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伦理道德 > 无神的道德世界

无神的道德世界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伦理道德


  引言

  乔治?艾略特(1819-1880)出生在华威郡一个中产阶级商人家庭,她是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作家玛丽?安?伊文恩的笔名,她因翻译工作而开始文学生涯,并担任“西敏寺评论”杂志的编辑。艾略特年近40岁才开始写作,发表文章于杂志上,其长篇小说《亚当?贝德》《织工马南传》《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和《丹尼尔?德龙达》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受到布雷、费尔巴哈等当时自由思想家和哲学大师的影响,艾略特反传统宗教道德,她既积极汲取基督教的精华,又深刻批判其糟粕。艾略特的作品重新诠释了上帝的意义和形象,并充满了对传统社会道德的批判,对人性尤其是女性的道德人文关怀。被人诬陷的马南对上帝失望至极,他抛弃了信仰,成为挣钱和数钱的机器,直到他压抑的人性被幼儿爱碧唤醒,他才重新回到有上帝,即有爱的生活中来。在乔治?艾略特看来,上帝就是爱,对他人的爱就是对上帝的爱。她笔下海蒂自私自利、爱慕虚荣,为传统社会所不容,而完美女性布道士黛娜却用无私的爱救赎了海蒂的灵魂,这是对“罪”的爱和对他人的爱。在人性和传统道德的冲突中,乔治?艾略特善于发掘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反对传统宗教道德观对道德完善和人性的苛求。本文通过对乔治?艾略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贝德》的解读,对其人本主义道德观中人性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让传统理想化的宗教道德对人性予以最大的理解和尊重。

  一 无神的道德世界

  宗教历来是道德生活的大部甚至全部。而在基督教中,道德完善性高于其他一切理智或理性。追求道德上的完善性或基督教的道德理念使世人用“神”的要求来评判他人,而忽略了人的本性。

  19世纪的英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宗教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维多利亚时代的政治辉煌和经济繁荣却带来了这繁华表象下的躁动不安,基督教内部派系争端不断,人们也正经历着宗教信仰的迷茫和道德准则的模糊。乔治?艾略特的宗教信仰正是在这一时期经历着变化,蜕变直至升华。20岁之前的艾略特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教徒,她的宗教信仰转折点发生在随父迁居考文垂。在那里艾略特结识了自由思想家布雷,接触了全新的宗教及社会政治思想,从此开始质疑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担任“西敏寺评论”杂志编辑的工作让她接触了众多哲学大师和文学泰斗,尤其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和康德的实证主义。通过翻译大卫?斯特劳斯的《耶稣传》和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奠定了其人本宗教观的理论基础,也为自己的道德信仰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乔治?艾略特绝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她心中的上帝也不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不是摩西的上帝,不是基督的圣父,而是以爱的体验为基础,具有包容性的精神化的上帝。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不是圣经中的上帝。在艾略特的宗教道德中,“爱”具有起源的意义,她摈弃了宗教中的原罪概念,认为宗教中首要的原则必须是人对自己的爱,人对他人的爱和人对自然的爱,只有这样才能拯救堕落的灵魂。宗教是人的宗教,是赋予人类尊严、价值和道德伦理及情操的宗教,因此在乔治?艾略特看来,无神即人性,无神的道德世界即人性的道德世界才是精神追求的理想境界。以此为基础,人性的弱点在爱的力量下是可以宽恕的,不需要基督救赎;同时完全的爱他人而不爱己是不道德的人性观,是对人性的束缚。

  二 “孰能无过”的人性光辉

  1859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贝德》确立了乔治?艾略特在英国文坛中的大师地位。通过对虚荣的海蒂,纨绔子弟亚瑟,好男儿亚当与卫理会布道士黛娜的描写,她探讨了人类善恶的相对关系,摈弃了“性本恶”的观点,这和基督教中“原罪―忏悔―救赎”的模式是不一致的。诚实勤劳的木匠亚当?贝德爱上了漂亮的农家姑娘海蒂,但虚荣的海蒂却渴望嫁给垂涎自己美貌的年轻上尉亚瑟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怀上了他的孩子。海蒂在寻找亚瑟的途中产子并抛弃了它,被以谋杀婴儿罪判处绞刑。而善良的布道士黛娜却帮助海蒂忏悔,使她获得了道德上的重生,在亚瑟的忏悔和帮助下,海蒂流放到澳大利亚。高尚的黛娜和善良的亚当最终幸福地牵手在一起过着宁静的乡村生活。

  在《亚当?贝德》中,艾略特抛弃基督教中“性本恶”,“人生来就是邪恶的”的观点,认为“邪恶”之人所犯的错误只是他们成长中性格不成熟的表现,任何罪恶都是可以原谅的,他们需要的是教育引导和人们的关爱,而不需要通过基督教中的救赎而在死后到达天堂。自私虚荣的海蒂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败类,她所犯的罪恶在那个时代是不可饶恕的,然而在黛娜的眼中海蒂只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对自己即将成为妻子和母亲这一角色还没做好准备,面对诱惑和压力她没有选择正义和道德的一方,而是选择了满足个人虚荣,通过捷径来跻身上流社会。即使是这样的人也不是不可救赎的,黛娜的说教和高尚的道德感染了海蒂,最终她忏悔了自己的行为。同样,亚瑟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他只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富二代”,他没有社会经验,没有责任感,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一时冲动和调情会给海蒂带来的致命后果。当得知海蒂将被处以绞刑,内疚的他四处奔波,为她求得了赦免。在艾略特看来亚瑟不可能做出一些卑鄙、残忍的事情,他和海蒂一样,不能抵制诱惑,性格又冲动鲁莽,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后果。他们不能被称为恶人,而正好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表现。而要帮助他们只能通过爱,是人与人之间的爱,而并非对上帝的爱。   艾略特的伟大之处在于她不仅能发掘“恶人”中的善,更能捕捉善人中的“恶”,她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世界,而非道德至善的虚拟空间。善良的木匠亚当对待母亲却又些苛刻,明知道海蒂并不钟情自己,还是决意和她订婚,他对海蒂的爱是有些盲目和感性的。黛娜几乎是以完美的形象出现在《亚当?贝德》中的,她有责任感,善良无私,沉静顺服,是个完全的利他主义者。她是上帝的忠实信徒,她完全服从上帝旨意,专为他人服务,忽略自己的幸福。然而,在艾略特的眼中,这正是她的弱点,她的生活只有上帝,没有自己的幸福,这是一种盲目的信仰,是对自己的爱不负责任的信仰。当她深爱的亚当支持她独自在史诺菲尔德生活时,她既伤心又害怕,她害怕失去自己的幸福。

  在艾略特的笔下,人们生活的世界虽不是荆棘密布,但也不是阳光玫瑰;人类也不是基督教中所描述的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类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是在生命前行的旅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因为这个旅程充满了诱惑和陷阱,如果我们经受不住考验,就会犯错误。然而,这些错误不是不可饶恕的,只要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正确的教育引导,有足够的生活阅历,人类是可以自我救赎、自我成长的,并最终到达正义和道德的彼岸。

  三 爱己爱人的完美结合

  艾略特摈弃了传统宗教伦理中完全的利他行为和纯粹的利己行为,在她看来,这两种主义可以完美地结合,不需要牺牲彼此而达到和谐的统一。她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能像《圣经》中的训诫那样完全压抑自己的幸福而服务他人。只要不以伤害他人为前提而追求自己的幸福,尤其是女性的婚姻幸福是人性最根本的体现和人权的基本体现。

  黛娜就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卫理公会布道士,纯粹的利他主义者,她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上帝和需要帮助的人,而自己却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她的家。她活着就是为了上帝。然而,即使这样一个完美的让人嫉妒的女性仍然有自己对幸福和婚姻的独特见解和追求。黛娜拒绝了亚当的弟弟赛斯的求婚,尽管他俩在所有人看来包括亚当在内都是天生一对的。赛斯个性温和,心胸开阔,勤劳善良,和黛娜一样对上帝无比虔诚,也是一个完全的利他主义者。在赛斯看来正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对上帝共同的爱可以让他们在上帝的名义下结为夫妻。而这正是黛娜拒绝他求婚的原因,因为在黛娜看来,真正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是相互吸引的,而不是以追随上帝为名和不相爱的人结婚,这是混淆爱情和事业,对爱情的亵渎。每个独立女性有追求自己事业成功和婚姻幸福的权利,这是黛娜对《圣经》中倡导女性失去自我的否定。黛娜最终选择了亚当,选择忠实自己的情感归宿,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而不应该盲目地献身给上帝。

  传道士黛娜的价值观既体现了对上帝的虔诚和对他人宽容善良这种纯粹的利他主义思想,又有新时代女性不盲目服从,敢于追求自己婚姻幸福的利己主义思想。而这两种思想的结合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形象高大、品德高尚而又“接地气”有自己人性追求的黛娜形象。

  结语

  乔治?艾略特的道德世界里是没有上帝的,是人性的道德世界。“无神”也使艾略特的人本主义宗教观在当时独树一帜。在其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贝德》中,通过对四个主人翁性格细节的描述,艾略特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性关怀和人性论:人性善恶是相对的,人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做到利己和利他的完美结合。只要有爱,人类的任何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人不是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神,就是因为人会犯错误,同样地,作为人性的体现,奉献他人和追求幸福应该和谐统一,两者不是相互排斥的。完全听从上帝的旨意奉献社会而忽略自身幸福是不道德的,是对人权的剥夺和人性的摧残。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lunlidaode/15088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