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哲学 > 中国哲学思想与现代政府治道的会通

中国哲学思想与现代政府治道的会通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中国的政治思想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思想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它与哲学思想、伦理思想联系在一起,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基础、以伦理思想为行为准则。同时,这些传统的哲学、伦理不仅影响着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也影响着当代中国政府政治、行政思想的理念走向。这是历史时代性的问题,不能说这些传统思想对当今的治理之道仍占主导的地位,但也不可否认它们合理部分所具有的永恒的价值;关键是如何区分和正确对待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的问题。


  一、两种哲学传统

 

  “哲学大体上分为两种:出世的哲学和入世的哲学。出世的哲学认为做人的最高成就就是成圣,而成圣的最高成就是达到个人和宇宙的合而为一,人追求天人合一必然抛弃社会,甚至抛弃生命。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比如释加摩尼认为,人生就是苦难的根源,做人是一种惩罚,只有死亡才是解脱。还有一种哲学则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更多地关注现世、国家、人伦,只谈世间道德价值,对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被称为入世的哲学。”[1]中国古代哲学更多的属于入世的哲学。因为它关注

 

  的是今生而不是来世,关注的是人际关系,道德伦理而不是天堂地狱,关注的是社会问题而不是宇宙。因此,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必然对中国社会影响颇大,并且还涉及到家庭社会,国家治理乃至延伸到政府治道的选择。

 

  其实,这正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价值体现。中国传统哲学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包含有优秀的文化价值,也有着历史局限性。它主张通过“修身治国”、“修己治人”、“见利思义”等实现完美的人格和理想的精神境界,使整个社会处于安宁有序的状态,与我国当前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不能不说“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古代圣贤思想的启示。中国古代哲学的现代价值不容忽视,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任何民族的在任何时代的哲学里,总有一些内容对处于当时的经济条件适用,但是,除此之外,还会有一部分哲学思想是有持久的价值,而且有持久价值的部分不应被抛弃,相反,要用它来启迪心灵,提供一种人生理想。“中国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即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2]因为只有知道事物变化的常理,人的思想才能明智。

 

  二、现代政府治道中的中国哲学传统

 

  这里说到的政府治道是关于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导向、角色定位、政策选择、治道伦理等的研究。其中“道”指公共管理原理。“治道”则是对原理的选择、运用、变革及创新。老子提出“道是不可名状的”,是“非有”,正由于“非有”的存在,才能出现“有”和“万有”。同样,政府治理的“道”是蕴藏在管理过程中的“非有”,只有对它进行探索、发掘后,才能有“道”,做到“明道”,最后取得上佳的政策效果。因此,“治道”之先必需“明道”。正如孟子所说的配义与道,“明道”可提高人对“道”的领悟。

 

  (一)公共部门的角色: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

 

  在现代民主国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与过去的时代相比,其角色更加复杂、责任更为重大,公民和社会对其期望更高。研究公共部门的角色,实际上涉及到政府职能的问题,更具体的说是政府应该干什么;和如何去做。从某种意义上讲,又可理解为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治理涉及到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而治道则是选择这种路径和机制的指导原则。

 

  有关政府(或国家)在治理工具方面的选择,中国古代先哲门有过很多关于这方面详尽的论述和主张。先秦时期,周公关于治理社会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要“义刑义杀”。[3]孔子在对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礼治的思想。孔子认为礼对于国家社会事物尤为重要,“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4]

 

  如果统治者根据礼的规范治理民众,就能够获得民众的尊敬和服从,“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倡导人们应该“博之于文,约之以礼”,[5]通过礼治,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道家创始人劳资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政府不应该去做一切事情,“民治国,能无知乎?”[6]老子认为,世事纷繁,种种烦恼,不是因为事情做得太少,而是因为事情做得过多。墨子在治理方式的选择上则强调集体纪律和集体的顺服,倾向中央集权,强制性措施,认为专制也比混乱要好。法家主张治世之道在于法术。法即运用法律和威势统治百姓,术指君王不用事必躬亲,只要会驾御别人就可。

 

  很显然,中国传统哲学中对治理国家、社会方式的选择其指导思想不同,方式方法也自然不同。儒家希望统治者为了民众多办事,而道家则认为圣人治国不必忙于做事,以至“无为”达“无不为”。道家鼓吹个人绝对自由,法家主张社会控制一切,但是在“无为”这一点上,两者汇合了。墨家在自然状态为混乱、动荡的理论假设面前,崇尚政治的专制、极权。然而,现代政府可运用的多元政策工具以实现自身的治理目标,而且现代政策工具在形式和内容上也较过去大为丰富。至于运用何种工具,政府干预社会、干预市场到何种程度,完全视问题情势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道、法两家无为而治和墨子集权思想中合理的因素可以吸取。尤其在社会事物日趋复杂的今天,政府更应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范围在那些市场无力提供的公共管理中,而不是事事恭亲。对于全局的、综合的事,同时在治理手段方式要结合儒、法两家思想,把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结合起来,政府要综合运用强制性工具和混合性、非强制性工具。而民主进程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政府在治理工具选择方面偏好更加强调公共服

 

  务民营化、补助等强调放松管制。礼治和法治结合更多还意味着政府本位到民众本位的转型,人治政府到法治政府的转型。这表明施政目标不仅仅由机关、专家决定,还要考虑到民众希望和合法期待,并且政府的行为受到法律的约束和控制。

 

中国哲学思想与现代政府治道的会通


  (二)公共部门的运行:制度的实施、创新

 

  良好的政绩有赖于正确的政策、制度、方针。而有了满意的政策、制度、方针并不就是说一定会有优秀的政绩。还得看正确的方针、政策是否能被有效地执行、实施。举例来说,名家所辩论的白马非马,似乎与政府治理毫不相干,但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7]

 

  在今日世界,有的当权者们标榜他们的政策一心追求可持续发展、公益。事实上,我们不难看到,有的领导一面谈可持续发展、谈民计民生,一面却背离法律规章给予某些有害于环境的生产加工企业行政许可。可想而知,这些许可后面存在的是权力与金钱的交易行为。这就是名实不符,按公孙龙的意见,这种名实不符应当纠正。的确,要想保证公共部门有效的运行。这就是需要加以改变的第一步。

 

  名实不符的后果就是制度制定之后得不到落实,或者说实施的制度是变了形,走了样的政策。其实,当谈到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的逻辑关系时已涉及到循名求实的问题了。名家特别注意“名”、“实”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8]就是说:“名”用以指事物的代号,如制度、政策就是名。“实”是人所指的事物或具体做的事,如制度、政策包含的内容就是实。用当代的话来说,一项制度在制定以后并保证其政策法规的落实,就是循名求实。此外,孔子认为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首要的是“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换句话说,每类事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名字含有一定的含义。这类事物应该做与其名相符合的事情。因此,每个名字包含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同样。在现代的每个公共部门也有自己相应的名字,每个名字就意味着一种职能。每项政策也有其自己具体的名字,每个名字就是其实施的基本内容。如果某个部门按照其职能行事,每项政策按其内容被严格执行的话,就可称为名实一致。

 

  要保证名实一致,就要打破一些不符时宜的陈规旧俗。因为,这些陈规旧俗往往会成为阻碍名实相符的主要原因。然而,中国农业传统经济生活方式使人们顺乎自然、爱慕自然,不喜欢变革。但是,法家认为每个时代的变化,都有其不得不变的原因,新情况下产生的新问题,要用新的办法解决。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为了适应新的政治情况,建议采用新的方法治理国家,他主张,“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9]所以名实不符可以有人为的原因,又会有客观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只有通变才能做到循名而责实。

 

  通变的思想不仅意味着政府治理原则、方式方法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求政府在安定环境中能居安思危,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因为,如果政府在动荡环境到达之前不做任何准备措施,那么等到环境发生变化时才来应对挑战的话,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正如老子在《道德经》四十章里说的一样,“反者道之动”。任何事情发展到极端就会趋向反方向的另一极端移动,也是儒家阐发《易经》时的一个主题:“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又说:“日盈则晷,月盈则食。”这些理论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经常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另一方面,即使处于极端困难之中也不失望。

 

  (三)公共部门的伦理:制度文明

 

  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汉朝时,董仲舒把其中的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而“纲”字的本义为照本、照样,更或之说是准绳。因此,国君是臣民的纲,是臣民的主宰;同样,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三纲”之外还有“五常”,这是儒家都主张和尊奉的道德,即仁、义、礼、智、信。总的来说,五常是个人的品德,三纲则是社会伦理。在旧时的中国,纲常用以泛指道德和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在现代公共管理中,这种纲常演变

 

  过来,就是公共部门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公共部门是其内部公共管理者(泛指一切行政工作人员)的外向物化表示,因而公共部门的伦理内向化就可以表示为公共管理者的职业伦理。更具体一点说就是其责任操守。创造或强化一种更好的公共管理秩序;促进负责任的行为,要求有义务和职责的意识,更需要有公共管理者对责任的感受和信赖由发的忠诚、良心以及认同。孔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克己忍让和内省修身,并以次作为最高尚的道德,认为礼的最高境界就是忠诚与宽恕。孟子认为在道德修养上到了极至,就变成了圣人,自然有了成王全部的合法性基础。可以看出先哲们对人格的态度鞭策公共管理者作为个人,不仅要具备一般人能做到的道德,而且要具备更高的职业伦理要求。因为公共管理者肩负着更大的公民信托,他们的存在只有崇高的社会、社群或全球的目的,促进公共利益,使人民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带来的好处,忠实地执行法律、忠诚地为公共事业服务。这样的境界进一步要求公共管理者树立公益、民本的道德人格。

 

  先秦时期的周公就曾提出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认为统治者只有坏保小民,才能受到天的佑助。此外,要体察民情,“治民具,不敢荒宁”。[10]隋朝时期,在王通的政治哲学中,“爱民厚生”的主张是其精华部分。而重民是传统儒家的思想特点之一,战国时期的孟子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古代圣人大致上都认为民众是专制统治的基础,爱民才是敬天,敬天是统治的依托。虽然这些理论不免夹杂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古代重民、养民、保民的民本思想,直至今日仍不失有用之处。到现代就演变成了以民为本、公利至上的治理导向了。政府拥有高于社会之上的权威,并掌控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如果政府在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时,不以责任、公益作为行为导向的话,就很容易导致政府行为的失败。因此,有必要在继承前圣所倡导的忠恕、礼仪制度的基础上来提倡新型的公共部门伦理规范,建立起符合适宜的制度文明。

 

  三、结语

 

  总结上述,可以认为,儒家的社会政治哲学,即是保守的,又是革命的。它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方面是保守的,但就社会主张方面来看,它虽维护社会中君子与小人的分野,但不按传统的身份贵贱来划分,而以个人的德才划分,倒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道家的哲学中,好的政府不需要做很多事情,相反地,做事越少越好,它还主张圣人执政要清除前朝苛政、苛法。但道家面对现存政治社会的动乱却提供了一个超脱现实、逃避现实的思想。至于法家,是一批讲求现实的政客,在当时新的政治情势下,怎样用新的方法应付局面,这是法家所长;但法家严酷无情的对内政策和纵横跋扈的对外政策,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墨家对古代文明持批判的态度,兼爱是墨子哲学的中心,并以功利主义的论辩证明兼爱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主张仁人以利世除害为宗旨,对武士的职业道德进行理性化的解释,因此创立了一个新的哲学流派,名家的哲学重点解析名实,揭示了一个形象之外的世界,强调事物的不断变化和相对性。

 

  中国的政治思想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思想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它与哲学思想、伦理思想联系在一起,以哲学思想为基础、以伦理思想为行为准则。同时,这些传统的哲学、伦理不仅影响着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也影响着当代中国政府政治、行政思想的理念走向。因为这是历史时代性的问题,不能说这些传统思想对当今的治理之道仍占主导的地位,但也不可否认它们合理部分所具有的永恒的价值;关键是如何区分和正确对待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的问题。

 

  作者:徐飒飒 来源:法学教育 2007年8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ongguozhexue/1652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