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重症肺炎患者血乳酸清除率的临床作用探讨

重症肺炎患者血乳酸清除率的临床作用探讨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毛 斌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EICU,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对重症肺炎患者死亡及预后的判断价值,为提高患者疗效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 对54例重症肺炎患者均进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检测,包括初始血乳酸水平及治疗6 h后血乳酸水平,计算6 h血乳酸清除率,根据所得血乳酸检测结果及患者治疗情况得出结论。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初始血乳酸水平对比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血乳酸6 h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高血乳酸清除率组患者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死亡等不良事件几率均显著低于低血乳酸清除率组,且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早期血乳酸水平监测措施可准确掌握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及预后,对临床治疗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且此法简单易行,避免病情评价措施所造成的复杂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重症肺炎;血乳酸清除率;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94-02

[作者简介] 毛斌(1967-),男,云南建水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危重患者临床救治。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社会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医疗服务新的重点服务对象。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以老年患者居多,且由于其年龄高、机体抵抗能力差等,极易反复发作,发展成为重症肺炎,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重症肺炎已成为当前造成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血乳酸是机体对组织细胞缺氧和血液灌注进行反应的重要生化指标,可以作为重症肺炎病情发展的检测指标。进一步研究血乳酸检测水平与重症肺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该研究将对该院自2011年3月15日—2013年6月30日期间前来就诊的54例重症肺炎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对重症肺炎患者死亡及预后的判断价值,为提高患者疗效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有重症肺炎患者54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龄26~90岁,平均年龄(52.35±2.46)岁,致病菌:流感嗜血杆菌2例、大肠埃希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1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1例、肺炎链球菌20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诊断标准:符合美国感染病学会制定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包括出现感染性休克、需要进行辅助机械通气等;呼吸频率加快,超过30 min/次;出现轻微意识障碍、多个肺叶发病;氧合指数低于250 mmHg;出现白细胞减少;出现血小板减少;出现氮质血症和低体温、低血压症状。符合以上3项以上标准则可以诊断为重症肺炎。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根据美国感染病学会及美国胸科学会2007年制定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可知,若患者符合下列一项主要标准或三项次要标准即可判断为该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疾病[2]:(1)主要标准:①发生感染性休克,需应用血管收缩剂进行相应治疗;②需实施机械辅助通气措施;(2)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每分钟≥30次;②患者机体病变有多个肺叶累及;③经检测可知氧合指数≤250 mmHg;④患者发生氮质血症;⑤患者经检查可知白细胞显著减少,即含量<4.0×109/L;⑥血小板含量显著减少,即<100×109/L;⑦患者发生意识障碍或定向障碍;⑧患者出现低体温临床表现,即体温低于36摄氏度;⑨患者发生低血压临床表现,需对其进行强力液体复苏措施。

1.2.2 血乳酸检测 对54例重症肺炎患者均进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检测,仪器为美国GEM公司提供的型号为Premier 3000自动分析仪。患者入院治疗时立即对其进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检测(初始血乳酸水平),待其经重症加强治疗6 h后再次实施动脉血乳酸水平检测(治疗6 h后血乳酸水平)。

1.2.3 判断方法 计算6 h血乳酸清除率,即6 h血乳酸清除率=[(初始血乳酸水平-6 h血乳酸水平)/初始血乳酸水平]×100.00%:①按照计算结果分为高血乳酸清除率组(血乳酸清除率≥10.00%;40例)、低血乳酸清除率组(血乳酸清除率≤10.00%,14例),对两组患者呼吸衰竭、休克及死亡发生情况给予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②按照患者生存及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36例)、死亡组(18例),对两组患者血乳酸清除情况进行对比并给予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分析,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初始血乳酸水平以及血乳酸清除率等,见表1。

由表1可知,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初始血乳酸水平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血乳酸6h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乳酸清除率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高血乳酸清除率组与呼吸衰竭、休克以及死亡情况分别为15例(37.5%),12例(30.0%)和5例(12.5%);低血乳酸清除率组患者分别为13(92.86%),12(85.71%),13(92.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由表2可知,高血乳酸清除率组患者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死亡等不良事件几率均显著低于低血乳酸清除率组,且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重症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情发展快等特点,若不及时救治,则有可能引发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多见于老年人和儿童[3]。由于其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发病较为隐匿,如何对其进行及时诊断就成为重症肺炎治疗的关键。该研究对血乳酸清除率在重症肺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相应的血乳酸清除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初始血乳酸水平上不具有明显差异,而经过治疗后,死亡组6 h内的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这说明血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对判断重症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说明血乳酸水平是诊断重症肺炎患者的重要指标,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血乳酸清除率的计算是通过初始血乳酸水平与6 h后血乳酸水平进行相减之后的出来的,因而在两组患者初始血乳酸水平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血乳酸清除率高就说明,6 h后的血乳酸水平较低,而血乳酸清除率低,则说明6 h后血乳酸水平较高,而在本次研究中,死亡组患者6 h后血乳酸水平高,使得其血乳酸清除率明显减小,这就说明血乳酸水平是判断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血乳酸水平升高,说明患者体内出现缺氧或组织低灌注现象,而随着血乳酸水平的不断升高,患者体内缺氧和灌注症状也会随之加重,从而使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加重。因此由该次研究可以看出,血乳酸清除率是诊断重症肺炎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而同时又可以将其作为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指标,根据血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医生可以对患者目前的治疗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来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这样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对患者肺炎症状的缓解具有重要作用。

血乳酸水平的升高可以作为组织灌注以及氧气输送不足症状在早期的敏感生化指标,是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进行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4],血乳酸水平若在短期时间内能够恢复正常的患者,其预后一般都比较好。当患者严重感染时,对其常规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在其指标改变之前,一般情况下已经有组织低灌注以及缺氧情况存在,血乳酸水平也已经有所升高。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来说,都有不同程度组织灌注障碍以及氧合障碍存在,可能会有高乳酸血症存在。但是,对于不同患者来说,其机体基础状态也有所不同,血乳酸水平的一次性监测不能将机体状态、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反应准确反映出来,所以,对于血乳酸水平变化要进行动态监测。在重症肺炎的预后评估方面,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将6 h血乳酸清除率≤10%作为标准来对严重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病死率,有较高敏感度以及特异性。

综上所述,应用早期血乳酸水平监测措施可准确掌握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及预后,对临床治疗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且此法简单易行,避免实施CURB、APACHE II等评价措施所造成的复杂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东浩.乳酸清除率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2,27(1):15-17.

[2] 管向东, 陈娟, 欧阳彬, 等. 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氧动力学和血乳酸的临床评估作用[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20(7): 401-403.

[3] 赵云峰.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新医学,2012,39(11):713-715.

[4] 成怡冰,金志鹏,王群思.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后评估[J].中国实用医刊,2010(20):252-254.

(收稿日期:2014-02-2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827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