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224-02

  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贷款业务正在迅速发展,业务运作和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继承着传统贷款业务的方法,这显然存在着一些敝端。在国外,贷款业务已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这已经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消费信贷业务,这些国家的风险管理体系拥有着许多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进行比较借鉴的地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信用管理体系给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带来了启示。根据我国当前的基本情况,本国商业银行应该适当借鉴国外的风险管理模式在合理安排商业银行的资产的流通性、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重点把好质押关、稳步发展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方面来防止贷款所带来的风险。

  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2.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因分析

  2.1.1 银行基础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严重缺乏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管理工作混乱,基础工作做不到位,致使信贷档案资料缺漏现象较为严重。因为缺少征求以及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资料,银行很难对借款人的资产、个人收入的平稳性、完整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情况作出确切的判断,不但增加了收贷的难度,而且也扩大了信贷风险。

  2.1.2 银行信贷内控机制不健全

  建立健全的银行信贷内控机制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银行业至今还没有有效地建立和运作这种内控机制。从贷款的流程方面来看,贷款的“三查”制度执行力度还不够,走形式,流于表面,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风险控制的关键阶段―― 贷前调查阶段。银行并没有系统的量化客户的初选标准,不能通过预测现金流的方式进行初选客户;二是贷款审报、审批以及发放的阶段存在许多的不足;三是在信贷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 贷后检查环节,信贷人员往往只重视书面材料,对企业动态变化的应变能力不足,以至于贷款预警机制无法迅速、敏锐地做出反应。

  2.1.3 缺乏信贷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长久以来都是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进行。通过信息逐层上报、指令逐层下达的回旋式操作流程已经严重地束缚了决策层对信贷业务的科学管理。正在由传统信贷管理向集约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但是由于受管理体系、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商业银行的事前风险控制工作相对比较薄弱,很难将“贷前审查、贷中检查、贷后复查”的工作落到实处。许多商业银行并没有开始启用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对于早期存在风险的防范也几乎是一片空白,主要是通过贷款风险度、单个贷款比例和不良贷款比例等数据,反映和监测信贷质量的一系列指标来约束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信贷行为,以达到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质量的控制。但这种监控侧重于对粗放型银行经营行为的约束,不能很好的适应国内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于此同时也不符合现代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2.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外因分析

  2.2.1 尚未真正建立健康的社会信用体系

  由于当今社会普遍缺乏信用道德规范,导致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并不完善,这直接给国有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困难。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大客户零售业务风险预警系统,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

  2.2.2 金融体系的滞后性制约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

  首先,市场融资机制发展十分缓慢。目前,我国金融结构体系还很不完善,尤其突出的问题就是直接金融比重相对过低,间接金融过分依赖于银行投入的融资。这一现象导致本不发达的资本市场提供给企业融资的渠道更加狭窄,商业银行资金融通的压力变得更大;同时,银行大量资金都集中在信贷方面,如果经济不景气,就很有可能造成大量的不良资产。其次,金融市场尚不发达,金融工具还很缺乏。我国目前实行较严格的金融管制措施,同时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也束缚了银行业务的拓展能力,金融创新能力缺乏。商业银行资金运用主要集中于贷款,但缺少有效的信贷风险化解和转移工具手段。最后,金融监管力度还有待加强。银行同行业间的竞争十分混乱,致使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的现象严重,使银行无法确切了解企业目前真正的财务状况,信贷风险也随之激增。

  2.2.3 政府行政干预过多

  经过研究证明,地方政府干预是导致信贷风险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资本化现象频频出现,商业银行成了企业市场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的承担者。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域划分,各级银行都会受到当地政府的限制,这就增强了政府干预的可能性。行政干预导致银行难以落实贷款自主权,银行成为提供财政资金的口袋和企业转嫁经营风险的牺牲品。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将能否快速发展地方经济的期望寄托于银行贷款数量的多少,为了提高任职期间的政绩,大部分地方官员千方百计地使银行放出贷款,银行一但将贷款发放,就如同掉进了无底洞,因为这些项目通常由地方财政支出,而地方财政几乎每年都在透支,拆了东墙去填补西墙,如果银行终止贷款就会得不偿失,所以只能给企业展期或是要求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导致银行贷出的很多贷款都不合规范,这也大大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3 美国花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及比较分析

  西方商业银行发展时间较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培育了许多优秀的银行风险管理人才,他们在运作的过程中不但有效地降低了本国的银行信贷风险,而且还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值得借鉴参考的经验。   3.1 花旗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

  花旗银行在董事会管理层面设有独立董事组成的风险资本及子公司委员会,由8位独立董事组成,他们负责公司整体的治理及风险管理问题,监督公司所承受的风险。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检查和复核全体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下设有市场风险管理委员会和信贷政策委员会,对各业务部门的具体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分级管理。

  3.2 花旗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

  第一,必须树立关于信贷风险管理的几个理念。

  (1)风险预防胜于风险治理。

  (2)积极的商业促销行为胜于消极的风险回避行为。

  (3)主动的设定目标市场胜于在风险发生后被动的补救。

  第二,花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实行积极的信贷管理。通过趋势分析认识其生命周期,如:是处于成长期还是成熟期或者是衰退期,来确定对其是否禁入:对产品所涉及的贸易、交易、融资、运输等进行分析,地理因素分析、债务人风险衡量等等,通过组合分析管理达到所期望的风险回报。

  (2)设立风险衡量系统,用现代方法衡量风险。进行行业趋势和结构分析、管理分析、金融分析和竞争地位分析,准确衡量信贷风险。

  (3)认准目标市场。花旗银行认为,目标市场是由银行的商业策略决定的;对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的评价应落脚于选择客户,为客户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

  3.3 花旗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带给我们的启示

  (1)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其各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实际情况上看,一笔坏账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而不是单一的某个问题。每个环节的尽职操作都是对之前环节可能存在的操作失误的一种弥补。

  (2)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关口应当适当前移。

  由于对市场竞争的研究和分析尚未成型,对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与判断缺乏,造成在业务拓展时缺少明确的目标客户。因此能做什么就做什么,碰到谁就是谁成为我们的最大特点。当与客户发展业务关系时,我们往往并没有做好准备去与这一类客户发展业务。甚至不清楚即将面临的风险是什么、在哪里,怎样才可以有效地防范、控制、化解风险。在业务竞争中,我们不知道是否应该归功于竞争成功,亦或是其他银行的主动退出。

  (3)应当深刻认识“行业”在信贷中的意义。其意义在于选对一个行业也就选对了一群客户,也在于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渗透客户合理的确定退出策略。

  选择一个朝阳行业中的优良客户,其风险是相对较小的。以房地产贷款为例就能说明问题。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进行不同的风险分析,根据其不同的风险内容进行预先的风险防范指导,选定不同的信贷产品。下属机构在确定的行业中选择发展客户,进行客户和业务渗透。明确一个禁入的或退出的领域同样极其重要。这样,我们才能不为眼前利益所动,不上当受骗,及时的全身而退。

  (4)改革考核方法,从根本上改变盲目扩张导致的信贷风险。

  国有企业由于受到体制的影响,将“发展”作为其“第一要务”。由于受到业务扩张的压力,我们不到真正出现风险的时侯不愿意收贷款。宁愿相信其没有风险也不愿相信其是有风险的,这也致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愿意听信企业的介绍而不是去主动收集、主动分析企业的经营、财务和发展状况。有些甚至认为只要有抵押或质押便万事大吉。如果一旦出现风险就很难收到贷款。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改革现有的国有企业考核管理模式。

  (5)做好两个预案。

  应细分具体情况并且准确把握贷款的实际用途,明确是阶段性使用还是长期占用,并设计配套的管理方案,对其实施不同的管理和监控。对于阶段性使用的贷款,则应当事先做好贷款回收的预案。明确还款的来源、收回款项的途径以及时间安排等问题,并进行全程跟踪。还应当对所有的贷款做好风险预案,如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即可启动,快速做出反应,这样就掌握了处理风险的先机。

  4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4.1 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加强员工行业素质

  我国各商业银行应定期组织信贷人员对贷款业务进行学习,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银行信贷文化,加强员工对责任和风险防范的意识。同时员工也应做到不以权谋私,而以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保证每笔贷款业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信贷审批管理方面,信贷部门经理应做到对各个环节仔细审核,努力降低贷出款项的坏账可能性。

  4.2 完善风险识别预警机制

  商业银行应结合国内外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利用人民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和本行信贷管理系统,在现有客户源和历史数据上,构建包含企业经营信息、申请贷款额度、借款清偿情况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并制作风险监测分析和信用评级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4.3 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

  (1)独立的审批部门。建立独立的审批部门,将信贷审批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和工作目标,规范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和审批责任。设立具有较高专业化程度的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信贷业务的管理,如资产组合风险分析部门、信贷政策制定部门、风险审查部门、业务管理部门、不良贷款处理部门以及系统一体化管理部门等,各部门应当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在业务上相互沟通、相互协作、互相监督。

  (2)独立的管理部门。为了提高信贷业务的审批质量,强化信贷审批的责任约束,防范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则需要我们建立独立的信贷管理部门。在风险控制中充分发挥专家审批制度的作用,通过建立专职贷款审批人制度,从而达到对信贷业务的管理。凡是具有信贷业务审批权的各级机构,都必须配有一定数量标准的贷款审批人。贷款审批人立足于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以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信贷经营策略为基础,审查每一笔待批信贷业务的经济、技术及商业可行性,并根据该笔信贷业务未来可能带来的效益和风险匹配程度及风险可控性,决定是否应该批准该笔信贷业务。

  (3)独立的评估部门。贷款风险定期评估需要银行科学、独立、客观地量化评估每一笔贷款存续期间的风险状况,由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评估部门来完成,有利于确保贷款风险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时效性。

  5 结论

  近年来,我国贷款业务发展迅速,业务运作和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继承着传统贷款业务的操作方法,显然存在着很大敝端。而在国外,贷款业务已经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种很成熟的消费信贷业务,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拥有许多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借鉴的地方。商业银行自身虽然早已意识到了风险的存在,但重要的是科学合理的评估贷款的风险,从流动性安排、抵押品审核等多方面把关;严格按照信贷风险管理的要求和规范管理贷款。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应该完善信贷法规、强化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监管、提升借款人风险意识、加强政策调控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540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