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文教资料 > 推进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建设

推进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建设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文教资料


  核心提示:按照“建设生态长江、涵养文化长江、繁荣经济长江”的思路,努力推动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绿色生态廊道和黄金经济带。今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生态长江、涵养文化长江、繁荣经济长江”的思路,深入统筹谋划,发挥湖北作用,彰显湖北地位,努力推动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绿色生态廊道和黄金经济带。


  扎实推进生态长江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讲话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并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这表明,长江保护与发展在经历由开发优先向开发与保护并重之后又进入新的重大转变――进入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的新阶段。湖北地处长江之“腰”,境内长江干线长达1061公里,为全国之最,应当率先适应这个转变、积极引领这个转变。早在2010年8月,湖北省政府就印发《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率先提出将湖北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带,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两型”社会,有效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区域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建成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所有市县达到生态市(县)要求,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带。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特别强调:要高度珍惜大自然赋予湖北人民的宝贵财富,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破除旧理念,树立新观念,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带和生态省建设。


  要牢固树立“生态产品”的观念。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生态产品就是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协调功能、提供宜人的居住环境这些自然要素。简言之,生态产品就是“三清”――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清爽宜人的气候。生态产品非常重要,它更具有价值,因为人们不仅需要农产品、工业产品、服务产品,对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清爽宜人的气候更有需求。湖北正是生态产品最丰富的地方,有中国两口“大水缸”,一口是三峡水库,为长江中下游两亿多人提供主要水源;还有一口是丹江口水库,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把“一库清水”输送到京津冀。要认真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认真实施《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严格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按照国家技术规范严格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努力为长三角、京津冀和全国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


  要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的观念。要尊重“人给水出路、水给人生路”的自然规律,从与水争道向还道于水转变,从简单堵控洪水向科学调控洪水转变,从注重干流治理向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转变,统筹上下游和左右岸、统筹泄洪与蓄洪、统筹治涝与抗旱、统筹治水与治污;坚决制止和打击在长江干支流非法采砂,彻底清除碍洪构筑设施和碍洪物;对石首天鹅洲白鳍豚和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荆江分洪区北口门以及沿江城市的饮用水源区等保护区禁止一切有碍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等开发利用行为。大力实施退耕还湖、退耕还湿、退渔养湖、江湖连通,积极开展生态移民,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牢固树立岸线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观念。强调坚持“深水深用,集约使用,有效保护,持续利用”的原则,按照岸线功能区划,做好岸线资源利用与管理规划。严格执行有关规划,高效、合理地开发利用武汉新港区、宜昌港区和黄石棋盘洲港区等。加强对茅坪――三峡坝址、汉南区――小军山等640公里的岸线控制利用区开发利用活动的指导和管理,有控制、有条件地进行适度开发。划为保留区的1180余公里的岸线,必须予以保护,严禁擅自开发;划为保护区的岸线,禁止开发。


  扎实推进文化长江建设


  建设经济带,应有文化底蕴和文化认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指出: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湖北在长江文明尤其是农业文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荆门屈家岭发现了中国第一粒人工稻,被世界学术界公认为人类稻作文明的发祥地。水稻的栽培和推广,是长江文化对人类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而且,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历史文化对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都有深刻影响。例如上海之所以简称“申”,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至于上游地区,由于历数百年“湖广填四川”,“麻城孝感乡”是今天许多四川人、重庆人祖上的故乡。没有文化认同的经济带是难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我们在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文化元素,努力挖掘、培育、扩大文化认同。


  建设生态长江,须有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就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而世界原始生态文明理念的发源地就在长江中游。荆门出土的郭店楚墓《老子》简改写了中国思想史,其中的“道法自然”闪耀着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光辉。我们应充分吸取其精华,真正把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见诸于行动,从盲目服从或盲目改造自然到自觉掌握、能动利用自然,以较低的生态消耗获得较大的社会福利,避免长江经济带陷入“发展―污染―再发展―再污染”的恶性循环,实现人、社会、自然三大系统的和谐统一、共生共荣。经济长江建设,也需要文化支撑。没有文化长江作基础,经济长江无法持续发展,甚至寸步难行。而且,文化中的产业部分本身就是经济长江的构成内容。当前,长江流域各省市对文化产业非常重视,并开始携手发展,已经建立了长江经济带会展投资经济联盟、长江经济带旅游媒体联盟、长江经济带地理信息协同创新联盟,这些既属于文化的范围,也属于经济的范围。一些文化企业不仅自身不断壮大,还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并且符合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定位要求。如荆门市群艺集团公司,不仅在荆门投巨资建设文化产业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且通过其独特的“积分制管理”课程,为长江流域和全国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也对经济长江建设有所贡献。可以看出,文化长江对生态长江、经济长江都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扎实推进经济长江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并不是不发展经济,而是“要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的前提下,依托长江水道,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要“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作为协调协同发展重点,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建设现代产业走廊”。


  (一)统筹岸上水上运输发展


  中央作出“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之后,不少人对此片面理解,认为长江经济带就是“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就是水运的发展,甚至因此认为三峡大坝不利于水运。实际上,三峡大坝的首要功能是防洪,至于通航、发电等都是次要功能。即使这样,其次要功能也已经发挥巨大效益。从通航来讲,由于三峡大坝的兴建,“高峡出平湖”,彻底改善了川江航运状况,其货运量也大大超出了三峡船闸设计预期。要解决过闸“瓶颈”制约问题,一方面要加快宜昌三峡翻坝运输能力建设,另一方面更要加快建立包括铁路、公路、航空等在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彻底激活整个经济带。


  (二)统筹上中下游协调发展


  在这次重庆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并明确要求“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在上中下游协调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发展城市群的引领作用。城市群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区域协调,一是城市群内部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二是城市群外部的协调发展,也就是城市群之间的联动合作。总书记指出:要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这三大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既承担着承接长江下游等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优化开发区域转移出来的产业,也承接着上游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转移出来的人口,起到“统筹东中西”的枢纽作用。


  (三)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就湖北而言,要坚持以水兴带、以水定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以长江干流为发展主轴,以沿江重点城市为支点,以开发园区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优先发展涉水产业,不失时机地发展以冶金、化工、汽车、船舶装备制造等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要深入推进“两化融合”。重点支持传统支柱产业应用信息技术、产品和装备,选择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的骨干企业,打造“两化融合”龙头示范企业。坚决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淘汰落后或过剩产能力度。加快淘汰电力、钢铁行业以及化肥、电解铝、铁合金、水泥、平板玻璃、造纸、纺织等行业落后产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做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职工安置和相关稳定工作。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注重发挥“千湖之省”的优势,大力推进以“五水”(水稻、水产、水禽、水生蔬菜、水果)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要保护和利用好长江、汉江流域宝贵农业资源,加快打造荆门“中国农谷”、襄阳“中国有机谷”和十堰“中国养生谷”,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推行种植业清洁生产。进一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力度,加强缓释肥的推广使用,指导农民科学施用配方肥。严格控制农药污染,全面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替代产品和技术的研究推广。在畜禽养殖业规模较大区域,建立一批标准化养殖小区,使畜禽养殖从低水平、分散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养殖发展。加强水产养殖业污染治理。根据水域、滩涂等资源状况,确定合理的养殖规模、养殖方式,建设一批清洁水产养殖基地。大力推广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和产业化。


  加快发展服务业。以长江“黄金水道”为基础,以物流和生态文化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一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以物流、金融、科技、商务为代表的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提升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要特别注重发展绿色航运业,通过“油改汽”等措施减轻航运船舶对长江水体的污染。二是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服务领域,重点促进商贸、旅游、文化、体育、房地产、家庭服务的繁荣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推进动漫、通用航空、软件与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发展,鼓励发展总部经济、网络经济等新业态,抢占新兴服务业发展制高点。本文来自《人民长江》杂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wjzl/7197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