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医学护理 > “中国梦”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思考

“中国梦”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思考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对“中国梦”做过这样的阐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可见,中国梦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国家的振兴之梦,同时还是公民个体的幸福、出彩之梦。中国梦既是一个宏观语境也是一个微观的语境。然而,无论是大到民族、国家的振兴,还是个体人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一个最首要的前提――健康。健康是人类得以生存、延续与发展最重要的前提,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可以说,“中国梦”内在地包含有“健康梦”,而“健康梦”正是托起“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因此,医疗被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而医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医务工作者,即将肩负起未来中国救死扶伤之职,是未来中国“健康梦”的捍卫者,因而不仅应具备精湛的医术,同时还应兼具良好的医德。因为只有兼具妙手与仁心的医者才是好医者。然而反观当前我们对医学生的培养,仍然停留在只重医术而不重医德的错误状态。因此,本文旨在提出医疗行业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而作为医疗行业里未来人力资源的供给――医学生群体的培养,必须改变当前继续重理轻文的旧姿态,而真正开始着力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疗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医疗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尽一份力。

  一、“中国梦”内在地包含“健康梦”,呼唤医者兼具精湛的医术与良好的医德

  “中国梦”概念自提出以来便令国人备受鼓舞,也成为了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事实上,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而又人口众多的古老民族,或者说对一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没有断层的文明古国来讲,即使不强调这个概念,它实质的精神也是蕴含于这个民族人民的内心的。复兴,就像潜藏于这个伟大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也像是潜藏在这个名族命运中的一个必然,它应了好些世纪前一个外族人的预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这头在经历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上半叶长达1个多世纪苦难的狮子,已是时候醒来,她的醒来不需要世界发抖,但至少,恢复民族自信还是会有的。走到今天,由谁提出或者强调“中国梦”这个概念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提出或者强调正在唤醒这个国家人民的集体潜意识,使整个民族命运中的那个必然慢慢实现。循着这样冥冥的踪迹,仿佛我们对实现这个伟大梦想的一切努力和思考,都成为了一种注定。注定中国的各行各业会发展得更好,注定中国各性别、各名族、各阶层、各年龄层次的人们,都能为实现本世纪的复兴之梦尽力。

  医疗行业作为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行业,理应以实际行动响应这个民族的世纪之梦,为实现民族、国家的富强之梦和人民幸福生活之梦保驾护航。医术,因与人类健康最密切相关,而历来被奉为是神圣之术;而良医,因兼具医术与仁心,方能妙手回春、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故而被誉为(白衣)天使,甚至大唐孙思邈也曾说过,若“世无良医”,则“枉死者半”。可见,医术、良医对于一个社会之个人存亡、民族兴旺、国家强盛的重要性。本世纪前半叶,是中华民族复兴之关键时期,医者更应肩负起为实现这一时代任务保驾护航之职,是为历史之使命。然而当前之中国,有术无德者之众,医患关系紧张也是不争的事实。医者,本应兼具医之术与德。医术倒是从未被忽略,而以医德为核心的人文情怀和素质之培育则恰恰相反,是从未被真正重视过。作为教育界一份子,笔者甚至以为,这种重理轻文之医学教育,必会使未来之医者更加地功利与缺乏人道主义,而这必将越来越背离人类文明发展之趋势――人道。同时,这种重术轻德的价值取向也正是当前医患矛盾尖锐、医疗事故频发、医疗冲突升级的重要成因之一。因此,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何其重要、迫切,可见一斑。同时,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加强也是教育界对当前社会功利价值取向应有的有力回应,其本身也是对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促进,当然也是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的最好准备。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如果说医者兼具妙手与仁心是“中国梦”对医疗行业的要求,那当前医学生培养过程中重理轻文现象突出的现状则是对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呼唤。然而,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正处于知行背离的尴尬境地,许多医学院校、学生,甚至社会大众对其都有不同程度的忽视、漠视,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到位,贯彻不到位。目前,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界的共识。我国教育部、卫生部于2012年5月7日印发的《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有过明确的指示,即“强化医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获得了国家的明确关注,但具体到各医学院校则出现了认识到位,贯彻不到位的现象。许多医学院校的管理层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人文类课程的发展,使人文素质教育边缘化严重。甚而一些医学院校的管理层还漠视人文类学科的重要性,从而使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长期地被忽视。

  二是教师队伍自身缺乏应有的人文素养。医学院校教师队伍中,一些医学专业教师自身仍然持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传统狭隘思想,并将这一思想传递到了学生,从而使医学生们轻视人文课程。另一方面,一些人文课教师队伍内部也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以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执教队伍为例,当前许多高校的政治类专业教师队伍人数不够,聘请大量行政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从事教学并不罕见,如此便难以形成专业化的执教队伍。这一现象的出现,既反映了一些学校文科师资力量的薄弱,同时也反应了学校对人文课学科性的否定。这样的现象恰巧表明了我们过去医学专业学生培育中人文素质培育的缺失。此外,医学院校往往以医学专业为主,因此,医学专业氛围浓厚,这种大环境也使一部分人文类教师受重理轻文思想同化,自身也学科信心不足、干劲不够,这也是导致当前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效果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三是医学生漠视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漠视人文素质教育,更多的是社会功利化价值取向的一个折射。医学生对专业课的看重,有兴趣的原因,但也有功利主义的色彩。专业成绩的高下和专业技能的高低无疑是决定一名医学生未来求职好坏的重要考量,这是社会对一名专业学生的评价,也是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因素。正是学生自身的漠视,导致了人文课程教学效果的低下。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探讨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未来医者的摇篮,不仅理应承担起培养学生精湛的专业技能,同时还理应肩负起培育学生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和高尚的人文情操。对于当前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下是可行的改善路径。

  首先,转变办学理念,加大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与投入。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首要的是改变学校管理层的老思路,充分认识人文科学与医学学科同等的重要性,唯此,学校的决策层才会在人员管理、资源配备、教师地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方面作出科学的应对,从而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其次,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医学院校的教师队伍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医学专业课教师,二是人文类课程教师。对于医学专业课教师,由于其在课堂上接触学生的时间最多,因此,他们对人文类课程的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人文类课程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也非常重要。加强人文类教师自身人文素养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至关重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是要加强教师对自身学科的自信心。学科自信心缺乏是当前多数医学院校文科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科自信心是教师对所从事学科的信念与爱,没有了学科自信心,便难能在讲台上吸引住学生。

  其次,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医学生有着明确的职业方向,因此,在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过程中,应该适当联系其专业(或职业)方向予以施教,这或许会提升学生的兴趣,加强其教学实效性。

  再次,在教学环节上,增加人文课程门数与时数。我国医学院校目前开设的人文类课程较之于一些发达国家还是明显不足。有数据显示,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教学时数占学生总学时的比例平均为7%―8%,而美国、德国的比例高达20%―25%,英国、日本也有10%―15%。[2]因此,增加人文课程门数,尤其是多设立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或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课程,比如医学法规、医学美容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可切实拓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面”;同时增加各门课程的时数以及总时数,又是切实保证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度”的有力保障。

  此外,我国目前也没有一个对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统一规定,这使得我们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乏一个统一、完备的体系,直接导致我国医学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上呈现出巨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指定统一的课程体系,对全国各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做出起码的规定,这对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改进教材课程体系,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以及打造美丽校园,创造良好校园人文氛围等等也是可行的途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14958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