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保险经济论文 >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反思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反思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保险经济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快速高效运转,失业保险制度也越来越完善。制度为失业人群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了失业人口的保障水平,失业保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结构性失业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由于社会中的就业方式逐渐多元化,导致失业人口也越来越多元化,不但失业人数多,而且失业周期较长,长期失业成为一种主要的失业形式。另外,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毕业就业困难等,这些都是当前就业市场中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表明我国在企业转制以及经济接轨时建立的失业保险制度逐渐变得不再适用,必须要对其进行创新和转变,要逐渐发挥出失业保险制度的保障和调控功能。当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表现为一种被动消极的就业政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增强失业保险制度的灵活性、保障性。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失?I保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指的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通过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渠道由社会筹资集中建立保险基金,对因为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给予一定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定位是保障失业人口的基本生活,并且要促进其再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失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冲击,稳定社会。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经过了几个重要时期。

  失业保险制度的萌芽期。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始,我国的城市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失业人口越来越多,给社会造成的负担较大。为了解决新中国成立之后遗留的历史问题,1950年6月及1951年8月陆续颁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暂行办法》、《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失业人员统一登记办法》三项政策法规,对失业人口进行帮扶,减轻其生活压力。这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起始时期。在随后的三十年时间内,我国着重于经济转型发展和改革开放,对失业问题的认知不够透彻,认为社会中并不存在失业,并且将失业视为待业,对失业保险制度的关注程度较低,因此失业保险制度处于空白期。

  失业保险制度的起点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开始进入全面改革发展时期。在改革开放之前,企业实行的统包统配就业制度,但是由于用人制度的限制,企业不能辞退一些工作效率低下的职工,导致企业的人力成本较高,负担太大。在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对原有就业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实行劳动合同制,于是失业问题越来越明显,1986年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的暂行规定》,这项规定的适用性并不广泛,只适用于一部分国企员工,而且关于失业保险金的筹集、管理等制度也都不完善。整体说来,这个阶段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处于初始建立时期,很多规定都不够完善。

  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期。随着企业经营制度的不断改进,原来的失业制度已经不再适用,加上失业人口越来越多,我国开始积极加强对失业保险制度的探索,在1993年出台的《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对原来的失业人口覆盖范围进行拓展,扩大到了被撤销、解散企业的职工,停产整顿企业被精简的职工等人群。同时,部分地区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失业保险制度的范围进行具体规定,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适用范围。虽然这一时期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扩大了,但《规定》中依旧将失业问题看成待业,显示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不彻底。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期。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改变,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也不断完善,从过去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外的失业保险制度中获取了经验,对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进行调。1999年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一直沿用到现在,对原来的失业保险制度进行替代,而且各个地区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条例》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适用于当地实际情况的失业保险规定。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之后,变成由国家强制实施的,对我国的大部分失业劳动人员的基本生活进行保障的基本保险制度,具有较强的互济救助功能。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呈现飞速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同时也导致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城市人口逐渐多元化背景下,灵活就业成为市场化就业的常态。就业状态发生改变的同时,也导致失业问题变得多样化,失业人口呈现低龄化、多元化、长期化等特点。这些问题也使得当前的失业保险制度适用性降低。在失业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缴费环节缺乏对用人单位和失业者积极就业的经济激励。在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中,采用统一的缴费率,没有体现出个体差别。我国失业保险的缴费率是以企业工资总额为基准的,其中规定城镇企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则按照工资的0.5%缴纳失业保险。从企业的角度来讲,由于费率相同,因此忽视了企业在雇佣人员时人员水平的差异,对一些员工支付的工资较高,对另外一些人员支付的工资较低,而一些工资较高的员工面临的失业风险相对较小,所以在企业中形成“多支出少失业”的现象,影响了缴费主体的积极性。另外,当前的失业保险制度没有体现出个人所有权,没有个人的缴费记录,因此导致缴纳的义务和享受的权益失衡。

  第二,失业保险制度政策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定位是对失业人口的基本生活进行保障,从而达到稳定社会、促进再就业的目的,但是当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中规定的领取失业保险的资格,将很多人都排除在外,失业保险制度比较严苛,很多失业人口都因为不具备其中的某项条件而无法获取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制度的实际覆盖面过窄,导致需要保障的人却无法得到救济。   第三,在失业保险待遇计发、资金支出和保险金领取方面存在问题。失业保险制度中关于失业保险的计发工作的规定并不完善,导致失业保险待遇计发公平性不足。例如失业保险金待遇只是对缴费的时间以及领取的期限进行了体现,而失业保险的待遇发放水平和失业保险的缴费水平并不相关,失业保险是在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以及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确定的,因此导致失业人员在领取保障金的时候实际领取的金额与其缴纳的金额标准不一致。另外,在领取保险金的时候也缺乏灵活设计,而大多数人在20-40岁之间不容易失业,不需要失业保险,在40岁之后的失业概率增加,需要失业保险。当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将不领取保证金直接看成自动放弃,导致失业保险制度不够灵活。

  三、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思考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明显,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经验进行借鉴,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进行完善,使得失业保险制度具有更强的适用性,涵盖更多失业人口。

  第一,加强失业保险制度对劳动者积极就业的经济激励。失业保险制度不仅要保障失业人口的基本生活,更应该要促进再就业,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将失业保险待遇与再就业情况相联系。首先,提前就业可获就业补助,在法律规定的享受失业保险给付的期限内,如果失业者提前找到了工作,则可以获得一部分尚未支付的失业保险金,这种方法可以促?M失业者积极找工作,实现再就业。第二,失业保险金会随着时间递减支付,为了配合这种模式,可以采取应急政策,使得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时间进一步细化,可以采用“星期”为单位,使得失业保险金的递减区间更加灵活、更加准确。

  第二,对《失业保险条例》进行修订,使失业保险制度更加完善。针对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应该要不断完善,使其更适合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修订:1.对于《失业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连续工作满1年”可以更改为“累积工作满一年”,从而使得更多失业农民工可以享受失业保险金。2.将保险条例中关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的规定进一步细化,使得失业保险制度更加灵活,在实施保险政策的时候要注重是客观上失业还是主观失业。3.对失业保险金的使用率上限进行规定,或者累计结余的最大规模,突出当年的资金量在失业人口的生活保障过程中的应用。4.对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时间进行灵活设计,在失业期间可以暂时不领失业金,等到需要的时候再行领取,领取的时间可以由失业者自行决定。

  第三,化解缴费与受益不对称的矛盾。针对当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中的缴费情况与受益不对称的情况,必须要对该矛盾加以解决,可以逐渐推行个人参保制,建立失业保险名义个人账户制度,在缴纳失业保险的时候,雇主和雇员所缴费用都计入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对于一些失业风险比较小的企业,可以在员工退休的时候将员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用全部退还给员工,从而激发缴费主体的积极性。

  第四,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规模。在失业保险金的应用过程中,不仅要对失业者的基本生活进行保障,还应该要将一部分用于促进再就业。在失业保险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可以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失业保险金的支出规模进行扩大,一是失业保险金应该更多地面向企业,提高失业者的个人地位,确保失业保险金得到充分利用。二是可以建立失业补贴方式鼓励企业在不景气的时候也能减少裁员,将失业风险防范提前到企业,从而真正降低失业风险。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失业人口基本权利的重要制度,通过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并且对现行失业保险制度进行分析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对失业保险制度进行进一步调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bxjjlw/13221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