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浅析反讽手法在电影《红字》中主要人物身上的

浅析反讽手法在电影《红字》中主要人物身上的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摘要]笔者所选的是1995年黛米·摩尔主演的影片《红字》,这部影片改编自霍桑的同名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严酷的清教政权统治下的北美洲殖民地居民海丝特·白兰与神职人员亚瑟·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悲剧。而电影《红字》中人物的形象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不同。本文主要探讨反讽手法在电影《红字》中主要人物身上的体现。电影通过对人物反讽式命运的刻画展现了19世纪美国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存境遇。
论文关键词:《红字》,霍桑,海斯特·白兰,亚瑟·丁梅斯代尔,齐灵渥斯,反讽
  一.反讽艺术手法在电影《红字》中的运用
  反讽(irony),源于希腊文eironeia,意为“佯装、掩饰”,最早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出现的。到了中世纪,反讽叫做“ironia”,指运用语言的技艺,侧重于表层语言与深层意义之间的差异,进一步迈向了修辞风格。18世纪早期,反讽开始成为一种文学传统进入文学创作领域。反讽是小说中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技巧。它由于在叙述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显示作者的情感态度上,具有意婉旨微而又深刻有力、耐人寻味的特点,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在形成小说的意义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构成小说内在价值的重要因素,以至于H·R·耀斯说,'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最高成就都是反讽性的作品'。(H·R·耀斯 顾建光,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1997.)
  电影《红字》是基于小说《红字》改编的。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反讽这种艺术手法被着重地运用。具体体现在小说四个人物的形象塑造和他们的命运上面。
  二.反讽在影片主要人物身上的体现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珠儿、海斯特·白兰、亚瑟·丁梅斯代尔、齐灵渥斯的角色和命运都具有反讽性。他们的表面关系是珠儿罪恶的产物、白兰荡妇、被救赎者丁梅斯代尔牧师、拯救者齐灵渥斯医生。而事实关系是珠儿:爱情的结晶、纯洁的象征。白兰:追求爱情自由者、爱人的保护者。丁梅斯代尔:真正的通奸者。拯救者齐灵渥斯:被背叛的人。影片正是在其角色隐含的意义中向我们拨开真相。
  三.反讽在叙述者珠儿身上的体现
  《红字》的叙述者是海斯特·白兰的女儿----珠儿, 她是“ 罪恶” 的产物又是爱情的结晶。从霍桑给珠儿所取的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出,“Pearl”意思是珍珠,它是大自然的产物。它晶莹润泽是财富和完美的象征,同时却也是痛苦磨砺的结果,正如对于女主人公海斯特,珠儿是其“花费了她全部所有才得到的,是她这做母亲的唯一财富”。电影中的珠儿天真无邪,讨人喜欢。她却被认为是一个邪恶的小妖精,是罪孽的标志和产物,无权跻身于受洗的婴孩之列。这是教会对她和她母亲的迫害。天真的珠儿和虚伪的教会之间构成了巨大的反讽。她的可爱使人们对白兰佩带的象征耻辱的红字“A ” 的含义的理解发生了反讽式的变化。A原本是Adultery(通奸)的意思,而在小说的结尾,海斯特通过她对人们无私的帮助,使这个字母变成了able(有能力的)和Angel(天使)的意思。
  四.反讽在影片海斯特·白兰身上的体现
  在对海斯特白兰这一人物的刻画上,电影的表现与原著还是有区别的。从表现出来的思想上看,原著主要讨论的是人的罪,即人皆有罪。而通过赎罪和将罪行袒露出来,可以使灵魂得到升华。这和作者本身是清教徒身份以及对家族以前犯下的罪过产生的宿命感是分不开的。而且,作者虽然觉得当时对人思想的禁锢是不对的,但是,他对变革也抱有怀疑态度。但是在影片中,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海斯特表现出来的言行则更加的坚定,她对自由和爱情都有着执着的追求。
  在影片一开始海斯特·白兰独身前往新大陆, 她原以为在那里会有自由, 但具有讽刺性的是, 这不是圣土, 而是充满奴役,令人窒息、思想被禁锢的殖民地。在这里作者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是命运在跟她开玩笑。海斯特爱上他人并与之通奸在清教徒看来是耻辱和罪恶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中的海斯特则是为了这样的爱情勇往直前的人。当丁梅斯代尔终于忍不住向海斯特表露心迹的时候,海丝特勇敢地承认“我爱你。我曾梦想你对我吐露心声……认识你之前我是活着的吗?”
  她因不愿出卖至爱的人, 又不愿屈从于神权而终身戴着耻辱象征的红字, 受镇上所有人的鄙视和唾弃。妇人以与她同行为耻,小鼓手时刻跟随左右。面对各方面的迫害和压力,海丝特的反抗是公然的,毫不退缩的。“我不怕你们的惩罚,我热爱、尊重这个孩子的父亲,不管你们说什么,他是我一生一世的丈夫。”“我相信在你们眼里我是有罪的,可谁知道上帝是否同意你们的观点呢?”“这个标记不是我的耻辱,而恰恰是你们的耻辱。” 外在的惩罚并没有让她对生活失去信心,反而更坚定了她保护腹中生命和爱人的决心。她的灵魂平静如水, 她独行于圣洁的自我世界,她的爱情受到上帝的保护。海斯特肉体的惩罚和灵魂的救赎形成了鲜明的反讽。
  影片在结局的呈现上体现了反讽的思想。在小说《红字》的结尾,亚瑟·丁梅斯代尔由于灵魂受到折磨而死去,海斯特和珠儿一直默默地在赎罪,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截然不同的是在影片的结尾,与印第安人的战争结束后,牧师亚瑟·丁梅斯代尔驾着车,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海斯特和珠儿离开了这个城镇,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海斯特对于爱情和自由的执着追求终于得以实现。
  影片在情节的呈现上体现了反讽的思想。海斯特和牧师本应为通奸而终身受罚,灵魂受到折磨。而影片并没有对通奸这个话题做过多的展开而是着重描述海丝特和牧师的艰辛爱情上。在影片中,海斯特和牧师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的结合是纯洁爱情的作用。那一段男女主人公肉体合二为一的片段是唯美的、震撼人心的。
  五.反讽在牧师亚瑟·丁梅斯代尔身上的体现
  反讽在丁梅斯代尔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就是和海斯特通奸的人, 是镇上人要惩罚的真正罪魁祸首, 却以牧师的身份被波士顿居民视为无比圣洁的神, 海斯特堕落灵魂的救赎者。作为一名清教徒牧师他是不可以有任何情欲的, 但他却无法抵抗爱情和自由的诱惑。
  影片是如此来体现他潜在的反叛意识的。从他在河里自由的游泳到他在森林中纵马, 到与海丝特相爱, 而当他登上绞刑架, 欲以生命来拯救受煎熬的灵魂和他至爱的人时, 反叛到达了顶峰。一个受到世人尊重的牧师此时却得受到世人的审判, 这本身具有极强的讽刺效果。
  而惩罚在他的身上也强烈地昭示着反讽的魅力, 由于灵魂无时无刻不承受炼狱般的苦痛,为了悔罪,他在密室中用血淋淋的鞭子抽打自己,不断折磨自己。而此时,他在他的神圣职务上获得的灿烂的声誉,更使他陷入无边痛苦的深渊之中,他几乎丧失了理智。
  六.反讽在齐灵渥斯身上的体现
  齐灵渥斯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恨的角色。他把白己年轻的妻子独自送到新大陆又消失多年, 以至和他没有情感共鸣的海斯特与人通奸,让他戴上了绿帽子。这是对男人最大的侮辱,因此他本是个值得同情的人。可是他在之后却采取了最卑劣的报复手段, 以医生的身份接近丁梅斯代尔日夜煎熬其灵魂达到复仇的目的。在影片中,为了发泄他的怒火和愤恨,他不惜用残忍地手段试图杀害对方。并且把这一不耻的行为嫁祸于印第安人,造成印第安居民与移民们的战争。从一个值得同情的人到一个残暴的侩子手,齐灵渥斯的命运和他灵魂的堕落是一个极大的反讽。
  七:反讽在影片战争背景中的体现
  影片中关于战争的大背景, 英国对印地安人的殖民征服也具有反讽性。表面看来是印第安人首先挑起战争的,他们不接受清教主义的信仰,他们崇拜自己的神,而实质却是英殖民者不遵守诺言,肆意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对印第安人进行驱逐。他们把这样的暴行戴上了传播教义和文明的光环, 违背了上帝仁爱、自由的本意。
  抵抗战争和追求爱情同时反映了上帝的真正意志即自由和仁爱。那么受惩罚的应该是神权卫道者和殖民者。这里具有反讽的意义。海斯特身上所谓的耻辱却是真正的高尚。所谓的野蛮却是真正的对自由的向往。红字, 不是耻辱的标志而最终成为值得炫耀的标志。这种反讽式手法的运用使影片的情节更加引人入胜,产生的情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参考文献:
H·R·耀斯 顾建光. 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 郭瑞萍.浅析电影《红字》中美国精神的体现,电影文学,2008年第12期。
3. 霍桑.红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981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