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分析我国快递包装存在的问题和包装建议

分析我国快递包装存在的问题和包装建议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物流管理论文



1.我国快递商品包装现状及绿色物流包装的必要性


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中,对绿色物流下的定义是这样的:“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4122.1-1996规定,包装的概念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因此,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是以环境和资源为核心概念的包装设计过程,具体来讲,是指选用合适的绿色物流包装材料,应用绿色工艺手段,并且为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进行结构造型和美化装饰的设计。


快递商品包装形态为固体形态,形状为盒子、袋子、圆桶等,所使用的材料主要为瓦楞纸、塑料编织袋、泡沫板、胶带等。目前我国对快递商品包装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法一般按如下程序进行,即按照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层次原则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全过程管理,在处置策略上按照事先预防,尽量不产生或少产生垃圾废弃物,然后减量和重复使用,可以循环回收的进行回收,在我国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大部分被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或者掩埋,最后进行如焚烧发电等的能源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快递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由于网购和电商的崛起,快递业髙景气增长,2015年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增48%,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6亿件。预计2016年业务量完成275亿件,同增34%。不过快递行业在高速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商品损毁、快递延误、投递服务等。而在快递商品包装方面,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首份《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4年共消耗大约140亿张快递运单、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21亿个封套。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20年全国的快递总量将达到500亿件,大约包含200亿的塑料袋以及70亿的气泡袋,而其中的大部分包装材料是不可降解的。这些造成了诸如消耗过髙、污染加剧等很多的环境问题,对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压力。而进行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能够在保证快递运行高效的同时,减少污染、降低消耗、改善生态,从而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大力发展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我国快递商品包装问题分析


2.1 快递商品包装缺乏政策法规及安全标准


目前我国在快递商品包装方面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安全标准,对存在的快递商品包装无证生产、包装材料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不能进行严格的规范,给用户健康、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例如客户在拆快递包装时出现的皮肤过敏甚至染上疾病等问题,而且不是个例。


2.2 快递商品包装质量。包装品种与快递业发展不协调


在我国快递业高速增长的同时,快递商品包装质量、包装品种则远没有跟上快递业高速发展的步伐。从而出现如过度包装、包装品种少等问题,现今最普遍的是过度包装问题,发件方为了更好地保障重要物品的安全以及更牢靠的固定快递单,用了大量的包装材料及辅助物,如有的快递纸箱中填充了大量的缓冲袋、气泡袋、塑料薄膜等,而这些包装一到达收件方手中,基本上都变成了废弃物,造成过度包装的问题;另外就是包装品种少往往会造成包装成本居高不下、客户满意度不髙。


2.3 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困难


我国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大部分被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或者掩埋,回收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回收快递商品包装成本大,而在我国的包装行业,国有、大型企业较少,民营企业多却分散,行业整体规模较小,回收包装企业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快递商品包装回收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起成形的回收体系。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不能回收而被焚烧或掩埋,从而造成了废弃物材料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2.4 快递商品包装材料不可降解


快递商品包装中,可降解包装的价格大概为不可降解包装价格的四到五倍,因此,出于成本考虑,目前快递企业普遍使用的是塑料袋、胶带、气泡膜、塑料填充物等均由非可降解材料制成。近些年快递商品包装的消耗量堪称天文数字,2014年全国共消耗大约140亿张快递运单、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21亿个封套、67亿个包装箱、114.5亿米胶带、20.1亿个内部缓冲物。这些包装物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并且是不可降解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我国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建议


3.1 加快出台快递商品包装政策法规、安全标准


运用政策法规、安全标准对快递商品包装进行规定。第一,国家应针对快递商总包装的特征,对包装材料进行规范,禁止三无包装进入这个市场,禁止使用无证生产、有毒的材料作为生产原料,并对快递商品包装挥发性气味中的相关成分进行限制。第二,应要求快递行业实行包装物安全警示制度,在包装上标注制作材料、生产商家、监督电话等信息,方便收发快递人员监督,保证收发快递人员的安全。


3.2 提高快递商品包装质量,丰富快递商品包装品种


提高快递商品包装质量,可以对发件方或快递公司职员进行专业培训,并且努力研发快递商品包装的新工艺、新材料;另外还需要丰富快递商品包装品种,包装外形是包装品种的一个主要方面,外形要素包括包装展示面的大小和形状,应优先选择节省原材料的几何体;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市场定位,创造品牌个性;快递包装要杜绝过度包装和夸大包装;加大力度发展系列化快递商品包装外形设计,增强可拆卸式包装设计的研究,以便收件方能很容易地拆卸包装,从而节约包装材料,阵低包装成本,减轻环保的压力。


3.3 政府、社会对回收包装企业进行扶持


政府方面,可根据回收包装企业对包装废弃物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可以借鉴美国在此方面的经验,政府指导,行业引导,各个物流公司及包装企业协商成立包装理事会,促进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从而形成产业化运作,改善环境,提髙资源利用率。另外,建立包装材料回收体系及专业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站,使收件方能够将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后,非常方便地投送到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站。


3.4 合理选用快递商品包装材料,开发新材料


开发新的快递商品包装材料,新材料要可循环利用、可降解,出台政策鼓励少用原材料,在包装设计开发上尽量选用天然生态的、易分离、轻量化、高性能的原材料,以及加强绿色油墨、绿色助剂等包装辅助物的开发。需要大力推行和应用环保可降解的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替换原来的不可降解包装。例如现今有的酒类包装用秸秆作为原料制作,特点就是强度高、方便运输、环保,并且成本低。


3.5 借鉴发达国家的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经验


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方面起步较早,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以及《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明确了各方责任,以有利于废弃物循环和追责,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者都有具体标准可依。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绿色物流包装,并出台了《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明确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日本则是出台了《包装再生利用法》,将分类完的包装废弃物通过定时回收、集合中转等方式,运送到处理中心进行再循环处理。


作者:崔惠,张青(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7224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