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 > 胸痹中医护理的临床治疗论文(共2篇)

胸痹中医护理的临床治疗论文(共2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医学



第1篇:胸痹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阐述


胸痹心痛是指以胸部闷痛,甚者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症。病位在心。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不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发展为真心痛1。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引起的心绞痛。心电图可出现由心肌缺血引起的ST-T改变等。临床上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随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3年5月发布的1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S之笔者对本院45例胸痹心痛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45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90例均为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入住本院心血管病科的胸痹心痛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47~77岁,平均岁;病程5个月至12年,平均年;辨证分型:气虚血瘀证16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15例,痰阻血瘀证1例,气滞血瘀证11例,寒凝血瘀证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45~79岁,平均(64.93±7.31)岁;病程3个月至13年,平均(9.86±1.45)年;辨证分型:气虚血瘀证15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16例,痰阻血瘀证1例,气滞血瘀证11例,寒凝血证证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辨证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0中相关标准拟定。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H中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拟定。


1.3排除标准(1)急性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加层,急腹症,急性心包炎,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证候群,甲亢,颈椎病,胆心病,胃及食管反流等所致胸痛者;(2)合并重度高血压病,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3)妊娠或准备妊娠、晡乳期妇女;(4)理解能力差,语言障碍,以及存在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


2护理方法


2.1对照组采用胸痹护理常规进行常规护理及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氧气吸入、抗凝治疗、饮食调节、健康教育等。


2.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运用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由责任护士对入院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病情、诱发因素、发病原因、既往史、舌苔、脉象、心理状况、经济状况等,并在主管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分型。针对患者的证候及辨证分型采取相应的辨证施护方法,如体位、活动、辨证施食、情志护理、饮水、腹部按摩、排便指导等方面。并遵医嘱给予患者中药及中成药的应用护理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中医健康指导等。如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补益类药物宜饭前服用。气虚血瘀证患者宜食益气活血之品(鸡肉、牛肉、山药、木耳、大専等),并配以食疗方:海蜇煲猪蹄等。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中医整体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按照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进行效果评价,调查患者对中医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并及时反馈到中医护理方案管理小组。每月护士长对科室所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总结、整合。找出护理不足点、护理疑难点,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保证护理方案顺利实施。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观察两组胸闷胸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心悸气短及便秘症状的改善情况;(2)心电图改善:两组治疗前后均行心电图检查,治疗期间每周行心电图检查1次,观察其ST-T变化情况;(3)中医护理方案应用的护理效果、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3.2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H拟定。显效: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次数、程度明显减少;无效:症状无改善或较治疗前加重。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至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心电图缺血改变,ST段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或T波出现倒置程度变浅,由低平变直立;无效:心电图较治疗前无改变,或ST段压低较前加重,或T波由直立变低平、由低平变倒置或倒置加深。


3.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护理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胸痹“心痛”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心气不足的表现。《素问·藏气法时论》载“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灵枢·厥病》载“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发病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有关。中医辨证施治及辨证施护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经络学说为核心,以通经脉、调气血、调整阴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胸闷胸痛症状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患者宜少量多餐,注意辨证施膳。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及心电图变化。通过对45例胸痹心痛病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辨证施护、用药指导、辨证施食、情志护理,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等方法进行护理,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和痛苦,消除了患者紧张和恐惧心理,对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便秘症状改善有良好的疗效。


心悸气短者,注意调摄情志,平淡静志,保持心情愉快。便秘者,通过辨证施以饮食调理、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等措施促进肠蠕动。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饮蜂蜜水,适当摄取粗粮。


总之,根据辨证分型及胸痹的症状对患者进行中医调护,纠正机体气血阴阳失衡,在疾病恢复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科室每月对所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总结、整合,找出护理不足点、护理疑难点,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以保证护理方案顺利实施。对45例胸痹心痛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中医护理方案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闫玲,常丽,周丽,张春菊(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江苏徐州221003)


第2篇:分析胸痹疾病中中医护理的现状与展望


胸痹心痛病西医称为冠心病,其病因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常、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的严重疾病。中医学对胸痹有较早的认识,在防治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现对胸痹心痛病的中医护理现状及展望综述如下:


1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现状


1.1症状护理胸闷、胸痛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立即汇报医师。如舌下含服含服硝酸甘油,应观察疗效。


心悸、气短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


便秘①腹部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min,每日2~3次;②每天晨起饮温水一?杯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min内分次频饮;③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麻仁丸,热毒血瘀者大黄煎剂200ml灌肠;④建议床边放置座便器,让患者坐位大便,切忌蹲位大便或过分用力。


1.2用药护理内服中药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热毒血瘀者偏凉服。服药期间注意避免食用对药物疗效有影响的食物,如服用中药人参忌食茶叶、萝卜等。抗高血压药一般晨起服用,降脂类药物宜晚上口服。忌随意加减药量。


注射给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输注,须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建议用生理盐水间隔,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1.3情志护理胸痹病属内伤,多因七情致病,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发作时疼痛难忍,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行为给予心理疏导,喜怒之人要告知悲恐的预后;悲恐之人要告知多思及恐惧对身体的危害。经常与患者交谈,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转移法,忌恼怒忧思,使肝气顺达。


1.4中医食疗胸痹心痛病的中医食疗原则是: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涤痰逐瘀、活血通络、补益气血。饮食宜忌: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少食多餐,不宜过饱。急性期以半流质为主,病情稳定后适当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等。


适量食用酸味、甘味的食物以益心补心。忌食肥甘生冷、油腻,提倡戒烟限酒。中医食疗方,如人参莲子汤、人参百合苡米汤、小米人参大枣粥等,对本病治养结合很有帮助,可择而用之。


1.5康复锻炼康复锻炼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调节血脂代谢均有一定的作用,以不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


活动①从床上的肢体活动开始,先运动远端肢体小关节,再做阻抗活动:捏气球、皮球;②早期开始日常生活活动:刷牙、洗脸、吃饭、穿衣;③避免剧烈和长时间活动。


呼吸训练膈肌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让膈肌尽量下降;呼气时腹部收缩,把肺内的气体尽量排出。


坐位训练开始可将床头抬高,把枕头和被子放在身后,让患者逐步过渡到无依托独立坐。


步行训练从床边站立开始,先克服直立性低血压,待适应后,开始床边步行,避免高强度运动,以免心脏负荷增加诱发意外。


上下楼缓慢上下楼,做一些较轻的家务劳动。


娱乐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娱乐活动,如室内外散步,做医疗体操、气功、园艺活动等。


1.6健康指导起居有常,寒暖适宜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制定活动与休息计划,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使气血调畅,有利康复。保持情绪乐观,避免激动。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警惕不明原因的疼痛。


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向患者详细介绍该病相关方面的知识、诱发因素、不良后果,使其及时预防并积极配合治疗。


饮食指导控制热量、脂肪、糖、钠的摄人,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人,保证必须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少量多餐,戒烟限酒。


用药指导不可随意停用或增减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测,定时测量血压、脉搏,病情加重及时就医。


1.7中医特色技术药浴疗法全身药浴浸浴(药浴液配制:当归100g,元胡50g,川芎160g,丹参150g,黄芪200g,冰片、桂枝、桃仁、红花、赤芍、炙甘草各80g,加水煎至1000ml)。


穴位敷贴心绞痛宁膏敷贴心前区、麝香心绞痛膏外敷心前区痛处与心俞穴。耳穴埋针(豆)选取心、皮质下、交感区等穴埋针或埋豆。穴位按摩按揉心俞、膈俞、厥阴俞、内关、间使、三阴交、心前区阿是穴,缓解心痛症状。艾灸疗法取内关、膻中、心俞等穴,用艾条进行温和灸。透皮给药用麝香通痹膏贴敷膻中、内关穴(双)。


2展望


胸痹心痛病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疾病往往转归为慢性恢复阶段,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充分的心血管病二级预防能够有效降低冠脉事件的复发,减少对介人治疗的需求,改善生存和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出院后实施延伸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2.1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处方内容包括该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易患人群、合理饮食、戒除不良嗜好、治疗与睡眠的关系、保持大便通畅、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定时复查的重要性等,在患者出院时发放。


2.2电话回访询问患者疾病预后、告知患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体育锻炼、社交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3家庭随访定期进行家庭访视,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根据患者出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并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变化。


2.4开设保健知识讲座在护理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安排护士进社区开展保健知识讲座,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学习到与自身疾病相关的保健常识。


2.5举办病友联谊会定期举办病友联谊活动,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邀请疗效较好的患者介绍经验,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含患者每次就诊病历、随访记录、各种检查结果、健康指导方案等,为延伸护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连续性治疗情况。


2.7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在社区的开展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简便易行,直观安全。根据患者需求,在社区开展简便有效的中医护理技术,如穴位按摩、拔罐、贴敷、耳穴埋豆等,并教会患者和家属进行操作,使中医护理能延伸到社区和家庭。


2.8建立多层次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设立类型多样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立社区专业护理人员。


3结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建立长期有效的干预机制对胸痹心痛病的二级预防尤为重要。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创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适应我国医疗体制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使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节约卫生资源。


作者:崔屹,张雅丽,江琳,董春玲,周宵云,黄凤,袁雯,张敏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护理部,上海20002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zhongyixue/7963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