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论《三国演义》中庞统形象审美特色

论《三国演义》中庞统形象审美特色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摘要:在《三国演义》众多文臣武将和如云强手中,庞统可谓独具特色的一位。庞统在作品中存在时间不长,所占篇幅不多,生卒短暂。然而却以其曲折的生平、独特的个性、奇绝的才智、辉煌的人生而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意趣。庞统是个杰出的奇才、刚直的狂士、豁达的谏臣。
论文关键词:奇才,狂士,谏臣
  一、杰出的奇才
  首先,庞统不愧为奇绝天下的贤士。小说作者以极为赞赏的笔调表现了庞统在实践中所显示的奇智神谋,给读者以妙不可言、美不胜收的审美享受。《三国演义》第47回“庞统巧授连环记”就描写了庞统受周瑜之邀,以过人的智慧机敏向曹操巧授连环记,使操自锁战船的精彩场面。其间,庞统的谋略枢机得到出神入化的表现,达到令人惊叹的境地。
  统先装成怀才不遇、对周瑜极为不满、而遁迹于西山草庵的隐者,赢得了生性愚拙、出使东吴的蒋干信任,得以被引入曹营。得见曹操后,就根据操之心理、性格特点,用骄兵之计和渊博学识,使操信服。之后便开始佯装醉意,又以关切的语气、投石探路问道:“敢问军中有良医否?”当操答:“水军多疾,须用良医治之”时,统便指出水军呕吐的原因:“大江之中,潮涨潮落,凡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簸,便生疾病。”而此问题正是操所忧虑之事。如何不求良策?于是庞统乘机便授其“连环战船计”。操不仅入魔似中计,反下席而谢。小说中庞统奇智胜奸雄的情节场面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漾溢着袭人的妙趣。
  其次,庞统还是明察善断的理事奇才。庞统满怀匡世之志、济民之才意欲安邦济世却遭冷遇,最后只得抱屈来到山僻小县任县令。终日以酒取乐,不理政事。刘备得知便派张飞、孙乾前往巡察。统衣冠不整,扶醉而出。张飞见之,责其尽废县事。统不加申辨,“随即唤公吏,将百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析,吏皆纷然赍抱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将百日所积之事,尽断毕了。”(同上490页)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量此小县,何足介意。”(同上491页)在此,作者以叹赏的笔调表现了庞统明察善断的洞察决断之才、干炼果决的理事之才和快捷神速的办事效率。
  二、刚直的狂士
  统生平应聘谋职,“欲以才气动之”。对当权者不恭维奉迎,刚正不阿。因为有封建时代知识分子难得的正气和骨气,而被误为狂士。其实被称为狂士源于孙权的偏见。
  《三国演义》第57回有如下情节:鲁肃向孙权举荐庞统,并盛赞其才。小说先以不无调侃的笔调讽刺孙权以貌相才的浅薄之举。作者写道:“权观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发,形容古怪,心中不喜。”接着又以否定性的笔调描写了孙权以个人偏爱屈待大才的情景。孙权问统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答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权之所问与统之所答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学识观。孙权注重的是专长。但在特殊条件下,尤其是在动乱纷争的年代和复杂多变的政治斗争中,欲意争强图霸,成就大业,仅靠一专之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博学多才,且能随机应变。此方为学识的高境界,人才的高标准。庞统“不必拘执”的回答是对孙权陈腐学识观、人才观的否定。“随机应变”的回答则提出了与孙权截然不同的人才标准。初次晤面,庞统不仅未有任何恭维之词、阿谀之态,反而思路见解处处与这位权贵相左,显然不仅不会令其满意,反而会被认为“冒昧”、“狂妄”。因而“狂士”一词便脱口而出。
  当孙权又以其偏爱之臣周瑜作为取才标准而问统曰:“公之所学,比公瑾如何?”时,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此一回答,不仅会令孙权大失所望,反有冒犯之嫌。作者在此议论道:“权平生最喜公瑾,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最后,孙权给这位应聘者的回答是“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统长叹一声而出。”小说中庞统面晤孙权的场面颇似当今面试应聘者的情景。大凡应聘者总会千方百计迎合考官,投其所好,然庞统仿佛不通世情,敢于在这位决定自己命运的国君面前坦陈己见,而不顾对方的偏爱所好,其不被吴主所用是必然的。庞统虽然遭冷待,被称为“狂士”,但却赢得了人格的尊严,表现了一个刚正之士的志气和骨气,保持了一个真正大贤奇才的品德和风范。
  三、豁达的谏臣
  封建时代愚忠之臣颇多,诤谏之臣难得。庞统则是真的诤谏之臣。在刘备西进取川的进程中,庞统曾数次进谏使形势或转危为安,或加速发展,从而为刘备开辟建立西川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一例是刘备在张松、法正议献西川表现出犹豫困惑时,庞统以明锐之语坦言道:“事当决而不决者,愚人也。”(同上520页)使刘备主动向庞统请教取川之策。地,统又以“宜以权变”的思想使刘备疑虑顿释,下定了取西川的决心。如此一谏,奇功也。
  其二例是刘备在镇守葭萌关时得知魏、吴将于濡须交兵的消息,预计胜方将吞并荆州。刘备纳庞统之言,声称拟勒兵回荆州,救援东吴。遣使赍书致刘璋,请求“发精兵三、四万,行粮十万斛。”刘璋得书后,听从刘巴、杨怀等人之言,仅拨老弱军四千人,米一万斛。刘备得此信息大怒,扯毁回书,大骂而起。刘璋使者见状逃回成都。在此因刘备不冷静行为而导致取川形势恶化时刻,庞统直言道:“主公以仁义为重。今日毁书发怒,前情尽弃。”若无庞统之谏,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顺利发展的取川形势很可能半途而废。刘备在庞统的帮助下,立即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求策于庞统。最后,用庞统之计,才使形势转危为安,并在张松事发,机密尽泄的被动情况下,随机应变,巧施计谋,智取涪关,强夺雒城,为最后夺取益州扫清了道路。
  其三例是在刘备取涪关后的劳军宴上,刘备酒酣,醉意朦胧地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乎?”庞统又直言道:“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统面刺君王之语,使刘备这个声称以仁义取天下的所谓贤德之君顿时恼羞成怒,立即为自己进行辩解,并对统下了驱逐令。酒醒之后,刘备闻知酒后失言之事,大悔,自责道:“昨日之言,唯吾有错”时,庞统也诚恳客观地说道:“君臣俱失,何独主公。”统之豪爽豁达,于此可见。小说这样描写了他们君臣和解的情景:“玄德亦大笑,其乐如初。”(同上534、536页)刘备、庞统可谓一对难得的诤友,庞统不记刘备对他的冷遇屈待,刘备也不记庞统直言揭短。他们为了共同的追求志向,坦诚相处,严于律己形成的融洽的君臣关系,堪称古今君臣关系中的美谈佳话。坦诚豁达的性格美则正是庞统作为谏诤之臣形象德又一审美特色。

参考文献:
[1]罗贯中. 三国演义[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
[2]陈寿.三国志[M]. 中华书局,1982
[3]司马光.资治通鉴[M].中华书局出版,1956
[4]朱一玄.三国演义资料汇编[M].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978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