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音乐舞蹈 > 让音乐课更有“心”意

让音乐课更有“心”意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48-02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推上新的高度,以生为本、怎样教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等相关研究成为热门话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不断思考“音乐课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一方面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各不相同,另一方面音乐学科有特定的教学规律。笔者不断探索与实践,努力在“关注学生需求,实现学科教学规律”的过程中,搭建心理学与音乐教学之间的桥梁,并初步形成了“观察教育教学的现象、研究现象背后的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的模式。

  一 教学内容――以学定教、加减有度

  刚工作时,我经常在课堂上讲解很多的内容,音乐课渐渐成了“专题讲座”――乐理课、发声课、合唱课、音乐史课……与我的“好心”相悖,效果却并不理想。我的教学行为究竟“有何不妥”?

  “7±2效应”:19世纪中叶,爱尔兰哲学家威廉?汉密尔顿发现,如果把子弹撒开,人们很难一下看到超过7个。1887年,M.H.雅各布斯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无序的数字,被试能够回忆出的数字最多为7个。艾宾浩斯也发现,人们阅读一遍后可以记住的字母约为7个。20世纪50年代开始,心理学家不断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都是7。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发表了“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这就是神奇的“7±2效应”。

  从中我得到了启发,原来我的教学行为违反了学生的“学习和记忆规律”。学生的“关注点和记忆力”就像“电表”,“负荷”是一定的,教学内容的数量不能太多,必须精心选择负载的每一个“电器”,并且尽可能使用低耗高效的“电器”,珍惜记忆资源。于是,我减少教学内容的数量,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减少纵向挖掘,加强横向联系。渐渐的,我的话少了,学生动得多了;我的声音轻了,课堂气氛热烈了。

  二 教学过程――形神兼备、乐在其中

  初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兴趣不稳定、注意力难以持久……针对这些问题,我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

  1.挖掘教材、内容创新

  可以结合单元主题或音乐作品,用动画或Flash视频代替音频。比如,16册第四单元“歌剧世界”中的《卡门序曲》,用动画Flash版的《哈巴涅拉舞曲》导入,对于女主角卡门学生们很感兴趣,适时地引出剧情,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又如,15册第三单元“梨园金曲”,对比欣赏动画版和真人版的《三岔口》,先用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拉近学生和京剧表演的距离,之后欣赏真人表演,演员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彻底把学生征服。

  2.鼓励参与,形式创新

  通过创设新的课堂教学环节、延伸课外音乐教育等,营造全方位的音乐育人氛围。比如,课前布置导学案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制作PPT,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课上设置分组讨论、上台展示、自评互评等板块,组织学生讲一讲、唱一唱、演一演、赛一赛等,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课后在学校各项活动中,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延伸与拓展音乐教育,如独唱比赛、合唱比赛、集体舞比赛、朗诵比赛、主持人比赛、建队仪式、离队建团仪式、入团仪式等,让学生“离教不离学”“离教不离乐”。

  三 教学方法――循序渐进、以情育人

  “教学方法之于效果”有时更甚过“教学内容之于效果”,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好像给音乐课的育人功能插上了一对翅膀。

  1.循序渐进、潜移默化

  以往,我用“合唱队”的模式训练教科书上的合唱作品,把练声和歌曲分开,先练声、后分声部学唱、然后合唱。对于这样专业枯燥的训练,学生积极性不高、效果差。在上第13册第六单元“雪绒花”一课的时候,改用《雪绒花》的低声部旋律作练声曲,带领学生缓慢轻声地哼唱低声部旋律,唱熟之后,悄悄地加进由我独唱的高声部旋律,让学生发现并感受融合在一起的两个声音,之后请部分学生代替我轻声哼唱高声部,效果不错。

  比较两者,前者一开始就明确教学内容,开门见山,后者有点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实践证明:后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探究原因:后者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一、初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专业性高、技术性强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被他们接受。如果先学唱单声部,一般我选择非旋律声部,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后再加入旋律声部,从聆听过渡到歌唱,然后小结演唱形式,并进行针对性练习,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效果比较好。

  2.尊重主体、以情育人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南风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人们脱下外套。北风使出浑身力量、拼命地刮风,可随着它加大力量,人们却把衣服裹得更紧,它累得筋疲力尽也没有使人们的外套离开身体。南风则不慌不忙,缓缓地吹、很温暖,渐渐的人们脱去了外套,沐浴在暖风中。这是一则寓言,但师生就像这风与人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就像将盐放在面前你难以下咽,但若将盐放在一碗美味的汤中,在享受美味汤肴的同时,就将盐全部吸收了。

  四 教学评价――用爱铸就、多元求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教学中我们应该带着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注意评价的因人而异。

  1.“糖衣炮弹”、用爱铸就

  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用泥块砸同学,陶行知正好看到,制止了他的行为,并叫他放学后来找自己。学生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了,陶行知给了他一颗糖,说:“你按约定按时来了,很守时。”之后又给了他一颗糖,说:“我叫你停下你就停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然后又给了他一颗糖,说:“经过了解,我知道你砸的学生是经常欺负女生的男生。说明你很善良。”学生很感动,也很惭愧,说自己错了。陶行知给了他第四颗糖,说:“你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很好。”

  音乐教学中我们也要随时准备好“四颗糖”,评价时带着善意、包容和爱,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发现学生的优点,理解他们的青涩,放大他们的任何一点进步与改变。我相信:如果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那么明天一定会更好!

  2.尊重个性、多元评价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都不相同,评价时一定要因人而异,注重分层次和多元化。比如,当学生的表现积极、正确时,可以进行正面评价:声音洪亮、节奏准确、台风亮丽、赏心悦目等。当学生表现不太理想时,可以进行侧面评价:你这次回答问题起立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你回答问题的声音比以前响亮了。实在遇到调皮的学生,可以进行转弯评价:你的想法很独特等。

  五 结束语

  教学过程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的感悟和体验,特别是音乐学科,不仅是知识的教授,更是美的享受。学生在音乐课上是被尊重与关注的,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及存在的困惑都是教师研究的课题。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有很多,在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不可生搬硬套。只要教师不断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用“心”教书,就一定能把音乐课上得更有“心”意,实现以生为本的美好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15996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