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伦理道德 > 青少年道德建设机制研究

青少年道德建设机制研究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伦理道德


  从人的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青少年指满14周岁不满20周岁年龄段,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实际上,青少年多为学生,并进入一种人身的转变期,是社会上令人重视的一个群体,因此青少年的道德建设非常重要。

  当今世界,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倍受瞩目。许多国家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采取了扶持青少年组织、指导青少年活动、建设青少年活动阵地等方式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都有非常精辟的论述。中央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也发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

  青少年道德建设机制更为重要,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社会,要建设这样一个社会,必须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减少青少年的犯罪率。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的犯罪有着复杂的原因,但就其主观的原因来说,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追求物质享受而又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的思想和行为,必然是犯罪的温床。青少年道德建设机制的根本是道德意识的形成过程机制。何谓道德意识?有学者将道德意识视为“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个体在知识、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是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 道德意识不是以单纯的文字符号的逻辑转换为主的思维活动,而是跨越时空的、积极自觉的、整体性的、直觉意识的道德实践与创造活动。青少年道德建设机制是道德形成的关键。道德就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的这种调节作用的发挥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中发挥的,道德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青少年道德建设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和谐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完整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价值体系、多元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操作方法、可行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实践模式。青少年道德建设机制的以上四个方面必须齐头并进共同完善,才能形成真正完善的青少年道德建设机制。

  (一)和谐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 精神条件的总和。广义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狭义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劳动组织、 学习条件和其它集体性社团等。社会坏境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类活动给予社会环境以深刻的影响,而人类本身在适应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要建设和谐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大众文化环境对当代中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它包括:在拉动消费需求、繁荣经济的同时,如何将消费伦理观念的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青春偶像”,培育良好的人生心态,正确地进行人生定位?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扶正”功能,让网络中出现更多的为青少年所欢迎的形式和内容?急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即要突破传统的将大众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对立起来的观念;加强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联动;德法并举有效监督大众传媒的运行;加快网络立法的进程,强化网络道德教育与心理疏导。和谐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由青少年交往与之沟通。交往在德育中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能促进青少年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促进其社会化进程。交往是青少年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青少年所处的社会制约着其发展的目的、方向,青少年要成为真正意义的社会人,必须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第二,青少年之间的交往能对其品德产生重大影响。如青少年间的竞争能形成他们开拓进取的精神;第三,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都能对青少年的品德产生重大影响,如青少年可以通过和老师的直接对话感受老师的人格魅力,也可以观看世界风俗影片来了解世界各民族的特点从而学会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第四,交往不仅作用于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领域、道德行为领域,同时也作用于青少年的道德情感领域,并影响青少年的道德意志发展。青少年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道德问题凸显,家庭教育责任的推诿,社会公德的淡漠,人们好像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对周围漠不关心,对青少年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飙车、逃学、吸毒甚至自杀等行为,已严重充斥着整个社会。人们在纷纷责怨青少年自身的同时,社会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面对家庭环境的缺失,青少年很难在第一教育时间内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缺乏应有的生命体验则是他们应对社会的最大障碍,而当前社会公德的淡漠更是可怕的教育失序所在,道德意识的培养需要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和谐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对于青少年道德建设具有基础意义。

  (二)完整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价值体系

  价值是知识的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价值是知识所具有的属性和能力,任何知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意义和价值,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不具有任何意义的知识是不存在的。价值是社会意识的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社会意识是人脑产生的指挥人在社会中生活和行为的意向、意念、理想、法则、方案、路线、政策。价值是社会意识具有的属性和能力,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任何社会意识都具有指导人在社会中如何生活和行为的意义和价值,不具有指导人如何生活和行为意义和价值的社会意识是不存在的。完整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价值体系极具必要性。黑格尔对中国文化曾做过这样的论述:“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随着当前的社会转型、制度变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等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混乱。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传统的道德价值体系面临着激烈的震荡、冲突和损毁,以至于许多具有深层或根本意义的传统美德处在消逝的边缘,致使部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尤其是孝的观念处在断裂与冲突之中,道德行为方式陷入失范的泥沼之中。今天,我们的时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传统文化作为调节家庭生活的道德准则却依然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完整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价值体系体现于整个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代是一个人由“自然人”、“生物人”向“社会人”过渡的最重要的时期。虽然终身学习、终身社会化的概念已得到普遍承认,但“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主要是在青少年阶段完成的。“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青少年时代通过学习、训练、社会实践所形成的人格特质,所达到的社会化水平,将直接制约其一生的发展。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青少年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在由依附向自主的过渡性、传承文明的继承性、参与社会的开拓性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本质特征,恰恰说明了青少年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体特征。完整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价值体系具备基础指导意义。为了给道德教育找到一个更为基础性的出发点,形成新的道德教育的思想和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人获得道德的动机并促进人的道德行为的产生和人的道德的发展,从而在实践上更加符合人的道德发展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完整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价值体系对于青少年道德建设具有指导方向之意义。   (三)多元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操作方法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来说明事物变化的自然规律,这对道德教育活动都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德育的原理,是很有用意的,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教师必须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上细心观察,慎重对待,及时引导,及时对待。多元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操作方法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关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虽然中国自古就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家教传统,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民族心态与当代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望相结合,却将家庭教育导入了三大误区。一是重身轻心的抚养方式。二是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三是重他律轻自律的行为养成模式。多元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操作方法正在形成。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许多德育方法被引入中国,使中国的学校德育在方法上变得丰富多彩,除了灌输法和榜样法之外,增加了激励法、价值澄清策略、讨论法等更为青少年所认可的方法。但是,在这样的表象背后,当前的德育方法暴露出来的一些弊端仍然令人担忧。认知发展、情感陶冶和行为锻炼相割裂的德育方法,致使作为受教育者的青少年也相应地出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相分离的道德发展状态。通过交往进行德育是社会发展新特点对人们提出的要求,是促进青少年德育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联系了德育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以内塑的力量形成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同时强调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性,能有效地解决青少年言行不一的道德问题,且具有可操作性。多元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操作方法对于青少年道德建设具有重大操作意义。

  (四)可行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实践模式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区别改造和认识是不同的)。它既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可行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实践模式才是决定性的。青少年在社会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传承人类文明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不断地学习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社会文化才得以传递,社会生活才得以延续。没有这样一个过程,人类文明就会出现断裂。作为人类文明链条上不可替代的环节,青少年接受并传递人类文化具有内在的主动性。可行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实践模式实现了青少年才有深刻体会,让青少年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深刻的体验,形成自己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付诸行动是德育革新的当务之急。可行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实践模式融于整个青少年道德养成的过程,在青少年道德养成的过程中,践行道德规范并产生正面的生活体验是全部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须学而时习之,曾子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弘扬光明昭彰的道德,革除自身的旧习,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需要经过“格物”、“致知”、“正心”、“修身”的过程,最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显然,(下转第270页)(上接第267页)穷尽事物的道理、丰富自己的知识、端正自己的心意、修养自己的道德,都需要“学而时习之”。学习礼乐诗书、典章制度需要经常演习和实践,学习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社会互动,更需要以实践为载体。可行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实践模式对于青少年道德建设具有根本作用。

  总之,青少年道德建设机制建设中的和谐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完整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价值体系、多元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操作方法、可行的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实践模式对于青少年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四个方面必须齐头并进共同完善,才能形成真正完善的青少年道德建设机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lunlidaode/15104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