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哲学 > 中国哲学学科典范的重建与文化关怀

中国哲学学科典范的重建与文化关怀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已经处在一个回应、消化和吸收西方文化及哲学的过程之中了。吸收的好坏是一回事,但是不回应、不吸收、不消化,想要在和西方哲学绝缘情况下发展中国哲学,建立中国哲学的主体性,那是根本无从谈起的,结果只能是“断港绝河,其流不远”o对于西方哲学的主动吸收和消化,在陈老师的研究中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了。我们比较他的《有无之境》和之前的《朱熹哲学研究》,都可以看出来。1986年,陈老师去哈佛两年,他的《有无之境》就是回国后出版的。这本书充分吸收了海内外对中国哲学的研究,还使用了一些西方哲学的观念,作为一个助缘,而不是标准来进一步诠释王阳明的精神。

  

  前面所说的两点,一个是文献基础,另一个是西方哲学的素养,这两点又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严格的扎实的文献基础,你运用西方的哲学观念,就容易变成一种比附,变成用西方哲学的框架来套中国哲学。只有建立在充分扎实的文献基础之上,你才能了解中国哲学内在固有的一些问题意识,这样的话,中国哲学固有的问题意识和西方哲学的观念资源这“主”“宾”两者之间才不会错位。你才能充分利用西方哲学的资源,并用得險当得体。

  

  第三点是国际视野。现在的中国哲学,早已不只是中国人自己在从事了。放眼全球,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学者,西方的无论是欧洲的还是美国的,都已经在中国哲学这个领域作出了很多优秀的成果。如果我们不以中文世界自限,希望在国际上站在中国人文学科研究的一线,就必须充分吸收和消化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这一点,也是陈来老师研究中国哲学的一个特点。他能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充分把海内外包括港台、欧美和日本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仔细消化吸收到他的研究当中。他在很多具体的问题上,都是在与当代最优秀的西方学者、日本学者进行对话。哪些问题没有处理清楚,哪些问题处理到什么程度,哪些值得商榷,哪些问题可以值得肯定,他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他不一定像我们现在写博士论文那样,前面有一章写既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后面正文可能完全不相干,完全没有吸收和消化。你看他的著作,完全把相关的成果充分吸收在里面,给予非常有深度的回应。

  

  总的来说,以上所说的三点,不但是陈老师研究中国哲学所具备的三个特点,事实上,我认为也是我们现在中国哲学甚至整个中国人文学科包括文、史、哲研究应当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就是:坚实的古文献基础、深厚的西学(不只是西方哲学)素养、广阔的国际视野。只有做到这三个方面,把方法运用到具体的研究当中,才有可能成为中国传统人文研究一线的学者。当然,具备了这三个自觉,成为国际范围内中国人文研究的一流学者也不一定是必然的,因为那还要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与在座的杨立华和彭国翔这些嫡传的弟子相比,我跟陈老师的接触没他们那么多。但是,我一直跟陈来先生有比较多的联系。在学术研究上有许多问题,我经常会向陈来老师请教。还请他为我的《制度儒学》一书作过序言。

  

  还有一个特别的机缘,2006~2007年在哈佛访学的时候,陈来老师也正好在那里做研究。这期间,杜维明先生委托陈来先生组织一个经典研读班,每周五晚上在杜维明先生家读《中庸》。当时一起读的还有陈静、梁涛等人。杜维明先生对思孟学派问题十分关注,而当时陈来老师也在撰写关于帛书五行的文章,因此,经典解读和学派分析的结合是这个研读班的主题。大家各抒己见,而陈来先生往往会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个研读班大概持续了半年或更长一段时间,使我对陈来先生的学术风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结合这次三联出版的这十二本书,我对陈来先生的学术风格的体会,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中国哲学学科典范的重建。说重建,是因为早在1930年代,通过冯友兰先生的两卷本的《中国哲学史》著作的出版,基本了建立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规范。当然,也还有别的作品,只是冯先生的著作最有代表性。但是,在1949年之后,因为机械地套用前苏联的哲学体系,对中国哲学也进行了简单的唯物、唯心两军对垒式的套用,导致中国哲学日渐远离其内在的特点。对此,陈来先生有一个很强烈的学术自觉,就是要按照中国哲学的固有特点,对中国哲学的重大问题进行重新研究。这方面最为典范性的作品是《有无之境》以及先秦哲学和宗教的研究著作。这些作品均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我记得,陈老师在《新京报》上记者采访的稿件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他是接着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术的传统,来重新建构中国哲学的图景的。对于陈来先生这个志向,我是有所了解的。我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哲学动态》编辑的时候,做过陈老师的一个专访,着重谈的就是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陈老师对建国以后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上出现的问题,有很深的自觉,这种自觉转化成他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反思C在我的印象中,包括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在陈来先生《现代中国哲学的探寻》这本书中就早有所涉猎。

  

  陈来的中国哲学研究,从上古到现代有所贯通。一致的特点是资料翔实,分析精当。我自己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把陈老师的作品作为最可靠的、最先采用的、参考的东西。陈来先生的研究特点,我相信也会是在很长的时间里,影响到整个中国哲学或者中国思想研究。

  

  其二,是文化关怀问题,刚才已有一些老师提到,社会上有一些学者认为陈来先生似乎不是特别关心现实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错觉。

  

  我给陈老师《传统与现代》这本书也写过一个书评,看过这本书的人想必都能了解到,其实他从]990年代开始,就很关心现实问题,比如儒家资本主义、亚洲价值等,都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刚才许多人也提到国学热的事,从1990年代北京大学凸显的国学热,到现在出现的更大范围的国学热,我们都能看到陈老师对这些问题所发表的意见,即一方面保持对传统资源的热情,同时也认识到吸收外来文化的麵性。

  

  之所以陈来先生给人一个与现实保持距离的感觉,我觉得首先是陈老师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在这么热闹的环境下能够比较保持理性,保持比较冷静的态度来观察研究这些问题。就是说,如果从中仔细阅读他的著作,看他最近写的文章的话,还是能够很明确地感觉到陈来先生很强烈的文化关怀的。

  

  最近,陈来k生主持了“孔子与现代中国”研讨会,又主持清华国学院,并对北京的城市文化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相信,陈来先生通过他理性化的方式对中国现实的关注,将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干春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ongguozhexue/1687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