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 > 科技创新与东北工业振兴

科技创新与东北工业振兴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工业经济


  如何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技术基地,当前可谓见仁见智。总括以往的实践经验,我认为不能沿用老办法,而要走出新路子。要想打开新局面,必须重视并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搞好科技创新,并以此带动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科技创新的出发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代呼唤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一个地区在科技领域的实力是其谋求快速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同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凋整、改造和振兴,绝不能再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而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这点,已经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去得到充分证明,正在共现实小得到真切验证,更是其未来振兴的迫切需要。

 

  1、回顾过去:科技创新助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先行领跑。东北三省曾是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最先实现工业化的地区,是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工业经济的人木营。之所以具备这样的地位,当然有国家的投入倾向和政策导向因素,也有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条什。但很重要的还在于,那就是东北地区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林立,科技人才和产业技术人员数量众多,科技创新能力和利·技进步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科学技术作为第生产力对经济的巨人促进作用企20世纪5060午代,在东北地区休现得十分明显,东北地区受益也是最多。

 

  2、面对当前:创新乏力制约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移利纤济结构的调整,在新一轮经济休制改革过程小,东北受原有计划纤济体制的严重束缚,普遍小现了产业结构老化利经济相对衰退的现象。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对外刀:放的不断扩大,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机制性矛盾日益显现。突小表现为: 足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纤济比重偏高,公有制经济成分过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产业比例小,高新技术含量低,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国有企业装备和技术落后,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三是市场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不足。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强,资本巾场发育差。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礼会保障压力大。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跟刁;上。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关键在于缺乏创新的机制上,尤其是缺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3、前瞻未来:科技创新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然选择。可以说,科技创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处于主要推动力的地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共一,科技创新能够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技术支撑。从经济发展规律看,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是一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秆。要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朴技的助推作用至关重要。其二,科技创新能够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东北地区要抓住机遇,重要的是看其有没有承接转移的能力。这个能力既包括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硬件条件,更受技术水平、人力资源、公民索质等软环境的约束。闪此,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实现承接目标至关重要。其三,科技创新能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是止八在产前前面的,为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有着重要的产、爬导向作用。从长远看,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于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抢占来来发展制高点,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实现振业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加快科技创新,以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科技创新与东北工业振兴


  科技创新的着力点:立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实需求加以推进

 

  怎样才能使科技创新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支撑?必须对科技创新承担的任务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紧紧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现状等来实施科技创新。

 

  1、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重大变化。所以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在):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工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开发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当前,要围绕把东北老工业基地处成国家重人先进装备制造丛地利主要原材料工业基地的战略门标,大力开展产业升级所面临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争突破一批产业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推进装备制造、汽车、石化等行业的信息化进程;推广应用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光电子材料等新材料技术,提高传统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水平。

 

  2、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东北地区要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提供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成果,促进区域科技总体水平和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提高。特别要深入开展生态资源环境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转型的战略研究,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的途径和方法,加大新兴接续产业的技术研究,促进单一的资源主导型产业结构向多元的市场主导型产业结构转变,为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当前,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根据生态系统循环、共生的原理,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二是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大力推进以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发展。三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努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力争在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把能源消耗控制在最低程度。

 

  3、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与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东北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和具有东北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着重建设一批重大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发展一批高科技企业集团,形成市场竞争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新兴产业群体。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建立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相适应的风险投资机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

 

  4、落实新的发展观要求,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新的发展观突出强调的是城乡协调发展,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这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因为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多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困难状态,使得一些地方在处理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农村经济的关系上过分强调中心城市,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使三农问题越来越凸显,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所以,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把农村经济做大做强,把农业产业优势和基础条件利用好、发挥好。为此,在推进全面振兴的过程中,东北地区要打破城乡体制分割,通盘研究解决城乡发展中的矛盾问题,用城市化、工业化的理念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

 

  科技创新的关键点:重在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

 

  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能否真正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关键在科技与经济结合,而实现结合的关键要靠体制来保证。就东北地区而言,从总体上看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科技资源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薄弱。因此,以科技创新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必须解决好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这个根本性问题,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1.破除动力障碍,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建立科技创新的市场机制。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的最原始基础是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引导科技活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切实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而现实中,由于体制上的障碍,东北地区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为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实现技术创新和企业改革的有机结合。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要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作为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把提高经济效益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轨道上来,形成以技术创新求生存,求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鼓励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委托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或共建研究开发机构,按照企业的需求开展科学技术工作。企业的技术改造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发挥已有的基础和优势,注重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结合。技术改造起点要高,要围绕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和效益宋进行,决不能简单扩大生产能力。总之,要通过体制创新,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从整体上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活力

 

  2.破除观念障碍,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建立科技创新的支撑机制。科技创新,归根到底要靠人才作支撑和保证,而科学有效的机制是培养和促进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原动力,其中,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和科学的人才工作理念是前提。东北地区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在思想观念层而,包括对于人才的培养、使用、引进等方面,滞后于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因此,东北地区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的新要求,创新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当前,要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凋整、改造和全面振兴,打破仕统人才观念的束缚,建立起人才的选拔、培养、流动、引进和服务的新理念,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忆、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要进一步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实现公平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多元化;创新人才的流动机制,实现市场化;创新人才的引进机制,实现高级化。要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优化人才成长和创业的环境,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资源的综合开发、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通过创造人才择业、创业、成业的广阔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潜能,激发各类人才旺盛的创造力,提高人才的贡献率。

 

  3.破除政策障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对科技人员创新贡献的一种社会承认,能够使优秀创新人才保持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因此,要围绕破除不合理的分配政策障碍,进一步深化科技人员的分配制度改革。要进一步明确各类科技人员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科研人员,以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于管理人员,以履行岗位职责的质量与效率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于技术支撑人员,以科研保障程度与服务水平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于成果转化人员,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根据上述各类人员不同的评价标准,建立整体有序、导向明确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体系,包括绩效优先、兼顾平等的薪酬制度,人尽其能、动态更新的岗位聘任与职务晋升制度,体现贡献、鼓励创新的荣誉制度,立足发展、风险共担的股权、期权制度,有利创新、推进转化的人员分流和转移制度,等等,充分激发各类科技人员投身振兴的热情,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调动好、保护好。

 

  4.破除环境障碍。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科技创新的保障机制。科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有赖于观念、体制、机制的创新。其中,环境建设是保障,而环境建设的主体是政府。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环境建设,健全科技创新的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加强环境建设,要紧紧围绕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这个中心。一方面,要出台相关的政策配套措施。要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制订出适宜东北地区的宏观的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如完善产业扶持、科技进步政策、专利保护、科技人员创业等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企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对一些高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科技项目、融资渠道等要倾斜,实行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科技领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加快科技领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且符合科技领域实际的社会保障制度,最大限度地解除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积极投身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伟大进程中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引导和倡导以服务型机关为主的效能建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和载体,大力进行宣传,让创新的主体积极参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在全社会上下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科技部门要在科技项目上积极引导,在创新者中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此外,要切实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办事效率,强化和改进其服务意识、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质量,减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中的行政阻力、人为阻力。服务要贴近创新主体,切实转变作风,实现优质、高效服务,保证科技创新持续快速发展。

 

  5.破除条块障碍,整合各方科技资源,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东北地区尤其是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市,其科研实力雄厚、科技人才济济,既有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大院大所、各类高校、国家各部属科研院所,也有省属科研院所、市属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等科技大军。应当说,具有很强的科技资源优势。但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条块分割的影响,各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造成科研重复立项、科研设施闲置,科研开发人员较少交流、研讨、切磋,浪费了宝贵的科技创新资源。所以说,加快整合科技资源,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势在必行。为此,东北地区三省四市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打破体制和所有制的壁垒,充分挖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的潜能,重新整合科技研发和创新资源,建立开放性的区域创新体系,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以及政府部门之间,形成以有利于科技创新为总体目标的协同互动的区域创新网络,进而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相互协作、协同推进的良性科技创新机制,真正使各类科技人才投身创新的活力竞相进发,创造价值的源泉充分涌流。

 

  作者:顾春明 来源:科学决策 2004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gongyejingji/25807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