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学 >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特点、问题及我国的对策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特点、问题及我国的对策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宏观经济学


  [摘要]“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在演变为成员国之间增加互信、解决分歧、探讨全球重大问题的重要交流平台,它不同于传统的政治集团组织,是一个开放性的政治协商和对话机制,是塑造公平、公正、平衡、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这一合作机制还存在运行方式欠缺稳定性、共同利益基础不牢固、成员国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外部竞争压力大等问题。中国作为这一机制的重要成员,必须立场明确地为该机制的发展完善做出贡献,并通过该机制协调全球问题,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关键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特点;对策。

  全球化加强了全球联系,世界各国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全球化发展既创造了发展机遇,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全球问题(如应对金融危机、减缓全球变暖等)的治理表明,全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协调越来越重要。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有别于传统的全球多边合作和区域合作的新兴国际合作机制,正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其影响力不容忽视。但“金砖国家”是新生事物,仍将面临各种挑战与不确定性。

  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由来。

  2001年,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撰写了《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的报告,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合称为“金砖四国”(BRICs)①[1],并指出“金砖四国”是未来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2003年10月,高盛公司的全球经济报告进一步预言:“金砖四国”将于2050年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罗斯将成为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Wilson和Purushothaman,2003)[2]。此后几年,高盛公司相继发布了多份有关“金砖四国”的报告,国际社会也开始广泛接受和关注这个代表新兴经济体的新概念。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改革国际经济秩序以及参与全球气候谈判的过程中,“金砖四国”成员出于捍卫新兴经济体利益的需要,在各种不同场合表达了加强合作的意愿。2008年7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日本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期间举行简短会晤;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正式会晤,发表了《“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2010年4月,四国领导人在巴西举行了第二次正式会晤,再次发表《联合声明》。

  2010年11月,在首尔举行20国集团会议期间,南非正式要求加入“金砖四国”。2010年12月,在中国的倡议下,其他成员一致同意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四国”合作机制,“金砖四国”由此演变成“金砖国家”(BRICS)。南非的加入,有利于增强“金砖国家”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经贸交往和政治合作,并且表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面对新兴经济体的开放机制,未来其他新兴经济体或许也有机会加入。

  2011年4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中国举行了第三次会晤。会后成员国联合发表了《三亚宣言》,对“金砖国家”各层次、各领域的合作制定了行动计划,“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开始向制度化迈进。经过三次领导人正式会晤,“金砖国家”

  轮流举办正式峰会的机制已然明朗,形成了包括领导人定期正式会晤、部长级会谈、不定期非正式会谈、工商论坛和合作社论坛会议等多种合作形式,并创造性地运用“小范围会谈”和“大范围会谈”等方式探讨成员国的利益相关问题。

  “金砖国家”正快速由概念形式向实体组织转变,成为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的利益捍卫者。

  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特点。

  “金砖国家”的成员构成和运行方式都独具特色,是一种全新的融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于一体的机制,它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内部协调利益的吸引,又有外部力量的助推。随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完善,它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政治经济合作方式,为新兴经济体之间协调利益和化解矛盾树立典范,并为新兴经济体探讨全球重大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

  (一)新兴经济体之间开放性的对话和合作机制。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各大地理区域板块的新兴经济体领头羊之间全新的会晤形式,是真正的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机制,从形式到内容、从成员组成到运行机制都表现出高度的新颖性和开放性。从成员组成看,“金砖国家”成员分布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的广阔地域上,各国制度迥异、发展道路和历史轨迹特色分明。从运行机制来看,“金砖国家”由媒体制造转向主动寻求合作,形成如今的成员国轮流举办政要峰会的对话机制。从合作形式来看,“金砖国家”

  并不排他,而且兼容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重视对话和沟通,致力于形成共同的立场和解决分歧,但又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而不至于对成员国形成过多的约束。从合作内容来看,“金砖国家”的对话领域涵盖了政治、经济和发展等各个方面,会谈议题范围广泛,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彼此的关切问题都可能纳入各级会谈。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要求成员国让渡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但又试图加强和维护成员国之间的共同立场,这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将成为其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保障。

  (二)成员国增加互信、协调利益、拓展合作的沟通渠道。

  “金砖国家”之间存在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但由于政治运行机制、经济发展速度、国际经贸联系和地缘政治地位各不相同,导致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分歧。“金砖国家”

  合作机制的出现和完善,将为成员间加强政治互信、深化经贸交往、化解利益冲突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在政治领域,“金砖国家”领导人的定期会晤能够加强成员国之间政治信任,消除或减少因误解等原因造成的摩擦,改善成员之间因为相距遥远和制度差异而导致政治疏远、或因地缘政治和领土争端而保持戒心、或因国际机构改革而产生政治利益冲突的现状。在经贸领域,“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有利于协调成员国的经贸利益、实现优势互补。通过提高政治互信和协调经贸利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成员阐述各自利益诉求、理解彼此需要提供了渠道和途径,进而为成员国之间拓展政治、经贸、外交、安全、军事、教育、卫生和体育等全方位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机制框架的完善,“金砖国家”将有利于引导成员之间形成良性的合作—竞争机制,降低双边和多边交往中不利因素的影响。

  (三)成员国探讨国际问题、协调立场、解决分歧的交流平台。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重大问题需要国际范围内的合作共同解决。新兴经济体在应对全球问题过程中加强交流和合作的现实需要催生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诞生,协调重大国际政治经济问题是其基本功能和重要目标。在全球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进程缓慢、G7集团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背景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出现和完善将为成员国协调立场、解决分支提供重要平台,并有利于增加成员国在国际多边谈判中的话语权、维护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利益。从现实来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能够促进成员国在能源安全、环境问题、联合国气候谈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扶贫和促进发展、裁军和不扩散核武器等问题上共同维护新兴经济体的利益。而且,在联合国改革、反恐合作等方面,成员也具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成员国可以通过举行小范围会晤或双边会谈加强交流、解决分歧、协调立场。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是与其他国家或国际集团对抗的工具,而是塑造公平、公正、平衡、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谋求共同利益实现全球和谐发展的平台。

  三、“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出现标志着新兴经济体增强全球话语权的意愿日趋强烈,成员国对全球问题、多边合作问题和双边交往问题进行的广泛磋商,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赞扬。但作为新生事物,“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仍然存在各种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运行机制不够稳定。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目前采取成员国轮流举办领导人会晤的机制,截止到2011年4月,成员国共举行了三次领导人正式会晤。但迄今为止,“金砖国家”仍然没有形成具有纲领性和程序性的制度文件,领导人会晤的程序、内容和成果也没有表现约束性原则。在过去的多边会晤中,成员国尚处于阐述利益要求和主张的阶段,只对少数各方共同关注的国际问题形成了非常具体的立场,各方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仍然很多。

  当前部分成员国领导人参会的热情取决于各国的实际利益需求和现任领导人的重视程度,这种无约束化的方式尽管保证了足够的灵活性,但也可能会影响到机制运行的稳定性。例如,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都实行民主选举制,成员国发生政府换届或者其他政治事件,新上台的领导人可能会因为政见不同或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而对“金砖国家”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力度发生改变。成员国未来可能会在维持机制的运行方面耗费太多的精力和资源,从而影响机制的正常运转和发挥作用,伤害其务实性原则。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倡导开放、透明、包容、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为机制的完善奠定了基础。作为新兴经济体利益的代表,“金砖国家”并没有明确表示未来是否接纳以及如何接纳其他新兴经济体成员。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没有明确成员国的加入和退出程序之前,其稳定性仍然存疑。

  (二)共同利益基础不够牢靠。

  “金砖国家”能够走向现实开展对话,主要是基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从成员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来看,各国之间具有相当大的互补性,相互间的经贸发展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从成员的国际政治利益诉求来看,各国之间具有共同合作的基础,并在国际谈判中表现出合作的动向。但同为新兴经济体大国,成员国对自然资源的追逐和控制、对市场份额的占有和竞争、对本国经济发展的期望和努力、对国际政治经济权力的维护和争取,可能会出现利益冲突。

  在经贸领域,“金砖国家”成员在争夺全球市场、竞相吸引FDI的过程中,贸易争端和保护主义措施时有出现,印度和巴西居近年来对中国采取贸易保障措施最多的国家之列;俄罗斯经常利用油气资源作为国际谈判的筹码;印度、巴西、南非从铁矿石资源获利丰厚,而作为资源需求大国的中国在进口贸易中的正当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制度、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成员国差异显著,缺乏共同价值观。在政治领域,成员国之间的地缘冲突由来已久,边界领土争端以及区域和次区域主导权的战略竞争导致的政治紧张或政治冷淡成为各国关系中的不和谐杂音。在国际层面,“金砖国家”对全球发展领域的紧迫问题有着相同的或者相近的看法,但各自的利益诉求和主张不尽相同。

  (三)成员国发展前景面临不确定性。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以来,“金砖国家”的经济整体表现优于传统的经济强国。但在“后危机”时代,“金砖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和国际挑战,处置稍有不当很可能引起各种问题集中爆发,从而影响“金砖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进而干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发展,并降低其全球影响力。

  在国际层面,金融资本大规模跨界流动、资源和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各国经济结构快速调整、国际经贸关系微妙变化、跨国公司国际投资重点改变,将使世界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对“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造成诸多的不确定性。在当前的国际经贸体系中,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抬头可能会伤害全球自由贸易体系。“金砖国家”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过程中,需要以高度的智慧来处理相互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而且,国际政治争端和地缘政治变动也可能影响“金砖国家”的合作。这些潜在冲突一旦激化,“金砖国家”难免遭受冲击。

  在内部层面,“金砖国家”需要应对国内政治体制深化改革、经济模式转型、社会民生改善等诸多重要问题。当前情况下,“金砖国家”大多面临经济增长动力变弱、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贫富差异巨大、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政治体制改革阻力大、社会不安定因素较多等问题。各国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其国内问题,“金砖国家”很难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式意义将会大于实质意义。

  (四)外部竞争压力不容轻视。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乐意看到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予以赞赏。但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意味着国际范围内新兴势力的壮大,必然对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既得势力造成挑战,“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发达国家的各种组织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当今全球政治经济仍然由发达国家主导,与新兴经济体相比,“八国集团”(G8)②和“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综合实力仍具优势。而且,“金砖国家”与“八国集团”其他成员保持着密切的经贸交往,甚至在某些方面对发达国家集团有所依赖。

  “金砖国家”集中体现了新兴经济体的利益诉求,但并不能代替所有新兴经济体的利益。当前社会各界对新兴经济体的概念尚没有明确界定,各种不同形式新兴经济体概念的出现将对“金砖国家”形成一定的挑战。在“金砖国家”之前,印度、巴西和南非组成的“IBSA对话论坛”

  (IBSA Dialogue Forum)常常被看成“全球层面发展中国家发言人”。在“金砖国家”之后,又出现了“新钻11国”(Next-11)、“基础四国”

  (BASIC)、“展望五国”(VISTA)、“灵猫6国”

  (CIVETS)、“新兴领军经济体”(EAGLEs)、“E11”等概念。③[3]“金砖国家”之外的其他新兴经济体可能利用后发优势加快发展,未来必定会崛起更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必须协调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关系。

  四、中国的立场和对策建议。

  中国既是开放的国际经贸体系的重要受益者,也是当前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利益受损者。“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和发展,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提供了改革现有国际游戏规则、建设多极化世界的良好契机。中国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必须站在合理的立场上为该机制的发展完善做出贡献,同时也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通过该机制促进全球问题的解决,以实现国家战略发展目标。

  (一)树立正确认识,合理界定“金砖国家”

  合作机制的性质及自身的地位。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中国近年的重要外交成果之一,中国政府必须对其正确定位并采取恰当的行动。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但中国的崛起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触动了某些国家的敏感神经,国际上对中国外交动向的误解重重。中国政府在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由松散的论坛形式向紧密联系的制度化机制转变过程中,要避免引起国际社会不必要的猜疑。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是为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不是针对任何国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势力发展不均衡,中国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主要推动者和倡导者,但并不是统帅一切的决策者,“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更不是像一些国际观察者所说的那样“成为一个中国唱主角、无需顾忌美国霸权而推动全球议程的论坛”

  (Anderlini,2011)[4]。

  (二)扩大经贸合作,夯实“金砖国家”的共同利益基础。

  经贸合作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金砖国家”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2011年4月在海南召开第三次“金砖国家”峰会期间,共有500多位企业家参加“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涉及工业制造、农产品加工、国际贸易、服务业等20多个领域,充分体现经贸合作关系在“金砖国家”合作中的重要性和潜力。中国应该利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平台协调经贸利益冲突,扩大各国在经济、金融、贸易、投资、科技、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夯实各国的共同利益基础。在“金砖国家”的经贸交往中,只要成员国之间能相互尊重对方利益并充分认识到合作潜在的利益,必定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因此,中国应该以高超智慧和长远目光处理与其他成员的经贸关系,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通过合作扩大利益,通过双边和多边措施并举促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发展。

  (三)重视政治交流,促成“金砖国家”互信共赢。

  在国际层面,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往往是密不可分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既包括经贸合作,又包括政治协调。中国政府必须重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政治合作功能,利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提供的多边合作平台,扩大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交流和缓解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克服政治利益诉求差异造成的障碍。中国政府历来反对具有“冷战”思维特征的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处理方式,长期坚持政治上求同存异、经济上互利双赢的国际交往原则,但也应该重视政治互信对于消弭经贸合作矛盾、化解利益冲突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框架下,中国应该通过扩大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交流和合作减少价值观冲突,实现“凝聚共识,加强协调,深化合作”。

  (四)面向世界,促进全球合作。

  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利益的捍卫离不开国际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的改善,“金砖国家”其他成员甚至包括现有的既得利益集团也能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合理化中获得长期收益。中国应该充分认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对话领域的广阔前景,以其为平台团结新兴经济体的力量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改革和应对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并促进“金砖国家”与其他国际组织和论坛合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贡献。

  [注释]

  ①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的英文名称首字母合在一起,与英文的“砖”(brick)在拼写和读音上非常接近,吉姆·奥尼尔认为四国未来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础,因而称之为“金砖四国”。

  ②俄罗斯既是“金砖国家”成员,又是“八国集团”成员。

  ③“金钻11国”涵盖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亚、韩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孟加拉国11个新兴经济体“;基础四国”分别指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展望五国”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灵猫6国”包括哥伦比亚、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新兴领军经济体”涵盖未来10年内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将超过G7国家(美国除外)平均水平的新兴经济体,其成员以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为衡量标准逐年筛选;“E11”由张宇燕和田丰(2010)提出,指G20中的11个发展中国家,以“新兴”和“经济”为侧重点,成员不是一成不变。

  [参考文献]

  [1]Neill,Jim.Building Better Global Economic BRICs[R].GoldmanSachs&Co,Global Economics Paper,No.66,2001.

  [2]Wilson,Dominic,and Roopa Purushothaman.Dreaming WithBRICs:The Path to 2050[R].Goldman Sachs&Co,Global Eco-nomics Paper,No.99,2003.

  [3]张宇燕,田丰。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J].国际经济评论,2010(4):7-26.

  [4]Anderlini,Jamil.China cements role as top of the Brics[EB/OL].

  [2011-04-14].http://www.ft.com/cms/s/0/da3b25ec-66b7-11e0-8d88-00144feab49a.html#axzz1JYR5wRLO.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hgjjx/13038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