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县级图书馆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县级图书馆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公共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县级图书馆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和任务,本文分析了县级图书馆应如何定位,如何适应新形势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县级图书馆;新农村建设
  县级图书馆是设在县市级城市的重要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但在服务方面还存在局限性,虽然很多县级公共图书馆尝试建立图书流动站、送书上门等形式为农村提供服务,但由于图书馆本身资金紧张,文献资源匮乏,服务收效甚微。县级图书馆只有不断挖掘潜力,适度依靠外力,在争取社会资源投入的同时拓宽服务功能,才能真正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县级图书馆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分析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事关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推进新农村建设,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新农村文化,形成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观。而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增强农村人口生产生活中的科学含量,至关重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图书馆的职能凸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能够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
  我国农民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受教育难的问题仍未从根本得到解决,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系统地接受学校教育显然是不现实的,图书馆这座“没有围墙的学校”,具有全民性、终身性、灵活性、多样性的教育职能,对于个体潜能的发挥和全面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学校、家庭以及其他类型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1.2具有提升农村综合功能的作用
  文化在凝聚、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功能方面的独特作用,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建设新农村,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如果说经济、环境等要素是新农村建设的“硬实力”,那么文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尤其在各种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发展观念互相冲击碰撞之际,文化的特质更显示出“硬实力”不可替代的特质。
  1.3修复和重塑文明乡风
  由于城乡发展差距日趋拉大,农民开始产生失落、苦闷、失衡等心理裂痕,赌博盛行,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文化活动具有娱乐身心、移风易俗、沟通人际关系、提高文明素养的特殊功能,这些问题是经济手段所不能解决的。精神生活的丰富,能够粘合心理裂痕,增进农村的和谐和安宁,给弱势群体带去人文关怀、感情抚慰和思想启迪,为农民奋发图强提供精神动力。图书馆通过为农民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持之以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塑造积极、和谐、健康、文明的乡风民风,积极应对时代娈迂带来的文化挑战,增进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认同和理解,新卡寸建设的文化根深叶茂,滋养着一个社会主义新农;互步发展起来。
  1.4提高农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通过图书馆各种文化教育和活动,对农民进行政策宦传和法制教育,及时地传递致富信息,农民视野开阔了,观念开放了,能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自觉地执行政策,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在参与民主管理过程中更加理性,从而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付民自治作用,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5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宽裕”,不仅是指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在生活富裕的同时,农民鹋文化需求也同步得到提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广大’村、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提升,但精神文化方面明显滞后,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窘迫困顿,降低了农民的“幸福指数”。图书馆能够通过开展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使文化产品、文化消费品惠及广大农民,真正体现新农村农民生活的宽裕。
  2县级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分析
  过去,县级图书馆的实际业务活动主要面向城市读者,广大农村读者却被忽视了,服务定位产生了偏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盘棋里,县级图书馆要找准坐标。
  2.1找准结合点,做好转变服务观念和方式文章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始终占有特殊地位。作为县级图书馆,必须结合农村人口众多的国情,必须结合占绝大多数的服务对象在农村的实情,转变脑筋,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把服务重点转移到农村,服务于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2.2找准切入点,做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培养新型农民,希望在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农民的文化底子薄,基础差,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7年。据人口普查数据,全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中,文盲半文盲达到了4300万,初中以下劳动力比重高达79%,而农村初中以下劳动力比重更高达91.2%。农村4.97亿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为1%,造成农村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严重匮乏,使“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县级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切入点,应当紧紧围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来进行,着力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现代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了解国家方针政策,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市场发出的信号反应灵敏,熟练掌握一项或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合理配置人、财、物和土地资源,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活动,真正让农村也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2.3找准推进点,做好促进县级图书馆快速发展文章
  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发展问题,如何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是始终困扰着县级图书馆的课题。不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是县级图书馆的必由之路。新农村建设给县级图书馆提供了历史契机和发展良机。

  (1)几十年的发展使县级图书馆的藏量上升,特别是城市读者很少使用的农村读物和农业科技资料有了相当的积累,这些资源长期处于休眠和沉淀状态。如果充分利用农村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图书馆的服务空问和辐射范围数倍放大,传输这些农村读物、农业科技和其他图书资料,闲置资源被激活,能够培育和做大“市场”,有效地满足农村对文献信息的旺盛需求,极大地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
  (2)随着县级图书馆队伍的壮大,由于业务范围狭窄,服务半径长期限制在狭小的中小城市里,出现了有人无事做,有事无人做的通病,缺乏内在活力,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把业务范围拓展到农村去,文献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传播的服务链条被纵深延长,各个环节都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富余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各尽其才,各显其能,进一步促进图书馆提速增效。
  (3)过去,由于国家强调发展重工业,投资重城市轻农村,造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图书馆,至今在农村乡镇还没有零的突破。据有关专家论证,读者距离图书馆在4公里之内,利用频率最高,即以4公里为半径的地域内应设一个图书馆,而我国平均3500多平方公里内才有1个图书馆,广大农民群众读书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经过多年的努力,县级图书馆在乡村的图书站建设方面有了一定基础,如果能长期坚持建站抓点工作,形成覆盖乡村的服务网络,农民读书难问题就能得到很大改善。农民获得的文化知识和科技信息丰富了,能够促进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致富本领的增强,加快了建设新农村的步伐。县级图书馆对社会的贡献率增长,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作用愈显突出,以“有为”促“有位”,进而推动自身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3县级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对策
  3.1依托文献资源优势,积极为农村提供致富信息
  图书馆作为文献收集、存储、传递和开发的服务机构,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专业人员,在服务农村方面优势明显。要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进一步拓宽服务农村的“路子”。一是服务农民。收集、整理、开发有关科技新技术、致富信息等信息,编辑编编制专刊、小报、光盘等多载体的信息,为农民发家致富传递信息。二是服务党政机关。及时了解各级党政领导的信息需求,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等数据库,做好信息的筛选、分析、加工、综合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三是服务科技人员和乡镇企业。为科技人员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分析、资料提供等跟踪服务,推动农业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联姻,为企业提供高效、实用的情报信息服务。
  3.2依托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县级城市中的欠发达地区多,图书馆要突出转变农民思想观念这个重点,将“送文化”和“种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实施文化扶贫,引导农民树立自主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意识。在帮助农村加快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的同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引导农民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营造农村浓郁的学习环境和知识氛围,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
  3.3依托服务网络优势,增强图书馆辐射作用
  针对一些县级图书馆只藏不用,造成资源闲置和农村图书资源紧缺并存问题,县级图书馆应依托分布全市的文化馆站,对县级馆内的设备、人员、活动和经费作统一调整,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根据农村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为镇村图书室选配图书,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采取流动图书站或流动图书箱的方式,定期输送给镇村图书室,组织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的图书定期轮换,使图书在农村转起来。提高图书利用率。要积极推进网络化数字化,整合镇村图书馆以及个人图书室,建立县、乡、村三级图书馆网络,实现与国家农业文献信息体系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最新、最多、最实用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
  3.4依托教育培训优势,大力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按照培育新型农民的要求,图书馆要突出抓好对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的教育培训。要优化读书环境,合理调整配置书报知识结构,改善馆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将农民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培养读书兴趣,积极开展馆内借阅活动。要加强对镇村图书站的业务辅导,坚持开展正常的图书借阅活动,方便当地农民就近获取所需知识和技术。对书报资料短缺,难以维持开展借阅活动的,可以送书下乡,开展巡回借阅活动。与劳动、科技、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理论培训以录像传播为主,专业内容以面授辅导、现场实习为主,实用新技术采用专题讲座为主,致力于提高农民的技术素养,结合读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对致富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迫切需求,讲授实用技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3.5依托文化共享工程优势,积极传播先进文化信息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倡导的重大的公益性文化传播方式,信息能源广、内容新传播快,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搭建了重要载体和平台。县级图书馆应积极协调并制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抓好设备的配套、资金的筹措、分布点的设置,设备和资源的购置及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落实,利用活动、板报、宣传单等形式加大宣传,使共享工程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参与到共享文化成果的行列中来。要组织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和整合,积极开发农业科技、法律、教育、医疗等贴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各类视频资源。要创造条件实现与共享工程卫星广播接收系统对接,通过图书馆网站发布即时信息,提升服务能力。要加大基层网点建设力度,发挥基层服务点功能,形成市、乡、·村三级网络服务体系,扎扎实实开展共享工程活动,让信息资源真正发挥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594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