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心理学 > 从境界说看诗词欣赏的心理特点

从境界说看诗词欣赏的心理特点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


  “境界说”不仅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也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评价我国古典诗词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境界”的有无。在鉴赏诗词中,要想知道简短的文字背后所传达的丰富内涵,领略诗词在文意之外的优美意境,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心理,透过诗词中的表象去把握其内在的意境。审美感知是审美心理活动的起点,通过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去把握去感悟诗词中的内在感情,审美理解则是审美心理活动的最高境界。这四大心理要素不管在文艺创作还是作品欣赏中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篇文章,以辛弃疾与纳兰性德两位词人的作品为代表,结合境界说诸要素,来看诗词欣赏的心理特点。

  (一)伤心人别有怀抱――辛弃疾

  《人间词话》有云:“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①

  我们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为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闲珊处。

  这首词的意境极为优美。欣赏这篇词作,读者要充分调动审美心理活动。

  首先,感知是我们欣赏这篇词作的的起点,它在读者对审美对象直接、形象、具体的感受中进行,词中的一切信息都要由审美感知进行加工和处理。透过稼轩形象生动的描述,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浓郁的宋代民俗风情画卷。正值节庆的京城,一派歌舞升平,我们仿佛置身于画面中,可以感受到临安城在元宵节时灯火辉煌的热闹景象,以及身处在在这热闹欢乐的元宵之夜中的人物。

  其次,再造想象在我们的审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审美想象,主体和审美对象能够融为一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闲珊处。”最后的意外之笔把隐藏在画面里的主人公突然浮现出来,我们发挥想象,作者在熙攘的人潮中寻觅、失望之后,蓦然回首,周围所有的喧闹都失去了光彩,她是这个繁华热闹的夜里那道独特的风景线。简短的几句,烘染出一个美妙的意境。词的字面意象很简单,在我们的感知和想象的作用下,形成的意象却要丰富的多,这首词之所以令人回味无穷,原因就在于此。

  再次,情感是诗词欣赏活动的动力所在,只进行理性思考的人,对于诗词很难获得正确的审美评价。用富有情感的心灵去感受,才能真正把握诗词的美学价值。这篇词作中,作者在熙攘的人潮中寻寻觅觅,我们跟随他一同经历着张望、失望、心灰意冷,蓦然回首,灯火黯淡处的她,不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牵挂的那个。读到这,我们可以强烈的感觉到前面所呈现的种种欢乐热闹气象,都是为反衬后者的冷清、孤寂、独往独来做层层的铺垫,以突出其与众不同的性格。

  最后,审美理解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层次。我们在阅读诗词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理解力,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历史常识,才能进入比较深的审美理解层次。辛弃疾一生,尽管备受朝廷冷落,但他仍然坚持抗战主张,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高洁情怀。“近代梁启超评此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管词选》),意思是这首诗是在怜惜自己的幽洁和孤独,这个伤心的人,也就是辛弃疾,他要表达的是另外一种思想感情。”② “那人“的形象便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宁可一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与当时的黑暗现实同流合污。了解到辛弃疾的生平以及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便会对这篇词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赤子之心――纳兰印象

  《人间词话》有云“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③纳兰性德是对这句话再好不过的诠释。纳兰骨子里刻着的至诚至真,言辞里渗透着的凄婉之情无不印证着王国维所讲的赤子之心。这种赤子情怀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纳兰性德在其《浣溪沙》中,用朴素自然的话语深切的表达了对亡妻的怀念。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欣赏这篇词作,我们的审美情感活动是随着对客体对象的感知而展开的。她是他曾经共同生活过三年的女子,彼此知趣相投,透过纳兰形象的语言描述,我们可以强烈的感觉到在其妻卢氏去世后的八年时光里,他没有一刻不在思念着她。全篇都在描写,在抒发对亡妻的无限爱怜和思念。

  想象是诗词欣赏的催化剂,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帮助我们在诗词欣赏中获得更多的美的感受。通过想象,使虚实二境相互包容,渗透转化,实现虚实相生的优美意境。“被酒莫惊春睡醒,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清空如话,却淡而深长。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在心里构建一个具体的形象。眼前浮现出的画面中,他们像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那样,闲暇时分,如知己一般,相对而坐,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以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了衣裳,留得一衣茶香。我们正是根据纳兰提供的语言描述,唤起与此相关的表象,进而创造出新的形象,使画面活在眼前,使意蕴酿于心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古典诗词永恒的艺术生命力所在。“情感”既联系作者又联系读者,古典诗词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其情感美的光辉。人情人性是这篇名作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中,词作中他对亡妻的怀念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平淡琐事中的美好,没有豪言壮语的英雄式呐喊,没有山盟海誓的眷眷深情,只是用最平常的话语,最简单的辞藻,说了出来。是最真实,最真切的表白。但当回首曾经,当时也只当是平平常常的小事,谁料想,而今却是最幸福的事了。

  最后,调动审美理解,使我们的审美心理达到高潮。所谓“诗乃心声”,只有了解纳兰的人生境遇和他落寞多情的性格,我们才能更深入透视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他更多的是关注本我,自身思考的情之苦,体现到这篇词中便是一份雍容华贵的忧伤,给我们传递的不仅是对亡妻的深切思念,更多的是他的每一丝苦闷,每一份无助。他赤子之心的凄苦哀婉,他多愁善感的气质,愁郁苦闷的内心,让我们心生怜惜、感动不已。如果不去挖掘纳兰的性格及其为人,就会把对作品的赏析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不能从深层次揭示其意境,缺乏对这篇词作的总体感知和把握。

  欣赏辛弃疾与纳兰性德的名作,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们在词中所创造的那种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既不同于生活现实,又可感可信的艺术境界。诗词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性的文学活动,我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能动的二度创作。要体会诗词中的意境,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审美心理活动,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美的熏陶,从而充分领略古典诗词中悠远的意境之美。(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注释:

  ① 彭玉平编著.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3.第69页

  ② 辛更儒《辛弃疾词选》,中华书局,2009.第34页

  ③ 彭玉平编著.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3.第24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52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