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音乐舞蹈 > 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4.No.2第一乐章

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4.No.2第一乐章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摘 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2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的早期作品。 它表现了贝多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是贝多芬内心情感的写照。其中第一乐章更是整曲的精髓。本文对乐曲的创作背及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演奏特点。 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特点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文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学习钢琴的必修课
  。贝多芬从青年时代就开始创作,一直持续到他的晚年,整套作品集中体现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对童年的回忆,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坚忍和对理想的追求成为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这套奏鸣曲,使贝多芬的艺术气质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1、创作背景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9首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有编号的是后32首)、10首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曲、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创作了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传世之作对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贝多芬也被后人尊称为“乐圣”。
     这首.2是贝多芬的第十钢琴奏鸣曲,作于1798—1799年间,那时候贝多芬正在维也纳跟随莫扎特、海顿学习作曲,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后的贝多芬心中充满了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这也使他不顾耳朵日夜作响的折磨,在吸取前人精粹的同时又进行自我创作,大大提高钢琴的表现力,因此在这首作品中,可以感受到钢琴带来的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当时的贝多芬,在获得了首次成功后创作灵感源源不断,心中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所以这首作品我们感受到明朗的春天般的温暖,欢愉活跃的气氛。在创作手法上,除第一乐章采用传统的奏鸣曲式外,第二乐章运用了变奏曲式表现纯情朴实的魅力,第三乐章则用一首谐谑曲来更加突出地表现这种精力充沛的热情和极具幽默感的诙谐。可以说这首钢琴奏鸣曲才是贝多芬奏鸣曲的真正入门教材。
2、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
    这首编号.2的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织体上最清澈、最精致的作品之一。乐曲的第一乐章是用典型的奏鸣曲式创作而成。
    呈示部(1-63小节):明亮的G大调有着春天般的温暖气息。主部主题的开始是一个8小节的乐段。整个乐段平静而富有歌唱性,左右手相互呼应,犹似男子轻声和着女子美妙的歌声,宛如恋人在对歌吟唱,表达美好和幸福的爱意。主题结束在主音后,第9小节进入一个连接部。转移到A大调上的连接部清脆欢快,让人想到大自然的美妙和鸟儿的欢唱景色。在连接部的最后几个小节,乐曲转入D大调,自然引出在D大调上陈述的副部。欢快而又充满幽默感的副部(26-47小节)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副部主题的第一句(26-29小节)在节奏上有了重要变化,由主部主题的弱拍开始变成由重拍开始,这样的变化也带来了不同的表现力,从高处以和谐的平行三度音程逐渐下行,有一种欢愉的摇曳感。第二句开始仍维持下行,在第33小节又加入了新动机,一个上行四度的跳跃。这种上行跳跃在第三个乐句(第39小节)时又变成了六度,43小节时达到高潮。在一连串三十二分音符的连贯进行后,副部转而进入结束部。富有歌唱性的结束部(48-63小节),好似高低两个声部的对唱,中间还加有中声部时而跳跃时而持续的伴奏。三个声部有交响乐团的宏伟和壮观。
  展开部(64-124小节):展开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64-98小节)的开始是展开部的引子,高低声部像男女对话,从g小调上的主部主题进行发展,而后转向降B大调的副部主题展开,在右手十六分音符三连音进行的背景上,低声部中的主部因素强劲发展,经过g小调、f小调的下行级进调性转换后,第99小节出现降E大调的假再现便是展开部第二部分的开始。第二部分(99-114小节)仍是主部主题的动机,两个声部都在轻声歌唱,有种雨过天晴,如释重负的感觉,一派宁静祥和的气氛。这种轻声吟唱在106小节转到了g小调上,力度和速度都有所增加。g小调属和弦上低声部和中声部的长音,有着男低音的威武和自豪,配以三十二分音符来助威,扩大了音域,整个乐章达到高潮。在展开部的结束时,渐渐平静下来的主部动机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在左手伴奏背景上响起,时而在高音区,时而在低音区,最后,三连音也停止了,转为一般的十六分音符,没有任何伴奏的旋律声部以半音的下行走到延长的升G音,然后开始了再现部。
  再现部(125-186小节):很接近呈示部的写法,呈示部的三个主题都在主调出现,只有再连接部第137小节时先转入C大调,为的是副部能够更自然地出现在G大调上,使得调性色彩更清晰。
  尾声(187-199小节):运用了两句稍微变化的主部主题材料,整个乐章的结束部分,没有新奇的和声和绚烂的旋律,重复和持续低声部长音,最后结束在不圆满的全终止上,让人有意犹未尽。
3、第一乐章的演奏特点
  这首钢琴奏鸣曲.2并不是贝多芬较大规模的重要作品,从演奏技巧看也并不十分复杂,但是作品风格赋予幻想,对丰富多变的音色要求也非常严格。因此要想真正把乐曲演绎得出色完整,把握好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风格也并非易事。
3.1 长串连音的弹奏  在第一乐章中,左右手均有很多连续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或三十二分音符的跑动,并且很多都要求弱音弹奏,因此在演奏时要求手指动作尽量小,贴键弹奏,同时不能松懈掌关节和指尖,在跨度较大和上下行跑动时,可以用手腕带动整个手,提前做好准备,在把每个音都弹到底的同时又快递快落每个手指,做到声音均匀透彻不模糊,音色轻盈纯净,颗粒性强。
3.2 连续跳音的弹奏  在第一乐章的展开部,左手由一长串连续的跳音来表现旋律的清脆明亮,乐句要连贯又要凸显跳音的特性,因此演奏时要求整个乐句一气呵成,每个跳音之间要形成音断气不断的感觉,手指动作轻盈,所以这里的跳音只运用指尖的反弹来完成,动作不要太大,这样弹奏出来的跳音既有弹跳力又有连贯性,表现愉悦的气氛。
3.3 多声部中旋律的突出  第一乐章表现出很强的交响性,这也是贝多芬创新改良的结果,因此在弹奏时,要把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交代清楚。比如呈示部的结束,应注意突出高声部和低声部两个外声部,而用右手弹奏的中声部则是伴奏声部,所以 要求右手的重心要在弹奏高声部音程的小指上,而大指则小心地轻轻触键,但是同时声音又不能虚,也要弹出清透的音色。
3.4 节奏的多变性  在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贝多芬用弱拍来开始整个乐曲以表现轻松愉快的幽默感,所以在开始的演奏要有一个抬手的动作来显示空出来的十六分休止。这样也为后面音乐的展开做了充分的准备动作。而在展开部中伴奏音型多为三连音,出现很多三对二或三对四的节奏,这是贝多芬体现矛盾情绪的写作手法之一,在弹奏时要注意两手正拍上的一致,每一拍的第一个音要两手整齐下键,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乱,使旋律优美动听。
4、结语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2是贝多芬创作的简单但精致的作品,它展现了贝多芬音乐的特色和魅力,表现了富有幻想的音乐风格,是当时社会情况下贝多芬内心的完整写照。整首奏鸣曲也反应了在法国大革命下人们对平等、自由、的追求和在理想里人们和大自然关系亲切、愉快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姚锦新.《贝多芬第十钢琴奏鸣曲-作品14之2-第一乐章分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7月. 
 于青.《贝多芬第十钢琴奏鸣去第一乐章的教学及演奏方法》.钢琴艺术.1999年12月.
 安东?科迪.《安东?科迪解说<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四》.钢琴艺术.2009年8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2443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