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 > 做传染病“终结者”

做传染病“终结者”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基础医学


  严重的传染病在古代被称为“瘟疫”。黑死病(鼠疫)、天花、霍乱……历史上每一次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无不令人们惊恐战栗。因为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传染病给人类带来的重创绝不亚于两次世界大战。“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清朝师道南的《死鼠行》写出了鼠疫流行的惨状,让人闻之色变。


  传染病的可怕之处在于迅速传播,它总是一传十、十传百,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这条传播链条中的一环。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切断这条“传染链”,让传染病在您面前止步?


  春暖花开,又是各种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本期特别策划,为您带来传染病的预防之道,让传染病在您这里“终结”!


  2003年,非典在全球范围内爆发;H5N1型禽流感病毒自2004年开始横扫各国;主要感染人群为儿童的手足口病疫情于2008年1月在中国大规模爆发;随后,发端于北美洲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再次带给人们恐慌……


  可以说,传染病从来就没有从我们周围消失过。我们应该怎样“终结”这些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呢?


  疫苗接种5大误区


  用接种疫苗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人类在同传染病作斗争过程中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就。接种疫苗,是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防控传染病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很多人医学知识的欠缺,在接种疫苗方面有着诸多的误区。


  误区一:“孩子只要接种国家规定的疫苗就足够了,其他疫苗没必要接种。”


  预防接种是医学界公认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为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在计划免疫的基础上自费选择更多种类的疫苗,如水痘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多接种,多保护,为宝宝“买”一份全面的免疫“保险单”。或者选择更新升级的疫苗替代计划免疫内疫苗,因为新一代技术使疫苗更安全有效。


  误区二:“接种过疫苗就能100%不生病。”


  为了使疫苗安全,生产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或细菌都被灭活或减毒,没有一种疫苗的保护率是100%,大多数常规使用的疫苗保护率在85%~95%之间。由于个体差异,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免疫成功。


  误区三:“打疫苗有副作用,影响人体健康。”


  疫苗的研发与药品一样,投资巨大、研发周期长(平均为7~10年)、上市审批严格。由于疫苗的使用对象为正常健康人群,要求比药品的制造技术复杂,生产周期更长,安全性要求更高。接种疫苗要求在医生专业指导之下,正确掌握禁忌证,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事实上大多数疫苗的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酸痛、轻微发热等,是短暂而且是临时的。


  误区四:“接种疫苗是小孩子的事,成年人没有必要。”


  对于传染病的威胁,只要体内没有产生过抗体,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受感染。成年人是社会及家庭的支柱,更需要受到保护。早预防、早受益,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导游等高危群体应当接种。


  误区五:“没有必要自己花钱打疫苗。”


  以甲型肝炎为例,据测算,患者平均住院45天,住院费用约1.2万元,出院后完全恢复约需5个月,要花销3000元,共需1.5万元。与其相比,接种1支甲肝疫苗,只花很少很少的钱。疫苗对于个体预防疾病的经济效益最为显著,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疾病对健康的损害。


  洗手筑健康,远离传染病


  饭前便后洗手,这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普及的卫生知识,可是很多小孩,包括成人都不以为然。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手部的卫生。


  一双未洗过的手可带80万个细菌,而一个指甲里藏有数以千万计的细菌,这些细菌会引起各种各样的传染病。无论是前两年的“非典”、禽流感还是最近频发的手足口病,都说明了大部分传染病的传播与手的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是指出,人类疾病的发生根源来自手部接触的细菌,所以手部卫生清洁是杜绝防治病菌感染的根本措施。


  虽然洗手是一件看似简单的事,但是很多人却不会洗手。要么洗手时间过短,“浅尝辄止”;要么忽略指缝和指尖。殊不知,指甲是手部最脏的地方,洗手时必须“重点照顾”,而洗手1分钟以上才能使洗手液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正确洗手对于预防传染病尤为重要。


  小口罩大防护


  还记得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人们出门时都戴一个大口罩吗?春天来临,各种病菌以几何速度滋生,不少人出门时也纷纷戴上口罩以防疾病传播。


  不过,戴口罩虽然可以降低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有防寒、保暖、防病菌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反而容易“病从口入”。


  卡通口罩中看不中用


  有些人为了好看购买印有卡通图案的口罩。这些口罩虽然印有“纯棉”的标志,但实际上很少是纯棉质地,其面料多为涤纶纤维,而且有些口罩内还含有泡沫海绵等物质。因此这类口罩多不具备阻隔病菌的功能,不推荐使用。


  另外,人体如果吸入卡通口罩所含的大量化学纤维,将刺激支气管,严重的将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所以鼻炎、哮喘等患者更要慎用。


  口罩层数愈多愈好?


  常用的口罩一般是用脱脂棉纱布折叠数层后缝制而成的。一般来说,3层纱布只能阻挡大约70%的细菌,6层纱布可阻挡90%以上的细菌,为了戴上口罩后不影响呼吸,通常以选择6~8层为宜。但如果病菌很顽强,一般推荐使用12层的口罩。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佩戴前和摘下口罩后都应洗手,佩戴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口罩的大小应该以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紧贴面部为宜。如口罩过小,则病菌、粉尘等容易从口罩空隙中进入,影响到其过滤作用。


  有人戴口罩时为了呼吸的通畅而将鼻孔露在口罩的外边,这就失去了口罩起保护呼吸道的“屏障”作用。如果戴上口罩后眼睛起雾,或是呼吸时脸颊有风流过的感觉,这就表明口罩不密合,应及时调整。戴过的口罩,两面不能交替使用,否则会将外层沾染的污物吸入人体。


  口罩不宜长期戴


  口罩只能在特殊的环境中戴,例如在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或在有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活动,是需要戴上口罩的,但不宜超过4~6小时。长期戴口罩,会使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而变得脆弱,使鼻腔生理功能减退,故不能长期使用。


  “醋熏”防流感――这个真有用


  食醋熏蒸究竟能否起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效果?对这个问题,浙江省武警总队医院儿科和细胞治疗科主任方凤教授曾专门做过实验,答案是有效的。但食醋熏蒸并不是当消毒剂来使用的,而是要让人将醋蒸汽吸到呼吸道内。


  食醋熏蒸进入呼吸道,可以发挥3个作用:一是醋蒸汽可以刺激呼吸道纤毛功能,提高将呼吸道内的病毒、细菌等病原物质排除出去的能力;二是醋蒸汽落在呼吸道黏膜上,有抗过敏作用;三是醋蒸汽还有抗病毒作用。


  要想发挥好醋蒸汽的三重作用,并不是人们想象的只要在房间里“烧”上一碗醋就可以了,有的家长甚至像熏蚊子一样,将房间紧闭,人都跑在室外,那样肯定是没有效果的。要想食醋熏蒸真正达到防病效果,以下几个条件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房间面积不可太大,以6平方米内的小空间为宜(如厨房或盥洗室);其次要掌握好熏蒸时醋的浓度,按食醋与水1�2的比例倒入锅中,炉上煮沸后调为小火使锅内的醋蒸汽轻柔散在小房间中,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在此醋蒸汽小房间中玩,自然呼吸,每次熏蒸至少20分钟;如果熏蒸时让孩子有意识地做深呼吸更好。熏蒸时最好紧闭门窗,让醋蒸汽充满房间,但要注意安全,同时家长要监护好孩子,避免接触明火。现在有电磁炉,无明火,煮沸后调为500~800度档更便利。


  生活起居有3个窍门


  1.勤换毛巾


  湿毛巾易滋生细菌。毛巾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如果不定期消毒或更换,经过一定时间便成了细菌滋生的温床。


  专家建议:在洗脸或洗澡时宜先用沐浴露和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干毛巾揩干,这样可以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对毛巾的粘附。毛巾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干净,每星期用开水煮10分钟消毒,晾挂处要通风,最好能及时烘干或晒干。


  2.晚叠被


  人在睡眠过程中,皮肤等组织器官会产生大量的代谢废物。同时,呼吸和分布在全身的毛孔排出很多汗液和气味,也会进入被子里。如果起床后马上叠被子,使汗液得不到有效的蒸发,被子中就会滋生大量的细菌与病毒,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


  专家建议:起床后可先将被子翻转过来,把里面朝外,打开门窗通风透气。等到洗脸、刷牙、早锻炼后,再整理床铺。另外,天气晴好时应当把被子床单等拿到太阳光下晒晒,紫外线既能杀灭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又能有效地蒸发掉水分使被子干净干燥。


  3.洗鼻防感冒


  清洁鼻腔,清除病毒,保护鼻黏膜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防止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冷水清洗法:每天早晚用冷水(冬天天冷时可用温水)洗脸,洗脸时浇水洗鼻,边洗边用鼻向外哼气,每次洗3~5下即可。也可用盐水清洗法:医用0.9%的生理盐水或自配盐水(1000毫升凉开水中加入9克盐),用棉签蘸盐水轻轻地清洗鼻腔,1天3次。0.9%的生理盐水可维护鼻腔渗透压和鼻腔功能。清洗时注意要将棉签浸透,用力不要太大,谨防损伤鼻黏膜。冬天天冷时可用温水(水温以不超过人体正常体温为宜),此方法可用于流感的预防。


  饮食预防:厨房有3宝


  1.大蒜大蒜中含有一种叫蒜氨酸的物质,当它进入血液后就会转换为大蒜素,而大蒜素即使被稀释10万倍仍能在瞬间杀死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多种病菌,被称为“纯天然的抗生素”。所以,每天吃几瓣大蒜可预防痢疾和肠炎等肠道传染病,食用大蒜还可预防流行性感冒。


  2.葱民间有“大葱蘸酱,越吃越胖”之说,可见其营养价值是较高的。大葱虽然是一种调味蔬菜,但它含有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含有葱蒜辣素和多种营养成分。大葱含有一种特殊的挥发油,油中含有葱辣素,具有较强的杀菌性,对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伤风感冒有明显效果。


  3.生姜生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还魂草”。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中医认为生姜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科学家研究发现,生姜所含的挥发油有一定的杀菌解毒功效,尤其对抗击沙门氏菌效果明显。


  除了上面3种有特殊抗传染病功能的食品外,科学的膳食习惯显得更为重要。


  首先,蛋白质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物质,抗体的本质就是特殊功能的蛋白质物质。所以,必须保证从食物中摄入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奶类、蛋类、鱼虾类、瘦肉和大豆及制品。


  此外,菌类也是重要的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它们含有的菌类多糖就是提高和保护机体免疫力的有效物质。市场上随处可以买到的牛肝菌、金针菇、蚝蘑、冬菇、香菇,不仅口感好,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维生素A可以增强人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对感冒病毒产生抵抗力,它可以强健咽喉和肺部的黏膜,保持它们正常的新陈代谢。动物肝脏、蛋类、豆类和深绿色蔬菜、胡萝卜是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


  在微量元素中,锌和免疫功能关系密切。锌能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发挥杀菌作用。谷物中富含对免疫系统至关重要的锌,平时主食可以选择全谷类荞麦面条,或者尝试用各种杂粮做成的营养米饭,这样的主食不仅能填饱肚子,更是简单、上乘的营养佳品。其他含锌的食物还有牡蛎、猪肝、鸡肝、花生、鱼、鸡蛋、牛肉、黑芝麻等。作者:张宇陈靓,本文来自《中华传染病》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jichuyixue/9061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