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其他教育 > 初中物理教学微课运用策略及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微课运用策略及模式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摘要: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微课因为其短小、直观、便捷、针对性强的特点,受到一线师生的青睐,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了微课的助力,解决了很多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和障碍。研究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课例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微课;教学策略;课例

 

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更乐于接受简单、有趣、便捷、高效的碎片化信息。近年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进入我们的生活,快速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教育领域,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1]。它的特点是时间短、教学容量小、直观便捷、针对性强。微课迅速进入了学校课堂和课后学习,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方式。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很多物理场景很难搬到教室中,例如赛场跑步、火箭发射等;物理实验有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实验,有些实验现象难以用肉眼看见;有的物理习题复杂难懂,学生在课堂上听一遍难以内化;物理课本内容简单,图示较多,学生自己看书不易发现重难点。针对以上问题,微课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一、我校师生应用微课的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公立义务教育纯初中学校,初二年级现有4个教学班、128人,85%的学生来自于附近的学区,15%的学生来自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我们对初二138名学生的微课应用条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通过分析问卷调查1、2两题的结果可知,我校初二年级94.74%的学生家中有智能手机,57.89%的学生家中有台式电脑,89.47%的学生可以在家中上网,这一物质条件的具备利于学生进行微课的观看。第3题你对课前学习阶段提供的各类教学资源更喜欢什么类型?[多选题]通过分析第3题可知,对于课前学习阶段提供的各类教学资源,喜欢微课视频的学生占81.58%,喜欢作品案例的学生占52.63%,说明信息化的资源更受学生欢迎。第4题你每天课前预习物理大概花多长时间?[单选题]通过分析第4题可知,60.53%的学生要在每天的课前预习中用20min以上时间,极少数的学生不预习。这也为微课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第5题你物理课的学习方式有哪些?[多选题]通过分析第5题可知,76.32%的学生选择课堂的问答形式是师生问答。可见我校目前的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为主。改变这种简单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我校物理课堂亟待突破的瓶颈。我校全体教师在2011年就配备了工作笔记本电脑,实现了电子备课,且全部物理教师通过了国家教师计算机技能初级培训和考试,3名物理教师参加了成都市数字学校微课录制培训,能自主设计制作微课,全员物理教师会使用微课。从2011年起,我校每个教室和实验室都配备了连接互联网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为课堂上微课的使用奠定了硬件基础。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策略

 

教学策略,广义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而狭义则专指教的策略,属于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订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2]。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广义的教学策略,即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导入常规的物理课堂导入,有的教师用语言导入,一般是教师介绍物理故事或者背景;有的教师用演示实验导入,一般是教师演示实验等。语言导入靠教师介绍,学生感觉单调;演示实验导入受时间场地限制。一个3~5分钟的微课导入,可以展现物理现象提出问题,也可以介绍物理人物或故事,让学生快速进入物理学习情境。如8年级上《走进彩色世界》的引入,一般是教师介绍牛顿关于光的色散的实验和故事,如果用微课介绍,牛顿的形象、光的色散实验现象等会深入人心。又如8年级下研究沉浮条件时,以往教师是准备鸡蛋、水和盐,现场演示鸡蛋在水和盐水中的沉浮,理论上的效果很好,但是实际操作时盐水配制较慢,实验需要较长时间且效果不明显(悬浮不易掌握)。教研组教师在实验室录制了实验视频微课,通过剪辑,在短时间内非常清晰地展示了鸡蛋在清水中下沉,加盐上浮、漂浮,加水悬浮的沉浮过程,且学生看到熟悉的实验室,亲切又可信。

 

(二)完美呈现演示实验物理学中,有些重要的实验由于时间空间条件限制、安全因素制约等,很难在初中课堂演示。例如,关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就受空间限制;如托里拆利测大气压,一般学校很难在课堂上准备水银槽玻璃管。有些实验靠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人数较多,后排学生根本看不清细节,如果用实验微课展示,辅以教师讲解,效果清晰,例如小孔成像实验。

 

(三)突破难点一些物理中的难点问题、典型题目,教师反复讲、学生反复错。如动态电路问题,因为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一般会实验演示一次,板书画图讲解多次,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看实验演示(动态)好像懂了,遇到具体电路图(静态)就想象不出来。利用微课动画,学生可以在课中课后反复看、多次想,直到理解。

 

(四)拓展教材内容物理是一门应用学科,物理科学改变着世界和人类的生活。一些物理科学的应用成就,教材可能只有一幅图或者寥寥几句,但利用微课介绍,生动有趣,学生很感兴趣。如磁悬浮列车、“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等,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大大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向往。

 

(五)前后延伸课堂以往的预习,学生往往是自己看看书,但是物理书的编排只有问题和结论,学生自己看很难看懂,物理被学生称为“最难预习的学科”。利用微课,学生可在家预习,通过观看微课,再完成教师设计的小任务,使课堂学习往前延伸。课后的复习,学生也可通过微课学习加教师设计的小练习来完成。尤其是物理章节板块的复习,综合性强,学生自己复习往往是零碎的知识点,完整性系统性不强,课堂时间又有限,学生可以在家多次观看复习微课,重点关注自己不会的点,查漏补缺。利用微课,课堂学习的前后得到有效延伸。

 

(六)促进主动学习通过微课,学生课前学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看书预习。在传统预习环节,教师一般不做引导,学生无目的地看书,预习基本无实质性的效果。利用微课,学生的课前学习是在教师教学任务单导学下完成学习内容,而且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是一一对应的。学生只要完成学习内容就能达成学习目标,并且在课前测试环节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的课前学习方式变得主动、独立、独特。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和教师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预告的问题,使得学生的课前学习方式又有问题性。课堂上,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逐步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体验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生成性,交互性。

 

三、初中物理微课课例模式分析

 

以八年级物理“惯性概念”为例,展示物理组微课课例研究模式。

 

(一)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本课内容为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后对惯性概念的认识。为此,本节主要内容是惯性概念的建立。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层次:首先,为什么需要这个概念?其次,怎样得到这个概念?再次,这个概念是什么?最后,这个概念的作用是什么?制定达成目标———课前目标:“用眼看”生活场景,认识关于惯性概念的现象;课中目标:目标1“动手做”典型实验,分析现象,归纳总结,提炼信息;目标2“动脑想”即思考惯性概念的具体含义;目标3“动口说”即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进行拓展。

 

(二)课前微课导学首先,观看微课完成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核心,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课前微课教学的学习任务单必须与达成目标一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只要完成微课观看和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不仅能达成教学目标,而且会在课堂测试环节取得很好的成绩。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分层教学目标,先细化学生的学习内容,再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系列问题群。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明确的建议,让学生用有效的方法学习。最后,对课堂学习形式进行预告。希望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各环节采用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让学生提前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本节课前学习任务单设计如下:使用微课教学时,学习任务与达成目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意图是只要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就一定能达成学习目标,而且还能在“课前自主学习检测环节”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将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前移于家中,将内化知识的学习后置于课堂上。教师根据教材解读与教学经验确定教学重难点,依据重难点录制微课,将“微课”作为“杠杆”撬动学生的学习任务。

 

(三)课内微课助学课前通过微课导学为突破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盲目的、无效的课前学习方式。课内教学阶段把突破口定位为“以微课助力学生学习,拓展知识”。设计的学习任务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探究从固体到液体、气体,从静止到运动,从不受力到受力。探究由浅入深,探究问题分解又分为若干子问题群,对学生导向明确。随着微课展示生活中的惯性知识,使知识逐步加深,学生的理解逐渐丰富、深刻。这一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惯性概念的建立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总之,物理教学中的微课运用丰富了教师的个人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容量和效率,发展了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岑健林.“互联网+”时代微课的定义、特征与应用适应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97-100.

 

[2]刘文芳,陈会源.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9):49-51.

 

作者:郭丽君 单位:石室初中东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2438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