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释爱的旅程——韩国女艺术家刘贞惠纤维艺术作

释爱的旅程——韩国女艺术家刘贞惠纤维艺术作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论文关键词:刘贞惠 纤维 艺术 女性爱
  论文摘要:纤维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与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韩国女艺术家刘贞惠的作品中,这种关系在“爱”的主题下以不同的个体形态呈现在观众面前。“爱”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刘贞惠以纤维艺术的形式诠释“爱”。她的作品以符号与形态记录了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与一定历史阶段的风格特征,阐释并重构人类的情感经验,既反映了她个人对爱的认识与理解,也反映出她身处的文化环境中的爱的涵义。
  
  现代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从各个侧面反映出与人类社会复杂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密切关系,作为现代艺术表现方式之一的纤维艺术也不例外。具体到个体的艺术家,平庸与独创的分水岭,就在于他怎样吸取传统纤维艺术的精髓,摆脱前有形式的惯性支配,创造赋予个性的新形式。这种个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艺术家本人的气质与修养,将形式作为袒露心灵的方式向现实与历史敞开;另一方面,与同一时期或同一群体的艺术家相比,他的形式要具有超前性。这里的超前性所体现的不是简单的花样翻新,而是透过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对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做出敏感的反应。从刘贞惠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个性。
  刘贞惠特别钟情于“爱”的主题。她的作品既反映了她个人对爱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反映出她身处的文化环境中的爱的涵义。她的作品首先是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却并不诉诸观众对物理事实的接受,而是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色彩、体面、空间、明暗、结构等诸因素,以假定的结构和空间关系作用于观者的生理及心理,把艺术家的意志和情感传达给观众。
  
  在她的名为“爱的样子”的第二次个展中①,刘贞惠延续了1984年个展中利用编织和缝合手法表现抽象图形的风格,试图通过这些作品表达她对人性激情的领悟,并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表现——爱是人类重要的主题。她在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是“爱——门”系列(7件),“爱——风”系列(19件)。在“爱——门”系列中,她试图表现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过程,如同一扇门,有人进有人出。每一件作品的中间都有一块浮雕,其形状源于女性的生殖器官。作品中无意识的自然形态通过艺术家的主观投射,经过变形和抽象化处理成为具有更强烈表现力的形象。环绕着中间这个垂直的椭圆形浮雕,刘贞惠营造了一种氛围,爱的不可预测,无名渴望的满足以及对爱的期望与热情,都能在这个氛围中感受到。
  刘贞惠作品的物理事实是交织在一起的纤维,但在这些纤维构成的范围内,物理事实被幻想的空间所取代。这种空间是诸因素按一定规律和秩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它反映了艺术家的创作心理。
  在她的第三次个展中②,具有性特征的造型多呈垂直状出现,她以这种方式来强调女性的身份特征,将这种隐含的主题隐藏在抽象的图式中。这既是对男权至上的艺术传统的质疑,也是对现实的男权社会的反叛。此时,刘贞惠的作品关注形式上的特点,并拘泥于形式。而从第四次个展③开始,“爱”的主题变得越来越概念化、哲学化。刘贞惠对“爱”的阐释开始更倾向于哲学思考。
  “爱的真实形态”、“爱——相对性与绝对性”是她第五次个展④的主题,这些主题支配着她的现实生活与思想,又以纤维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在理解她的作品时不能忽略艺术家的真实生活和她的生活环境,因为正是她的文化属性、知识结构、个人经历与生存环境等因素决定了她对形式的选择。
  
  在韩国,对于女人,尤其是对于女艺术家而言,生活要面对更多的障碍,诸如为了成全婚姻与家庭而失去艺术创作的自由;在家庭中,要花比男人更多的精力从事家务劳动生儿育女等。这些琐碎、耗时的事情分散了她们从事创作的时间和精力。从积极的角度看,孕育子女的经历固然是一种女性只有通过婚姻才可以体会到的幸福。然而,在父权社会,女性必须忍受许多不平等和不利的因素去营造她们的艺术世界。
  刘贞惠也没能逃离作为女性艺术家的现实。她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忙碌的、典型的韩国丈夫。她是那种将生命与艺术融于作品中的难得的艺术家。在她的第五次个展中,我们可以发现隐含在作品中她的生活环境。在刘贞惠构筑的世界中,“爱”的主题常常伴随着阴影,她对“爱”的观点隐喻于作品之中。为了在视觉上和结构上解释和表达“爱”,刘贞惠选择了具有标志性的色彩。她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用蓝色和红色比喻在某种程度上唤起的两性之间象征性的和谐。因为在汉语中,“色”的意义之一是表示男人和女人的结合,并含有性的激情之意。刘贞惠此次展览的作品与之前作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对中间色的运用:黄与绿交织在一起,强调了中性的形象。如果仔细观察这次展览会发现:首先,它表现了光与影的关系。与她从前垂直对称的作品相比,这次的作品呈现了一种不对称的风格,阴影被加入其中,上下两部分以不对称的面积并列一体,这使十字形分割的色彩比例产生了微妙变化。还有就是十字形在这组作品中的运用,十字形标志着一个有意义的秩序系统。刘贞惠曾这样解释:“在‘爱——光与影’中我试图通过一种有次序出现的十字形象来构筑一个犹如神创的纯粹的世界,以此来表达人类对真爱的渴望。”由丰富的线与色构成的有差异的作品单元隐喻了艺术家和人类的情感。不同色彩的对比和光与影的关系,象征了现实世界中,人类所经历的光明与黑暗。
  “爱——从序曲到尾声”是她1998年个展⑤的主题。刘贞惠的纤维作品看起来似乎总是以一种近似的风格形式来表达,但是如果用心去看这些作品,你会发现它们像是一点点靠近水下那未知的深层世界,每一组作品都是在缓慢地向更深的强度递进。
  形式是审美感受的对象,对艺术家来说,审美感受的发展过程也就是风格形式被美感所消耗的过程。旧的风格形式无法容纳新的感受和新的思想,迫使艺术家创造新的风格形式。刘贞惠通过风格形式来把握世界,她对世界的反映不是阐释和陈述,而是保持在一种感性活动范围中,风格形式则是这一种活动的物化。通过风格形式,不仅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个性、文化特征,也可以看到她对社会、历史、哲学的认识和理解。艺术家对世界的新感受产生时,首先是在既定的风格形式的惯例中创作。新旧风格形式还表现为一定的重叠,如在她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椭圆形图像。随着感受的深入和复杂,创作开始突破既定形式,旧的风格形式失去了效力,从而创造了新的风格形式,实现了风格形式的演变。每一时期的风格形式都是相对的,一种风格形式在形成的过程中,既突破前在的风格形式,同时又继承了它的很多特性。
  在分析刘贞惠作品形式风格的演变时,不可不强调艺术家在创造上的自觉意识,正是这种自觉意识成为风格形式新陈代谢的推动力,成为促使形式风格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演变的中介环节。这种自觉意识并不体现为单纯的创作欲望,同时也包含了社会群体意识通过个体的行为对既定形式风格的选择和改造。
  “在我的生命中”、“四季”是刘贞惠第八次个展⑥的主题,她那独特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椭圆形进一步发展。艺术家运用一种特殊的染色技法创造出一种近似于水彩的效果。这种技法在美国艺术家中很流行。具体方法是在编织前将线或绳先染色,编织的时候,织物表面呈现出类似墨汁或油画棒画在纸上的效果。与此同时,刘贞惠通过运用单纯的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使这些壁挂呈现出另一种质朴的风格。点缀于经线与纬线之中的和谐色彩似乎弥补了时间与空间上的空白。刘贞惠用经线和纬线构成了一个精神世界,通向内心和生命的深处,满足了我们对热情、对艺术自由表达的渴望。

  在希腊神学中,编织是一个神圣的仪式,同命运、自然、天堂、生命的构成连在一起。纤维艺术创作兼备了哲学思考和物理劳动。刘贞惠的纤维作品像是由千丝万线构成的彩色的窗,向沉思与理智敞开。“在我的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椭圆环形纤维“窗户”悬挂在墙壁上,如同生命的湖泊与土地散布各地。每一个个体都像是用不同的颜色编织的日记。此时的刘贞惠已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她的艺术表现力达到了更新的高度,刘贞惠的作品反映了由抽象思维到永恒艺术的转变过程。通过交叉的十字形,通过椭圆的环形,通过质朴的色彩,通过象征自然、循环和永恒的线条,爱与生命的碎片呈现在我们面前,如同来自完美世界的梦。
  此次展览另一风格的作品是从天花板悬垂于地面的表现四季的装置。细致微妙的色彩变化、别具匠心的位置经营和极富质感的表面,在展厅空间中营造出一种奇异的氛围,像涟漪、像时间的流逝、像自然的声音。这个作品反映了刘贞惠关于“爱”这一主题的不间断的发展。在探求生命深奥意义的过程中,刘贞惠不断努力并感受到了生命像水一样流动,如同广袤的牧场消失在无边的世界。
  她的纤维艺术作品折射出艺术家的成长之路。当然,所有的艺术家都通过各种方法表现自身,而刘贞惠以一种原始的艺术创作行为使日常生活变得更有价值。刘贞惠说:“我从1984年从事纤维艺术创作,创作便是我的生命。每一天我都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创作,无论春、夏、秋、冬,没有人告诉我位于何处。我在一块不完整的地图上绘制一条不确定的路线。我只知道这条路不是简单地跟随前人,我并不知道它的终点在何处,我只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在我的生命中”反映了艺术家的这种不间断的行为——每日与织为伴,持续不断地带给我们新的作品。这是艺术家最为宝贵的姿态,同时也是难能可贵的哲学表达——对爱的思考。刘贞惠用艺术的感悟编织日常生活,用心去织,用行动去思考。
  刘贞惠以爱作为主题,用同一构架创作不同风格的纤维艺术作品,如同我们用不同的衣服遮盖我们的躯体。虽然她从未给予我们关于爱的具体提示,但其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作品中孕育着爱的神秘个性,并以一种象征和比喻的形式戏剧化地呈现在观者眼前。她的纤维艺术作品以符号与形态记录了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与一定历史阶段的风格特征,作为风格的符号它有不可归复的特征,我们无从预测它未来的具体面貌,但是它一定会继续阐释并重构人类的情感经验。
  
  注释:
  ①1988韩国seoulsoo画廊/②1994韩国seoulbing画廊/③1995韩国seoulmay画廊/④韩国seoul艺术馆韩国chedngjuhakchengallery画廊/⑤1998美国纽约韩国画廊韩国艺术中心/⑥2001韩国seoulgana艺术馆
  
  参考文献:
  ①kimbok-young,passionsmetaphorizedandsymmbolized:yoojoung-hye’sfiberartworks,gallerybing,1994./②changdong-kwang,thewingsoflightsgazingattheworldofeternity,galleriaarthall,1996./③changdong-kwang,paradeoflightstowardinfinity,gallerykorea,1998./④changdong-kwang,adailylovesongsungtotheworld’sprairies,ganaartspace,2001./⑤易英:“超越形式——美术批评导论”,《江苏画刊》,1991.1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2046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