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 >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医德思想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医德思想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医学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要求。我国很多古代医学典籍中都有对医德的阐述,如“医律”“医要”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大医精诚》、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喻昌的《医门法律》等。这些医德名篇凝聚了古代医者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中华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值得生活在现代的医生群体景仰、学习和思考。对传统医德思想的挖掘和阐释有助于继承、弘扬优良医德传统,促进现代医德建设


  1.博爱济世


  中国医学从来都不仅仅只是治病救人、活人性命,而且还主张仁爱救人,赤诚济世。博爱济世的医德要求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层层递进,从低到高不断发展,提升到更完美的人生境界。


  第一个层次是“仁爱”。强调爱人“医乃仁术”是我国古代对医术的高度概括,医学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怀,这种关怀应该基于一种内在的德行,而不是外在强加于医者,作为一个医者比起其他的职业更需要“爱人”一个缺少“仁爱之心”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医者。因此,医生要仁慈善良,热爱病人,珍爱生命。《内经》说“天极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谨遵“生命神圣”就是坚持“主性命者在乎人,去性命者亦在乎人,养性命者亦在乎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中国医学


  第二个层次是“博爱”。强调医者不仅要爱人而且强调要广泛的爱、平等的爱、推己及人的爱。医者要对所有的患者一视同仁,不分高低贵贱,而且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孙思邈《大医精诚》认为,行医时“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还要常“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淡矣。”医学家寇平主张同等对待每一个人,他说:“痴聋喑哑不可以欺瞒,英雄豪杰不可以趋奉,富贵之家不可以犀象脑子以为圆,贫贱之家不可以麻渣曲末以为散。高低无二药,贫贱一般医。。晋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写到选药尽量“简、便、廉、验”,以适应偏僻之地贫苦人群需要“兼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皆能主办?”


  最高层次就是“济世’。“悬壶济世”是这种思想的最好表达。强调通过博爱达到济世的最高人生目标。医者通过热爱病人,平等地对待病人,认真治疗,以用心拯救人的生命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同时也实现“济世”的崇高人生理想,达到二者的完美内在统一。在儒家博爱济世思想影响下,中医传统观念中素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说法。经》中谈到医者的职责是“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北宋范仲淹“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名言,充分显示出行医济世的观念备受推崇3《大医精诚》中着重论述的另一个观点“以济世为良,而愈病为善”。龚廷贤在《医家十要》中也倡导“一存仁心,乃是良签,博施济众,惠泽斯深。”行医被视为实现其济世理想的重要途径H。


  2.清廉尚义


  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主张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相一致,传统医德思想提倡廉洁行医,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摆正义与利的关系、廉洁医风被认为是古代医家行医治病的根本宗旨。医家应始终将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利益放在首位,如果将谋利作为行医的目的,那么许多危害病人的事就会出现,医学就会失去其仁学的本性而走向反面。要求医生医风正派,清廉正直,不贪敛权势,不沾惹财色,不营谋私利H。比如,孙思邈指出:“医人不得恃己之长,专心经略财物。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缪希雍在《神农本草经疏》中有“切勿趋炎附势,重金钱而草人命。清末费伯雄从学医的目的,告诫人们“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学医则不可。”5徐大椿批判了见利忘义的行为,更是明确地指出如果专门计较利害,那么最终可能导致义利皆失。他在《医学源流论》中说到“声名日起,自然求之者众,而利亦随之。若专求利,则名利必两失,医者何苦而蹈彼也,’。


  中国历史上清廉尚义的名医不胜枚举。据《东垣老人传》记载,东垣老人李杲是元代名医,很多年轻人向他求学,其中有一位少年罗天益,李杲问他:“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罗天益郑重地回答说:“亦传道耳。终于罗天益成为李杲的高徒。罗天意也不负老师重望,成为一代名医。脍炙人口的“杏林春暖”的故事,三国时代名医董奉治病不受报酬,只要在他的园子里栽杏树。然后用杏换的粮食救济贫苦人家。直到现在“杏林”已经成为中医界的代称。还有“但愿世间无疾病,不患架上药生尘”的明代医生张大经“志在救人,行医治病,从来不计诊金和药资。的清朝名医徐大椿等。这些事迹被历代医者广为传颂,其重道义、轻名利的做法倍受称道。


  3.精于医道


  医生要有精湛的医学专业技术和高度负责任的行医态度,才可以更好地避免失治、误治事件发生。明代医学大家徐春甫《古今医统》指出“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


  首先要求勤奋治学,提高医学专业技术水平。做一个称职的医生,要时时精研业务知识,要想在医学上-194-有所成就,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医史中伟大医家无不是因勤奋治学而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缪希雍在《神农本草经疏》中有“祝医五则’,“须努力学习,博览医籍;精研医术,卜识药草”;被尊为“医圣”的东汉张仲景在疫病流行、尸横遍野,其家族成员大部分死亡的情况下“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成伟大医学巨着《伤寒杂病论》。


  其次要有探索创新精神。时代在前进,医术也在发展。先贤虽然多有贡献,但也有错误和不全面之处,这就要求医者既要继承先人的优秀经验,又不能泥古,所以要注意和掌握医学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成果。神农尝百草之滋味,辨千泉之甘苦,一日遇七十毒。明朝的伟大医学家李时珍穿草鞋,背药篓,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全国的大山名川,听取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终于写成《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着作,吸收了历代本草着作的精华,尽可能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正是这种探索创新精神使得中国传统医学不断发展,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宗师。


  三是行医态度要审慎严谨、认真负责。行医者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心,要秉着审慎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医生在诊脉、用药、疗疾,各个环节都认真负责,慎察慎断,决不粗心马虎;看病时“不得多语调笑,谈谑暄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清代医生怀远《古今医彻?医箴》写到“凡疗疾,药救固迟,丹救亦缓,惟心救最灵。要非药与丹之缓也,苟中心不切,则视之易忽,而审之不精,安能得病之本末。”诊治时要专心认真、严谨,才能找出疾病的症结。《大医精诚》也提到“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性命关天的大事,不能草率,随意。


医者仁心


  4.儒雅有“礼”


  作为医生还要塑造自己温文尔雅、谦和有“礼”的职业形象。


  儒雅指学识深湛,又兼具气度温文尔雅,这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只有学识深湛,才能真正做到气度温文尔雅;而气度温文尔雅,则是学识深湛的外在表现。众所周知,中华医学深奥广博,是一个整体而综合的体系,虽然是医学,却具有人文、地理、环境、气候、心理、伦理等复杂内涵。很多着名的古今医学专家都强调全面而且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医生成才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智慧之源。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学习医学专业知识还必须做到博学多才。这样有助于医者融会贯通,更好地掌握医术。由于内在极度丰沛的精神滋养,优秀的医者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温文尔雅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能够增强医者的人格魅力,让病者景仰信赖,全身心地配合治疗。如唐代孙思邈主张医学、史学、哲学、文学、天文、地理等都要阅读,才能于医道无所滞碍。清代吴鞠通的观点是:“医也儒也,德可尚矣’(《医医病书?医德》)。上等中医都是儒医,这等既医且儒者,更要加倍地讲德。譬如晋代名医葛洪是着名的儒生、道士和医家,集三种身份于一身。


  “礼”是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尊重谦和的态度,是-种以和为贵的处世方式。对同行要有“礼”,就是说对同行要尊重,要谦虚礼让,以和为贵。明医陈实功在《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中道:“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对病人也要有“礼”,就是说行医时须仪表端庄,气度宽宏,不卑不亢;言谈举止上要和颜悦色、彬彬有礼。中国古代医家历来极其重视自身医疗过程中举止谈吐的修养。人患病后容易出现焦虑、敏感、疑虑、消沉等不良情绪,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医者在行医过程中要尊重、理解病人,举止大方,言语礼貌体现了对病人的高度关心,体贴,让病人如沐春风,对患者不宜疾言厉色、冷淡粗俗、高声呵斥。《灵枢》中强调医生要“人国问俗,人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孙思邈指出:“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味,”1宋代佚名《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医工论》中指出:“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仍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


  谭丽娟,刘慧玲\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zhongyixue/8011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