪律,改正错误,但对抑郁质的人则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懂一点心理学,考虑每个人的气质特点来做说服教育工作。又如,有些干部员工原有的岗位可能发生了变化,有些人很容易适应,无需特别关心,而对于粘液质、抑郁质的人则需给予更多耐心细致的关怀和照顾,才能使他们逐步适应新的岗位和环境。


   一、将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将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和思想政治工作巧妙结合,这是新时期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举。这一举措目前已经成为油田常态化工作,融入油田生产经营、和谐油田建设中,日益发挥出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就油田而言,随着新形势和改革发展的不断变化,员工队伍思想上出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现实选择功利化、思维意识动态化等新情况新变化。单纯依靠正面说教、引导鼓舞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适应形势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7月胜利油田成立了心理学应用研究项目部,将其作为新时期油田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凝聚、服务员工的重要平台和桥梁纽带。项目部紧密结合油田实际,将心理学与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开展心理学宣传教育、应用研究和服务工作。特别是今年,按照年初局党委扩大会议有关要求和油田思想政治工作具体部署,项目部致力于“开发油田必先开发心田”,想办法,定措施,加大心理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力度,以专兼职结合、老中青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师结合的有效方式,在油田心理学应用研究上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化解了矛盾困惑,丰富了精神需求,促进了员工心理健康、心理和谐。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有力武器。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艺术性,是我们必须认真破解的现实课题。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入脑必先入心,入心就是要深入研究员工群体性和个体化心理的困惑和需求。只有打开心灵的一扇窗,才能播洒一片阳光,才能“开发心田”、凝聚心智。


   将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是新时期油田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举。科学地将心理学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不断探索、创新。


  一组截至2011年8月底的数字显示,郭益民讲授的《用心带队伍》、李宏颖讲授的《快乐工作》等课程,深受好评,受众已经突破了5000和2000人次。他们都是油田心理学应用研究项目部的成员。他们所做工作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迄今为止,项目部还组织研究课题近60项,已经完成20项,研究内容涉及油田在岗处级干部,油田党外知识分子,油田海外市场员工,老年、家属等群体问题,目前正在进行新员工和单亲家庭问题的课题研究。面向油田基层单位普及心理科学知识29个专题、205次,进入油田高培党校、胜利职业学院、胜利学院等课堂授课,听众涉及离退休老年人、油田家属、生产一线员工、科处级干部等,达10683人次。构筑和谐团体、培育阳光心态团体咨询服务13次,个体咨询服务3600余例,咨询涉及工作压力、婚姻家庭、人际关系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目前项目部还积极进行“胜利心田”网站建设,让员工更方便快捷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二、心理学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方法论


   学会运用心理学,弄清每个员工的心理特征和气质特征,首先可使思想政治工作少走弯路。人的气质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同气质类型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对其中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做好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就能获得较高的效率,收到较佳的效果。其次,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为生产和服务的作用。


   我们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例如,在2010年9月,一名值班人员由于对维修工作量没有做到认真核实,造成了工作失误和不良影响。领导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让她在员工会上进行了检讨。她平时少言寡语、性格孤僻、内向,对领导的批评和处理,她没有申辩,只是沉默不语。事后发现她比以前消沉了,一天到晚总是闷闷不乐,不敢见人。尤其是见了领导,她总觉得发窘、怯懦。本想通过批评能给她一个震动,可没想到却挫伤了她的自尊心。发现了这一情况,马上调整了方式方法,主动找她谈心,详细了解她的心理状态,耐心讲解。经过反复交换意见,她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振作起精神来,工作也一直表现很好。


   另有一名青年女工,兴趣广泛,活泼好动,接受知识能力较强、较快。性格趋男性,可就是干什么都没有恒心,经常在岗上电话聊天。对此,班长多次找她谈话,每次她都决心很大,过不了几天,又旧病复发。有一次值班干部查岗时竟发现她脱岗。领导班子集体找这名女工谈话,对她提出了严肃批评,责令她写出书面检查,在班组会上深刻认识错误,并按规定扣罚了她的当月奖金。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此后,她的自控力有了很大增强,坚守工作岗位,现出了积极的工作热情。


   上面的两件事实际上就是心理学中气质特点在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第一件事,开始由于没有注意到工作对象属于抑郁质气质类型的特点及心理,运用了批评的方法,结果效果不佳。而后来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效果比较显著,否则会使其本来就怯懦、孤僻的弱点扩大,产生不良后果。第二件事,起作用的恰恰是严厉批评的方法,这同样也是由气质类型决定的,这名青年女工是个多血质类型的人,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具有可塑性。单靠说服教育则效果不佳,可见,在做员工思想工作时,注意人的心理、气质,根据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运用心理学做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原则和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的。而人的气质对人的工作效率是有直接影响的。例如要求迅速作出灵活反应的工作,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对粘液质的抑郁质的人则较难适应;反之,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对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对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又较难适应。注意到这一点,就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尽所能的同时,加强训练和改善某种气质类型,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生产任务的完成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但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真正做到注重气质、运用心理学因人施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易行事。他要求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前提,以正确的方法为保证。要注重人的气质,首先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否则缺乏理论的指导,就不能正确把握工作客体的气质特点。


   要因人施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到员工中去调查研究,认识员工,了解员工,对工作客体的气质特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分别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此外,在施教的过程中,应坚持取长补短的原则,克服主观主义,人的气质类型本身是消极和积极的对立统一。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切忌认为一种气质类型是好的,另一种气质类型是坏的,更不能根据思想政治工作者个人的好恶来取舍。任何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多血质的人,灵活、亲切等是他们的优点,但也有轻浮、情绪多变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中,帮助客体对象发扬积极的一面,克服消极的一面,使气质不断改善。在施教时,还应坚持各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综合运用的原则。人的气质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多数人是介于各类型之间的中间类型。这就决定了不能简单地固守某一种方法,而应采取灵活态度,多种方法并用,这是由气质类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在具备理论前提和方法论保证的基础上,要做到注重气质,因人施教还应解决一些认识问题。首先,人的气质的改进是个缓慢的过程。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是不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其次,改进人的气质和因人施教,并不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唯一方法,不能把它绝对化,而应当与其他工作方法交叉使用。再次,强调注重人的气质,并不是把人的气质放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地位。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的问题是世界观问题,强调人的其中的重要性,是为了解决这个中心问题服务的,把握这个问题,有利于促进世界观的改造。第四,注重气质,因人施教的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特殊性的原理为基础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这一科学的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体现,是有其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的。


   实践证明,从心理学角度入手,注重人的气质,因人施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正确地运用它,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庄千业

  第3篇:关于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的现状和改革发展


  应用心理学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发展目标必须把社会需求及其对人才的要求放在首位,以满足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和市场经济对心理学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1]。有研究表明,“缺乏实践,缺乏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应明确心理学的课程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多元化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评价。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心理学的授课教师大多是理论型,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实践经验,因而他们的讲授可能更偏重于概念、理论的阐述,涉及到实际应用的教学则相对较少。心理学课程内容繁杂,涉及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很少有教师对这些领域都能驾轻就熟,教学中往往自己擅长的部分多加发挥,不擅长的部分则一带而过,从而影响到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为了弥补师资队伍的缺陷。首先聘请更多的心理学背景的老师,引进有经验的教授;其次由优秀教师开出示范课供大家观摩学习,要求教师同行定期听课,每次听课都随时记录听课意见,并由听课人召集任课教师、学生进行面对面地沟通,将改进建议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引导任课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扎实提高教学质量。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对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实行“一帮一、结对子”的“结对帮扶”措施,由优秀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其备课、上课及其他教学工作,在老教师“传、帮、带”的指导下,提高青年教师授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最后要加强学院之间的交流合作,邀请其它学院或其它学校的老师授课,取长补短。


  2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


  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2008年11月29日在深圳就中国教育存在的三大弊端发表演讲时指出的,大学教育的典型写照就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种现象的产生无疑是缘于我们一以贯之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心理学研究的一些重要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等学生无法掌握和操作演练,多媒体教学的技术和手段由于课件制作上的麻烦也难以得到普遍运用。再加上心理学作为公共课,基本上是采用几十甚至上百位学生的大班教学,教师对教学的组织不当,导致公共心理学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欠佳等都影响了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效果。


  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一味以学科体系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内容的做法,及时对课程内容加以整合与优化,为在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与心理指导。首先,应该在现行课程体系中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心理学观念的问题要予以保留并加以提炼,加强课程中有关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的内容。在以往专业实践课的基础之上加入心理测量、SPSS统计学教程等实验实训类课程。


  其次,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我们在选题尽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情况而定,通过一系列课程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自我、群体、人际关系等概念所反映的心理咨询内涵,从而加深对学科概念来源于实践的感受。


  总之,我们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需要,打破传统的体系,兼容和整合心理学各分支科的内容,形成一个全新的心理学课程独特的体系框架,在此体系中,还要组织安排能反映最新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手段陈旧、方法简单,仍然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师以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教案为标准,扮演权威代言人的角色。即使重视或使用案例传授教学,课堂上也主要是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学生们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另外,现在课堂教师也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但经常导致学生的认知超载,并没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学习效果。师生关系仍然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学生的经验、情绪、态度、需要和兴趣等主观因素被忽略,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A讲座式教学。


  可适当采用讲座式教学。例如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导论,感觉他们更像是专题报告,每一节课设定一个主题,然后深入来讲解那个主题,而课程的内容不一定涉及到我们教材所有的内容,但却对这节课的主题却讲得相对深入。同时可指定一两本书作为主要的教材,但同时会在穿插期刊上的论文,增加课堂讨论、课后网上查询,并把课后讨论纳入平时成绩里。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B.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注重主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学习是体验式教学的精髓。体验式教学强调“做中学”,教师与学生是互动的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体验,将学习变成乐趣和追求而不是压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达到学用结合的效果。采取多种方式将体验式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提供的案例进行角色扮演,之后再互换进行练习,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之后再分享、交流、整合以及应用。


  以咨询案例的视频为主线的讨论教学方式。把每次邀请来知名教师的讲座录下来进行资源积累。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让大家观看,然后分组讨论各自的感受,最后老师点评,共同提高。


  体验心理咨询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有附属医院的资源,加强临床教学以及实践,组织学生跟随坐诊医生进行治疗观摩,让学生体验在真是的临床情境下治疗者的具体情况,加强对患者的了解,并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水平。


  大学全程式实践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研究,除了可以参加院系里老师们的研究项目之外,可鼓励低年级的同学,参加高年级的学生和系里已毕业的研究生的一些研究。同时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结合各个高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水平。


  作者:姚朝宗等

  第4篇: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自从1905年比奈和西蒙发表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智力量表以来,心理测量学的发展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相关领域,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实用价值。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心理测量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系统地进行心理测验问卷的编制和使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为将来从事相关的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事测评以及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传统的心理测量教学模式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心理测量的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有所欠缺[1]。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技术革命和学科研究的不断进步[2],心理测量学的教学改革也应该从该学科的课程特点和当今社会需求出发,以现代学习理论作为指导,辅助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最终实现“教”与“学”的进步和超越。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探索


  1.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并伴随着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与成材的动机源和催化剂。心理测量学课程中包含了很多的统计学原理、公式以及大量抽象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因此,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于心理测量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抵触和恐惧心理,成为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可从生活中的心理测量实例入手,增加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分析,以生动的形象思维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到抽象的概念学习中,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并最终将理论知识再回归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进行深度的专业思考。例如,在教学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尝试在导言部分首先引入学生所热衷的趣味测验,例如“神奇的Q测验”、“从唱卡拉ok的姿势看个性特征”等,然后组织学生对心理测量的概念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教师总结概括,从而引入心理测量的专业概念学习;在导言结束的部分,给学生布置访谈作业,分别采访身边的老人、父母、同龄人、小朋友四个不同的年龄群体,了解他们对心理测量的看法和认识,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度。


  2.弱化统计计算过程,加强统计软件的实操训练。心理测量学的理论框架部分,包括经典测验理论、信度和效度、项目分析、常模等,这些内容是心理测量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但这些章节中会出现大量的统计学原理和计算公式,使得部分统计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讲授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重视,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统计学公式及数学运算过程,可以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信效度的评估、项目区分度,以及常模分数的导出等教学内容中,加强学生数据统计思路和统计软件操作能力的训练,在熟练使用统计软件的基础上能够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因素分析等)进行相关的评估和计算。鼓励学生使用SPSS软件来完成相关章节的课后习题,并在课堂上演示其具体操作过程,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在不断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心理测量学作为一门应用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性课程[3],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将理论框架的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体会心理测验学习的乐趣,领悟心理测验的基本流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涉及“心理测验的编制与实施”内容时,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恋爱幸福感”或“婚姻幸福感”的问卷编制任务,并选取小样本被试进行施测,运用之前所学知识对自编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出测验常模。通过这一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得学生对测验的编制和实施有了感性的认识,并将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合到整个实训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测验信度、效度、常模等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编制问卷的能力。对于各类经典心理测验,例如韦氏智力测验、16PF、MMPI、EPQ等,在教师讲解清楚基本施测要点和计分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要亲自寻找被试者,对其进行施测,并提供完整的测验结果和分析报告,在课堂上汇报和讨论。通过该实践环节的教学,帮助学生熟悉常见心理测验的内容、施测过程和解释方法,锻炼学生独立使用测验的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将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4.参考国外教材,补充前沿进展,扩展学生视野。专业课程的学习,离不开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因此,教师需要在心理测量学领域进行大量而广泛的阅读,并充分了解掌握所教学生的能力水平,选择出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在国内,戴海崎等人编著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一书作为心理测量学的经典教材和考研必看书目,享有较高的专业声誉,保证了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经典教材,如美国RonaldJayCohen&ik编著的《PsychologicalTestingandAssessment》、Anastasi&Urbina编著的《PsychologicalTesting》、&GaryGroth-Marnat著的《PsychologicalTestingandAssessment》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所选教材的内容框架,适当补充国外教材中的有趣案例,适量介绍最新的心理测量学理论和研究进展,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心理测量的应用问题,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心理测量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二、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问题情境的学习是将学习“抛锚”于具体问题之中的一种情境化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主张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小组合作和教师的指导或促进在学习活动的作用[4]。重视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情感需求,鼓励师生进行积极的问题探究、讨论和交流,提出富有思考价值和有深度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质疑,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心理测量来源于现实生活,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教师可以巧设一些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到心理测量的研究问题上来,有助于学生新知识的生成。心理测量学课程是面向大三上学期的学生开设,很多大学生会在这个时期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教师可以从这一现实情境出发,组织学生来讨论“你认为怎样才算是成功的大学生?”“大学生生成功的评判标准是什么?”“高考状元们的未来是否一定是成功的?”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中,教师可以引导出关于测量中的“实证效度”、“效标”等相关概念及其特点,让学生从生活实际或是亲身经历中加深对这些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感受到心理测量的应用价值,从而更加投入地进行专业学习。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传统的心理测量教学方法容易给学生带来抽象、难懂、枯燥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积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出学生对心理测量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将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例如,关于“心理测量学的建立与发展”章节中,会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学思想起源和实践探索。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教学效果非常有限。根据问题创设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师事先准备教材中所提及的七巧板、九连环等智力玩具(还可以补充魔方、橡皮泥等),将其带至课堂分发给学生,先让学生自由玩这些玩具,然后在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思考“刚才玩玩具的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哪些和心理测量相关的东西?”“从一个人玩玩具的过程中,你可以观察到他的哪些行为和心理特点?”在总结学生们的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测量的应用,心理测量和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此时,学生的探索不再是被动的,学生是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提问设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变得趣味无穷,课堂变成了学生求知的乐园。


  3.创设协作探究的问题情境。“协作探究”的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所教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之间开展研究型学习,合作探索、共同讨论、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心理测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创设协作探究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各章节结束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该章节知识相关的最新研究文献,在小组内部进行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总结,撰写初步的研究综述并提炼制作成PPT,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与分享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在协作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教材中呈现的知识充分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从文献搜索、组织讨论、撰写综述、制作PPT到最后的课堂汇报,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深化对心理测量学知识的学习,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三、考核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探索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是督导学校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测和评价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取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方法性、技巧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心理测量学课程来说,传统的单一考试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心理测量学的学习水平和运用能力。根据学习原理和教学评价的主导思想,对心理测量学的考核应采取多角度考核的考评体系。首先,传统的期末考试应予以保留,试卷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其次,还要对学生平时的课堂出勤率、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独立作业和小组作业的完成情况、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考察。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根据平时考核和试卷考核的不同权重予以确定。多元化的考核评价能够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综上所述,心理测量学的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环节进行了多元化的尝试和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心理测量学课程及其他心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直接的借鉴经验。


  作者:张秀琴

  第5篇:关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近几年来,我们运用建构主义思想积极探索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些初步经验。我们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自主性的、师生互动与学生合作式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结合各门课程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一、实验操作的支架式教学模式


  在操作主义看来,概念就等于一组操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将学科知识的概念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就必须经过“习以成性”的实验操作。为此,我们在几门主干专业课程中挑选出一些学科核心概念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对这些核心概念提供的支架为学生进一步建构内化的整个知识体系奠定自主性学习的基础。所谓支架式教学是借用建筑行业脚手架一词来比喻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断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二、社区实践随机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事实上,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知识的运用总是多学科、多技能交叉、随机和综合应用的,而传统的单一分科的课堂教学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建构主义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模式,即学习者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种多次进入,绝不只是为巩固知识而进行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三、小组督导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可能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因此,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学生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我们采用小组督导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使交流与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收到了帮助一人、教育多人的教学效果。在这种小组学习方式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与督导作用。


  四、以问题为中心抛锚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所谓抛锚式教学是指以真实事例或问题或真实任务为基础(即比喻为“抛下一个锚”),让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围绕这个被确定的问题而展开。故抛锚式教学也可被称之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所以,建构主义主张应尽量使课堂教学过程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相近似,弱化学科界限,强调知识交叉,鼓励和指导学生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探索策略。


  五、临床情境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4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另外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考试的目的是拿高分,最终取得学位证。而在创新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成为最终目标。所以我们在形式上,减少部分闭卷考试,增加部分开卷考试。在内容上,减少死记硬背的东西,增加灵活变化的东西,并加入动手操作部分。在能力考试上,减少复述性的内容,增加创造性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考试引导促进学生去创新,继而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我们在对新入学的本科生中选取一个班通过运用这几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发现该班在同年的期末考试中成绩高出其他班级十几个百分点,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增加。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实际效果。


  作者:熊建虎

  第6篇:应用心理学自学考试在成人教育方面的改革思考


  继续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义是指对大学或大专毕业生实施在职教育。部分国家将大学本科教育当作初始教育,继续教育成为初始教育重要的延伸及扩展形式。美国、英国等个别国家把在职教育、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设定为三足鼎立的教育体系。所以,开展继续教育是对在职技术和管理人员时常开展拓展知识及其技能的教育,确保提升教育综合技术能力及管理水平。实践研究可知,如果国家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其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更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于1992年出现第二专业专科学历教育(简称:二学历)浪潮,二学历作为成人教育中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成为继续教育重要的形式之一。


  1成人自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成人教育中,经常出现学员不主动配合、不及时上课的情况,例如,某些学生在学习、考试、毕业办证等环节发生遗忘、拖拉的情况,不仅给办学单位带来通知及督促工作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存在无法统筹兼顾的情况(如家务、事务与冲突等),这一情况导致学生手忙脚乱,不仅耽误学生考试,也影响工作单位的工作效果。同时,部分学生对二学历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会出现混文凭的情况,认为只要交钱报名就能拿到文凭。学生认为学校有事儿自然而然会通知自己,不能耐心刻苦的开展学习,也无法积极主动完成相关事务,对办学单位提出的要求视而不见。有些学生因日常工作及生活习惯过于散漫,做事缺乏激情和计划,不讲究实效,因此,参与日常的学习中也表现出散漫懒惰的情况。当然,出现上述问题也因办学不严谨、工作人员方法不佳、学生指导工作不到位等情况,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按期毕业。


  2成人二学历自考教育改革的要点


  二学历教育不仅包含成人教育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为确保二学历教育的健康发展,在保障其质量的基础上,根据特点及实际情况,必须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2.1改革过去的学年制度


  学年制度一直是高校教学管理日常使用的方法,其主要展现出计划经济的特色。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二学历学生就显然无法适应该制度的内容。首先,学年制磨灭了学生在素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极为明显,这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基本的因素,硬要按照学年制的管理方法实施管理,会以牺牲水平高、素质好的学生的积极性作为代价。其次,忽略在客观条件下的不同之处。成人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用来学习的业余时间有多有少,加之家庭负担、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这成为学生学习的客观情况。教学与日常的管理有着必然的联系,管理要设定严格的纪律实施约束。如果均按照一个时间进行限制,部分学生由于请假次数过多,听课无法达到学籍管理的最低学时分数不得以自动退学告终,无法展现学用结合的特点。基于成人教育的特点,学习者在职,实施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工作需要。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二学历教育具有代表性的展现上述特点。但是,学年制的管理措施重点在于强调学员在某个轨道上按照一定的速度运行,执行相应的教学计划,按照设定的模式展开培养,引发学用相互脱离的矛盾。


  学分制是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模式,不根据学习时间作为依据,而是以学习结果评价是否达到毕业水平开展管理。学分制是以展现个人知识体系和弹性学习时间为核心,这里所说的学分制与通常意义上的普通生试行的学分制有所差别。因二学历学生无法集中到普通学生那样的程度,开展学分制只能得到学习弹性学习时间或修业年限。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明确学习负担,闲着的时候多学习、忙时少学习,最后修完这一专业所设定的学分方可毕业。这也是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计划学分制度。如果完成学分制,可以将其与自学考试教育相互结合。具体做法如下:设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及课程学分,学生依照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学习时间选择相应的课程。学生所选的课程要在指导下进行,学分制与学年制相互结合,实现专业课程规定的学分,学生方可毕业。


  2.2开展成人应用心理学二学历教育的注意要点


  二学历生源主要分为夜大、函授、全日制,根据学生层次水平可以分为本科生、大专生等。二学历学生具有来源复杂、生源广、学习目标明显等特点,具有基本极高的知识起点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工作与学习发生冲突,实践经验较丰富。根据学生的生源及具体情况,与高校多年的成人教育经验相互结合,使教学计划满足二学历学生的学习要求。在为二学历班级选择教师时,要挑选该校德才兼备、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任教。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二学历的实际能力,高校教务处不断总结二学历管理相关经验,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合市场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传统的学历教育方式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班级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的是为适应应考的相关知识,丧失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方法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二学历教育要避免死记硬背的填充式教学模式,倡导问题+研讨的教学方法,提倡实施互动或网络多向交流,从而获得多元化的信息源。该教学方式以问题为纽带,启发学生进行研究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自学考试教育应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集中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体现应用型自学考试的宗旨。


  3加强对实践考核环节的管理


  高校必须做好考生实践技能环节的成绩录入管理工作,杜绝出现漏报并且要确保每名考生成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践技能环节,教务处要与考核老师统一思想,从严认真考核考生的实践技能,杜绝考生出现不经过培训就直接参加实践考试环节的现象。


  4结论


  在我国,到目前为止高校推行成人二学历自考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正规的地方。虽然二学历成人教育质量并不完全代表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但是它也体现了我国对社会人才资源的整合与再培养态度,甚至反映了社会建设的节奏。所以我国应该多借鉴国内外二学历教育的成功经验,吸取教训,全面正规化二学历教育机制,同时也希望社会中人们能端正对二学历成人教育的态度,在选择进行再教育时不要过于草率,切忌急功近利,因为教育不争一朝一夕,而是需要时间来慢慢发展的长期工程。


  作者:刘嵩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1581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