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从不同角度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

从不同角度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在小学时期儿童的生理方面迅速发展,达到一个发展的高峰期,同时这也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很多心理问题的形成就是在青春发育的早期,所以我们要及时预防,做好准备工作。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学生自身
  
  1.生理因素
  
  (1)遗传和疾病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疾病也层出不穷。有些学生被天生或后天的疾病所缠绕,如兔唇、侏儒等。正是由于这些外在生理的缺陷,他们总是能成为周围人关注的焦点。长时期面对这些异样的眼光,儿童在生活中容易形成自卑、孤独、自闭等性格,从而不愿与人交流,把自已锁在内心狭小的空间不愿走出来。
  
  (2)生理发展
  
  小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期,生理方面主要表现在身体发育加速,男女在第二性征上出现明显的区别,男生主要表现为睾丸增大,女生为乳房隆起,有些发育较早的女生会出现月经初潮。这些生理上的变化会使他们对对异性充満好奇,但又感到焦虑,恐慌,不安,在对待异性时也会变得比较小心,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正确的教育和指导,防止儿童从简单的焦虑、不安情绪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2.心理因素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田景波指出,在青春期以前,思维水平上呈现对感觉、动作或是具体经验的依赖,而到青春期则能进行抽象思维,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这个时期的儿童因为身体的迅速发展,他们期待心理的成长,希望家长和老师不要把自已当小孩子,相信自已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但他们确实从外形上像大人,而内心里还是孩子,依赖与独立的矛盾突出。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一个家庭的人员组成、人口数量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儿童心理的发展。据许多相关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对其儿童心理的影响最为明显。
  
  单亲家庭又称缺失性家庭,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有一方与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据相关的研究,中国80%的单亲家庭都是由离婚所致,所以父母的关系对儿童心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单亲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儿童,缺乏关爱、孤独、容易产生妒忌、和对父母和社会的仇视。
  
  2.家庭氛围
  
  是指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的气氛与情调。它存在于每个家庭中,并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卫萍、陈雪梅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使儿童形成活泼、开朗、诚实、谦虚的性格。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容易表现出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等。
  
  3.家长教养方式
  
  主要是指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同样重要。但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一味地追求自我认同的教育方法,而对一些正确有效的方法不能达到理性的认识。只要是他们认为正确的,就会运用家长的权威优势,使孩子无条件地服从,从而影响到儿童个性化的发展。
  
  (三)学校因素
  
  儿童到适龄的阶段后,便会进入到学校学习生活,虽然说学校是儿童成长、学习的第二场所,小学教师是儿童的第二任老师。但是由于儿童在进入学校之后,大多数时间是呆在学校,和老师和同学相处的时间增加了,从而也就减少了和家长相处的时间。所以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同学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1.教师
  
  首先,在当代的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的时候,父母以他们为中心,来到学校,他们也同样认为自已会是老师关注的焦点。所以当现实与理想出现差距时,难免会引起心理的落差感,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等不良现象,久而久之就可能引起心理问题,如焦虑、厌学等。
  
  其次,教师公平性的体现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惯性认识,那就是老师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成绩差的学生。我们不排除是有这样一类教师,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表现出明显友好的态度,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则经常在公开课堂进行严厉的批评。这种明显的态度差异会使优秀的学生产生一种优越感,而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自卑感,从而更加厌学,甚至逃学、早恋、迷恋网络,以此来寻求心理的释放。
  
  2.同学
  
  在家里父母给了儿童尽可能多的关爱,从而使得他们进入学校之后也认为得到所有同学的喜爱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面对这种一个班级同学的相处,每个人性格不同,难免会存在一些小群体。对于不同的学生之间可能存在攀比的现象,比如说谁的朋友比较多,谁的爸爸是校长,谁的衣服好看,老师更喜欢谁等。学生中的差异对于弱势群体的学生来说会产生自卑、恐惧、孤独等心理,而对于强势群体的成员来说就可能会存在炫耀、骄傲、自私等。
  
  (四)社会因素
  
  据卫萍等的研究表明,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大众传媒、社区环境三方面的因素,而我认为除了这三方面还应加上一个社会风气。所以这里我主要说明社会风气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不良的社会风气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些思想“一切向钱看”“要嫁就嫁高富帅”这样会导致学生从小就养成错误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有的学生还有可能想辍学去赚钱,或者过分注重外貌而产生厌学现象。并且在现实和思想发生冲突时,他们就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不能理性地作出选择,严重的可能导致抑郁。
  
  作者:刘爽(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1598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