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从煤矿事故谈煤炭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从煤矿事故谈煤炭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导读::不断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把煤炭企业推向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煤炭企业到底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入讨论。本文从煤矿安全事故入手,以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提出煤炭企业应该承担的四项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并针对我国目前煤炭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所存在问题,从政府和企业自身两方面给出了建议。
论文关键词:煤矿事故,企业社会责任建议

  我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7%左右,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80%左右,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等先进国家的30——50倍。尽管2009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到1以下,死亡人数也比2008年下降13%(表一),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煤矿安全事故总量仍然过大,其中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煤矿生产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等违法违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一些地方和企业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监管不到位、安全生产培训不见效,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安全生产基础依然十分薄弱,事故隐患依旧大量存在,在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历史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引发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煤炭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没有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煤矿企业强调社会责任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我国煤炭企业所应该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努力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实现国家和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以正确的价值观投身公益事业,促进社会的和谐统一(图二)。
  图二: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图示 二 、我国煤炭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家创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指导下,我国煤炭企业都能够相对自觉地承担起了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在经济责任方面,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满足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法律责任方面,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执行情况较好,但有一部分小型煤炭企业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况,在国家加大对小煤矿关停并转的改革之下,违法违纪现象有所好转;在道德责任方面,企业的认识水平、承担能力和有效行为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工人工资水平、改善矿工工作环境等。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原因的差异,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责任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生产问题 安全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国家也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了大力整治,但煤炭企业生产安全问题依然突出,事故不断。有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40%左右,而煤矿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80%,从百万吨死亡率的绝对数上来看,2009年中国是0.89,而美国只有0.03,中国的煤矿工业仍然是世界上高危行业之一。
  安全生产的问题由来已久,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有客观自然环境的原因,也有主观思想意识的因素。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的历史悠久,而其中多以中小煤矿为主,中小煤炭企业片面强调利益,安全生产的意识薄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最近几年,国家加强对煤炭行业的改革,对中小煤矿实行关停并转的方针政策,事故发生数量与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总量过高,要求煤炭工业维持较高产出,是造成煤矿超能力开采,不惜一切代价赶工期的宏观直接原因,超能力开采已经成为全国煤炭工业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成为我国煤矿各种事故的重要导火索,也是国有大中型煤矿屡发重特大事故的重要原因。另外自然条件的变化也使煤矿安全面临新的危险,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差,瓦斯灾害严重,地下水的防治难度大。这些原因对我国加强对煤矿安全事故的控制带来一定困难。煤矿安全事故另外一方面重要原因就是安全管理的放松,历史欠账多,而后期的投入又严重不足,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氛围不浓厚、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领导不作为,这些统统都给安全事故埋下了重大的事故隐患。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煤炭企业的经济责任是基础,但不能把经济利益作为衡量企业好坏的唯一标准。从安全生产的方面来看,企业更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企业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也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所有煤炭企业都必须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同时,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社会责任建议,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和对安全科技的引进,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担负起作为责任主体的重任,最终实现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资源浪费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能源短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的相对短缺。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煤炭资源破坏和浪费较为严重,以煤矿回采率指标来算,我国的煤矿回采率只有大约30%—40%,而西方国家回采率一般在85%以上,不少煤矿因为采掘方式落后、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造成大量的煤炭资源浪费。
  煤炭的开采和利用本身就存在环境问题,如果存在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严重。如矿井的开采会带来生态的破坏:露天开采导致植被、耕地等遭到破坏;矿井开采导致地表坍塌、地下水资源流失等。而煤炭的燃烧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温室效应等,我国煤炭企业大量存在类似问题。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煤炭企业不应该只把煤炭视为主要资源,而要将空气、土地、地下水、周围环境和人力等这些构成环境生态的主要因素都当作重要资源,科学开发,综合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效益,做到投入相同产出更多,使能源、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这是煤炭行业的社会使命,更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3、矿工权益问题 在煤矿企业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却很少有人关注煤矿工人的权益问题,特别是井下工人的权益。煤炭企业的很多矿工是临时合同工。因工作条件的艰苦,很多矿工并未想长期干下去,而有些企业也为了避免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的职业病问题而隔一段时间换一批员工,所以不少随后生病的前矿工因得不到相应的补偿而利益受到损害。另外煤矿的安全事故极大地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员工因受伤、死亡而得到的补偿不足以弥补其损失。生命安全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劳动者又怎么有尊严地劳作。实际上,现在煤矿工人的主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即农民工,他们不少是迫于生计才从事这种高危职业。尽管工作的危险性极大,他们所拥有的劳动保障却相当不足:很多人在受雇期间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更谈不上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一旦遇上重大安全事故,往往只能由工人自己和家人默默承受论文格式范文。
  矿工权益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劳动合同问题,就业与职业歧视问题,还有就是工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早有法律规定,只是由于煤矿企业有法不依,政府部门执法监察不力,劳工自身维权的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提升劳工权益保护策略。加强劳工权益保护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形成法制——政府——企业三者联动的保护策略,不断改善矿工权益。
  三、增强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1、从政府角度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首先是完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企业行为的底线,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强化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制其履行社会责任,如国家已经制定了《劳动法》、《妇女保健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但是由于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均衡,很难在立法上形成统一详实的细化标准。以今年丰田的“召回门”为例,丰田公司对中美的消费者实行差别对待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美国法律对召回有详细的法律规定,而中国却没有,这就造成了我们只能从道义上去谴责丰田公司,而不能从法律上制裁。我国的《煤炭法》于1996年8月29日颁布实施,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煤炭行业管理体制、煤炭企业经营机制,行业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亟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我国应该启动煤炭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包括煤炭规划、资源管理、煤炭建设、生产经营、煤矿安全、资源综合利用、矿工权益保护、环境保护等几大类,以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煤炭法规政策体系的构建,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煤炭行业法规体系不完善的局面,也可以从法律层面上敦促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
  其次是依法进行监督,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顺利执行。如果没有好的监管,法律只是一纸空文。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严肃处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严厉查处违反我国用工、环保等社会责任方面的企业行为,建立良好健康的社会经济秩序。同时,还要建立起社会监督体系企业社会责任建议,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以及行业协会、环保组织、工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监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通过国家手段和舆论力量促进煤炭企业切实承担起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最后是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教育,提高其社会责任意识。政府部门首先要基于中国的国情和煤炭行业特点,加快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的研究工作。其次是将研究成果向煤炭企业进行宣传,使其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然后是对煤炭企业进行教育和培训,能够在煤炭企业中形成社会责任的文化氛围,把承担社会责任看做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最后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企业日常的行为规范中。 
  2、从企业角度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首先是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社会责任观念来对待企业的经营活动。以科学发展的观点,把企业、社会、环境、员工、消费者当成一个有机的利益相关体,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人本主义精神出发,以人为本,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煤炭企业在关注人身安全的同时,兼顾企业的利润、社会环境等其他方面。
  其次是建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把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渗透到企业的价值观中,用强大的企业文化影响力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自觉履行。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方向,所以企业一定要把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放在企业文化的层面去体现,牢牢植根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有为了保证人的价值而进行的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措施的强力实施。
  然后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当今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是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这一旨在“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的社会责任标准,尽管尚未转化为ISO标准,但其影响力与日俱增。我国煤炭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主动发布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既有助于企业自身更好的完成企业社会责任,又能够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要从长远考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的煤炭及环境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坚持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方略才能为社会的未来奠定长远的发展基础。不断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社会的前进、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和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更不能以剥夺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一次次血的事实告诉我们,煤炭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才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华夏出版社.2008.
[2]楼建波、甘培忠.企业社会责任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启军、顾庆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战略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任荣明、朱晓明.企业社会责任多角度透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叶陈刚.公司伦理与企业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美)世界资源研究所.国际著名企业管理与环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7]朱路甲、李超.关于煤矿企业社会责任探讨[J] .煤炭经济研究.2008.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3253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

年份

死亡人数(人)

百万吨死亡率(人/百万吨)

2001

5670

5.07

2002

6995

4.64

2003

6702

3.71

2004

6027

3.08

2005

5986

2.81

2006

4746

2.04

2007

3786

1.485

2008

3092

1.182

2009

2700

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