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哲学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综述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论文摘要:如何对待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资源,学者们各有所见。本文取1949年一1966年这一时间段,综述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对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成果,及他们对传统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与贡献。

  论文关键词:传统伦理思想;儒学;批判;继承

  20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从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宏观的方法:“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以前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这一批判继承的态度和方法,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受到干扰,以至于在如何对待中国历史文化资源的问题上,长期以来未能形成一个具体的、科学的定论。哪些该吸取,哪些该剔除;如何吸取,如何剔除,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理论界争论不已。在这个曲折过程中,面临着取与舍的艰难选择,形成了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经验和教训。

  一、研究背景

  (一)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一场深刻革命。新中国在政治七推翻了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的反动政权,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在经济上没收了官僚资产阶级的财产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里,儒学彻底丧失了作为统治思想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开始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成为人们观察、分析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此,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我国人民观察、分析问题的思想工具,成为指导制定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成为科技、文化、思想、教育界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普遍的方法论。

  (二)传统伦理思想成为历史文化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拨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航向,改变了儒学的社会地位。儒学从此不再被“独尊”为治国平天下的神灵,人民政府从根本上废除了孔府的封建剥削,把孔庙、孔府、孔林等都作为历史文化古迹妥善保护,并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儒学开始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加以研究。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章第九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公民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它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和其它文化事业的公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正是在这些法律规定的基本精神的指导下,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而被研究的儒学在新中国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盛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经过恢复国民经济和农村土地改革,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基本胜利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面临着新时期和新任务,毛泽东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做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明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派c叮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一)肯定的观点

  1.熊十力的研究观点  熊十力所著的《原儒》一书,是集中系统地研究儒学而形成的重要成果之一,是20世纪50 年代我国学者研究儒学最有独创性见解的学术专著。本书以“内圣外王”之道概括儒学主旨,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儒学的“宗经申义”,具有启迪后学之功。熊十力认为“孔子之学、殆为鸿古时期两派思想之会通。两派者,尧舜至文武之政教之载籍足以垂范后世者,可称为实用派;心羲初画八卦,是为穷神知化与辩证法之导源,可称为哲理派。孔子五十岁以前之学,大概精于实用派。”所谓五十岁以前所学与尧舜文武诸圣政教之载籍实录,只是诗、书、艺、礼四部而已。自五十学易,而后期思想别开一新天地,从此上探羲皇八卦,而大阐哲理。其思想产生一大突变,认为,《庄子· 天下篇》以“内圣外王”称孔子,却是囊括大字,孔子与儒学之广大在此。所谓“内圣外王”,即是“成己说为内,成物说为外”。世俗皆以己为内,以天地万物为外在。熊十力在1954年10月写给郭沫若的一封信中说:“古学还他古学,不可乱他真相。若变乱之,是使思想界长陷于浑沌。此有百害而无一利也。至于中学之为长为短,则中外学者皆可本其所见,以作批判。惟批判之业,必待中学真相大明之后,方可下手耳。”言下之意,是批评当时有些人不明“古学”为何物、断然下手批判的现象。

  2.范文澜的研究观点  范文澜在20世纪40年写作成的《中国通史简编》,解放初期重新修订。他在修订版第一编第四章中专门论述“孔子及其所创儒家学说”,这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他认为:“孔子是封建社会集大成的圣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代表人物。”孔子学说是士阶层思想的结晶,士阶层思想偏上而地位近下,对上妥协,对下也要有妥协,这样中庸就成为最适合的哲学思想。孔子学说全部贯注着“中立而不倚”的中庸思想。他认为孔子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人民必须珍重这一份遗产。

  3.郭沫若的研究观点  郭沫若的《十批判书》于1950年再版,其中评价孔子和儒学的论点,在五、六十年代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如:“孔子的基本立场既是顺应着当时的社会变革的潮流的,因而他的思想和言论也就可以获得清算的标准。大体上他是站在代表人民利益的方面的,他很想积极地利用文化的力量来增进人民的幸福。对于过去的文化于部分整理接受之外,也部分的批判改造,企图建立一个新体系以作为新来的封建社会的韧带。”郭沫若认为,孔子“仁” 的含义是克己为人的一种利他行为,要人们除掉一切自私自利的心机,养成为大众献身的牺牲精神;“仁道”是顺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人道主义,是“人的发现”;孔子是一位注重实际的人文主义者,不大驰骋幻想,凡事脚踏实地去做;孔子否定天和上帝,否定王权。这些观点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乃至在十年动乱中,郭沫若都被指责为“尊孔派”,被认为是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尊孔”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

  4.吕振羽的研究观点  吕振羽在针对孔子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问题的讨论中认为,从全部人类历史看来,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和阶级斗争相适应的。唯物主义常是属于进步或革命的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世界观,唯心主义则常是属于保守或反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世界观,这是历史的一般的过程。关于孔子思想中有无辩证法,或其思想中辩证法所占比重的问题,他的看法是:辩证法规律,既然不能不对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思想等起规定作用,那就不能不在人的思想中有所反映——不论是朴素的、自觉的或完全不自觉的。因此,不能说,在形而上学者的思想中绝不包含辩证法的成分;也不能说,每个辩证法学者的思想中毫不杂入形而上学的成分。归根结底,在于何者起主导作用。对孔子思想的方法论研究,我们也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有关孔子思想的全部可靠的材料,进行严肃、认真的恰当的分析和论证,应尽力避免主观的想像或牵强附会。

  (二)批判的观点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由于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需要这一客观现实,决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马克思主义道路这一历史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跃而成为官方的统治意识,左倾思潮开始发生,一切被认为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无不遭到严厉的批判,孔子儒家也难逃其殃,成了众矢之的。

  1.冯友兰的研究观点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上半期,无情的学术批判迫使冯友兰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哲学立场,开始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孔子进行研究和评价。1954年的《孔子思想研究》、1960年的《论孔子》、1961年的《再论孔子——论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1962年的《三论孔子》等一系列的文章的发表,集中体现了此一阶段冯友兰对于孔子的看法。

  冯友兰此时期对于孔子的看法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孔子的“阶级成分”的重新定义。孔子由前期的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没落为奴隶主的哲学家,或称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孔子是站在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的,他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他的思想在当时是反动的。因此,否认孔子思想中存在的某种一般的、普遍的可继承的因素。

  从阶级立场出发,冯友兰把孔子界定为“从领主阶级初步分化出来的地主阶级”,这就决定了孔子思想的两面性,并且,这种两面性,贯穿于孔子思想的方方面面。就孔子所代表的地主阶级的性质而言,冯友兰说:“这样的地主阶级要求参加政治;作为严格新兴阶级,它也关心提高生产他们这样的斗争,主要地是为他们自己底阶级利益。但是这样的斗争,是加速封建领主阶级底消灭,符合历史与生活底要求,符合人民的利益。”就孔子的思想来说,冯友兰认为,“仁”与“礼”为他的思想系统的两大支柱。孔子站在剥削阶级的场上,极力维护支持领主制度下的束缚人民的礼,这是他思想的消极的一面;但是这个阶级对于领主,也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一争,从而建立了“仁”德,这是他的思想的积极的一面。孔子对社会变革的态度,也是矛盾的。他一方面要维持“贵贱不愆”的传统制度,惧怕“贵贱失序”。另一方面,他主张“举贤才”、“来远人”,这种主张的后果,是对封建领主制度的破坏。此外,这种矛盾性,还表现在孔子对于“礼”的拥护,对于“天”的认识,尤其对于“仁”的论述上。总之,儒家学说毕竟是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这种学说,特别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学说,在反对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斗争中,表现了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是当封建制完全确立并且向前发展时,当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时,这种学说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冯友兰对于儒学的这些分析,表明他放弃了解放前他曾长期坚持宣扬的传统儒家的立场,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儒学。

  2.侯外庐的研究观点  侯外庐认为:孔子是一位改良主义者,但是他的改良的进步意义是有限的。从“礼”的思想看来,前期儒家的社会观点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他们指出:“孔子所开创的古代前期儒家学派,在历史意义上有别于西周贵族的思想家及春秋的缙绅先生,而成为古代第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对于儒学思潮的勃兴,尽了‘金鸡一呜天下晓’的首创任务。”春秋末年,国民阶级正在出现之时,孔子首先作为私学著述的大哲人批判了春秋社会,因此,他的人类性的观点应当强调地提出来研究。

  3.任继愈的研究观点  由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教材,是20世纪60年代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成果。书中关于孔子思想的见解在当时具有相当普遍的代表性。本书认为,孔子是维护奴隶制度的思想家,他不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具体地说,作为政治活动家的孔子,他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对抗新兴封建势力,他是保守派。作为哲学家的孔子,他对当时思想战线上争论的主要问题,天是否是有意志的人格神的问题上,他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他的错误是主要的。孔子在哲学上要保持已经动摇了的上帝的神权,和他在政治上力图维持已经崩溃了的奴隶制王权的、场址一致的。

  4.杨国荣的研究观点  杨国荣在1954年初版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一书,系统地反映了他关于儒学的见解。他认为:孔子处于贵族日趋没落的时期,为了挽回贵族没落的命运和稳定他们的专政局面,他宣扬自殷周以来亲于统治者氏族的“仁”。孔子的“仁”。只是包括了当时的王公大人和士大夫,以“仁” 作为团结当时王公大人和士大夫的中心骨干。他认为“克己复礼”,即宗教中人都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犯上作乱”,自可使得被统治的奴隶趋于原道,借以复归于礼,复归于这种奴隶制国家规范。这样,以“孝”巩固血族,以“克己复礼”来巩固奴隶制国家,这一切都做到了,便可以“天下归仁焉”。他还认为,孟子是为了挽救没落奴隶制国家的颓势而宣扬“仁政”的。他说:“孟子的所谓仁政,正是如孔子竭力维护这一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韵局面的持续。而他的仁政的第二步,也就在于一面保持这尚未被破坏的方块田。”总之,杨国荣对孔子的思想主要立足于批判和否定。

  5.关锋、林聿时的研究观点  关锋与林聿时在1962年的“孔子学术讨论会”上联合发言,关于孔子的阶级立场与历史地位问题,二者认为孔子是站在没落奴隶主立场上,在奴隶制濒于灭亡的春秋时代,设计挽救垂死奴隶制的“蓝图”,正是抵抗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没有进步性可言,更不可能创造什么进步的哲学体系和政治学说。因为孔子所属的那个阶级的利益——无论是暂时利益还是长远利益,都是和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完全相抵触的。

  三、结束语

  传统伦理思想积淀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群体智慧,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传统思想整个体系的核心内容。事实证明,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但总趋势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精华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等所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应立足本国,择善而从,实现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同构契合和互补优化,从而更快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ongguozhexue/1864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