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语文审美教育

语文审美教育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近年来,技工院校生源整体素质有所下降,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基本的审美观及价值观,在行为习惯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上课睡觉、顶撞老师、说粗话、打架等。

 

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技工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初中阶段的学困生成为技工院校的主要生源。

 

部分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问题: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无视课堂纪律、顶撞老师,或讲脏话、说粗话、吸烟、打架……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观、道德观及价值观,因而以丑为美,以低俗为美。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审美教育尤为重要。

 

在语文学科中,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塑造美好的灵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育以其载体的独特性(课文选择的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在对美的欣赏、享受中,让学生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的现状。那么在语文课上如何有效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技校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技校大部分学生文化水平相对较差,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他们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审美观的形成。当代青少年崇尚美、热爱美、追求美,但是由于审美能力有限,往往陷入对美的盲目追求中,出现一系列审美偏差的行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利用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情感,调动其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意识和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求

 语文审美教育

  导入新课是课文欣赏的第一步,也是引导学生审美的第一步。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抒发情感、设置悬念或者提出问题,一上课便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审美主体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求。

 

  例如,在讲授《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时,教师设计问题你心中最美的事物是什么,以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这一问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描述其心中美丽的事物。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追问我们可曾把坟墓与美联系在一块过,在坟墓形成的巨大审美反差中,学生的期盼心情被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准备参与到课文的审美赏析中来。

 

  三、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直观地体会美

 

朱光潜先生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审美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审美直觉,而朗读是进入审美感知领域的最基本手段,是体会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给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审美感受,使学生多方面地、立体地感知教材,从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朗读,要有感情地读,揣摩、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随着文中的感情起伏跌宕,理解随之增进,也自然会领会文章的美感。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利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审美批判,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淌的真情,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其意,审视其美,进而鉴赏美、评价美。比如讲授《再别康桥》一诗,指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学生于舒缓的朗诵节奏中感受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及弥漫于全诗淡淡的离情别绪,细致入微地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该诗旋律优美,节奏和谐,如一曲旋律优美的音乐,给人以美的感受。纵观《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节奏分明严谨,和谐自然;韵式上每小节严守二四诗行押韵,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韵律很好地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变化,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愉悦感。

 

在辅导学生朗读这首诗时,除了注意诗歌的节奏之外,还应让学生注意体会诗人在诗中感情的不断变化,时而喜悦、时而哀怨、时而高涨、时而低沉,指导学生通过语速的舒缓、急促,语调的高昂、低沉等来表现诗人在诗歌中所抒发的复杂感情,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感受诗歌所呈现的音乐美。这样,朗诵就将学生带到了艺术境界,既提高了学生对语言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领悟作者情感、欣赏美的能力。

 

  四、赏析课文,指导学生欣赏、感悟文章之美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作者的美好情感,读来无不令人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如果教师仅仅从归纳、总结、概括的角度来分析课文,学生将无法领略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作者的情感就无法传递,学生就无法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也无法受到文章美的熏陶。因而教师应将语文课视为美学的载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把知识传授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审美理想。这就需要学生熟悉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领悟、欣赏文章之美,使学生的审美感知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中。

 

例如,在《好雪片片》一文中,作者一开始就描绘了流浪老人油腻污秽的外表: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油腻污秽”“那双油污的手”“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接下来作者通过老人为买奖券的人送上美好的祝福和为扣扣子这两件事展现了老人明净的善意,让我们在巨大的审美反差中感受流浪老人那颗纯净而美好的心灵,从而唤起学生对人的内在美的关注,使学生感悟内在美之于人的重要性。

 

但这还只是一种表层的理解和思考,教师接下来应该引导学生继续进行审美赏析,感悟课文的思想美,使学生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由情入理,指导他们把审美感受上升为审美意识,从而达到情感的审美升华。在《好雪片片》这篇文章中,作者在课文最后引用了唐代庞蕴禅师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典故。教师应指导学生领悟好雪片片这一典故在文中的涵义,把流浪老人的美好的心灵与片片好雪联系起来,对课文的主旨做进一步的感悟升华:好雪片片,在眼前飘落,你我应把握当下,尽情欣赏当下之美。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用心感悟,生活时时处处都有美。不是世界没有美,而是我们常常没有发现美的眼睛。这就完成了审美的升华,在赏析课文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它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非常看重美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的功能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有着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加强审美教育,通过各种审美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潜移默化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感知美、欣赏美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高审美能力。

 

  作者:徐晓萌 来源:职业·中旬 2016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5858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