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论虚与实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应用

论虚与实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应用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引 言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虚与实既是一种哲学和美学原则,又是一种艺术精神体现,在文学、音乐、建筑、艺术、绘画诸多领域都有应用。实体物质给人的空间感、视觉感较为有限,若将“虚”穿插其中,往往会超越实体自身,获得无限意境。声乐表演集体力、脑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于一体,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虚与实的应用使得声乐表演艺术内容更丰富,境界更高远,历史文化、演唱风格、创作特点等都对虚与实有重大影响,在此主要从哲学和美学角度对其中的虚与实进行分析。

  一、音乐中的虚与实

  (一)虚与实

  “无声胜有声”、“大音希声”,这些古时言论都是借“实”之音追求“虚”之意境。何为“虚”、“实”?首先应明白,虚与实滥觞于哲学,于美学中发展成熟,于艺术实践中进一步延伸。庄子曾做如下解释“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是物之虚”,艺术中的空灵、清逸等审美观都是在哲学角度虚与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美学角度而言,第一,“实”为艺术作品直接表现或反映出的表象,“虚”为作品内在的意境;第二,“实”为显露、实写、逼真等艺术手法,“虚”为省略、虚拟、虚构等艺术手法。

  (二)音乐中的虚与实

  与建筑、绘画、文学等艺术不同,音乐看不见、摸不着,只能聆听并用心感受。大体来说,音乐中的“实”多指具体存在的、人体感官能够直接把握的音响造型,“虚”则指通过想象把握或者虚拟的形象。从创作角度分析,作者在一度创作时,音乐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人生经历有所感悟后创作的,人生经历属于实,主观感受和思考属于虚;二度创作时,表演出来的实际音响属于实,而超越听觉需要用心灵感受的艺术意蕴属于虚;三度创作时,即对于欣赏者而言,所能感受到的信息属于实,而从中引发的联想属于虚。虚与实体现了音乐审美本质,不管是作品、表演者,还是欣赏者,都是从实逐渐过渡到虚,虚实结合,以有限物象表达无限意蕴,最终使艺术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二、 虚与实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应用

  (一)虚与实

  声乐表演是用歌声,以嗓音为主的音乐表演,而就表演而言,离不开实际音响。声乐表演艺术手段和技法有多种,各位表演者的音色、风格、声腔也截然不同,这种通过舞台和音响效果展现的个人风采是传递出的“实”。如彭丽媛行腔圆润,吐字清晰,情感朴实,充满热情,爽朗中蕴含着细腻;宋祖英音色甜美,情感细腻;张也声音清脆,声色甜美,婉转流畅。此外,祖海、汤灿、李谷一、杨洪基、戴玉强等演唱家都有各自风格,以独特的诠释手段和艺术表现技巧赋予了音乐作品新生命力,都属于“实”的范畴。而这些“实”又都是他们构思“虚”化的直接体现。

  (二)练习中的虚与实

  主要有练习性和表演性两种练习方式,彭丽媛曾谈及在演唱《清粼粼水来蓝莹莹的天》时,为更好地刻画作品人物形象,需将电影人物与歌词中所描绘的形象统一起来,同时内心要能够感受到人物存在。在此过程中,歌词语言是实,而作者的内心联想是虚。优秀的声乐表演家往往会对虚实进行很恰当地处理。

  音乐中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练习时需要把接受过的训练不断整合完善,眼中看到的乐谱,配以思考和主观处理转换为内心声音,再通过喉部将所想所感以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一个由实转虚、由虚到实的过程。首先,乐段有千万种变化,可能是骤然巨变,也可能是细水长流,这就对呼吸、断句等提出了更改要求,必须把握好乐段间的变化,才能顺利完成气口衔接和情绪过渡。歌唱者必须整体把控、了解“实”的信息,思维上有了预见性,才能以“虚”构思塑造出“音调化”印象,然后通过嗓音表达传递;其次,在把握好基础信息后,要迅速进入音乐作品要求的情境,通过不断练习来获得新感知、新体验。同一部作品,演唱家每次演绎时的感觉和情感是不同的,不过在长期有意识地练习后,能够将这种感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演唱者需将具体的客体依据移到心中,转化为内心的客体依据,做到这一点后,即便离开了艺术实践活动本身,也能够在内心歌唱并获得感知。此过程中的不断练习含有“实”的属性,但训练出的稳定情感和体验能力则属于“虚”的范畴。

  以歌曲《我心永爱》为例,黄华丽演唱时声音嘹亮、富有弹性,而且气息悠长宽广,给人一种端庄大气的感觉。即便是较长的乐段也能一气呵成,其演唱不但高低声区位置统一,且情感真挚,对喷口的处理也毫无瑕疵。加上其中花腔唱法的应用,更是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体现出了演唱者的个性。另一位演唱家吴娜声音明亮高亢,演唱自然,感情充实,淳朴中略显深沉。在前奏音乐响起后,吴娜不像黄华丽那般声音细腻明亮,而是选择了纯净厚实的唱法,给人一种真挚醇爽的感觉。她们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即是“虚”的表现;而具体表达出的声音,如对音色、强弱、速度所做出的调整则是“实”的表现。

  所以在练习过程中,需以“实”为基础,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转第45页)(上接第43页)通过不断练习加入自身思考,在心中塑造出作品形象,增加主观体验,对声音和唱腔加以处理后演唱出来,完成由实到虚,再由虚到实的转变。

  (三)演唱中的虚与实

  练习是为了完美的演唱做准备,声乐艺术的魅力最终还是要借助舞台表现力和演唱感染力真正实现。呼吸在演唱中极为关键,气息调节不好,就无法顺利将乐段演唱。可以这么说,吐字、行腔、力度、强弱、语气、情感、速度等构成演唱的基本元素都受气息影响,所以演唱者必须学会合理控制气息。平常说话时无需对气息有过多关注,但音乐作品有节奏和旋律,气息必须与其相符。对气息的潜意识控制,是演唱主体认识“虚”化后对演唱过程中气息的“实”的调节表现。

  实唱和虚唱不同,前者需要声带振动才能发声,声门关闭时间较长,耗气量少;后者发生时声带并不完全闭合,用气量比实唱多,大部分气息转化为头共鸣腔,小部分气息直接从口腔出来。为保证用气量最少,通常会选择虚实混合唱法。如俞振飞演唱的昆曲《牡丹亭?惊梦》中“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句,“眷”字第一拍d音是实唱,之后的装饰音e则力度减弱,到b音运用本嗓,显示了演唱者的真声色彩。当音域拉宽,音区上升,“似”字则以假声为主,转为虚唱,音色呈现出一种朦胧美感。随着音区下行,“水”字真声增加,“流”字采用虚唱,假声成分增多。“年”字e音为实唱,厚实饱满,在f音处转为虚唱,用声力度减弱。

  实际演唱过程中,演唱家通常具有灵活的演绎能力,不会受乐谱上固定音符和标识的局限,也不会为刻意丰富行腔而创造新腔。即便是同一部作品,经过加工改造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使词情和曲情更加统一,时代审美特征更加集中体现。

  三、 结束语

  虚与实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无处不在,两者互为补充,互相转化,虚实结合,从而创造出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不同的艺术境界。表演者需通过“实”的音乐作品和技巧,逐渐转化至“虚”构的情景,培养主干感受和情感体验,形成独特的风格,在由虚化实,用各种技巧演唱出来。(作者单位:琼州学院艺术学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636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