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在教育案例研究中改善幼儿教育的方式

在教育案例研究中改善幼儿教育的方式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作者简介】吴亚英(1968-),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一、研究常态,激活内需
  【案例1】大三班邵老师组织的语言活动《皮鞋车》(片段)
  幼1:在皮鞋上装上发动机。
  幼3:除了发动机以外,还要装上马达。
  【简析】对幼儿的想象,老师们除了“嗯”“好的”之外,没有其他回应,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讲故事。幼儿的回答,仅仅成为故事前的引子
  在这个活动中,乔乔设计并制作的是面具、只见他先把一张长方形的卡纸对折、再对折……用剪刀在纸的相应位置比划比划,小脸绷得紧紧的,果断地用剪刀头在纸上戳个小洞,“嚓嚓嚓”几剪刀,两个“眼睛”就出现了……放下这张基本成脸型的卡纸,只见他拿起一条型纸,围着脑袋比试着,接着,又拿起一张条型纸,用双面胶涂抹两头,接出一段……面具做好了,戴上又拿下(眼睛与“眼睛”不对号);“眼睛”太小了
  此时,周老师走了过来,她看了看乔乔脚下的纸屑,皱了皱眉,面对乔乔,用手指了指地毯。只见乔乔无奈地放下剪刀,急切地、胡乱地拣着纸屑……
  上述案例在教育实践中司空见惯,如果不进行案例研究,我们很少有“我的行为适宜与否”的自觉观照,也就不觉得我的做法有什么不妥。而当我们微格剖析、追问内心的时候,我们发现,那些习以为常的行为,问题其实很多。归纳一下,主要是对新课程观念的理解一知半解,对自身行为没有审视“为什么、如何做”的自觉。
  案例二中的我们,也是如此,我们习惯了组织性行为,习惯了提醒、要求。对于“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的纲要内容,我们忘记了;对于孩子行为表现的观察,对于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思维的解读,我们忽略了。
  二、研究经典,寻找参照
  【案例3】万老师对大班《我和风儿做朋友》案例的剖析(择取“对抗赛”片段)。
  比赛开始了。本节活动中“是否喜欢风”的辩论环节,幼儿清一色选择“喜欢”,于是老师“被选择”了“不喜欢”。录像中此时的师幼位置是这么安排的:幼儿坐在椅子上,教师单脚跪地面对幼儿。与幼儿视线平等。
  师:风能把湿的东西变成干的。真不错,贴上一个风爷爷。
  幼2:我喜欢风,因为风能发电。
  师:我不喜欢风。女孩子是特别爱美的,可是风一吹,把我的皮肤吹得很干燥,皮肤都裂开来了,是不是?(幼:是)那也奖励我一个风爷爷好吗?(幼:好)请一幼儿为老师贴上一个风爷爷。
  师:风可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怪不得小朋友喜欢它呢。
幼4:我喜欢风,因为风能把湿的衣服吹干。
  师:为什么不算?(幼:因为他重复了)
  【简析】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活动中,首先要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大班幼儿感兴趣的“竞赛”性游戏融入活动中;其次,用丰富的情感、体态语不断地激励幼儿,用自身规范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适时地点拔、引导,提升幼儿的经验,激活幼儿 的思维,开阔幼儿的视野,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因教师的需求不同,我园参照“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学前项目中国第Ⅱ阶段研究”的测查工具材料一“对教师行为的观察”,设计行为类别分析表,确定具体观察内容,具体如表1(见下页)。
  改善教育行为的案例研究,特别强调持续跟进,特别需要发挥群体实践智慧的诊断、重构,还特别需要被研究者由内而外的更新、改善、优化。
  下面,我们以大班科学活动《我们的小脚丫》为例,关注师幼互动环节,对教师的观察解读行为、回应表现展开跟进研究。研究过程中,每位参与者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寻找改进教学、改善行为的出路和方向,为后续的实践提供良好的认识与技术基础。具体过程如下:
  实录:
  幼1:我发现脚上有一条一条绿色的筋。
  (声音较大,好多幼儿把目光转向了教师。)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师:说得很对……
  师(大声地):你能不能说得明白点儿?
  幼6(连比带划地):我用手一压,这儿突然就变白了。
  幼7:趾甲长在脚趾头上。
  从表面看,教师非常关注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行为,与幼儿交流频繁,显示出一派“热闹喜人”的景象。似乎已经将幼儿的主体地位落到了实处,似乎做到了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细细品味,可我们发现:胡老师虽然非常想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缺乏与幼儿群体互动的技能,导致了为尊重个别幼儿需要却左右大部分幼儿思维,看似尊重幼儿实质是教师中心。
  降低音量和个别互动。
  【二研】放低音量,引导幼幼互动
  B组幼儿的探索活动开始了:
  幼2:我手上也有的。
  幼1:我知道了,是手纹。
  幼2:手上的线叫手纹,脚上的线叫脚纹。
  诊断:还是结合录像进行
  诊断建议:
  在交流同一逻辑的不同发现时,直接告诉幼儿“一个一个轮流说”。
  用追问“谁还有不同的发现”来提醒幼儿说不同的答案。
  实录:
  (幼儿同样有很多的发现,从外形特征、部位特点到对脚型变化的想象。胡老师能很好地倾听、小声地互动,继续引领孩子相互说着、笑着。集体交流开始了——)
  只见举得高高的小手,只见急不可耐到屁股离开座位跃跃欲试的样子。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的,请说?
  本次活动中,胡老师根据二研的诊断建议,不慌不忙地提问、提醒、回应,所有的孩子都有表达交流的机会。胡老师还较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在相应的外显行为上逐步老练:能根据交往对象的多少调整好说话音量、较好地运用体态语言等,在灵活参与活动、自如应对众幼儿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教育案例研究是效果非常明显的研究。
  确定研究专题、采集教育案例后,所有参与者借助文字、表格、符号或影像手段,详细记录教育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状态、学习表现,记录被研究教师的言行举止、神情变化,让流动的教育过程静态化、固定化,进而针对专题展开分析和解读,直至开出改善的处方。
  即帮助教师正视自己原有的教育行为,敢于剖析自己的内心想法,激活自控意识,练习反思路径——从幼儿学习效果反观我们自身行为的适宜性,反复研究应对教育不确定性的策略和行为,自觉调整或优化教育行为,提升实践智慧,促进专业化成长。
  (三)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实践场是他们的研究场
  教育案例研究,实质是教师群体组建成的研究共同体,研究实践场中的自己、研究实践场中的同伴。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从不同侧面看到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进而形成比较全面和立体的透视。在这个过程中,每位研究者是“圆桌会议中的一员,既不放弃自己的责任,也不逾越自己的权利,充分行使着自己各抒己见的话语表达权,民主、宽容、合作中又不乏竞争和妥协”。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认识了自己原有的基础,找到了奋斗的目标和追赶的榜样,它较好地激活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强化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增强了行为自控的有意性与自觉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4615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