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我国宗教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宗教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宗教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据统计,我国现存的宗教文化遗产中,能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宗教性遗址近4000多所,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人文、艺术以及宗教特色受到国内外专业学者的认可,更受到海内外游客的热烈追捧。大力发展我国宗教旅游产业,不仅能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发挥其促进社会和谐向善的积极作用,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宗教旅游的多重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宗教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上参与宗教旅游项目的游客逐年增多,其间,游客们或抱着文化游览的休闲目的,或抱着朝圣祈祷的宗教信仰目的而参与到宗教旅游中来。因此,随着宗教旅游参与群体的不断壮大,其为我国社会作出的物质与文化贡献不容小视。

  一、大力发展我国宗教旅游产业的社会意义

  宗教旅游本身具备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等多方面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其职能和功用涵盖广泛。

  其一,宗教旅游可扩大国内外宗教文化交流,促进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还可以加强国内外友好往来。

  我国宗教旅游本着以宣传本国宗教信仰为宗旨,充分尊重和保护我国宗教信众的信仰自由。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按照法律法规制度管理和发展宗教事务,并且通过科学的指导引领宗教文化与当今社会不断融合,逐步消除宗教迷信、偏见以及误解,全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宗教文化环境。同时,在我国社会日益开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及宗教信众到中国宗教目的地旅游观光、文化交流、传教受教,极大地增强了对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其二,发展宗教旅游产业有利于国家及地方的经济发展。

  据相关数据显示[1],全世界每年以宗教旅游为目的的游客数量超过3.7亿人,而近几年,世界宗教旅游的年产值不低于200亿美元,因此宗教旅游产业已逐步成为世界级高端经济产业。就我国而言,我国的宗教旅游产业主要依托观光、法事、捐资、门票、纪念品等方式获取经济收入,每年我国宗教旅游产业的净产值可达60亿人民币,这些经济收益无疑为各地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宗教旅游资源本身的维护与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为拉动经济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众所周知,我国的房地产热持续不减,而相应的宗教旅游景点实体设施建设,为我国房地产业的新型种类开发和投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三,宗教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传统宗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宗教文化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我国都有广泛的传播,信众众多。由于宗教宣扬众生平等、仁爱向善等思想,因此宗教本身具有较强的人文教化意义;宗教与政治、道德、文学、艺术、建筑、民俗等关系也十分密切,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言行及日常生活。因此,积极推动宗教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会将宗教本身的积极文化要素以更加多元化、更深刻、更广泛的方式影响社会大众。

  其四,宗教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无论是佛家提出的善恶因果,还是道教提倡的清心寡欲,不管是基督教提出的因信称义、十诫,还是伊斯兰教提倡的善行,均是在引领人们向善去恶,互助友爱,其信仰中崇尚的真善美,无一不在提醒人们遵守社会群体的公认道德信念。因此通过发展宗教旅游产业来弘扬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是提高整体社会道德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其五,宗教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与发展。

  我国现今正在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和谐社会无论是从个人还是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均需要我们以共同的信念和行为加以实践。在宗教旅游过程中,宗教旅游开发者与从业者完全有责任、有能力向朝圣者与旅游者宣传人际和谐的理念和价值观,并且我国宗教团体本身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社会号召力,并拥有社会道德的标杆作用。所以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我们应着力发展宗教旅游产业,将其融入到我们的和谐社会体系中来。

  二、我国宗教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如今,宗教旅游项目在我国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核心产品之一,无论是完全独立的宗教旅游项目开发还是将宗教旅游项目融入到其它类别的旅游项目之中,其本身所具有的宗教特性均不可小觑。

  (一)我国宗教旅游产业的特点

  首先,从宗教游客市场来看,其产业内部旅游人数多,游客构成广泛。近年来,虽然总体上我国宗教旅游的市场规模一时难以估计,但如今参加宗教旅游活动的游客数量大,人员构成广,人数增长快的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在我国,宗教旅游游客构成既包括宗教信徒,也包括非宗教信徒,还涉及各个年龄段以及不同文化教育和职业背景的人群。这表明,我国宗教旅游市场的群体覆盖面也越来越大。

  其次,从宗教项目开发投资来看,宗教开发模式多元化,项目投资来源多样化。在旅游界和宗教界(佛教界)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每每掀起寺庙改建、扩建以及新建风潮,其宗教旅游项目的多元化导致融资模式也随之不断翻新,越来越多的投资商抱着支持旅游事业和行善积德的目的而积极投身到宗教旅游产业的发展当中,而这样的趋势无疑会使宗教旅游投资的市场化运营力度进一步加大。

  再次,从宗教旅游发展的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宗教旅游产业的发展热情持续不减,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国宗教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开发和大规模投资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特点,其主要体现为占地规模扩大,巨型佛像修建热等。规模扩大化也为市场激起了广泛的产业热效应,其可以满足游客的商业享受以及猎奇心理,同时也体现了宗教的繁荣和社会的昌盛,因此其多方得利的局面使得投资热持续不减。   (二)我国宗教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的宗教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其旅游内容包含广泛,如参观宗教建筑,参与宗教仪式活动,开展宗教修学养生活动,等等。从旅游产业本身的规模及形式上来说,虽然我国宗教旅游业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一,一些地方政府对宗教旅游项目缺乏应有的重视,管理能力存在欠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其宗教历史源远流长,但文化体系中存在着封建迷信和文化陋习等突出问题,因此在处理宗教文化关系时,有时显得十分复杂。然而我国许多宗教单位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缺乏科学管理宗教文化资源的知识与技能,尤其是许多地方政府在开发宗教旅游资源时,未能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违规开发甚至进行毁坏式开发。这就为后续的宗教旅游产业的发展与管理埋下了诸多潜在的隐患。

  其二,宗教旅游项目形式单一且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我国宗教旅游产业现今仍停留在较为单一肤浅的层面,其宗教旅游项目本身未能完全地体现出宗教本身蕴含的智慧、人性、修养等内涵文化特点[2]。同时,行业内部不少从业人员尚未具备科学的从业知识及技能,致使众多旅游项目的发展滞后,如许多宗教旅游产业从业者仅负责为旅游者祝祷,发放经义,维持宗教现场秩序或者诵经法式等活动,缺乏为游客讲经并传播发展教义的责任意识。因此改善宗教旅游项目单一的现状及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迫在眉睫。

  其三,宗教旅游项目本身充斥着商业气息,毁灭式开发现象较为普遍。宗教旅游产业开发的主体无论是宗教单位、社会投资企业还是政府,虽不排除部分投资主体的公益心,但大多数投资主体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从根本上来说,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也基本属正常合理范畴,如旅游活动的举办、工作人员的聘请、旅游现场的开发与保护等等均需要巨大而持久的资金投入,如果光做公益而不赢利,那显然是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今一些地方过分浓厚的商业元素充斥了宗教旅游产业领域,越来越多的欺骗欺诈行为和混乱开发现象也愈加普遍。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和创收,不惜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的道德底线,仓促上马一些宗教旅游项目,不仅了造成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对宗教本身的发展也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所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摒弃商业气息浓厚的开发模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四,宗教旅游项目本身的浅薄性、功利性现象明显。就旅游产业市场的供给需求而言,宗教本身正呈现世俗化、社会化、现代化倾向,这将使宗教旅游进一步地贴近市场。然而过分的商业气息和浅薄功利性也为宗教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制造出了不小的难题。

  宗教的世俗化是指宗教以更加通俗易懂的理论,直观明了的形式,平易近人的姿态溶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宗教的社会化是指宗教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结合更加紧密。宗教的现代化指宗教场所的建设越来越多地注入现代科技元素,以及宗教越来越与现代的生活需求紧密相关,如养生、健康饮食、治疗城市综合症等等。然而我国一些宗教旅游项目开发单位,为了一味获取宗教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惜将神圣的宗教项目功利化、浅薄化,设立多种不合理的或者重复性明显的收费项目和强制性消费项目,利用人们对宗教本身的虔诚心和谦卑心理,向宗教旅游人士巧取强要。因此如若不尽早杜绝此种浅薄、功利性的行为,其必将成为我国宗教旅游产业发展的心腹大患。

  事实上,现代宗教旅游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初级形成期和发展期,发展模式和开发手段均需要不断摸索和改进,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问题也会随之涌现。我们亟需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宗教旅游开发模式,而只有推广新型发展模式才可使我国宗教旅游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宗教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我国宗教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特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端正宗教文化理念,深刻理解宗教文化内涵,大力提升宗教文化旅游品味。

  宗教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不仅具备独特的意识形态性,而且还包含哲学、文学、历史、音乐、美术、建筑、伦理等众多文化要素,作为人类精神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传承,需要受到我们应有的尊重及严肃对待,应将其正能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将其融入每一位虔诚信仰者的血液里[3]。而今,宗教元素已被提升为一门具有独特社会作用的人文艺术,正逐渐被人们所瞩目和追捧,其本身逐渐具有时尚特色,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爱好者的崇尚与研修,如藏传佛教艺术品,具有世界音乐特征的佛乐梵音,禅文化元素的建筑和园林,宗教意味的瑜伽,禅茶休闲生活艺术,等等。就连时下最流行的养生SPA也渲染上了一层神秘而又浓烈的宗教色彩。

  第二,加强对宗教旅游项目的宣传,突显宗教旅游产品特色,提升宗教文化的吸引力。

  我国佛教、道教以及伊斯兰教社会覆盖面之广,信徒之多,社会影响力之大,令我们均不可等闲视之。其建筑、音乐、雕刻、绘画、风俗节庆、养生修行等宗教元素也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将宗教文化以旅游产业的形式宣传推广到不同社会群体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观赏朝圣,可获得物质及精神的双丰收。而今在数字传媒时代,只有有效地通过网络、报刊、电子媒体的多渠道发散性宣传模式,才能切实、具体、客观地向公众展示宗教旅游产业的优势和特色。为提升我国景观文化吸引力,我国各地各地逐步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旅游名胜地,许多寺庙建筑规模之宏大,气势之恢弘,格局之完整,令人叹为观止,其建筑具有较高的文化观赏性;同时其内部陈设也有许多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都极高的文物,令人流连忘返。如今禅文化的流行,为其吸引的践行者开始成为宗教体系的新生代生力军。宗教禅文化吸引着人们积极参与其各种活动,如果在宗教旅游项目中提供参与者以体验禅文化的机会,最终使禅文化成为一种文化时尚。宗教旅游的文化品味的提升,会使整体的宗教旅游活动上升到较高层次,因而也更能促进宗教旅游与时俱进地健康发展。   第三,探索并建立完整的宗教旅游产业开发模式。

  首先,在建立完整的宗教旅游开发模式之前,我们应对宗教文化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和其他相关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构成一体化的旅游区格局。加强对宗教旅游开发区域内的项目统筹,进而作出开发项目预算与核算,力求将宗教经济与旅游经济在某些宏观与微观层次上予以融合。在开发宗教旅游项目时,我们需要走出寺院,进行合理的产业延伸,发展壮大宗教经济;同时,宗教文化和宗教经济相结合,科学地保护与有效地利用文化影响力,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形成富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宏观统筹和经济实力的支撑之下,尽力创造独立的宗教文化品牌,如着力打造禅文化品牌,搭起宗教与旅游之间的桥梁,做到宗教朝拜、文化感悟与旅游体验的完美结合。宗教旅游还需要不断挖掘宗教内涵,拓展外延,以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

  第四,大力培养从事宗教旅游事业的专业工作者。

  旅游产业现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领域,而从业者的专业程度将直接制约着宗教旅游项目本身的发展,因此其对从业者的宗教基础知识、历史文化积累、旅游管理知识以及项目管理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在发展宗教旅游项目之前应预先作好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相关专业人才并予以系统的岗前培训,实行轮岗制度从基层做起,制定相应的认证考核制度,进而建立整体的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及工作人员素质考评机制。在适当条件下,甚至可以聘请行业内部的专家学者担任培训师或导游,直接让行业高端人才参与到宗教旅游的具体项目中来,使整个行业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4]。宗教旅游的从业者本身还应具有一定的宗教文化涵养,从业者应懂得如何以宗教文化作为主题,融入到旅游项目的设计之中,让旅游功能场所和自然山水环境都带上可感受可体验的文化品格,引导旅游者通过各种宗教活动进入宗教意境,以此营造独特的旅游情境,为游客提供身心俱佳的“感性之旅”。宗教旅游从业者应懂得以宗教观光和朝拜旅游为基础,科学地为旅游者提供文化体验、特色餐饮、康疗养生、时尚休闲等各式服务。

  第五,建立与宗教本身特性相适应的旅游管理新模式。

  现今众多旅游承办企业以及地方政府为创造旅游的高额利润,一直沿用旧的传统管理模式,其呈现出各自为政、管理松散、分工不明等缺点,且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单一,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宗教旅游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因此,应积极规范宗教旅游管理单位的权责关系,在政府宏观政策调控下,明确企业的责任,互利协作,相互扶持,从全局利益出发构建宗教旅游管理的新模式。同时,要消除宗教旅游产品单一化的劣势,积极开发除宗教朝觐游和宗教场所历史文化观光游这两类“传统”产品外的其它新兴的热门旅游产品,如宗教文化学习体验游、宗教民俗娱乐休闲游、宗教修心养性度假游,等等。

  四、结 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宗教旅游产业管理中存在的众多弊端,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对策克服之。宗教旅游业在获取一定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传承宗教本身的教化意义及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将宗教旅游变为一种文化修炼及心灵净化的文化事业。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783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