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其他教育 > 小学语文写景游记的教学反思及其教改探索

小学语文写景游记的教学反思及其教改探索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其他教育


  一、理论框架:培养语感,积累词汇,练习表达,学写游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上课文《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笔者认为,全篇一气呵成,行文流畅。该文层次清楚,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步步递进地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顺序如下:

  先记长廊的景色,抓住长廊“长”的特点总体介绍,然后写廊内横槛上五彩的画,最后写廊外的宜人风景。

  再描万寿山上的景色,写到了佛香阁和排云殿。

  结尾昆明湖,重点介绍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总之,课文由总述颐和园的美丽拉开序幕,结尾和开头呼应,流露出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练习表达的好文章,也是学生学写游记的一篇非常好的范文。

  二、传统教法:找景点、游画面、用动词,讲体会。

  在传统授课模式里,设计的教学步骤大致如下:

  第一步,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提到的景点,用括号标出来。

  第二步,教师借助音乐画面,让学生在颐和园的画面中游览这些景点,增加感性认识。

  第三步,学生在感受了颐和园景点的美后,让学生找作者游览颐和园顺序的句子,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发现这些句子的特点:他们是过渡句、景点与景点间用了连接动词。

  第四步,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练习具体游览长廊,抓住词句学习长廊这一段,体会长廊的美。

  三、问题反思:时间不足,学用不一,缺乏共鸣。

  依据以往传统教学的相关经验,教师遇到的问题大致如下:

  首先是时间不够。学生找出的景点比较分散,不够集中。较多景点的出现,学生不易把握。由此颐和园的整个面貌在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感性认识,整个游览的顺序只流于学生对文字较浅的理解。

  其次是移步换景这种写作手法也并不能深入到学生实际的运用中。授完课,有老师反映孩子并未真正理解移步换景的概念。虽然老师在授课时,文字表达上清晰明确地指出了移步换景就是边走边游,真正要学生实际运用时,学生还是难操作。

  最后是整个课下来,这有着悠久历史的颐和园并未带给学生有情有味的美,教学目标也未落实。课堂缺少生气,教师也没有在课堂上教授出贴近学生心灵的语文味。

  四、教改浅探:品读导入,认知把握,学以致用,善于想象。

  依据新课程教改的主旨精神,通过教改课题的行动研究,本文得出以下问题解决方案。相关教学深受学生欢迎,达到了教改的预期目的。

  教改步骤一:导入“美得有味”的品读基调。

  颐和园历史悠久,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在授课《颐和园》时,如何将颐和园放入历史背景中,能让学生从颐和园的历史遗韵中生发出对美的整体的感知,是教改与传统教学的分水岭。

  教改方案重点强化了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味,特别在设计导入时对颐和两字进行了释义。学生从“颐养天年、和平、和谐”中了解到了改名颐和园的历史意义及其美好期望。

  重点阐明颐和园的前世今生后,鼓励学生带着美好理解去有情有味地读课题。笔者发现,相比传统教学认知,教改后的导入可以在更宽广的意境中为整堂课奠定一种品读的基调,突出了“美得有味”。

  教改步骤二:把找景点标出来的忙乱改为游览顺序的认知把握。

  教改后把传统教学初读课文要完成的找景点,标出来改成: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颐和园的。这不仅对应了课后思考题的要义,还使得原先分散无序的景点有了清晰的先后顺序。

  具体提问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到的景点有的放矢加以引导:课文里哪句话告诉你的?从而直接引出了表达游览顺序的这些关键句。从这一句的提示中找到其他带景点的关键句。

  当学生正确地给出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等游览顺序时:教师应该以简笔画的方式在黑板上板书,有字有图。要让颐和园的景点非常直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当抽象的游览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颐和园景观图时,游览的顺序也立刻变得柳暗花明,清晰明朗了。

  教改步骤三:用上合适的动词走颐和园,实现学以致用。

  传统教案也有让学生从关键句中找句子特点的做法。有些学生能说出是过渡句、景与景之间的连接用了动词。但是,学生对写游记时的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仍然茫然无知。学生的相关理解也如空中楼阁。

  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这种写作手法?这是本文教改的重中之重。笔者先给出一个便于操作的填补方式:隐去句子中的连接动词,让学生用合适的动词也来走一走颐和园。借助这种方式加上黑板上的简图提示,学生从文字与画面中迅速得出清晰的游览思路,

  指着黑板游览简图。学生由此理解并学会了边走边游的方法,学习的内容变得简单了。有了这样的铺垫,教师就可以隐去所有文字,在一张空白幻灯片上,让学生通过简图,用说话的方式顺利地游览颐和园的景点。同时,还用上了过渡句、连接动词。这样设计使得课堂教学不只流于知识性层面上的阐释和传授,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改步骤四:唯美画面配置浓郁音乐,有意想象美不胜收。

  在学生清晰了游览线路,并知道了颐和园的整体方位后,新教案保留了原设计中的图片欣赏,将音乐改成了《庭院深深》的背景音乐。通过对文字进行了完整及抒情化的修改,图片及解说内容均按照游览的顺序得以逐一呈现。学生在浓郁的音乐和唯美的画面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为后续的长廊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走进长廊的教学要找美的句子,抓住句词进行品读鉴赏。在品读廊内横??上的画面这一句时,设计的小练笔及播放图片等环节应予以适当调整。为了排除廊内的画产生的无意想象,笔者特地向学生介绍乾隆皇帝下江南留恋江南景致让画工在长廊作画的一个历史典故。该故事引出了两千幅画,都来自各地锦绣风光、花鸟山水,或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由此写出了符合颐和园特色的人物、花草、风景画。

  之后,再推进图片的欣赏,让学生豁然开朗,帮助他们依据的合理想象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五、教改体验:目标设定明了,学习事半功倍。

  通过教改实验和行动研究,笔者体会到不仅游览颐和园的教学要强调写作顺序,由此以点带面,就是教其中的一个景点――长廊,也要它的顺序,从长廊外写到长廊内,由此纲举目张。

  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的绩效评估来看,随着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深入。基于传统教学的问题提出和教改步骤的行动研究,教改推进使得整个课堂的版块和教学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

  对问题再次反思时,相关教学目标尤其凸显,在授课中,师生顺利完成了(1)熟读课文,掌握字词,学写“廊”字。(2)通过找过渡句及句子中的动词,体会句子的作用,从而知道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并能学以致用。(3)学习第二自然段,抓住词句品读颐和园长廊的美等相关任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qtjy/17984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