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音乐舞蹈 > 综合类院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再构架

综合类院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再构架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音乐基础理论作为音乐学学科建制中的基础性学科,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和特定的人文色彩,它所涵盖的学科实质,在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在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体系中,音乐基础理论无论是从学科内涵还是从由学科内涵所构建的学科体系、学科定位、学科标准来看都是不尽完善的。本课题就是为适应时代发展,重新构架音乐基础理论的知识体系、拓展其学科内涵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综合类院校专业音乐教育提出一些建设性思考。

  一、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再构架的背景

  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再构架主要是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贯彻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需要。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导,主要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走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这种“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育教学理念的有效贯彻,必然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现实需求。二是实现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音乐基础理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而理论素养的提高又是建立在大量文献资料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的厚积薄发的过程。更何况音乐课程教学信息资源较少,教学资料建设相对欠缺,导致教师和学生获取相关理论知识的途径单一,拓展学习的空间比较狭窄。这就使得“如何引导学生学”成为课程教学目的实现的关键。三是优化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内容的需要。在传统音乐基础理论学科中,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作为该学科中的主干课程,对教学质量要求较高,具有教学内容技术强、专业性强的特点,对学生的音乐专业基础要求较高,导致学生在相对枯燥学习中兴趣不浓、动力不足。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根据学科特点,理顺学科内容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学科知识与技能训练整合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四是落实音乐基础理论实践性教学的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每门课程教学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目前的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中,实践性教学内容容易被忽视或简单化。学生的实践往往局限于课堂上为数不多的小比赛、小观摩上,这对于提升学生实际能力,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打好理论基础、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为不利。五是解决以往教学存在问题的需要。以往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尽管在有效提高学生音乐理论素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参与度明显不足,课程学习仅满足“过得去”的思想还一定程度存在。教学手段单一,音乐基础理论教学大多依靠传统乐器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对多媒体技术和软件辅助等教学方法应用不多。同时,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考核不够,缺少相应的激励促进措施,导致教师责任心、积极性难以得到最大程度挖掘。上述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探索,重新构架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再构架的目标

  针对目前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再构架应遵循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理论素养为根本,以先进教学理念贯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以“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含金量”,保证课程教学质量。重点围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创新构建教学模式、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其基本构想是“基础知识自学、重点内容精讲、难点问题导研、关联知识拓展”的全过程导学式多元化教学模式。其中,全过程主要是指学生全过程的参与教学,以及全过程的教学考评。导学式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本着“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思想,重点解决“教会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采取“自主预习―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的方法进行。多元化主要是采取“教师讲授+专题研讨+大作业+教学视频”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师教学理念先进、师德师功过硬、教学方法灵活、整体素质较高;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基础知识扎实、参与教学主动、问题意识强烈;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率较高。

  三、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再构架的要点

  综合类院校的音乐教育应根据自身优势整合资源,明晰定位,以突显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存在价值,谋求长远的发展空间。

  (一)着眼课堂教学“含金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课堂教学的“含金量”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存储量息息相关,也与教师的教学内容整合与传授艺术密不可分。教师只有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千方百计地使自己满腹经纶,才能使学生收获良多。为此,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是确保课堂教学含金量的关键。一是教?W组在要求每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任务制订读书计划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学研讨日”组织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相关理论的学习,广泛开展读书交流研讨活动,实现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树立和理论素养的全面提高相融合。二是采取“课前集体准备、课后集体反思”的方式,在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每名教师必须落实教学日志制度,做到“节节有反思、课课有提高”,并充分汲取他人经验做法,及时纠正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三是落实“相互听课、集中讲评”制度,就是在整个教学课程中,教学组内相关成员应随堂听课,以有效补充自身的不足和及时发现其他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实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构建导学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及音乐基础理论课程自身特点,为切实达成“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构建“导学式”教学模式,也就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一是组织教师集体研讨,并编写课程教学“导学案”,明确各专题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拓展延伸”等内容,并于课前发放到每名学生手中,使学生明确每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按照“自主预习、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的方式,巩固强化学生学习效果。二是课堂教学组织本着“精讲、讲精”的原则,采取“理论提示―研讨交流―教师点评”的思路,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三是针对教材内容易读懂的现实,课程基本知识体系的掌握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答疑为辅”的方式,即教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均由学生自己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并以作业的形式呈现,以保证有限课堂教学时间的最大限度的利用。

  (三)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整合优化学科内容

  学科体系的构建应本着“宽口径、挖深井”的思想,在教材选用、内容设置上既要让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学生“吃得好”。为此,我们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学科体系,整合优化学科内容。一是整合音乐基础理论学科课程。着眼解决学科课程整合不够,教学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加强对新时期音乐理论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的研究探讨,搞好理论与技能课程的融合、结合。为此,因根据综合类院校的音乐教育教学特点,合理安排每一学期所开设的课程,打破以往教学课程按照教材体系的“平推”的模式,深入拓展全新的课程形式。在设置课程时,要着重关注提升课程设置的弹性和自由度,尽量整合基础理论课程和基本技能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时能达到理论学习与技能练习相互贯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各类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二是优化音乐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根据中西音乐技术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体系的不同,以新变化、新观点为牵引,优化教学内容。通过进一步充实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增加中国传统乐学、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学、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形态学知识等内容,丰富音乐教学资源。与此同时,借鉴西方现代音乐理论的研究成果,如先锋―点描派、现代十二音序列技法、不确定性音乐、机遇音乐和偶然音乐、电子音乐以及现代音乐的记谱法和声功能网的相关知识等,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方案目标。

  (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在教学内容本身,更重要的在于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授课风格与艺术。一是用好“问题”牵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想、可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其实并不喜欢无事可做,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人才有意义感;人更加相信自己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通过事先设计好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直接给出结论,要让学生有介入的机会,诱导学生思考后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有自己得出结论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二是科学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自己体验由听懂到会做会用的过程。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在一门课程的不同专题中、一个专题的不同教学环节中,灵活选用教学实践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单一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形式并用。同时,针对学习内容与要求,设计教学环节。要事先分析理论学习的内容中,哪些是需要记忆但难于记忆的,哪些是需要理解懂透但难于理解懂透的,安排对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实践环节和理论学习的时间间隔要合理,既要有一定的思考、消化时间,也要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将实践环节安排在理论教学后的适当时间段。三是正能量感染,让学生自觉进入参与课堂的积极状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上课时学生如饥似渴,有的则昏昏欲睡。针对这种现象,为了调动学生,首先授课教师要有良好的个人形象,很强的事业心和自信心,从外表上给学生以敬业、权威的好印象。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要自然透露出热情和激情,形成良好情绪的传染。再次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故事背景的设计或选择、积极词汇的选择与运用,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找到兴趣点、兴奋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将考评学生与考评教师相结合

  针对以往音乐基础理论课程考核多以“课终闭卷”的单一考核模式而导致学生单纯记忆知识点的弊端,应确立“全面检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客观真实评价教学效果”的指导思想,加大形成性考核比重,减少终结性考核比重,以能力测评为核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主要采取“基于过程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即着眼于课程教学全过程,采用“课程作业+研讨交流+课终考试”等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全方位综合检验教学质效和学生能力素质。并将考核方式区分为核心环节和一般环节,对于核心环节采取一票否决制。基本设想是:课终考试50%+研讨交流20%+艺术实践15%+平时作业15%。其中,课终考试采取开闭卷相结合,闭卷主要以知识点为主,占总分值的25%,开卷主要考查运用理论分析的能力,占总分值的25%。同时,规定凡是课堂表现不佳、作业未完成者降低考试成绩一个等级。以扭转长期以来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涉及面窄、考核结果不足以全面检验教学质量的状况。同时,每学期末组织一次“音乐基础理论课堂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每名任?n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并组织一次课程教学内容随机抽点式的试教评分。对学生反映较差、专家评分末位的教师,暂停相关教学任务,整改到位后方可继续教学。对于学生、专家、同行普遍反映较好的教师,给予相关政策的倾斜和教学改革资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15922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