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外资银行开放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外资银行开放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企业管理论文


  引言

  一直以来,外资银行以其合理的治理结构、完善的内控制度、先进的技术水平、高盈利率等一系列因素成为内资银行竞相学习的标杆,内资商业银行多积极引入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以期改善自身经营状况,提高盈利水平。而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使美国各大知名银行陷入严重困境,与之相对的是中国的银行业因为国际化程度不高,反而幸免于难,所遭受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小于外资银行[1].

  这也让我们不得不对被我们一贯视为榜样的外资银行的经营模式进行一系列的理性思考:外资银行入股内资银行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又如何有效规避外资引入带来的负面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外银行在华经营现状,接着辩证地分析外资的引入对中国银行业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消除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安全负面影响。

  一、中、外银行在华经营现状

  (一)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现状

  外资银行在明确了自己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定位后,按照我国银行业的开放进程积极稳妥地开拓业务,在资产规模、机构数量、业务种类等方面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支机构数量增加迅速。随着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纷纷在华“跑马圈地”.以汇丰银行为例,2006年汇丰银行在国内增加了9个网点[2].除在杭州、西安开设了两家分行以外,还在大连、天津、广州等地连续开出7家支行。2006年末,汇丰在中国的网点数已经达到30家,而在2001年底,汇丰银行在国内仅仅只有9家分行和一家支行,一共10个网点。2006年开设的网点数量,已经和过去4年的数量基本相当。除了汇丰银行,花旗银行、荷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多家外资银行都加快了开设新网点的速度。同时,外资银行积极准备转制为当地法人银行。截至2010年末,中国银监会已经批准21家外资银行将其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其中17家己经完成改制开业。经过不到4年的时间,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市场格局已经实现了由“分行主导”向“法人主导”的平稳过渡。其次,业务范围逐步扩大。随着入世承诺的兑现,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业务范围已经从外汇业务扩大到人民币业务,再由人民币批发业务到人民币零售业务,并取消地域限制。2010年9月银监会已批准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5家外资法人银行经营银行卡业务,上述5家银行在满足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银行卡业务相关技术标准后,将可以正式开办银行卡业务,外资银行逐步向各个业务领域渗透。第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外资银行在我国的资产份额进一步扩大。截至2010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 1714.6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47%.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4%,其中各项贷款余额951.56亿美元,比年初增长54.7%,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2.5%;负债合计1554.2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45%,占全部金融机构负债合计的2.3%,其中各项存款余额606.6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 68.8%,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1%.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为迎接外资银行的进入,中资银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国银行业发生了质的飞跃。

  1.银行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有了重大变化。发展目标开始从片面的追求数量调整到数量与质量并重、质量为先的原则上来。突出表现在银行已初步确立了价值意识、资本约束意识、风险管理意识和品牌意识。

  2.银行的业务结构逐步优化。商业银行正在改变以往主要是做公司业务的局面,零售业务越来越受到银行的重视;财富管理等新产品不断涌现;银行收益结构更趋合理,投资收益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越来越大。

  3.银行业的合规意识明显增强。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银行都成立了合规部门或设立了专门的合规岗位,以风险为本的合规管理体系初步建立,银行的风险管控水平逐步提高。

  4.银行业公司治理能力得到增强。银监会高度重视银行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将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作为银行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作为监管工作的重点。此外,中国银行业向海外发展的步伐有所加快,通过直接设立分行和参股等形式增加其海外网络,参与全球金融服务。

  截至2010年6月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3.3%,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8%,主要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达到8%,有的己超过12%.财务方面,商业银行利润比5年前增长10倍以上[3].

  (三)中外资银行竞争与合作现状

  新税法实施前,外资银行在中国享有“超国民待遇”,在上海和深圳特区内设立的外资银行企业所得税率只有15%,而我国商业银行税率则为33%,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背负着沉重的税负,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然而,随着新税法的实施,外资银行的这种“超国民待遇”被取消,中外资银行得以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竞争[4].事实上,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逐步代替了过去的“零和博弈”关系。现阶段,中外资银行的劣势都很明显,中资银行的劣势体现在自身的竞争力不高,而外资银行的劣势则体现在外部环境对发展的制约[5].因此,双方为了各自的目标都有合作的迫切愿望。总的来看,入世6年来,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表现得并不突出,而业务合作特别是股权合作成为了主流。

  入世以来,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成为外资银行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和提前开展业务的主要途径。2003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后,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出现了良好势头[6].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的目的、形态、份额、要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参股比例的不断提高,外资银行在参股中资银行的过程中也积极争取管理权。

  例如:汇丰银行参股交通银行就获得了董事会中两个席位,并将参与交通银行的经营管理。引进外资后的中资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信息披露、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而外资通过参股中资银行也迅速扩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渗透速度。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规模、实力和网点上有着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外资银行参股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国有商业银行充足的物理网点推广其公司现金管理、私人理财、信用卡、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其看好和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但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在选择外资银行做战略投资者时,一定要坚持严格和谨慎的原则,结合自身经营战略和业务特点,选择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有直接帮助的外资银行作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战略联盟的初衷和意义[7].

  截至2010年10月末,己有35家境外机构投资入股23家中资银行,入股金额210亿美元。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开展中外资银行间的合作,不仅推动中资银行在经营管理理念、公司治理结构、资本约束和风险控制手段、业务水平和金融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促进了中资银行综合竞争能力的增强,还对我国银行业深化改革和银行业长远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外资银行开放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带来了崭新的金融理念

  外资银行进入不仅激励我国银行不断改善竞争力,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服务、产品和管理经验。国内银行通过模仿可以更快掌握先进的银行业务技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8].特别是外资银行直接参与本国银行的经营活动时,如合资与合并等,这将对我国银行产生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同时产品的开发成本一般较大,由于其特殊性,金融产品极易被模仿,国内银行可以模仿外资银行的金融产品特性,从而节约成本,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产品。

  2.有利于我国快速步入国际化进程

  国际化的形式可以是走出去,也可以是请进来。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国际经贸活动将更加频繁,对外招商引资、国际借贷活动将会进一步增多,这将给中资银行在境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外资银行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资银行将会采取措施,跟踪中资海外企业和中国经贸活动,在海外增设营业机构,更多参与国际竞争[9].

  3.有利于我国优化资源配置、加速资本积累

  我国可以利用外资银行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来发挥本国的资源配置潜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提供了更好的获得国际资本的渠道[10].一方面,外资银行在华开设分行或独资银行,必然要在我国投入资本金和运营资金,增加我国外汇来源。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对其他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外资银行的进入增加了外部资金进入中国的渠道,有利于加强中资银行市场的实力,为中国境内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

  4.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监管能力

  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金融监管出了一个新的考题,我国只有不断完善银行监管和法律的框架,包括更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和渐稳完善的金融法律框架、政策可信度的提高以及体系风险性的降低和流动性的上升等。外资银行进入有助于国有银行的股权结构变革,提升国内银行的独立性。国内银行经营独立性的上升,会引起很多相应的转变—在监管制度的安排上会有一些转变,金融市场、货币市场的实施方式也会有转变。以利率政策为例,我们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规定利率,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就不一样,美联储不会提高或降低存、贷款利率,它是调整联邦基金利率,至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自己决定,这两者之间有本质上的差别。

  (二)负面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客观上有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资银行不是慈善机构,其之所以进入中国不是为了增强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而是为了赚取利润,逐利性才是资本的本性。

  因此,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资银行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

  外资银行凭借其丰富的经验、高素质的人才和先进的客户服务技术和服务理念,在竞争中会对国内银行产生巨大地挑战和威胁,一些资本实力弱地中小银行可能因此而破产,诱发银行业的信用危机。“多米诺骨牌效应”会导致银行业地剧烈动荡,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11].同时,外资进入我国银行业后,外资银行的母国如果出现金融波动甚至金融危机,外资银行总行出现经营困难或外资银行在国际上的其它经营陷入困顿,为度过难关,它们会动用它们的全球资源进行补救,而此时的某些措施会对我国的金融、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如:抽调资金回国。其它的可能还有外资银行可将其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金融风险通过关联交易和衍生工具扩散而转移到我国的金融市场,这样就给我国的金融市场带来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导致金融风险或危机的国际间传导,从而严重威胁了我国的金融安全。如果不能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和监控手段,我国就非常有可能成为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的转嫁地。

  尤其是源于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更是给了我们一个警示。据一项市场统计,仅2007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国有银行身上就狂赚了7500亿,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利润,保守估计,外资一年从中国的银行身上赚取的利润超过l万亿[12].2005年6月,美国银行投入30亿美元购买中国建设银行9%的股份及在2011年前就从汇金购买建行股份至 19.9%的期权协议。短短2年后,美国银行的直接和潜在获利已达到320亿美元,远远足以抵消该行在次贷危机中损失的近40亿美元。通过购入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美国银行成功地规避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并获得超额利润。不仅美国银行,其他入股中国金融机构的战略投资者也都获得丰厚回报。

  2.侵蚀我国的金融主权

  从存款、贷款品种比较,中资银行均远远不及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广泛的业务范围和丰富的投融资品种将抢夺中资银行的许多业务。由此可见,在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一段时间内,外资银行的业务将会急速增长,之前的数据分析己经显示外资银行的业务能力非常强,发展增速迅猛。外资对优质客户和人才的争夺也将削弱中资银行盈利能力[13].外资银行的目标客户是跨国公司、国有企业、政府机构和公用事业公司等潜在的优良客户。一方面这些优良客户可能会“易主”,使中资银行增加出现不良资产的可能性,降低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又将增大中资银行维持与开拓优质客户的难度,增加成本。

  在我国,直接金融不甚发达,经济体系的资金配置依赖着银行业。银行业主权的丧失,等于丧失经济体系资金配置权。外资在银行业的势力日增将日益弱化中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效果,外资银行行为对政府宏观调控的弱化主要体现在业务扩张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上。过去外资银行的经营主要局限在外汇业务上,影响被资本项目管制所屏蔽。随着资本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实现及人民币业务的允许开办和扩张,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出来。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几种途径实现:(l)限制资金流动性是约束信贷总量的基本办法之一,但外资银行资金来源较广,可从国际融资渠道稳定获得资金,因而能减弱货币当局对货币总量的控制效果;(2)目前,外资银行的外汇经营不受利率管制的影响,外汇业务的进行能部份抵消货币当局利用利率杠杆通过资金价格的调整来调控资金使用量的初衷[14];(3)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经营的外资银行对“窗口指导”积极响应动力不足,可以对之置之不理,违背货币当局的愿望进行信贷扩张。外资银行势力的增强及政府宏观调控效力的降低将通过连锁反应严重危害诸多产业的产业安全,进而威胁整个国家的经济主权。

  然而,我国现有的政策也对外资控制中国的金融主权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便利:银监会2009年1月第2号令,规定新建股份制银行必须有外资参股。这一条令行使一年之后,由于众多非议而被取消,但已经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利权外流。此后,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要求中国银行对美开放。2011年3月27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在该意见稿中明确取消了对外资控股中国银行的比例限制(此前规定,外资单独控股中国银行不能超过20%,联合控股中国银行不能超过25%),如果这一规定不加以修改的话,中国将成为有史以来国有银行任凭外资控股的唯一国家。一旦外资控制了中国的银行业,那么不仅银行业的产业安全受到致命威胁,甚至整个中国经济都可能被置于外资的控制之下,产业安全、经济安全更无从谈起。

  (三)市场份额抢夺

  外资银行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并结合国内客户需求,凭借完备的市场营销机制和强大的资金实力,为客户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金融产品,与中资银行争夺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事实上,外资银行在某些具体业务上领先中资机构并已不断地扩大优势。首先,个人理财已成为国际活跃银行业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如:花旗、东亚等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达4.5%,而中资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般在3%左右。这表明,外资银行比中资银行具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和投资能力,其产品更具吸引力。论文格式其次,外资银行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优良的资产,还拥有发达的全球分支和客户网络,因而在外汇资金的存贷、结算等业务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另外,国际银行业早已完成从分业到混业的转变,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无一不是最富实力的全面经营的国际活跃大银行,因此它们在资产运作和管理、投资银行和衍生金融工具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储备。总之,无论是从传统业务还是从表外业务来看,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定抢占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

  (四)优秀人才流失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争夺优秀人员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银行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众所周知金融服务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同时也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人员的素质是决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此,高级管理人才和金融专业人士必将成为中外资银行争夺的重要目标。二是外资银行本土化战略的需要。外资银行要在相对“陌生的我国境内拓展业务、开拓市场,就必须实施本土化战略。外资银行必然积极聘用既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又熟悉国内金融市场且拥有充足的客户资源的国内高级管理人才和金融专业人士。外资银行的人才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但他们更青睐那些有银行工作经验、熟悉国内经济、社会环境的国内银行人才,而这些人大多是中资银行的业务骨干,外资银行将利用高薪和提供海外培训等手段吸引中资银行管理人员。外资银行在国际声誉、工资福利、晋升制度、出国培训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中资银行若不克服目前人才发展体制弊端,将会造成大量银行业务骨干的流失,这些优秀人力资源不仅意味着较高的金融专业技能,而且意味着优秀的客户资源和人际关系网络。

  因此,人才争夺战的结果势必给国内银行带来更大的影响。目前中资银行有不少业务骨干已被外资银行盯上,如果不创造环境,让骨干才尽其用,他们流失到外资银行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在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尤为明显。人才的竞争使国内银行业中具有较高的金融专业技能、优秀的客户资源和人际关系网的优秀人力资源外流,从而造成中资银行优秀人才短缺的局面。

  (五)高端客户流失

  银行业具有明显的”二八效应“:银行20%的高端客户往往能带来80%的利润或市场份额。高端客户是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中外资银行对高端客户的争夺十分激烈。已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银行一般是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大型跨国银行,凭借其全球统一授信体系、长期的合作文化以及强大的资金管理系统而为国内企业认可,其目标客户主要是跨国公司、国有企业、政府机构和公用事业公司等潜在的优质客户。中外资银行的客户竞争将直接产生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原本属于中资银行的优良客户可能会”易主“,使中资银行出现客户向外资银行流失的可能性,降低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将增加中资银行维持与开拓优质客户的难度,增加成本。这都将导致中国银行业越来越多地丧失自己的优势客户资源,使贷款业务逐渐萎缩,从而对自身盈利能力造成严重威胁[15].

  1.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推动型向个人消费驱动型的转变,消费者融资和消费信贷将成为中国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富有的个人提供服务将成为外资银行的重要目标市场。零售市场中的某些领域,诸如信用卡、汽车贷款或抵押贷款将成为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争夺高端客户市场的重要工具之一。

  2.在批发业务方面。外资银行的目标企业客户主要是外资银行关注的客户群体,是拥有资金量较大且市场前景被看好的企业。其中,有中国的大型集团公司、高新科技企业,也有优质民营企业。多数大型外资银行己经经历了成熟市场近百年的锤炼,在业务品种上日趋完善。因此,以新业务品种作为突破口,成为外资银行争夺这些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

  3.从服务理念来讲。中外资银行并无差别,都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但在服务质量的管理、标准的制定、特别是将服务质量的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上,外资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正是由于外资银行拥有一套严格而有效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使得外资银行能为客户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从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

  三、对中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建议

  面对上述发展趋势,中资银行都应未雨绸缪,积极应对,通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迎接激烈竞争时代的到来。

  (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若要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并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对中资银行而言,尤其如此。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际活跃银行相比竞争能力还很弱,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没有体现出企业组织和现代金融的时代特征,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的需要;其次,金融技术还很不发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低,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最后,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育和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吸引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有效机制,人才流失仍然是各家商业银行无法回避的课题。因此,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各家中资银行的当务之急。

  中资银行可以通过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金融人才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当前中国的金融创新正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推动型转变,可以预见,创新将成为未来银行之间竞争的焦点,零售化经营的趋势使得围绕着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创新,特别是理财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的创新,成为中外资银行的必争之地。能否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具有个性化产品的能力是衡量一家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际活跃银行之所以能够长期在国际金融市场立足,与其加大对科技投入,重视金融技术开发,实现金融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密切相关。而当前中资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与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中资银行技术服务手段落后,没有产品的创新,正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随着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其综合性功能业务操作和规范要求具有高素质的各类专业人才。业务的拓展和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开拓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山于银行业务的拓展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软件开发不足,大部分业务处于半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高层次需求。因此,中资银行要努力培养优秀的金融人才。同时,面对人才自由流动的趋势,中资银行不仅要提高薪酬待遇,更重要地是以人为本,实现人本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只有如此,才能凝聚优秀的人才。

  (二)审慎的战略联盟

  长期以来,中外资银行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国际结算、资金拆借、代理业务等方面的合作。中资银行借助网点和客户资源的优势,把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服务方式传递给客户,提升了服务档次;外资银行则借助中资银行的网点扩大了影响力,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将成为中外资银行的合作趋势。诚然,通过战略联盟,中资银行可以获得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有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资银行可能凭借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技优势为客户提供高端和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进而成为知识密集型银行,而中资银行则仅利用物理网点多的优势成为外资银行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一种通道。由于中资银行只能提供前端的、低级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成为劳动密集型银行。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改善还是对传统业务的改善,中资银行并没有充分利用外资银行的”鳃鱼效应“积极学习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等。为此,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建立战略联盟中要谨防形成对外资银行的依赖,通过合作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转变盈利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需动用或极少动用自身经营资金,并以中间人的身份代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它委托事项、收取手续费(或佣金)的业务活动。从国内外新兴金融需求看,伴随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企业与个人的投资与消费趋于多元化,导致大量新兴金融需求的产生,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以适应、满足并推动这些需求。同时,我国经济日趋国际化所引发的国际投资、结算等领域的跨国金融中介需求,也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经济和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国际业务特别是表外国际业务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自身持续经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在这方面,中资银行明显要落后于外资银行。因此,中资银行应积极扩大客户存贷附加增值服务,扩大个人理财服务,扩大中小企业贷款,从传统的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转变到”净利息收入+费用收入“的盈利模式上来。

  (四)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当前国际银行业混合经营是大势所趋,中资银行应该顺应趋势,广泛开展多种跨国经营的资产负债业务,在稳妥推进的条件下,逐步拓展表外业务,进行金融创新,摆脱业务品种单调沉闷的格局,实现业务经营的多元化和全能化。

  目前,一些中资银行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入股或并购等方式,来实施其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其现代化公司治理架构基本建成,资本实力得到加强,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发展境外机构和业务、进一步”走出去“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尤为突出。去年,工商银行已经成功收购了印尼的HALIM银行,并积极筹划通过并购和新设机构等多种方式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增设营业机构。中国银行将”走出去“与综合经营战略相结合,通过在香港的子公司整体收购了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作为参与国际金融租赁业务的平台,其英国附属行也已顺利开业,在英国形成了子行、分行并行的经营模式。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后,实现了港澳市场的跳跃式发展,并成立了澳大利亚代表处,同时开始在越南申请设立机构。交通银行也已获准在德国、澳门等地成立分支机构。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中资银行国际化水平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此中资银行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进行海外扩张时,更需要在战略上、管理上、技能上做通盘考虑。[BuHui\Com]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qiyeguanlilunwen/13543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