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评析

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评析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进入90年代,尽管北美和西欧无论是从客源产生量还是从接待游客人次上看都仍然占据着国际旅游的首要位置,但随着国际旅游重心东移意,亚太地空旅游业一枝独秀,其持续、高速增长令人瞩目,国际旅游业正在逐步形成欧、美、亚太地区三足鼎立的分布格局。从接待游客人次来看,虽然区内各部分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性,但总体增长势头却是十分强劲(见表一),1980年至1992年期间,亚太地区旅游接待人次增长近三倍,即由1980年的2100万增至1992年的5800万,年均增长8.9%,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从接待人次占全球份额来看,1960年,亚太地区接待游客人次占全球国际游客总人次的1%,1980年增至7%,1992年增至12%;从国际旅游收入来看,1980年,亚太地区旅游总收入为80亿美元、占全球8%,1992年旅游收入为430亿美元,占全球15.5%;从区内客源产生能力看,传统的单一欧美区际长程国际客源市场地位有所下降,区内各旅游目的地之间互访游客人次急剧上升,1967年,亚太地区国际游客人次56%是区外客源,44%是区内国际客源,至1992年,区内国际客源比重上升为73%预计在2000年会增至85%。

亚太地区旅游业迅速发展,区内各国或地区因此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香港,1993年旅游的外汇收入高达600亿港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8%。亚太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与下列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其一,亚太地区经济稳步增长。过去20多年时间里,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球其它任何地区,亚洲“四小龙”更是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世界旅游组织指出,1980年至1991年10年时间内,亚洲整体经济增长率为5.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2.2%的两倍半多,90年代以来增长率也一直维持在4%的水平上。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加,将有更多的区内国际客源产生,另一方面,亚太地区旅游业不断走向成熟,旅游产品日趋多样化和标准化,也会吸引更多的区外旅游者来访。

其二,旅游环境改善。旅游环境改善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亚太地区各国或地区旅游管制逐步宽松,例如,日本不断地放宽居民出国旅游签证管制,台湾当局亦于1989年放松签主管制;二是指交通“可进入性”提高,这主要又是指区内、区外航空运力增大,对区内、区外国际客

表一:亚太地区旅游的接待人次增长情况 (单位:百万)

地区 1980年 1992年 1980—1992年年均增长率 1992年占亚太地区比重
亚太地区

东北亚

东南亚

大洋洲

21

10

8

3

58

32

21

5

8.9%

10%

8%

8%

55%

36%

9%

源市场而言,亚太地区航空“可进入性”得以改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指出,1990年,亚太地区国际航空客运量达8700万乘客人次,预计1995年将会达到1.32亿人次,2000年达到1.89亿人次,到2010年,亚太地区区内、外国际航空客运量预计会占到全球航空客运总量的51.1%。

其三,主要竞争对手徘徊不前。欧美是世界上国际旅游最集中、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1986年共接待全球国际旅游客总人次的72%,而传统上,欧美地区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是区内对流客源,即各国、地区互为主要客源,因此,欧美始终是亚太地区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扩大占有份额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加之全球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德国居民的出国旅游市场规模已接近“封顶”程度,因而各国、特别是德国出境旅游人次规模和增长速度已是强弩之末,很难提高,作为旅游目的地,欧美各国在接待国际游客(多数是欧美本土居民)人次不会有太大起色,亚太地区各旅游目的地得此契机,在国际旅游的市场上大显身手。

其四,亚太地区旅游业具有“比较优势”。如前所述,欧洲旅游业接待游客人次总量规模难以提高,与此同时,欧洲区内国际旅游者对本区各主要旅游目的地旺季时的拥挤和人满为患感到不满和失望,加上他们对新旅游胜地向往,流失于欧洲之外的国际客源与日俱增,而亚太旅游区作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既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又是各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混和体,既有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又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因此,欧洲流失的本土客源将可能有部分作长距离旅游,前赴亚太地区,近几年欧洲赴亚太出国远程旅游呈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就证实了这一点。就北美而言,由于美元对欧洲主要货币持续疲软,美国游客在欧洲的购买力下降,美国客源对欧洲旅游目的地需求受到抑制,必须寻找转移地区,相反,亚太地区许多国家的货币汇率都同美元直接挂钩,美元的价值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相对而言又较为坚挺和稳妥,因此,美游客选择亚太地区为旅游目的地的人逐年上升。以中国大陆为例,1990年赴华美国游客为233193人次,仅两年时间,1992年就达到346303人次。

(二)
传统上,现代化都市一直都是亚太地区旅游目的地,亚太地区接待的国际游客,66%是为了一睹亚太区现代化都市如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城市风貌,旅游消费结构中购物和美食占有相当比重。进入90年代,由于国际客源旅游消费偏好改变,亚太地区热点旅游目的地发生转移,度假旅游地取代现代化都市成为国际游客出访亚太地区的首先目的地,其中以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尤为明显。与此同时,旅游基础设施、雇员短缺以及环境破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基础设施方面:亚太地区过去20多年的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东亚、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引起了道路、电讯、公交系统等公共设施的老化和短缺现象,据预测,本世纪内更新亚洲基础设施需耗2.5万亿美元巨资。在旅游业中,民航客机是亚太地区区内、区外国际客源的主要输送渠道,尽管航空运力不断提高,但在香港、孟买、东京、汉城和新加坡等地,国际机场都几近或已达到饱和的警诫线。据资料统计,香港启德机场每年最多能处理13.4万航班和2400万人次乘客,而1994年机场接待乘客人次高达2609万,仅在1993年,因机场无法容纳飞机频繁的升降,6700个航班被机场当局拒降,造成140万客源流失。在机场趋于饱和的同时,亚太地区新机场建设项目数量有限,依据对供求双方的估测,只有新加坡、台北等地新机场落成启用后能满足游客的增长;而老机场扩建、改建工程进展又不顺利,在日本、纳里它机场已趋饱和,但其扩建工程因当地农户拒售农田而受阻,在南朝鲜,由于资金难以落实到位,汉城附近扩建机场计划亦被无期限地搁置起来。

亚太地区地面,尤其是城镇区交通有较大改观、由于区内各国(如中越两国)相互开放边境地区,区内长距离公路、铁路网络覆盖面得以扩展。尽管如此,亚太地区内仍有不少地方过度使用原有陈旧老化的基础设施,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等问题产生,泰国政府正是迫于交通压力,才在公路出口建设尚未全部竣工的情况下,在曼谷开放其新建的公交系统。

二、环境方面:环境是旅游业的“生财之源”,它和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共同构筑旅游产品的整体框架。综观整个亚太地区,环境质量却是每况愈下,对旅游业构成了极强的杀伤力,欧洲旅行团就曾因污染严重而取消赴曼谷的旅游计划。虽然工业化一般被公认是亚太地区环境质量恶化的罪魁祸首,但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是人所皆知的。亚太地区开发资金奇缺、开发技术落后,过度砍伐树木、大量侵占土地、破坏野生动物栖息之地,所有这些掠夺性开发无一不加剧环境质量恶化,引起生态系统失衡。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亚太地区度假旅游目的地成批量开发,度假地中必不可少的高尔夫球场也相应迅速增加,整个亚太地区高尔夫球场泛滥。新加坡是全球面积较小的国家,而其高尔夫球场密度却是全球最高。1992年,泰国高尔夫球场多达200个,朝鲜也已超过178个。预计到2000年,亚太地区将有3000个高尔夫球场。这些高尔夫球场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工程宏大的高尔夫球场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用水量大(仅一个高尔夫球场耗水量就可供2000户人家使用),而且污染严重,随着高尔夫球场的大量入侵,泰国主要农作物用水受到威肋,大米产量因缺水而不断下降。在马尼拉的海滨地区,高尔夫球场
产生的污水和工业废水结合形成“红潮”,严重危及海洋生物资源。

三、人力资源方面:亚太地区旅游业的永续发展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之一便是人力资源开发。然而目前亚太地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以旅游企业员工利用效率较低最为突出,在饭店方面,员工利用效率低表现于饭店具有较高的员工——客房比率(见表二)。




表 二:主要国际城市饭店客房员工比率对比
东盟国家 发达国家
雅加达 1:1.6

曼谷 1:4.5

马尼拉 1:1.3

新加坡 1:1.0

吉隆坡 1:1.0

伦 敦 1:0.6

巴 黎 1:0.6

旧金山 1:0.7

东 京 1:0.6

资料来源:东盟饭店业人力资源调查报告1991年

其原因是亚太地区多数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富裕,价格低廉,饭店雇佣员工边际成本很低,人浮于事自不见怪。与此相反,少数大都市却出现员工短缺现象,香港饭店业平均空缺约为4000人,且香港雇员流动性很强,饭店业雇员年更换率达30—40%,饭店业唯有以高薪相聘才能留住老雇员,吸引新雇员,进而加重工资成本。

亚太地区多是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培训设施、培训人员质量和数量都不够理想,有的国家甚至一片空白,象越南就根本没有正式的接待服务管理培训机构或单位。旅游培训不完善、不规范直接接导致旅游从业人员较低的素质(见表三)、表三显示,东盟各国饭店业中熟练雇员仅占34.4%,低于40%的国际通行标准,而半熟练雇员和非熟练雇员比重高达48.31 %,表明就业人员专业服务水准不高,从而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旅游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表三:东盟国家饭店业技术水平构成

技术等级 比重(%)
管理雇员

高层雇员

熟练雇员

半熟练雇员

非熟练雇员

6.40

10.89

34.40

24.60

23.71

资料来源:见表二

(三)
相对于西欧、北美的衰退而言,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前景较为乐观,欧美、亚太可望在21世纪三分国际旅游市场,但从目前来看,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担扰的现象:其一、亚太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同日本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直接联系,然而,步入90年代,作为地区经济发展主要起动机的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又面临各种结构性问题,亚太地区旅游业增长速度可能因此放缓,尽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悄然兴起的中国居民出境旅游市场成熟尚需一些时日;其二,随着冷战结束,和平成为全球政治、经济生活的主旅律,大洋洲各岛国的战略地位相对下降,从西方国家获取的各种援助减少,直接影响其未来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其三,亚太地区局部(如菲济、泰国、柬埔寨)政局动荡,种族矛盾、宗教矛盾、阶级矛盾相互交错,不时酿成军事冲突,脆弱的旅游业经济受到冲击。亚太地区未来旅游业要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早日成为三强之一,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完善旅游供给体系。亚太地区各国政府应致力于改善旅游环境、扩建机场、道路和通讯设施,鼓励各界人士投资兴建酒店和新的旅游景点,逐步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完整旅游供给体系,并使之成龙配套。例如,香港政府为缓解启德机场压力,耗资1582亿港元在90年代后半期开展新机场核心项目建设。由于旅游基础设施耗资巨大,各国政府难以承担全部项目建设成本,因此可同私营部门展开合作,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同时,对建成基础设施严加管理,合理使用,为避免对基础设施造成过大压力,印尼政府就曾暂时冻结过巴厘的饭店开发项目。

二、开展区域合作和联合促销。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一旅游目的地很难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许多国家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认识到区域合作的意义,积极开展旅游协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典型的有东盟五国的“整体一位旅游”。因此,亚太地区各国应形成一种有意识的、共同拓展旅游市场的伙伴关系,借助优势叠加和资源互补,充实旅游活动内容。同时,开展地区整体目的地营销和联合促销。亚太地区应是一个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和资源的互补性组成的联合区域,在共同开发国际旅游市场和联合宣传促销时必将产生吸引“合力”,从而强化亚太地区旅游形象并丰富其内涵。

三、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肩负环境责任、具备环境论理的旅游活动,是近年来国际休闲旅游新的发展趋势。因此,亚太地区旅游业要在未来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必须迎合旅游新潮流,讲究完善的整体规划与经营,加强各个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关索,妥善维护环境资源,使之能永续利用。在这方面,已有一些国家或地区作了表率,香港、泰国、马来西亚等均已成功地阻止了一些有损于生态的高尔夫球场开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4105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