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浅析唐代敦煌佛教石窟壁画

浅析唐代敦煌佛教石窟壁画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摘要】唐代石窟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而敦煌石窟绘画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唐代敦煌石窟从唐代敦煌佛教石窟绘画发展脉络、主要题材、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定角度的阐述和分析。
论文关键词:唐代,敦煌,石窟,壁画,佛教
  一、唐代敦煌佛教石窟绘画发展脉络
  莫高窟绘画发展脉络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初唐和盛唐,在这一时期敦煌为中央政府控制。第二阶段为中唐时期,敦煌为吐蕃占领。第三阶段为晚唐时期,敦煌为张议潮统治。这三个阶段在石窟形制、壁画内容、形式及技法上都有独特表现。
  第一个阶段初唐与盛唐。初唐石窟较突出的第九十六窟位于莫高窟中段南侧,窟内是高达三十五米的弥勒大佛。这尊大佛是武则天登基的证圣元年建造的。洞窟外面当时建造了三层窟檐,后几经改造,现存的窟檐有九层,是民国时期建成的,后经修复,当地人称之为九层楼。九层楼高大雄伟,是莫高窟最高的建筑,成为了莫高窟的标志。初唐壁画人物造型方正圆润,肩部丰润微削,腰部微扭,风姿挺然,在庄严的形象中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动态。如敦煌壁画中最富特色的飞天,生动灵活,缠绕手臂的飘带流畅轻盈。人物造型的比例也较之前协调,姿态更为生动,并且改变了以往建筑物向舞台道具那样草率的摆布。盛唐时期敦煌开窟近百个。窟型以西壁开龛的覆斗形顶窟为主要形制,也有少量其他形式。例如第一三零窟是通顶大佛窟,东壁上部有两层明窗;第一四八窟是拱形长方形的大型卧佛洞窟;第三十九和第四十四窟的窟型还是前部“人”字披顶、后部平顶,保留有中心柱的旧样式。
  第二个阶段中唐时期,莫高窟开窟五十多个,规模有初唐和盛唐时期大,但壁画的内容增加了许多,一个石窟之内经变少则五六种多则十几种。布局方面也有创新,上部分绘两三幅经变画,下部分以屏风画的形式画出经变的各品内容,结构上比以前的壁画严密紧凑了。经变内容,除沿用初唐盛唐流行的以外,还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如金刚经变、报恩经变、华严经变、劳度叉斗圣变、天请问经变、楞伽经变、金光明经变等等,反映了当时佛教不拘泥于一宗一派兼容并蓄的特点。同时也出现了儒家思想和密宗佛教的壁画。
  第三个阶段晚唐时期的石窟形制种类较多。大部分还是覆斗顶、西壁开龛的殿堂窟,有一部分由于开在旧窟的过道上或因地制宜,是洞窟的方向形成了向北或向南的情况。导致正壁就不一定是西壁了。另外,新出现了西壁不开龛,在洞窟中心设佛坛,于坛上塑佛像,坛上背屏连接窟顶的洞窟。还出现了被超流行的中心柱。
  二、唐代敦煌佛教石窟绘画主要题材
  莫高窟壁画经北朝和隋朝的发展,到唐代有很大的提高,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新的面貌出现。内容上多以本土化的佛经为主,并有大场面的鞍马人物的出现。形式上出现了巨幅画面,常常用一部经浓缩成一幅壁画。人物形象近于现实生活,在姿态、神情上已有深入刻画,并注意到画面的远近透视关系,有了较真实的意境。敦煌在中央政府控制时期其壁画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佛像画、第二类为经变画、第三类为供养人像、第四类为装饰图案。
  佛像画,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这类作品就是宗教神灵的肖像,常与塑像结合成为石窟的主体,也有独立存在的说法图。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
  经变画,经变画是用画像来解释某部佛经的思想内容。大型经变画的盛行,成为唐代敦煌石窟绘画的主要题材。盛唐以前通常一面璧绘一铺经变画,一个石窟内有四到五铺经变画,南北壁各一铺,东壁一入口分为左右两铺。以南北两铺的经变画表现最为突出,在众多经变画中,以“西方净土变”和“东方净土变”表现最多。在绘画的构图上有所突破,利用建筑物的透视制造深广的空间效果,以阿弥陀佛本尊为中心,菩萨、罗汉、护法、天王、力士、供养菩萨及乐队呈对称分裂本尊旁边,确定了画幅平衡庄重。气势磅礴的基调,在画中穿插伎乐、花树、禽鸟、飞天并辅以七宝池、八功德水及装饰有金银玛瑙的阁楼,使整幅拥有数百人之众的画面结构紧凑、福利庄严。
  供养人像,供养人是集资建窟的人,上至王公贵族、节度使,下至百姓,初唐供养人像多被列于石窟四壁下方,绕窟一周,到盛唐时供养人得地位在壁画中逐渐重要起来,常被画到甬道两旁,面向主室的正壁,以独立作品的形式出现,描绘精致,画幅尺寸逐渐加大,打破了北朝千人一面的模式。到了晚唐,由于敦煌实际有张议潮家族控制,产生了夸耀供养人富贵生活的作品,如第一五六窟《张议潮夫妇出行图》,唐代供养人像虽然有一定的审美模式但就其创作动机来看应列入肖像写真范畴。
  装饰图案,石窟内的装饰图案从功能上看有建筑装饰,如藻井、龛楣、柱头等。有神灵装饰,如背光、莲座、云彩等。还有服饰装饰,如伞盖、冠、衣裙等,其中最富于变化的事服饰纹样。唐代藻井风格以程式化的植物纹和几何纹为主,效果庄重富丽。
  三、唐代敦煌佛教石窟壁画的艺术特点
  1、写实的造型,唯美的形象
  唐代敦煌石窟壁画人物造型非常的写实,比例适度、匀称。盛唐第四十五窟西龛北壁中所绘的菩萨神态动人,脖颈上两道纪文,若隐若现,饰项链,彩带参差,飘于两肩,灰蓝色头发,饰珠冠,脸型丰满,两眼凝视前方,体态健美,显出生机勃勃年轻美丽的形象,代表着盛唐壁画中菩萨特有的神情。
  唐代敦煌石窟壁画中菩萨造型女性化并且丰腴健美,神态庄严沉静。盛唐第四十五窟南壁观音经变中的观音,两眉弯曲,双眼平视,鼻直﹑唇红,唇部周围有蝌蚪式绿色小胡须,两耳垂肩似佛陀像。手执净瓶,头饰莲花花蔓冠。肌肤雪白如玉色,脖颈上有三道纪文,佩戴着两道项链个珠串,胸前饰以莲花和璎珞,肌肤雪白,神情慈祥且端庄。唐代敦煌石窟壁画中天王力士、护法神身材魁梧有力,他们或盔甲整齐,或上身裸露,蹙眉怒目,握拳持杵,着力表现男性的刚毅、勇猛、威武和力量。这些造像有主有次,有坐有立使人有一种紧凑而亲切的感觉。
  2、信仰的表达,世俗的描绘
  敦煌石窟是古代敦煌人表达佛教的信仰、从事佛教活动的场所。佛教这一关于社会和人生的哲学的理论,一直建立在人们精神需求的基础上,并且随着历史与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完善。敦煌石窟艺术在敦煌的历史上适应和满足了各个历史时期、各阶层人们的各种社会需要:各类净土变相,表现出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世界;维摩诘的形像为中国士大夫所钟爱;描写一种七收场景的壁画,是现实的写真,也可能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一个洞窟内绘了十几幅大幅经变画,即所谓“方丈室内,化尽十方;一窟之中,宛然三界”,则全面反映了人们的各种各样的需求。
  唐代的壁画风格有一个较为突出的方面就是对世俗现实的暗示及描绘,这也形成中国绘画表现的一大方面。在唐代的佛教壁画中大多是富丽堂皇灿烂夺目如净土变相,这种主要样式,及极乐世界,描绘佛国景象及对欢乐幸福的追求。这与北魏壁画描绘的悲惨的世界图像有着绝然的不同,而且到了晚唐世俗人的形象更加突出,现实社会的描绘更加深入,反映了社会文化的精神追求,表现了一定唐朝美术的现实主义风格的重要成就。

唐代壁画有种人生社会与理想追求相统一的精神,在风格上更具时代性和包容性。
  3、审美的装饰性,风格的差异性
  煌壁画继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采用线描造型、夸张变形、想象组合、散点透视、装饰构图、以形写神等表现手法,创造了单幅画、组画、连环画、神人结合形象、宗教幻想境界等独具敦煌本土特色的中国佛教画。唐代敦煌唐代壁画的色彩运用技巧也很高超,画面吸收了边域特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增强华丽效果。在线的运用上注意到以虚实表现体积,并着力表现衣饰内的躯体。
  唐代壁画在初唐和晚唐的风格有相当差异,整体上是从前期的气势磅礴逐渐向后期的精细柔美转变。这些洞窟壁画虽都出自无名画家之手,但研究其风格可大致知道唐代一些壁画大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的作品的风范和当时由他们所推崇的壁画形色的规范。可以说,唐代石窟壁画大大超越了前代,形象更为完美,主题更加明确,而且有力地反映现实生活。
  总之,唐代敦煌佛教壁画在中国壁画史上是一个高峰,在形色、题材、风格的研究运用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成为后世壁画的规范法则和楷模。研究唐代的敦煌佛教壁画对于我们研究整个敦煌壁画艺术,乃至于理解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策、余增德 《中国的石窟》[M] 上海文化出版社1997年
[2]李星明 唐代墓室壁画研究[M]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
[3]易存国 敦煌艺术美学以壁画艺术为中心[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
[4]欧阳林《敦煌壁画解读》[M]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6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982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