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自拟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疗效

自拟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疗效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 要:目的:观察比较自拟退黄汤联合西药和单纯西药治疗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疗效。方法:将45例病毒性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25例,单用组20例),两组病例均常规给予西药(甘草酸二胺、苦黄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组加用自拟中药退黄汤(辨证加减),4周为1个疗程,两组在基础治疗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治疗4周时结果显示,联合组黄疸消退和肝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单用组(P<0.05)。结论:中药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淤胆型肝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改善预后。

关键词:淤胆型肝炎;退黄汤;甘草酸二胺;苦黄注射液
  淤胆型肝炎黄疸深,病程长,有些病例退黄较难,传统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但激素的禁忌证多,长期应用易产生各种严重的不良反应。笔者自拟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瘀胆型肝炎25例与单纯西药治疗20例进行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5例病例系2006年1月~2010年6月本院住院的急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治疗组男20例,女5例;年龄20~70岁,平均42.6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20例,戊型肝炎2例,甲型肝炎3例。治疗前血清TBil(240.5±60.5)μmol/L,碱性磷酸酶(ALP)(201.65±35.6)U/L。对照组男18例,女2例;年龄22~72岁,平均41.1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18例,戊型肝炎2例,治疗前TBil(220.5±58.5)μmol/L,碱性磷酸酶(ALP)(195.56±36.8)U/L,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部分患者有肝脾大或皮肤瘙痒,大便色白或黄白交替出现,均除外肝内占位性病变及肝外梗阻性淤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常规给予西药甘草酸二胺、苦黄注射液静脉滴注,病情较重者使用抗生素、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补充血浆或人血白蛋白。治疗组患者加用中药退黄汤,方药如下:茵陈、金钱草各30 g,栀子10 g、生大黄10~20 g(酌情加减,使大便维持3~4次/d)、赤芍50~90 g、丹参30 g、生地20 g、白芍10 g、白茅根、葛根、茜草各12 g。脾虚加生薏仁20 g、白术15 g;气滞重加枳壳12 g、郁金12 g;腹胀、消化不良加焦三仙各15 g;身痒甚加地肤子、防风各10 g。用法:上药水煎2次,取汁300 ml,早晚分服,1剂/d。4周为1个疗程,2周复查肝功能1次,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血清TBil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减轻,血清TBil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血清TBil较治疗前下降不到50%或反而上升.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组别

例数

TBil(μmol/L)

DBil(μmol/L)

ALT(U/L)

AST(U/L)

ALP(U/L)

治疗组

25

42.15±25.20①

37.41±37.12①

79.10±87.60①

63.45±66.44①

130.1±31.6①

对照组

20

89.10±130.2

74.5±97.02

89.12±247.14

61.8±61.2

178.5±38.8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肝内胆汁淤积是由于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毛细胆管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而流量减少,导致胆管内胆盐沉淀与胆栓形成,其发生、发展与肝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2]。因激素应用受限及影响疗效等因素,中医药在调节免疫、降酶、退黄、防治肝纤维化有良好作用。本文观察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特别是退黄方面,疗效显著。祖国医学认为:淤胆型肝炎属“黄疸”范畴,病因与湿热瘀毒有关,而湿热瘀越久,都可以成毒,即所谓无“湿”不成黄,无“瘀”不成黄,病机为湿热壅盛,淤热交结,内蕴脾胃,熏蒸肝胆,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宜采用清热利湿、凉血活血、疏肝利胆之法治疗。自拟中药退黄汤,方中茵陈、金钱草清热利湿,栀子清利三焦湿热,且茵陈为退黄主要药,赤芍为凉血之品,善清血分实热,配生地凉血而不留淤,丹参活血化瘀,疏通肝脏血脉,配合葛根、白茅根、茜草利湿活血,增加凉血活血功能,白芍养血柔肝,生大黄通里泻热泻瘀,消积利胆,方中偏重于凉血活血药的使用,使血分热清瘀退,瘀热去除,黄疸自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凉血活血、解毒利胆退黄之效。现代医学证实,茵陈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精,能使胆汁流量增加,促进胆酸和胆红素的排泄;金钱草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的排泄[3];赤芍具有改善肝脏微循环、抗脂质过氧化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使肝细胞营养和氧的供应改善,肝细胞再生而促使肝脏生理功能好转;生大黄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消除细胞炎性反应和胆汁淤积的功能,并且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葛根《本草正义》称其“最能升发脾胃之气”,有活血作用,利胆退黄[4]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甘草制剂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而无抑制免疫的不良反应,据此在临床治疗淤胆型肝炎,借其“类激素”样作用来抑制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提高疗效;苦黄注射液以茵陈蒿汤为基本方加减选用苦参、大黄、茵陈、柴胡、大青叶5味中药提取制成的中药注射液,具有清热燥湿、疏肝利胆、解毒退黄等作用,又系静脉用药,可减少胃肠道反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抗生素可直接针对病因,快速抑制病毒,使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和避免重症肝炎发生的机率和风险。本观察结果提示,中药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淤胆型肝炎效果明显优于纯西药组,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另外发现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
[2] 施卫兵,杨素霞.赤茵糖浆配合西药治疗淤胆型肝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3):200.
[3] 孔庆辉,兰  彦,李  冰,等.茵陈赤苓汤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50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4):235.
[4] 张  聪,陈  明.中医治疗淤胆型肝炎浅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6):38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502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