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由五运六气推断仲景宗族遇疫时间

由五运六气推断仲景宗族遇疫时间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要】   《伤寒论序》中所云,在东汉末年张仲景宗族遇大疫流行,这也成为张仲景发奋著书的原因之一,然而其遇疫具体时间史家众说纷纭。本文以 历史 文献 记载的大疫流行时间、仲景遇王仲宣的历史记载、日本文献记载等史料为佐证,重点从五运六气的 理论 出发,仲景所遇为太阳寒水疫病的事实以及所述霍乱的病理等 问题 逐层展开 分析 ,得出结论:《伤寒论》之编集,完全是根据仲景 治疗 所遇太阳寒水的疫病经验,所以《序》云“伤寒十居其七”,此“伤寒”指的是太阳寒水的疫病。而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此次的疫病时间,必是太阳寒水司天的疫病,亦即在建宁年间,而非建安年间。

【关键词】 五运六气 《伤寒论》 疫病 大司天

  建安与建宁年间的大疫

张仲景《伤寒论序》云:“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笔者注:196~220年)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一时之间,死亡人数如此之多,除了传染病,即瘟疫之外,是不可能的。而考《后汉书·五行志·献帝纪·刘表传》、《三国志·魏书五帝纪·刘表传》及其《醒阶传》、《蜀书·先主传》、《吴书·孙权传》、《晋书·食货志》、《资治通鉴·卷六十二·献帝建安元年》及《建安二年》、《建安三年》、《卷六十三·建安五年》、《卷六十四·建安八年》等得知,汉献帝自建安元年到十年,并无大疫的记载。只有《后汉书·袁术传》记载:“初平三年,术据南阳,建安二年(笔者注:197年)僭号自称仲家,时天旱岁饥,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一事,死亡较多,然非大疫。

至于灵帝建宁元年以来9年中,即从公元168年到公元179年,就有3次大疫。《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建宁四年(171年)三月大疫,“人大疫,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熹平二年(173年)正月大疫,“人大疫,传使者巡行致医药。”光和二年(179年)春大疫,“人大疫,使常侍、中谒者致医药”,合乎仲景《序》所云“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之瘟疫流行状况。所以,洪贯之《张仲景郡望生卒之推测》一文,直云:“建安之‘安’字,应据医史作‘宁’字之误。”

仲景见王仲宣的时间

王粲(字仲宣)生于东汉熹平六年丁巳(177年),卒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丁酉,卒年41岁,各书均同。至于仲景见王粲,并为其开五石汤一事的时间有二说。

(1)《太平御览·七二二卷》引《何别传》云:“王仲宣年十七(笔者注:194年)常遇仲景,仲景曰:‘君有病,宜服五石汤,不治且成;后三十(笔者注:224年,黄初五年)当眉落。’仲宣以其长也,远,不治。后至三十,病果成,竟眉落。其精如此,仲景之方术,今传于世。”若据此说,仲宣死年为四十七岁,与史实不符。

(2)皇甫谧《甲乙经序》:“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若《甲乙经序》所言为确,则仲景见仲宣之年为建安二年(197年),时仲宣年二十一。此时之仲景既能诊知仲宣将死于二十年后,并开立五石汤治疗,则知仲景此时之医术已是才高识妙,对于人之五脏五常,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已能探其理致。亦即:仲景此时的医术,当已成熟到可以治疗大疫,并乘此经验著作《伤寒论》。

然而今本《伤寒论序》云:“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意谓:建安初年,天生大疫,仲景自伤无能救治。若建安二年即能预知仲宣将死于20年后,并立五石汤以为救治,却又无法救治宗族之大疫,岂非矛盾?

若建安二年仲景已医术精熟,著《伤寒论》,则“感往昔之沦丧”,此“往昔”必是数十年前尚未精通医术之时。依前论,仲景宗族之逢大疫,若果为建宁元年以后,即公元168年以后,则是建安二年的30年前。30年前的仲景 自然 尚未精熟医术,只能“伤横夭之莫救”。再者,仲景总角(笔者注:《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拂发总角。”既冠为二十,故总角尚未二十)造访何时,何已称其“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见《太平御览·卷七二二》引《何别传》),可知仲景在近20岁时,虽尚未精通医术,即对大疫之凌虐,有志救治,言谈之间,救世之心溢于言表,何才会称赞他“后将为良医”。

再依史实,仲宣年21岁,建安二年时正居荆州依刘表,此时仲景既常与见面,则仲景此时亦必居荆州附近。而据郭象升《张仲景姓名事迹考》一文考张羡即张仲景,曾于建安三年任长沙太守。长沙与荆州有水路可通,见面不难。《后汉书》记张羡于建安三年叛表。又记太祖与袁绍连年战争,“军未得南,而袁急攻羡,羡病死。”而袁绍在建安七年死,则张羡当死于建安七年以前。若果如此,则建安二年仲景见仲宣时已晚年,必距著《伤寒论》的时间十分接近,绝非不通医术的幼年。

日本医史文献的佐证

日本南丰秋吉氏于公元1849年,孝明天皇嘉永二年(即 中国 道光二十九年)著《温疫论私评》[1],于《原病》条下按云:“长沙《伤寒论》自叙曰:‘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又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宁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若其不流行,不传染者,何为死者之甚多也?”可见秋吉氏所见之《伤寒论》版本,其中《序》“建安”即作“建宁”,而且断定仲景宗族死于流行病。他并引史实证明云:“按《后汉书·五行志》曰:自建宁四年,至光和二年,相云仅九年,大疫三流行,与仲景自序相应。”

从五运六气之理来看

由大司天的理论来说,公元184年,运交厥阴风木,公元183年以前60年为太阳寒水。即: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到光和二年(179年),9年间的3次大疫,其性质均为太阳寒水之气。故《伤寒论序》才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伤寒例》也说:“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此当为其所经验之事实。

若依此论,则知仲景宗族所受之病为太阳寒水的时行之病。《伤寒例》云:“凡时行者,春应暖而反大寒,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按斗历占之。”

若依斗历占之,从建宁四年以来的3次大疫,其运气的性质如下。

辛亥年三月之疫:辛亥年的司天为厥阴风木,正化太过,中运为水。中运生司天为小逆。风木更盛,故克己所不胜,湿土流行。故整年之气机为寒湿流行。三月主气为少阴君火,本当火热之令,然其客气为太阳寒水,寒气更重,故夏应热而反寒。再加上大司天的寒水之气,天地之间,一片寒湿之气,火热潜水,民病太阳寒水与太阴湿土之气。

癸丑年春正月之疫:司天为太阴湿土,丑为对化,土不及,木来克,中运为火不及,水来克,寒气反胜,故风寒行令。中运生司天,亦为小逆。然大司天为寒水,司天克大司天,以下克上,乃天刑之岁,岁气不相得,故生大疫。正月为初之气,主客之气皆为为风木之气,故生风寒之疫。

光和二年己未年之疫:己未的司天为太阴湿土太过之年,中运土运不及,为天符岁会之年,春天初之气主客皆为厥阴风木之气,加上大司天之太阳寒水,故形成风寒湿土之令。

由上之推算可以了解:仲景宗族所遇之大疫,气以太阳寒水为主,风木湿土之气夹杂。为此,形成仲景著作《伤寒论》的特色。

仲景所遇为太阳寒水疫病的事实

《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意谓人身五脏六腑运化变化之规则,疾病生死的关键,都受阴阳的规范。阴阳即三阴三阳。此阴阳的道理,依据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道理,“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素问·五运行大论》)故云:“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天的阴阳之气就是寒暑燥湿风火,推在人身,就是三阴三阳的六气,与三阴三阳的六经。用此推之,所以太阳经即上应太阳寒水之气。若是太阳寒水的大司天或司天,以及太阳经所生之病,即称为太阳病。阳明司天所生之病为阳明病,少阳司天所生之病即为少阳病,以此类推。假若仲景著作《伤寒论》的时间是在建安二年(197年)左右,由建宁四年到建安二年,共发生5次大疫:建宁四年(171年),熹平二年(173年),光和二年(179年),光和五年(182年),中平二年(185年)。而自公元124年到184年为太阳寒水司天,故共有4次属于太阳寒水之气。因此,虽然《伤寒论》中六经病均有,但太阳病最多,共178条,占47%。另一次,中平二年的疫病,公元185年为阳明燥金司天的疫病,所以仲景对阳明疫病也有一年的经验,而且是最近的经验,是未来60年中的主要病状,需特别加以说明,故阳明病的 内容 居第二,共84条。再由于阳明司天即少阴在泉,仲景尚未遇上,然在后30年,即17年之后将遇到,故少阴病的内容居第三,共45条。至于太阳寒水司天即太阴湿土在泉,为何太阴病只有8条?因为,仲景认为寒湿同气,难以区分,所以并入太阳经。在太阳经中与湿土有关的条文共有32条,约占五分之一。

可见,《伤寒论》之编集,完全是根据仲景 治疗 所遇太阳寒水的疫病经验,所以《序》云“伤寒十居其七”,此“伤寒”指的是太阳寒水的疫病。而仲景所遇的疫病时间,必是太阳寒水司天的疫病,亦即在建宁年间,而非建安年间。

从《伤寒论》所述霍乱的病理来看

《伤寒论》之“伤寒”二字乃广义之伤寒,所有六气所伤之时行与非时行(疫病)诸病皆包括在内。此承《素问·热论篇》所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亦即所有会发热的病,无论时行的四季寒热所伤,或当寒反热、当热反寒的时行疫病,乃至霍乱、痹病、痰饮等杂病,都是六气所伤。

兹以霍乱而论:有太阳寒水之气所伤的霍乱,有阳明燥金之气所伤的霍乱,有少阳相火之气所伤的霍乱,有少阴君火之气所伤的霍乱,有太阴湿土之气所伤的霍乱,有厥阴风木之气所伤的霍乱,并非专属于寒。

以《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而言,篇中所用的方剂,四逆加人参汤乃治太阳寒水所伤之霍乱痊愈后调理之方,理中丸与五苓散乃治太阳寒水霍乱下焦有寒饮之方,桂枝汤乃治太阳寒水霍乱愈后,调理荣卫之方。“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之四逆汤证乃太阳寒水中经络,表寒之霍乱。“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之四逆汤为太阳寒水中脏腑,内寒之霍乱。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乃阴盛格阳之霍乱。总之,《伤寒论》所记之霍乱,乃太阳寒水所伤之霍乱,亦即王孟英所谓之寒霍乱。由此可以证明:《伤寒论》乃著作于太阳寒水司天之时,此霍乱即建宁纪元以来10余年间的霍乱疫病。

【 参考 文献 】
  1 日·南丰秋吉.温疫论私评.见:皇汉医学丛书第8册[m]. 台湾 :台北新文丰出版社公司,2004: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715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