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伦理道德 > 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新探

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新探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伦理道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突破6亿,而新增网民有3117万人。其中,以10-39岁年龄段的网民群体为主体,比例高达达78.1%,[1]而中小学生网民占到24.5%,约为1.59亿人次,由此可见中小学生网民数量之大。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势必受到影响,而这对道德认知、价值判断等方面发展还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影响更是深远。因此,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趋利避害,加强中小学生的网络德育成为当下重要的教育问题之一。

  一、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呈增长趋势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据《2013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未成年犯中因常看色情网站、玩暴力游戏、玩色情游戏而受影响的比例分别为56.2%、69.3%和24.8%。[2]另外,据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约50%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而靠网络“减压”或“发泄情感”的青少年高达70%。同时,在中小学生的应用中排列中网络游戏位居第三,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愈来愈严重,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3]。

  中小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具体表现为:1.受网络色情负面信息影响,其爱情婚恋观误入歧途。一些青少年在不法分子的诱惑或威逼下参与黄色图片影像的制作,组织网上性交易、视频裸聊等影响恶劣的活动;2.沉迷网络游戏、暴力行为频发。据天津市社科院在一项连续十年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中显示,网络是近年来在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诱因,80%的与暴力血腥的网络游戏有关,相比于普通青少年经常玩网游的青少年其暴力倾向高出4至5倍;3.缺乏责任观念,在网络上不注意言辞、不遵守道德规范进行人身攻击、恶言谩骂,或是散布谣言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有的甚至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活动,如:黑客攻击他人电脑、网络诈骗等;4.侵犯抄袭他人著作。

  二、中小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

  经相关研究显示,染上网瘾的青少年共有四类,其中最主要的一类是:生活在家庭环境冷漠,缺少温情教养方式的青少年。[4]由于家庭环境不和睦、父母离异或工作繁忙等原因,感受不到家的温暖,他们就只能选择上网的方式来填补内心孤独。甚至有些家长自己就沉迷网络,没有以身作则,从而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还有部分家长虽有监管意识,但由于缺乏网络信息技术知识“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培养模式及师生、同学关系的不恰当处理

  由于社会大众通过学校的升学率来划分学校优劣等级,导致很大一部分学校一味重视智育而轻德育。此外,学校的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对于中小学生的情绪及学习兴趣的影响很大。老师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心理状况缺乏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难以抒发,甚至对老师和学校产生厌恶憎恨情绪,最终向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找心理安慰,成为问题少年,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三)缺乏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及相关监管机制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权益,我国已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已达53部[5],但仍没有专门的保护未成年人上网权益的法律法规。

  (四)缺乏政策引导与监督

  当前我国缺乏针对中小学生网络信息道德教育制度的制定,网络道德教育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活动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日程化内容,缺乏政策引导。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上的基础教育信息公开部分的562条通知中涉及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的通知到仅有3条。并且各学校各机构是否应要求实施了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也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很多学校采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付态度,是否将网络道德教育落实到位,政府机构无从知晓。

  (五)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及网络特点

  中小学生处于成人感与半成熟的矛盾时期,情绪容易波动,逆反心理强,易冲动的特点,加上心理抵御能力脆弱,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而网络具有隐匿性、虚拟性、开放性的特点,线上交流可以促进个体自我暴露能力的发展,如果家长和教师没有正确引导便容易走向歧途。

  三、对于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早期教育的影响。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是握在父母手里。”因此,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在网络德育教育方面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1.树立榜样,正确上网。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不仅仅是孩子沉迷网络,许多的家长也是沉醉于其中,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沟通。社会学习论观点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的行为会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来实现的,而最能引起儿童模仿的是“儿童心中最重要的人”[6],即是指在其生活上影响最大的人,这无可厚非就是儿童的家长,因此家长在对待网络时应以身作则。家长可以和孩子协商上网时间以及上网地点,要求孩子在学校、家里或是在有成人监护的场合下上网,从而引导孩子浏览积极健康的主流网站获得信息促进学习,有意识的塑造他们健康的上网行为。

  2.学会沟通,学习信息技术,安装家庭“防火墙”。家长要主动和学校取得联系,及时与学校沟通孩子的思想动态、性格特点。积极与孩子沟通,耐心聆听孩子心声,构建平等、互相尊重的亲子关系,从而帮助孩子平稳快乐的渡过青春期。   同时,家长需要增强信息技术知识和网络规则的学习,引导孩子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对孩子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在家庭电脑中安装“防火墙”,屏蔽不良信息。

  (二)改善校园影响环境

  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是孩子接受全面而系统的教育的地方。因此,学校是中小学生接受网络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

  1.转变教育观念,更新道德教育理论。转变“智育”至上的观点,重视中小学生的德育。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内容之中,实现网络德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以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不断完善和更新学校道德教育内容和道德教学方式。

  2.教育形式多样化,加强教师技能培训。实现由单一德育模式向个性化、多样化的德育模式转变,由灌输式德育向双向互动式德育的转变。发挥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作用,学生间相互影响和学习,将网络道德潜移默化的传递到中小学生之中。发挥中小学生的主体性,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在学校内开展儿童网站设计大赛等。其次,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信息素养知识及心理辅导技巧,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网络道德教育队伍。

  3.与家长相互合作,了解学生心理动态,进行科学性教育。学校对家长进行一些简单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帮助家长更好的指导和监督学生上网。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保持学校的教育与家庭管教方法的一致性,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另外,中小学生正处于性发育时期,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性也有着懵懂与渴求,由于自身是非辨别能力比较低,使得他们难以拒绝网络上低俗色情信息的诱惑,教师就有必要进行科学、健康、全面的性教育。

  (三)发挥政府影响作用

  发挥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职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善和促进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

  1.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下国家和社会才能有效运转。早在1998年美国、法国等国家就出台了保护青少年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而中国在2009年才发布《青少年网络伤害问题研究》的报告,在确立未成年法律制度保护方面我国已晚与西方国家10多年。党中央政府机构也已经意识到需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相关法律的紧迫性。据报道: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经纳入国务院“2014立法计划”,但在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方面我国任重而道远。

  2.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教材编辑与出版。通过笔者对当前中国的几大购书网站:“当当网”、“亚马逊网”、“中国图书网”、“淘宝网”等网站,发现以“中小学生网络道德”为题材的相关教材书籍仅为6、7种版本。对于相应的书籍教材的出版,政府的相关部门应积极鼓励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而教材的编制还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群体来进行区分,大抵可以分为三类:教师用书、学生用书以及家长用书。

  3.加强网络行业监管力度。首先,在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应加强行业自律的教育:加强网络从业人员及经营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使之严格依法办事,维护网络环境的纯洁性和健康性;其次,应加强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杜绝包庇或“走后门”现象。因此,政府应该建立一定的监管机制和建立举报机制,并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奖惩并举,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免遭不法分子的打击报复。最后,加强技术研发与管理。采用先进技术,侦查、鉴别和堵截在网络上传播反动、黄色、封建迷信等不健康的信息。

  (四)创建健康的社会影响环境

  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家庭、学校和政府的责任,整个社会也是强有力的、必须依靠的力量,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形成网络道德教育合力。

  1.呼吁网络信息行业自律,号召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监管。一方面,培养行业从业人员及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摒弃从事互联网非法活动,不传播不良信息。另一方面,呼吁广大群众加入到网络监管的队伍之中,不仅要对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还要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进行监督,最终使广大民众明白树立网络道德意识,从而明白共建和谐健康的网络道德氛围不仅利于他人,更有利于自身家庭和谐和子女教育。

  2.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社会主义主流网络文化。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等新媒体,加强正确的舆论宣传,形成文明上网的社会氛围。我国的新媒体使用中,手机用户数量最大,因此,有关部门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或“微信”、“微博”等APP推送安全、文明上网教程成为,以生动活泼、方便快捷的图文、视频等形式,使信息技术、安全、道德等相关知识深入人心。同时,组织网络道德教育宣讲活动,形成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社会氛围,促使人们养成遵守网络道德的行为习惯。

  四、结语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小学生是“初升的太阳”,是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军,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意识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其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主力军素质的优劣,关系到祖国的昌盛和民族的兴衰。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头并进,形成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网络文明系统,开启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的模式,为中小学生共创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lunlidaode/15081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