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哲学 > 中国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中国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的元典文化自然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诸子百家思想。他们的涉猎面极其宽泛——哲学、政治、医学、社会学、法学等无所不容。当然,美学、艺术也是他们思想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既然是元典文化,理所当然就是中国艺术发展的根源所在。其中老庄的哲学思想影响无疑是最深远的。
  
  1老庄思想在中国画艺术上的体现
   论文联盟http://
  1.1老庄思想对中国画笔墨技法上的影响。其一、水墨画的盛行。传统的中国绘画一直是以墨为主要原料的,所以有时候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或“彩墨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画中墨色占有很大的比例,因而国画自古就有“七分墨,三分色”之说。 其二、虚实结合的普遍应用。以虚衬实,这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原则。中国的山水画将这种虚实关系发挥到了极至,有画处是黑,无画处是白,这便是中国画最单纯的虚实构造。一张以白纸为底的画纸。在未着笔描画之前.犹如一个孕育着无穷生命力的混沌未开的宇宙,而一旦用蘸墨的笔画在纸上,似阴阳交互生成,萌动着勃勃的生机。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子宇宙观中的虚无,也就是化生万物的生命本源。在<老子》开篇第一章中,李聃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此二者(有、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认为有和无,即虚和实是一切奥妙的总门。庄子继而又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庄子·刻意》)后来清代画家笪重光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画签》)这就是说,中国画的空白并不是真的虚无,而是和实景、真景一起构成一种浮动着无穷气韵的境界。它的空白体现的正是虚灵的艺术之道。
  1.2老庄思想在中国画表现语言方面的影响。其一、物我两化。简单的分析传统的绘画,可以说是艺术家主体“我”对客观世界的“物”的描绘。因此“物”和“我”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画家们最早注意的问题。传统的西方绘画中,“我”是被动表现客观世界的,达·芬奇告诉我们,“最值得夸奖的绘画,就是对自然最真实的描绘”。中国绘画则力求将写实的再现和浪漫的表现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一艺术理论的直接来源实际上就是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夫得是(自然之道),至美至乐也”,(《庄子·天子方》)庄子认为。自然本性才是美的,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最美的境界。人应当顺应自然,“与天为徒”,保养自己的天然本性,就可以游心于“至美~至乐”的境界。当庄子出游,走到濂水的桥上时,望着水中鱼儿,就会自然坦言“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庄子·秋水>)当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醒来之后竟然困惑自己是蝴蝶变的,还是蝴蝶是自己变的。这些都展现了庄子所追求的那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但这种顺应自然并非西方人单纯的被动再现,而是要和天地相融于一体。我国的艺术家也正是遵循着这种规律,“善万物之盛时,感吾生之行休”。在自然中寻找自我的感情寄托,有感而发,缘物寄情。见秋天之落叶,叹人生之短暂;见白莲而求洁净自爱。这些西方传统绘画中所不屑表现的普通的自然草木,在我国艺术家的笔下,却极具生命力,成为他们高尚情怀的载体。如王冕画梅花时题款“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郑板桥题竹“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都说明中国艺术家审美体验所追求的高峰——“物…我”浑然一体的物化阶段。
  其二、似与不似的统一体。在表现对象上,中国的艺术家既不去再现对象,同时又始终依靠对象。他们始终在追求一种切合点——似与不似之间。关于这一点,李聃在《老子》第四十一章中清楚的告诉我们“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认为最完美的形象是不可具体观感的,无形可见。而在‘庄子·德充符》中,“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庄子认为精神是人的本质,形体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才决定着形体的价值。后来的山水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指出了“似”与“真”的问题,日“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日,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宋四家之首的苏轼更是直言不讳的说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东坡集》前集卷一六)按照苏轼的见解,徒有形似的绘画是不值得一提的。明代画家莫是龙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画品唯写生最难,不独贵其形似。而贵其神采”。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老人对似与不似的关系也有著名的论断:“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可见中国艺术家们在这一重大艺术问题上始终保持着惊人的连贯性.不似之似的“神似”成为中国画表现语言的精髓。而这一切追根溯源无疑是老庄思想对中国文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2老庄思想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限制
  
  当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内心的改变,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到艺术创作上去。由于老庄的道家思想的影响,使得中国画似乎一直循规蹈矩的向前发展。从不敢有丝毫的越轨。而实际上,我们已经不可能拥有古人的那种心态了。尽管我们呼唤那些淡泊名利、看破一切的艺术家,但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这个标准绝不可能用来衡量每一个人。更不能用来规范所有的艺术形式。因此。时至今日,老庄思想至少有些是对我们艺术创作上的一种羁绊。
  2.1美的标准的确立。关于美的标准,庄子鲜明的提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的论断。事实上。在今这个色彩缤纷的社会中,美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庄子这个对艺术最直观的观点,可以说无疑是限制了艺术的多样性,至少是形式上的创新。很多画家在表现国画上不敢用色,以为那样就不“朴素”了.不是纯正的中国画了。即便是偶尔的使用了一些颜色,也不忘记赶快用大量的墨色加以调和。这样他们就可以醉心于“精彩”的墨色变化,也没有违背中国画几千年的“原则”——七分墨,三分色。
  2.2老庄过于强调画面的“虚无”之处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这句话就可以感觉到“虚无”在老庄的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思想同样影响到中国画的表现,使得中国画家一直坚信:虚无就是道之所在.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体现意境最佳的载体。这就使得中国画在欣赏上不得不给人一种更多层次上的深度空问,于是自然就带来了两种弊端:(1)艺术脱离现实生活。可以说中国画中人物画所处于的尴尬地位。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因为人物的表现太直观了,投有太多虚空的意境,所以中国画中,山水画和人物画始终都是不协调的发展的。(2)大量玩弄笔墨的艺术家的泛滥。他们依靠自己在“术”上的熟练,玩弄笔墨上的技巧,然后自诩蕴含着深远意境,继而去表明自己在“虚无”上的追求,对道禅思想的“领悟”。实际上,画面毫无生气,死死板板。或者干脆就是前人作品的翻版,不过是山头之间的转换错位而已。“古今中外有千千万万的画家,当他们的心灵已枯竭时,他们的手仍在继续作画,言之无情的乏味的图画汗牛充栋”。面对这样单调、玩弄笔墨的“艺术品”,吴冠中怒斥他们“脱离了具体画面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
  因此,如何更好的发扬中国画的,首要的选择就是批判的吸收传统艺术,然后赋予它们时代的精神,才能使中国画焕发新的活力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ongguozhexue/1773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