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哲学 > 论方玉润对《诗》文学性的体认

论方玉润对《诗》文学性的体认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国哲学


[摘 要]清人方玉润以多维的文学视角关照《诗》,立足诗歌本身,考察了《诗》的篇章结构,创作中的炼字炼句;并从接受学角度探索了《诗》的文学影响问题,得出诸多新论,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方玉润 《诗经原始》 文学研究   
  若论有清一代中能别树一帜的《诗》家,则少不了方玉润《诗经原始》的一席之地。与陈启源、马瑞辰和陈奂等推崇汉学,治《诗》谨严慎密,引据赅博相异,方玉润的治《诗》方法承姚际恒而下,却不乏创见,尤其于诗旨阐发上屡有新解,诚如梁启超所言:“《诗经原始》……训诂名物方面殊多疏舛,但论诗旨,却有独到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四》)可谓公允。
  对于方玉润《诗经原始》一书的独特之处,前人已有一定论述。1947年马子华的《由诗经整理论<诗经原始>》,1981年赵制阳的《方玉润<诗经原始>评介》,1987年李先耕的《谈方玉润的<诗经>研究》,1988年吴培德的《方玉润的<诗经>研究<诗经原始>读后》,1995年赵庆详《方玉润<诗经原始>简述》,1995年张启成《评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及1997年边家珍《论方玉润<诗经原始>的政治教化思想》等文章,均对《诗经原始》中的思想内容、评《诗》特点、对待先儒治《诗》态度、编写体例以及是书的缺点作过分析,着力点仍在于探讨方玉润摆脱传统束缚,注重诗篇文学艺术特征之整体研究这一特点,缺少对《诗经原始》解《诗》的艺术手法做微观分析,且较为零散。本文拟以《诗经原始》为考察对象,审视方玉润从文章学角度的篇章结构、炼字炼句,及接受学角度探索《诗》的文学影响问题的治《诗》特点。
  
  一、《诗》的文章学考察
  方玉润对先前学者治《诗》之法,无论是汉儒的考据,还是宋儒的理学,都颇有微辞。他批评汉、宋的经师们:“说《诗》诸儒,非考据即讲学两家。而两家性情与《诗》绝不相近,故往往穿凿附会,胶柱鼓瑟,不失之固,即失之妄,又安能望其能得诗人言外意哉?”因此,他对于能够超脱门户之见,博采众家的姚际恒颇为赞赏,称《诗经通论》对《诗》旨“颇有领悟”。但惋惜其“剖抉未精,立论未允,识微力浅,义少辩多,亦不足以针育而起废。”
  方氏在点出前人的不足之后,随即提出自己的解《诗》主张。他认为:“读书贵有特识,说《诗》务持正论,然非荟萃诸家,辨其得失,不足以折衷一是。”具体而言就是:“反复涵泳,参与其间,务求得在古人作诗本意而止,不顾《序》,不顾《传》,不顾《论》,唯其是者从而非者正,名之曰《原始》,盖欲原诗人始意也。”于此,方玉润认为解《诗》不仅要超脱门户,而且要深入诗作本身,反复涵泳,以达诗之本意。这样的例子在《诗经原始》中比比皆是,如《周南·芣苢》一篇,毛《序》认为:“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诗集传》延续了毛《序》旧说。方氏则从文学维度进行了精彩的阐释,他说:“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这种更带文学性特征的解《诗》方式,于汉宋诸家之外,又别开生面,颇为后世学者所接受,程俊英先生解此诗时,就基本延续了方氏的说法,前人对此特征已多有论及,此不赘述。
  
  二、《诗》篇章构成的多层次分析
  (一)对《诗》单篇诗作局部构成关系的解析
  《鄘风·君子偕老》篇中“君子偕老”一句,因为与后文似乎文义有所断裂,前人多觉得过于突兀。方玉润却不以为然,认为“君子偕老”一句正是题眼所在。他说:“愚谓此诗的刺宣姜无疑,但读首一句即知其为宣姜,不可移刺他人。诗篇极力摹写服饰之盛,而发端一语忽提‘君子偕老’,几与下文词义不相连属。诸儒虽多方为之解说,终觉勉强难安,非的然不易理也。岂知全诗题眼即在此句,贞淫褒贬,悉具其中,何也?夫人者,与‘君子偕老’之人也。与‘君子偕老’,则当与君子同德;与君子同德,乃可与君子同服天子命服,以为一国母仪。今宣姜之於君子也何如乎?其始也,为伋子妻;其继也,为宣公妾;及其终也,又为公子顽配。则其所与为偕老之人尚不知谁属,其不淑也亦甚矣。又将如此法服何哉”,方氏综观全篇,以文学的角度分析诗作所采用的欲扬先抑的手法。《小雅·常棣》篇中“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一句,朱子以为反言,姚氏以为追思。方玉润经过比较,认为:“然追思较反言有意,读之令人酸鼻,是周公当日情景,故从之。须看全诗作法。首章虚冒,次章双题,三四章以良朋陪,后二章以妻子陪,此章是一转笔作中间枢纽。六章乃甚言兄弟之乐,以起末二章耳,此八段古文作法也。”体味诗歌的情感发展态势,品味出此句在诗中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方氏之前的学者也曾对《诗》进行过文学分析,然其着眼点大多在于对其中存在的赋比兴手法的考察,而方玉润则更多地考察诗篇章内部的情感运势,表述出诸多独到的见解,使后人能够更好地品味《诗》的精妙艺术。
  (二)对《诗》各篇整体构成方式的探索
  《诗经原始》一书在体例上一个独特之处便是除了按语之外,篇末还有眉评、集释、标韵及附录几个部分。而眉评里,往往是方氏对诗歌的篇章构成方式所作的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类:
  (1)并列式。《秦风·小戎》篇眉评曰:“首章写车制,章末兼及怀人。下二章同一几轴,而写法各异。次章写驾车。三章写戎器。刻画典奥愧丽已极,西京诸赋迥不能及,况下此者乎!”将全诗对西征将士的描写分为车制、驾车和戎器三个部分。相类似的还有《大雅·生民》,他认为全诗:“一章受孕之奇。二章诞生之易。三章保护之异。四章嗜好天生。五章克勤人事,教种膺封。六章播种肇祀。七章报赛祈年。八章尊祖无怠。通篇层次井然,不待深求而自了了。”八部分组成,历述了后稷诞生之异,周家农业之始。《召南·采蘋》、《召南·采蘩》、《鄘风·桑中》及《豳风·鸱鸮》等篇亦属此类。
  (2)递进式。《邶风·谷风》篇:“通章全用比体,先论夫妇常理作冒。次言见弃,即从辞别起,省却无数笔墨。三乃推言见弃之故,在色衰不在德失。四自道勤劳,见无可弃之理。五言夫但念劳于贫苦之时,而相弃于安乐之后。末即琐事见夫之忍且薄,因追忆及初来相待之厚,掉转作收,章法严密。”《大雅·板》篇:“首二章言其违圣慢天,乃当时大病,(三、四章)此二章乃进言之,故一言我言虽微,不可不听;一言尔病之深,将不可救。(五、六章)此二章乃正告以以救民之方:民方困苦,虽无思惠以及之,而人心易觉,不难教化以导之。(七、八章)末二章又正告以自修之法:唯德乃足以得人,唯敬乃可以回天”讲述凡伯对同僚的规劝。此法均是按所叙述事情的先后顺序递进式的架构篇章。相似的还有《周南·汝坋》、《邶风·雄雉》、《邶风·终风》、《大雅·公刘》及《大雅·抑》等诗篇。
  (3)对比式。《鄘风·君子偕老》篇:“一章先从象服说起,何等严重!末乃落到‘不淑’,下起二章意。二章其严妆也如是,俨若天神帝女之下降。三章其淡妆也如是,不过国色之娇姿,二面对观,褒贬自见。”《秦风·车邻》:“(一章)未见时如此严肃。(二、三章)即见时如此简易,不惟尽宽礼数,且能备极宴乐。”则又通过前后比照,形成反差,以寓其褒贬,尽其情感。

 [摘 要]清人方玉润以多维的文学视角关照《诗》,立足诗歌本身,考察了《诗》的篇章结构,创作中的炼字炼句;并从接受学角度探索了《诗》的文学影响问题,得出诸多新论,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方玉润 《诗经原始》 文学研究   
  若论有清一代中能别树一帜的《诗》家,则少不了方玉润《诗经原始》的一席之地。与陈启源、马瑞辰和陈奂等推崇汉学,治《诗》谨严慎密,引据赅博相异,方玉润的治《诗》方法承姚际恒而下,却不乏创见,尤其于诗旨阐发上屡有新解,诚如梁启超所言:“《诗经原始》……训诂名物方面殊多疏舛,但论诗旨,却有独到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四》)可谓公允。
  对于方玉润《诗经原始》一书的独特之处,前人已有一定论述。1947年马子华的《由诗经整理论<诗经原始>》,1981年赵制阳的《方玉润<诗经原始>评介》,1987年李先耕的《谈方玉润的<诗经>研究》,1988年吴培德的《方玉润的<诗经>研究<诗经原始>读后》,1995年赵庆详《方玉润<诗经原始>简述》,1995年张启成《评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及1997年边家珍《论方玉润<诗经原始>的政治教化思想》等文章,均对《诗经原始》中的思想内容、评《诗》特点、对待先儒治《诗》态度、编写体例以及是书的缺点作过分析,着力点仍在于探讨方玉润摆脱传统束缚,注重诗篇文学艺术特征之整体研究这一特点,缺少对《诗经原始》解《诗》的艺术手法做微观分析,且较为零散。本文拟以《诗经原始》为考察对象,审视方玉润从文章学角度的篇章结构、炼字炼句,及接受学角度探索《诗》的文学影响问题的治《诗》特点。
  
  一、《诗》的文章学考察
  方玉润对先前学者治《诗》之法,无论是汉儒的考据,还是宋儒的理学,都颇有微辞。他批评汉、宋的经师们:“说《诗》诸儒,非考据即讲学两家。而两家性情与《诗》绝不相近,故往往穿凿附会,胶柱鼓瑟,不失之固,即失之妄,又安能望其能得诗人言外意哉?”因此,他对于能够超脱门户之见,博采众家的姚际恒颇为赞赏,称《诗经通论》对《诗》旨“颇有领悟”。但惋惜其“剖抉未精,立论未允,识微力浅,义少辩多,亦不足以针育而起废。”
  方氏在点出前人的不足之后,随即提出自己的解《诗》主张。他认为:“读书贵有特识,说《诗》务持正论,然非荟萃诸家,辨其得失,不足以折衷一是。”具体而言就是:“反复涵泳,参与其间,务求得在古人作诗本意而止,不顾《序》,不顾《传》,不顾《论》,唯其是者从而非者正,名之曰《原始》,盖欲原诗人始意也。”于此,方玉润认为解《诗》不仅要超脱门户,而且要深入诗作本身,反复涵泳,以达诗之本意。这样的例子在《诗经原始》中比比皆是,如《周南·芣苢》一篇,毛《序》认为:“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诗集传》延续了毛《序》旧说。方氏则从文学维度进行了精彩的阐释,他说:“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这种更带文学性特征的解《诗》方式,于汉宋诸家之外,又别开生面,颇为后世学者所接受,程俊英先生解此诗时,就基本延续了方氏的说法,前人对此特征已多有论及,此不赘述。
  
  二、《诗》篇章构成的多层次分析
  (一)对《诗》单篇诗作局部构成关系的解析
  《鄘风·君子偕老》篇中“君子偕老”一句,因为与后文似乎文义有所断裂,前人多觉得过于突兀。方玉润却不以为然,认为“君子偕老”一句正是题眼所在。他说:“愚谓此诗的刺宣姜无疑,但读首一句即知其为宣姜,不可移刺他人。诗篇极力摹写服饰之盛,而发端一语忽提‘君子偕老’,几与下文词义不相连属。诸儒虽多方为之解说,终觉勉强难安,非的然不易理也。岂知全诗题眼即在此句,贞淫褒贬,悉具其中,何也?夫人者,与‘君子偕老’之人也。与‘君子偕老’,则当与君子同德;与君子同德,乃可与君子同服天子命服,以为一国母仪。今宣姜之於君子也何如乎?其始也,为伋子妻;其继也,为宣公妾;及其终也,又为公子顽配。则其所与为偕老之人尚不知谁属,其不淑也亦甚矣。又将如此法服何哉”,方氏综观全篇,以文学的角度分析诗作所采用的欲扬先抑的手法。《小雅·常棣》篇中“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一句,朱子以为反言,姚氏以为追思。方玉润经过比较,认为:“然追思较反言有意,读之令人酸鼻,是周公当日情景,故从之。须看全诗作法。首章虚冒,次章双题,三四章以良朋陪,后二章以妻子陪,此章是一转笔作中间枢纽。六章乃甚言兄弟之乐,以起末二章耳,此八段古文作法也。”体味诗歌的情感发展态势,品味出此句在诗中所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方氏之前的学者也曾对《诗》进行过文学分析,然其着眼点大多在于对其中存在的赋比兴手法的考察,而方玉润则更多地考察诗篇章内部的情感运势,表述出诸多独到的见解,使后人能够更好地品味《诗》的精妙艺术。
  (二)对《诗》各篇整体构成方式的探索
  《诗经原始》一书在体例上一个独特之处便是除了按语之外,篇末还有眉评、集释、标韵及附录几个部分。而眉评里,往往是方氏对诗歌的篇章构成方式所作的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类:
  (1)并列式。《秦风·小戎》篇眉评曰:“首章写车制,章末兼及怀人。下二章同一几轴,而写法各异。次章写驾车。三章写戎器。刻画典奥愧丽已极,西京诸赋迥不能及,况下此者乎!”将全诗对西征将士的描写分为车制、驾车和戎器三个部分。相类似的还有《大雅·生民》,他认为全诗:“一章受孕之奇。二章诞生之易。三章保护之异。四章嗜好天生。五章克勤人事,教种膺封。六章播种肇祀。七章报赛祈年。八章尊祖无怠。通篇层次井然,不待深求而自了了。”八部分组成,历述了后稷诞生之异,周家农业之始。《召南·采蘋》、《召南·采蘩》、《鄘风·桑中》及《豳风·鸱鸮》等篇亦属此类。
  (2)递进式。《邶风·谷风》篇:“通章全用比体,先论夫妇常理作冒。次言见弃,即从辞别起,省却无数笔墨。三乃推言见弃之故,在色衰不在德失。四自道勤劳,见无可弃之理。五言夫但念劳于贫苦之时,而相弃于安乐之后。末即琐事见夫之忍且薄,因追忆及初来相待之厚,掉转作收,章法严密。”《大雅·板》篇:“首二章言其违圣慢天,乃当时大病,(三、四章)此二章乃进言之,故一言我言虽微,不可不听;一言尔病之深,将不可救。(五、六章)此二章乃正告以以救民之方:民方困苦,虽无思惠以及之,而人心易觉,不难教化以导之。(七、八章)末二章又正告以自修之法:唯德乃足以得人,唯敬乃可以回天”讲述凡伯对同僚的规劝。此法均是按所叙述事情的先后顺序递进式的架构篇章。相似的还有《周南·汝坋》、《邶风·雄雉》、《邶风·终风》、《大雅·公刘》及《大雅·抑》等诗篇。
  (3)对比式。《鄘风·君子偕老》篇:“一章先从象服说起,何等严重!末乃落到‘不淑’,下起二章意。二章其严妆也如是,俨若天神帝女之下降。三章其淡妆也如是,不过国色之娇姿,二面对观,褒贬自见。”《秦风·车邻》:“(一章)未见时如此严肃。(二、三章)即见时如此简易,不惟尽宽礼数,且能备极宴乐。”则又通过前后比照,形成反差,以寓其褒贬,尽其情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ongguozhexue/1836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