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提升人文修养,优化高中语文审美的问题策略

提升人文修养,优化高中语文审美的问题策略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审美教学为主,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本文在结合鲁教版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分析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对如何提高审美课堂教学效率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尽一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审美教学 教学策略 人文修养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对教学的需求设置教学计划。同时教师首先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前提,因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带动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面笔者以鲁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进行审美教学
  教师如果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其中,而不是敷衍和不注重实际效果的营造。学生只有真正地参与其中才能真正落实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和表达权。学生期望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渴望在课堂上发表意见并得到大家的肯定。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活动,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最大的尊重。同时要重视学生所拥有的巨大潜能,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放松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就学生近期的心理情况进行辅导。不能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及教师进行审美教学打下基础。
  以鲁教版第二册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课文为例,《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选段,讲述了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背景、情境以及林黛玉的心理活动。通过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林黛玉的性格。“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这首诗表面上描写了白海棠的高洁白净,但其实是表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以景寓情。教师可以通过这首诗来进行审美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诗中蕴含的文字美和意境美。
  氛围的塑造是很重要的,每个学生都希望有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作为教师要懂得如何更好地把握学生这种心理,在语文审美教学时多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参与感会大幅度提升,不但提高了自身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带动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审美教学效率。
  二、通过分析课文,体验美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典型美。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思考的。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语文课文来体验美的存在。在进行审美教学时教师需要透过教学来引导学生认识到优秀文章是如何塑造的,即除了基本的结构还需要优美的句子以及精美的语言。教师需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行审美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联想能力,通过对课文进行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以鲁教版第二册《荷花淀》为例,全文展现了作者的多情与含蓄,整篇文章侧重对细节的描写,开篇先对环境进行描写,为下文的叙事做铺垫。“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生动的画面,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文字的美感。通过列举这种环境描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好的描写是不需要太多力度、太多点缀的,只要文字能够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整篇文章就是成功的。
  又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我们都不陌生,因为这是一篇描写景色、描写荷花的佳作。朱自清先生运用细腻的笔法和独到的视角为我们呈献了一场文字盛宴。全文有多种表现手法如比喻、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教师需要对这篇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每句话所用的表达手法,并引导学生在写文章、分析文章时应借助恰当的表现手法提升整篇文章的美感。
  恰当的比喻和描写会提升文章的审美水平,学生在分析文章时首先要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出发,其次再从文章所展现的作者的思想特点出发。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在体会美的同时要置身其中,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整个审美过程中感受到喜悦和发自内心地对文字的满足。通过对课文进行分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写文章时采取正确的方法,不能为了写而写,也不能一味地套用先贤名家写文章的方式。而是要具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和独特的写作方式,在体会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并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通过课外阅读、写作,创造美
  高中审美教学除了营造审美的教学环境,分析先贤名家的文章之外,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写作中创造美。创造美是审美的一个转换面,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举出很多具有美感的文章,但是教师却不能保证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了其中的美。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美的认识和内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把课堂上所学到的审美方法运用到自身的创作当中,激励学生在模仿中创新。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厚积薄发”,只有大量地阅读美文,不断地积累优美的句子,才能在写作时思路犹如泉涌。像《赤兔之死》这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如果这位考生没有充分地掌握《三国志》,那么他是不会在高考中呈现这么优秀的文章的。所以要想成功就需要平时不断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创新,首先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的身心处在一个最佳的状态。其次要在语文审美教学中设置故事悬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高中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阅读时往往会对书中情节的发展或者人物的命运产生关注,所以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设置 一些悬念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已知和未知的矛盾,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积极性。在阅读积累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指引,并且要对阅读积累之后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做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审美角度。引导学生需要寻找适合模仿的优美文章,让学生认真分析文章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体现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训练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突破束缚,冲破写作的条条框框,寻找写作真正的意义,不要被原有的写作模式束缚,可以挑战作文权威,挑战名家权威,在自己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模仿出新,不断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以高考作文《孔雀东南飞》为例,这是一篇满分作文,在高中课文《孔雀东南飞》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创作,具有自己的思想也具有独到的见解,所以这篇文章成功了。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审美教学,需要依据高中生的特点进行,同时需要采用正确得当的教学方法,在营造审美氛围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写文章的能力。希望能够借此方法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优化高中语文审美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国清.高中语文审美教学三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4,(1).
  [2]李飞.试探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学途径[J].魅力中国,2010.
  [3]邹瑜.高中语文审美教学[J].新课标(中学版),2013,(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019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