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浅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艺术魅力

浅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艺术魅力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文艺创作存在的问题: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1]然而今年最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却是一部难得的既叫座又较好的优秀作品。这部持续打破收视和流量记录的“反腐神剧”,到底有着怎样的优点,吸引了男女老幼津津有味地观评?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既赢得了市场又赢得了口碑?

  1 从优秀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看《人民的名义》的魅力

  1.1 优秀文艺作品应该为时代立传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1]优秀文艺作品应该立足于事实、贴近于时代,应该是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作品。优秀文艺作品往往能够透露社会变革的信号,用艺术的方式凝练出特定时代的历史本质。优秀文艺应该以积极昂扬的姿态去书写现实生活,去记录社会历史。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强反腐力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老虎苍蝇一同打,“高压反腐”成了时代强音。《人民的名义》贴近时代旋律,紧扣反腐主题,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坦率地描绘了反腐斗争的现实性、真实性与复杂性,鲜明地表达了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这既是“时代”的真实反映,又是真实的反映“时代”,因此,电视剧一开播就收到了观众的热捧。

  1.2 优秀文艺作品应该兼具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资本市场对文艺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扩大艺术的受众面与影响力,促进文艺的繁荣,另一方面,市场也可能把文艺变成金钱的奴隶,唯利是图,侵蚀文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因此,优秀文艺作品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人民的名义》自开播以来以其独特而真实的剧情感染了大批接受者,剧中对党的腐败问题的大尺度地揭露,对十八大以来反腐取得成就的肯定,充分展现了党的纯洁性和战斗性。同时,剧中坚守的为民理念通过鲜活的故事情节感染了、净化了人们的内心,使广大接受者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人民的名义》实时收视率一路飙升,收视峰值创造了近十年国内电视剧史最高纪录。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原著小说开启热销模式,消费市场供不应求。无疑,优秀文艺作品一旦获得接受者的认可与追捧,产生和带动的产业经济链也是巨大的。

  1.3 优秀文学作品应该为人民抒怀

  文艺创作从人民生活中来,文学接受到人民生活中去。能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1]是衡量优秀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尺。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基础上创作出生动活泼、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反映时代大潮之下人的最本真的生存状态以及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人民的名义》就是这样一部以“人民”的名义创作出来批判人、引导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优秀作品,它响应了社会与人民的呼声,展现了新世纪中国人的风骨,有利于塑造民族精神。《人民的名义》的热播更深层次的是它反映了大众内心所向往的为官清廉、为民办事、为民解忧这一理念在剧中得到了艺术的呈现。从这种视角看,这部剧不热播都难。

  2 从优秀文艺作品的艺术特质看《人民的名义》的魅力

  (1)优秀文艺作品应该语言精妙、深刻而饱满。优秀文学作品要借助语言来增强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实现分享中心思想、传递人物情感、拓宽文本意境的重任。对此,精妙而独特的语言必不可缺。从《人民的名义》来看,这种语言的精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台词精练犀利,精妙地为剧情内容服务。《人民的名义》中的台词传神地反映了现实中的以权谋私、贫富差距,“有权不能任性,但可以谋私”,“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我是农民的儿子,穷怕了”等台词编写拿捏非常到位,符合特定的环境氛围,也符合特定的人物内心。这些精辟的台词,不仅深化了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而且引发了受众深深的共鸣。另一方面,对话舒缓结合,一张一弛,符合特定的故事情节,便于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开展。比如,《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与不同人物的对话就形象地刻画了他见风使舵、审时度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物特征。同时,对话也融入了生活气息,使得人物“活”起来了。比如,《人民的名义》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故事愈发扑朔迷离。在反腐疑难重重,表面平静、实则安涛汹涌的剧情下有机地融入“陆亦可”“林华华”“钟小艾”“郑胜利”四个角色,增加了女性的爱情追求和家庭生活场景,使得剧情在矛盾斗争中得到舒缓,年轻人群的时尚观点的添入,使得《人民的名义》增加生活气息的同时又拓宽了文艺作品的受众面。再次,对话讲究叙述方式的变换,富有意味。比如,作品中“陈岩石”回忆他带领儿子陈海、侯亮平等人宣读入职誓书,顺叙的过程中加入插叙,更加衬托和渲染出陈岩石的正直和悲伤,在时间和情节上相结合,拓宽了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引起接受者的强烈共鸣。

  (2)??秀文艺作品应该多侧面地塑造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如果说文艺作品的价值凝聚在可感而具体的形象上,那么优秀文艺作品应该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折射人性的广度、深度和厚度,让人启迪令人难忘。《人民的名义》以党风廉政建设、群众路线教育为背景,反映了当前官场存在的腐败不作为等现象,刻画出为GDP牵肠挂肚的公仆李达康、两袖清风禀然正义的侯亮平,潜逃贪官畏惧鼠伏的丁义珍等一大批人物形象。优秀文艺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自己独到的技巧:首先,借用多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性格、勾勒人物形象上,这几种描写方法十分重要。《人民的名义》中的人物“赵德汉”,查处前安坦自然地吃着面,和“侯亮平”交谈时表情上十分坦然,查出后的他额头冒汗、面目拧曲、腿软瘫倒、彻底崩溃。他忏悔,他交代,可不一会儿,他就会又露出他的本性来,他乞求鉴定他是否有精神病,又问自己没有花一份贪污的钱是不是能从轻发落,他在忏悔、恐惧、逃避的情感之中摇摆着。通过微妙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将人性的多面性表露得淋漓尽致。其次,优秀文艺作品需要形象来发声,形象的饱满在于思维的深入和人物的丰厚。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的观察,会沉淀在形象身上,一个有思想的形象是丰富的、多层次的,既宽广又复杂,既个体又典型。[2]《人民的名义》中的陈岩石就是这样一个典型。面对116事件,他拖着年迈的身体,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陪着工人一起熬夜护场。我们可以把他缩小到一个工厂的义务协调员,也可以把他扩大为是疏解黎民与政府之间积怨、维护政府官员形象、重拾群众对党的信赖、集一身正气为民服务的好公仆、好党员。作品《人民的名义》采用亮色与暗色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人物。陈岩石手举的火把,就好似划破被黑暗笼罩着的京州市的一缕亮光。再次,优秀文艺作品在塑造人物时,常常运用对比原则。比如,《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的不作为、一心想升迁与李达康的脚踏实地、一心为人民两人之间成了鲜明的对比;退休老干部陈岩石为民奔走呼号与在其位不谋其职的孙连成形成鲜明的对比。

  (3)优秀文艺作品应该具有回味无穷的意味

  优秀文艺作品似乎具有一种无形的引力,能让你去不断地回味作品的意味,换言之,是否余味醇厚是衡量文艺作品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准。品读优秀的文艺作品,我们常会不由自主地回味其中的意味。《人民的名义》多面性、多角度地写出了反腐斗争的曲折性、艰巨性、持续性的同时,还将其提高到借助文化、法律、制度等手段进行反腐的高度。观后让人不得不深思:腐败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可以说,伟大的艺术作品正是由于它对现实生活不仅在现象把握上比我们更逼真更细致,而且在意义解释上比我们更深刻和全面,所以,就很容易粉碎和扭转我们对生命的庸常理解,从而带给我们关于世界的新的灵感[3]。

  总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不仅内容上开创了反腐题材的大尺度,而且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优秀文艺作品应具备的艺术价值,更让人赞叹的是制作上精益求精,正如编剧周梅森自己在采访时说的:“我们坚定了做成大制作、高质量电视剧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也有了一个非常宽松的创作氛围,使我们制作团队‘不为稻粱谋,专为艺术谋’,一心一意做片子,敢于追求高品质,精益求精完成我们团队该做的事情,安心拍戏,安心做后期,才有了今天热播”。[4]从这种角度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不愧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1]的优秀作品,热播真是实至名归。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710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