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河西走廊佛教旅游资源研究

河西走廊佛教旅游资源研究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一、河西走廊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河西走廊指黄河西岸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的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几公里到数公里的狭长地带,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同时也形成自成一体的经济文化系统,包括了甘肃省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和武威市。截至2016年,甘肃省有7处人文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令人惊异的是,它们全部位于甘肃的河西地区。而位于河西的五个地区,其中的三个包括武威、张掖、敦煌则先后当选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毫无疑问,在丝路旅游文化中,河西走廊的文化资源具有特殊的地位。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和必经之地,甚至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的一个缩影。而在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700年接近1000年左右的时间中,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和沿途绿洲的居民主要的信仰是佛教,佛教文化构成了丝路文化最核心和最深刻的层面。因而,挖掘、分析、整合并充分利用佛教旅游资源,为河西走廊旅游资源注入了深层的文化内涵,是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河西走廊佛教旅游资源的内容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河西走廊除了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还有众多极为低调而华美的石窟,比如说天梯山石窟――它被誉为中国石窟的“鼻祖”。在河西走廊还留下大量的佛寺、佛塔和其他的佛教历史遗迹。

  (1)石窟、佛寺、佛塔

  (2)途径河西走廊的著名高僧及其传教行旅路线。包括鸠摩罗什东归传法、唐玄奘西行求法、法显到古印度取经求法等。

  (3)佛教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献

  在石窟与佛寺中保存的佛学文献、记载高僧行藏的典籍、佛教文化著作如《法苑珠林》《大唐西域记》等,这些资料是进行文化研习、探险的重要文化旅游资源。

  三、河西走廊佛教旅游资源的内在结构

  佛教旅游资源对不同的旅游者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笔者认为,按照文化内涵由深到浅的不同,佛教旅游资源由如下四个层面构成:

  第一层次,佛教信仰及佛教修证层面,这是佛教旅游资源内涵中最基本和最终极的层面,其他层面以此为基础。佛教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一样,解决的是人类精神领域里终极性问题,以信仰为基础的佛教修证,是佛教信徒净化身心以最终完成佛教信仰的历程,而佛事活动则是佛教僧侣在日常进行的佛教节日、香会、庙会和法会等宗教活动。佛教信仰及佛教修证是佛教文化其他层面的内在依据。

  第二层次,生命哲学及心灵净化层面,这是佛教旅游资源的纯精神层面。佛教既有信仰的层面,也有依靠理性思考的层面,同时也有依据生命智慧对行为进行修证和净化的实践层面。而后两者对普通的非佛教信徒的旅游者,也具有普适的意义。佛教用智慧克服内在人性之中的贪嗔痴的方式,让人从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烦恼中摆脱出来,同时以悲悯有情的慈悲情怀,促使人们修行以抛弃自我中心的视角,以博大和充满慈爱的胸怀,与众生等保持内在的生命感通,以维系人类身心和谐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佛教所宣扬的智慧和慈悲,对解决生命各个层面的问题提供了参考,佛教徒的修证对普通人心灵净化和修正修为、保持精神世界的和谐和纯粹,也是有益的参考体系。一般佛教旅游景点的旅游者,多对此有或强或弱的期待。

  第三层次,艺术、历史、民俗风情层面,这是佛教旅游资源的文化层面。包括以表?_佛教精神为核心的佛教艺术、佛教历史演变所留下的历史遗迹、佛教僧侣的传奇故事以及佛教传播对普通老百姓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等各方面,是佛教信仰和佛教精神在历史文化领域内的表现。

  第四层次,观光、探秘与猎奇层面,这是佛教旅游资源的最表层,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基础需求。佛教寺庙多建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在名山胜景之中的寺庙,能领略到大自然之美;佛教信仰所特有的新奇感、神秘感也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佛教艺术、历史和民俗,除了能够满足旅游者文化提升外,也能够满足旅游者观光、猎奇和探秘的需求。

  四、河西走廊佛教旅游资源整合的关键优势

  河西走廊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应抓住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点:

  1、河西走廊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大门

  中国及东亚地区佛教的主体,是北传佛教或大乘佛教,也是时间上最早传入中国的佛教,而其传入的路线,则是经由河西走廊传入的北方陆路,也正好是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建元二年即公元前139年,汉中人张骞率领100余人出使西城,沟通了内地与西域的“丝绸之路”自此开始,而从东汉末年开始,佛教信徒与从事着丝绸、茶、瓷器贸易的商人们一道,他们首先在丝绸之路的沿线的各国和各个城市绿洲上开始建立他们的传教据点,包括木鹿、布哈拉、撒马尔罕、喀什、库车、敦煌、张掖这些地方。佛教的僧侣们在这些丝绸重镇上化募建立寺庙,译经、讲经、传法,雇人来抄写经文,大量地吸收信众,让佛法沿着丝绸之路开花结果。

  2、河西走廊曾是中国的佛教中心之一

  河西走廊曾经是中国北方佛教中心之一,后来又成为藏传佛教向内地传播的桥梁之一。在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一带政治稳定,人民生活相对安稳和平,当时的统治者比较扶持佛教,所以佛教兴盛,该地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之一。藏传佛教传入后,逐渐在河西居于主导地位。吐蕃统治敦煌时,更是把河西走廊地区看作佛教的一个传播中心。   3、河西走廊是供奉佛祖舍利最集中的地区

  佛祖舍利指佛陀火化后的遗物,是佛教的圣物,对佛教而言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的。根据《阿育王传》记载,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取出阿?^世王珍藏于王舍城的八万四千粒佛祖舍利,分别供奉在世界各地的八万四千座阿育王塔中。道世的《法苑珠林》中记载,阿育王塔在中国有19所,其中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有四处,是我国供奉佛祖舍利最多和最集中的地区。这一点在中国内地是绝无仅有的。

  五、河西走廊佛教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建议

  根据以上对河西走廊佛教旅游的内容、结构和优势的分析,本文认为,河西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应该以佛教文化为其文化内涵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而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整合,需要围绕以下四个方向进行:

  1、对河西走廊的佛教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梳理

  根据河西走廊佛教旅游资源的关键优势,确立河西走廊地区在中国佛教史上作为精神原点的重要地位,以此为依据对河西走廊的佛教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梳理。资源评价应当抓住思想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四个方面来进行。除了已经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之外,应当对石窟、佛寺、佛塔、途径河西走廊的著名高僧及其传教行旅路线、河西走廊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和人物等佛教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挖掘,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基础上,以加工、重建、重新认识和重点宣传等方式对其它具有代表性的佛教旅游资源的内涵进行强化,形成系统的佛教旅游资源体系。

  2、在恢复和保持佛教旅游资源的宗教纯洁性、高尚性、虔诚性的基础上进行开发

  笔者认为,佛教信仰及佛教修证是佛教文化的其它层面的内在依据。同样,佛教旅游资源以其浓厚的宗教气息,满足了根植于人类精神世界深层的宗教式追求,是佛教旅游其它层面的文化内涵所共有的基础。而佛教所追求的生命境界――极乐世界或净土世界,与人类尘世间现实的生活状态截然有别,加上佛教徒尤其是藏传佛教僧侣们的生活所具有的宗教神秘色彩,对旅游者构成强烈的吸引力。这种宗教原发性的魅力,是保证佛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3、依据河西走廊佛教旅游资源的特色,向消费者提供多种佛事体验

  依据河西走廊佛教旅游资源的特色,结合河西走廊的自然风光,以开发多层次、体验式的旅游产品为导向。佛教体验式旅游就是以多层次的佛教旅游产品为依托,向消费者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或体验,这种体验是内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者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旅游项目,旅游体验更加生动、丰富和深刻。就河西走廊佛教旅游项目而言,可以让旅游者亲身体验佛教出家弟子的日常生活,吃斋饭,住僧寮,听晨钟暮鼓;可以让旅游者参与僧人们的日常修行,短时间遵守佛家戒律?c清规,参与上堂、诵经、坐禅等活动;还可以让旅游者参与佛教艺术的创作活动:抄写经文、绘制佛像、塑制佛像;还可以让倾向于信仰佛教的旅游者参与诵咒、灌顶等活动。

  4、以河西走廊为起点,形成丝绸之路佛教文化旅游专线

  根据河西走廊旅游资源的特点,佛教体验式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在如下三个方面着力,比如:(1)丝路佛文化探秘、探险;(2)佛教艺术和文化参学;(3)大乘佛教探源、朝圣与修证,等等。河西地区是北传佛教传入中国的门户,也是藏传佛教进入内地传播的桥梁,从宗教修证上来说,佛教内部两个不同体系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方式兼而有之,可以此为基础开发大乘佛教探源、朝圣与修证文化旅游专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696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