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语文教育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语文教育


  一、对话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曾提到“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此,对话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就在于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所谓工具性,讲的就是语文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无论是听、说,抑或是读写,都发挥着非常强的实用性,因为语文学科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而人文性,就是指语文学科很多时候承担着从为学生提供的文本中提炼出人文情怀的任务,这门学科注重学生的心灵感悟和思维情绪的发展。这点,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看法是非常相似的。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多重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对象则包括师生、教科书编者和文本本身。在教学过程中,交流对话是以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为目标的,这种交流方式传递的是心灵的感悟和思想的火花。


  因此,从这点上来看,语文学科的这两个特点,尤其是后者,与交流对话的目标是非常符合的。


  此外,从课标对对话策略的阐述中,我们也能看到,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在一种多重的网状对话中进行的,这种对话包括:基于文本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师自我对话,学生自我对话和教师与学生与本文的对话。对话性的沟通超出了一般意义的信息传递功能,他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教师通过对话的互动,可以及时得到信息反馈,确保课堂有效性,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是,不难看出对话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二、目前对话教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诚然,正如上文所言,对话教学在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说,发挥着很重要的功效,对话策略的使用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对话策略使用的前提就是对话主体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然而,在现在的语文对话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无意义对话,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忽略个体阅读体验


  与他人交流分享阅读体验是对话模式在课堂运用中见长的部分,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整个课堂不亦乐乎,热热闹闹。但是,在这表面热闹的现象背后,我们似乎忽略了学生与文本的个体交流。哲学家iler认为,在人与人交流和对话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注重深度、清晰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指向他人的过程,而是指向自我的,只有在安静地专注于自我体验的同时,思维才可能被挖掘到一定的深度。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热热闹闹的“头脑风暴”中,放弃或者忽视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由此导致个人的阅读过程越来越有依赖性,阅读的思考空间也越来越狭小。


  (二)忽视与文本的对话


  对话交流的前提是平等,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但在这里,教师需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让对话演变为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与文本内容无关的讨论和延伸。在现实的课堂中,当大量信息涌人的同时,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辨别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尤其是语文阅读。如果此时抛开文本本身,不静下心来咀嚼原文,而让过多的补充信息充斥课堂,甚至偏离了原本的教学目标,也离文本原来的价值取向渐行渐远,那么会最终失去阅读的本质功用。对话策略的运用对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模式的把握其实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同时不断思考,才不致在新环境下迷失。


  (三)忽视师生对话的深度


  在课堂中,这个问题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教师预设过于简单;学生对话过于浅略。其实,该问题的根本是师生角色的定位。在实施对话策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辅助者,他起到的是帮助和引导的作用,他不同于传统课堂授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地位,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但是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的确不再成为“一言堂”了,但是却依旧是教师主宰和“导演”,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是配合教师完成讨论的“绿叶”。另外一个方面,教师预设问题的简单也导致对话策略在运用过程中,没有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也没有适当地给予针对性的评价以引发更多思考。


  三、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开展有效的对话教学的方式


  (一)开放对话过程,增强个人阅读体验


  要让对话策略真正落实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去,首先我们必须开放课堂的对话过程。巴赫金说:“世界是敞开的,是自由的,一切都在前头,而且永远都在前头。”与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结果不一样的是,后者对结果的注重程度来的远不及对过程的关注。教师是一个引领者,他帮助学生达到性灵和灵魂发展的高度,探索生命的成长,教师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有广度和有深度的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在文本学习的同时拥有更为完善的思维方式和更丰富的思想。


  以我教授的课文《合欢树》为例,首先在课前,在导人课文的时候我用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歌《仿佛》作为引子,这样的延展让学生能很快进人文本的情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讨论母亲的性格时,学生显得有些茫然,也许是因为没有切身体会的原因,而课文中的信息页不很完整,于是我在此处拓宽了对话渠道,我引人了一段作者在秋天的怀念中的文字,让学生结合这段文字再来理解课文中母亲的情感。


  其实,在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其实也很痛苦是有些困难的,因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母亲的痛苦和坚强的描写是隐藏在只言片语中的,所以我从拓展材料人手启发学生,材料的拓展对学生与课文文本的对话能起到促进作用。


  课后我让学生又阅读了史铁生的另一篇散文《我与地坛》,从而达到与作者、作品更深层次的对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实,我们能够看到,课文的文本作为一个载体,承载着传递人文情怀的作用,我们的“教”是以“不教”为终极目标的。延伸阅读对学生感悟课文有非常直接的帮助,能够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领悟。在选取延伸阅读材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些材料不能和原文没有一点关系,我们可以选择相同作家的不同作品,或是相同主体的不同作家的作品,这就视教学目标而定了。唯此,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浸人文本。


  (二)缩小对话代沟,加强与文本的对话


  “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受文化、阅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往往会产生陌生或隔阂的阅读感受,因此无法真正感受到文本的艺术美感和精神实质,这可以称为阅读张力。”所以,如果我们让阅读张力不那么大,就能使学生对文本精神的把握更加准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智慧地运用对话教学,才能避免对话策略中师生对话停留在浅层次的“假对话”的问题。除了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文本创作背景,如文章时代背景、作者生活背景,进而巧妙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外,创设情境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达到共鸣是缩小课堂对话代沟(这种对话代沟包括生本对话代沟和师生对话代沟)的关键。教学情境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绪状态。大量事实证明,“学生的对话愿望总是在一定情境中生发出来的。”就《合欢树》这篇课文而言,母爱的切人点是缩小阅读张力的最好的契点。关于母爱的体验学生几乎都有,并且也能感作者所感,此时,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是缩小课堂对话代沟的最好的方式。


  尤其是教授鲁迅先生的文章,由于时代背景,语体风格都与学生现在所接触的背景和情境有比较大的出人,因此,如何消除学生对文本的隔阂是浸人文本,与文本对话前必须做好的一步。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有三“怕”。一怕作文,二怕文言,三怕鲁迅。因此,在带领学生品味鲁迅的文章《拿来主义》前,我不急着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而是从书后的注释一中提到的“课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集》”人手。让学生课前自行查阅资料,了解“且介亭”名字的由来,当学生了解了“且介”二字分别取“租界”两字的一半后,再来理解当时鲁迅先生对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现状的情感,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在理解课文中鲁迅先生借“发扬国光”的反语对“送去主义”的否定时,学生提出了“鲁迅是否和梅兰芳有过节,否则为何出语如此不逊”的问题。乍一看,很容易跳过此问题,认为和理解课文内容无关。实则,如果教师好好引导,这个问题正是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论及“学艺”的真正的意图。所以,在第二课时中,我为学生补充了鲁迅先生在1934年写给姚克的信中的一段话中提到“然而中国环境,于艺术最不利,……他只是在为自己个人吹打,岂不可叹。”所


  以这里口口声声说的是梅兰芳,徐悲鸿,说的是大师,但其实针对的还是国民党政府的文化政策。之所以引用这些背景资料,一方面是为了缩短学生与“鲁迅”的对话代沟,另一方面也是能借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


  (三)注重课堂对话多样性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多重网络包括:师生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和学生与文本对话。而在这个片段中比较多涉及的是生本对话。学生沉浸在文本中,通过对字词,句子的感悟、体会,与老师和同伴一起就“文本”进行对话和交流。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里曾有过这样的表达,他说,水原来是朴实的,互相激荡才成为了涟漪;石头也不会燃烧,互相摩擦才会起火。文章原本是没有声音的,人通过阅读才会体验到情思。因此,让学生在看到文章的同时,沉醉于文章,然后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体察感悟到哲理,体验作者的情感或是思想观点。


  四、思考与体会


  语文阅读对话教学中,与文本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对于语文学习而言,一部文学作品,一句话,甚至一个词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他们都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因此,只有把文本置于一定的语境下才是师生与文本形成良好对话的前提,以此为基础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才不是片面的和局限的。因此整体性原则是我们必须在对话策略中运用的。


  另外,我们也须注意对话策略运用的生活化。对话教学的运用,让学习者有了更多发表意见的权利,并且也获得了更多学习带来快乐体验,语文的对话教学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设置生活化和情境化的学习场景,由此激发学生更为充沛的情感。


  最终,语文学科的对话策略的运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使用这个工具,更好地实践。因此,实践性原则也不能忽视。因为语文学科培养的是学生的时间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学习语言并且将语言融人生活世界,因此,他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接受。对话教学必须做到还学生以实践主体地位,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在教学《胡同文化》时,在探究胡同文化成因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分析上海“海派文化”和商品经济大潮中的“高楼文化”。在诱思探究中,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进行思维训练,提升能力,很到位。


作者:张颖华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yuwenjiaoyu/9561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