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伦理道德 > 论传统伦理文化的扬弃和升华

论传统伦理文化的扬弃和升华

日期:2023-01-2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伦理道德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以儒学为主导的伦理文化曾长期占统治地位,它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也是复杂的,时至今天,怎样对待这份文化遗产,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我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本质特征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是古代中国人伦理道德觉醒与自然经济、专制政治、内圣追求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作为它的观念架构的儒家伦理,以个人的良心作为道德的终极根据,以忠孝规范的男性道德,以贞节约制的女性伦理,以孔颜乐处或正谊明道推动人趋向崇高所形成的处理人己、义利关系的德性规范,其本质特征有三:其一,它是宗法血缘关系与自然经济共同作用条件下的宗法伦理。将人固定地规范在他先天赋予的家庭地位上,造成个体伦理调节规则的单一化和僵化,要求各个体对自己“应当”承担的道德义务有自我醒觉和主动践行。把“良心”置于不可替代的道德核心位置,又将“时也、命也”的自然节律作为人生变迁的信条。其二,它是由家国同构造成“朕即国家”而强化的极权伦理。通过政权手段强求伦理由相对性人际关系规范转换为绝对性人际关系规范。“父慈子孝”本基于父子自然关系的朴素反映,但当它进入社会政治领域并从属于政治要求,就衍变成“事君以忠”的无条件忠诚的、苛求臣民的单向义务规则。原本应作为女性自我意愿的道德约束方式一“贞”,在要求女性依附男权后,则变成单纯制约女性的“贞节”或“贞洁”,既不允许向男性权利挑战,又不容许她们有任何伦理试错机会。又如孔颜乐处或“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本应是发自人觉察在现实物欲之后尚存的高尚的德性生活,但它作为普通的道德规则,则直接是那要求人们脱离一切物质要求,放弃一切道德一利益关系自省的专制政治的产物。其三,它是由封闭式生活条件和专制政治相结合而形成的内圣伦理。自然经济先天地具有限制人员流动的特性,加之专制政治先天地带着禁止自由思想和开发智力资源的要求,逼促人们只好向内用功夫,内心之“圣”成为道德审视的唯一自由天地。但当内省而“圣”撞上政治霸“王”时,便又只好将自然带有发展自己的德性省思结果藏匿起来,使“内圣”与“外王”处于自觉分裂状态,以前者为自我内省德性不遭侵犯的领地,以后者为从事社会政治事务的现实选择。传统伦理文化这三个本质特性相互影响,便形成伦理借政治以张目、政治借伦理以逞势的政伦合一格局。


  二、现代社会对传统伦理文化的扬弃


  现在,传统伦理文化面对的世界已“换了人间”,在多种新的冲击波中,对传统文化生态机制破坏最有力的因素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自成系统而又无法为传统伦理文化兼纳的社会运行方式。推行市场经济的伦理文化结果,就是伦理道德固有结构的崩溃和开放的、现代的伦理道德新结构的诞生。这样,就使传统伦理文化必须接受时代的洗礼。


  市场经济将社会各要素置于市场大流通之中,造出一个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新社会结构。传统自然经济的可控制、慢节奏、自足性、低效率,封建传统政治的集权性、奴化性、随意性,与当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快节奏、开放性、高效率,现代政治的分权性、自主性、法治性正好相对立。而这些表面现象背后正是结构的迥然不同。这种相异的社会结构,决定了有各自完全区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取向。市场经济为现代伦理文化的生长提供了新的生态环境;它完全将利益与道德的关系变成一个公开配置的关系。这种利与德的配置公开化,一方面可能造成崇高道德堕为交易伦理的局面,另一方面,导向人们注重经济效益,这就能实现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的最优化,促进现代生态伦理观念的成长。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天然品格,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各主体必然要倚重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因此,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重视人才观念得以获得最广泛的认同。普遍的市场交易,既满足各区域人员的物质需求,又促进人际的普遍交往,增长人的相互敬重感。价格机制既体现个人目前劳动水平的高低,又推动人们努力奋斗以提高个人发展程度,并获得更大报偿。因为市场经济自身的经济民主合,造成一个由社会伦理问题一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社会广泛争议热潮,从经济伦理到政治伦理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在市场运动中,成败殊为不定,竞争含有不公,价格机制也可能失灵,基于对市场成功的自觉期望,便促使人们在理性的水平上去省思伦理道德问题,形成兼容各种伦理观念的开放性伦理批判思维;更促使人们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驱动中,形成行为道德选择的理性取向,这有利于造就一个行为道德化的真实和谐世界。


  现代伦理文化生态环境的形成,从而造成传统伦理文化机制的颠覆。具体表现为:(一)儒家伦理观念架构承受着社会拒斥。市场经济发展使人看到人心之叵测,良心之脆弱,道德良心背后的种种支持条件自掀面纱而出。你能在市场中不以欺诈而获益,不以虚伪而待人,不以富裕而凌人,不以发达而忘“人'你就是有良心的。“良心”不是先天善性之心,而必须放在现实生活中去把握。(二)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各种规范正在改写。市场经济以赋予每个人不可剥夺的财产权利与相应的人生权力为特征,使人认识到,忠诚不是强制的结果而是自愿的产物。这是对封建式“愚忠”的否定。还要看到,市场经济将每个人(既不分老幼,又不分男女)系在社会经济机器上,以最大限度利用人力资源,这本身便成为解放妇女的直接动力,促成女性道德的再生:从屈从走向自立、自尊、自强。(三)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至上观念被翻转。那种只问道德自足的纯粹道德生活方式,在市场经济造就的经济独立、政治参与、重视评价的世俗生活方式的挑战中,回应乏力。“正其谊而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成为众所认同的道德一生活钩连模式。事实表明,传统伦理文化既失去它所依托的生态环境,它也就失去了与现实社会互动而发展的可能。


  现代伦理文化代替传统伦理文化,实际上是社会发展中的自我“扬弃”,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传统伦理文化遭遇市场经济,发生了结构性危机和结构性崩溃的大变局,但这既不意味着它的生长因此彻底灭亡,也不意味着它的功能性再生一即它的某一要素在当代社会再发挥作用的机会彻底丧失。市场经济诚然带出了一个与传统中国社会完全不同类型的崭新结构,但是,处于大变革中的国人,体内流动 着固有思维方式的影响,传统也就必不可免地要获得它影响当代人的时机与场所。完全截断历史的不可能注定了传统彻底消亡的不可能。对于现代伦理文化与传统伦理文化的关系,我们应当具有历史发展的眼光,应当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


  三、伦理文化升华和创新之路


  马克思指出:“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否定就是新旧过程联系的环节,就是发展的环节。新过程所以优于旧过程,就在于它克服了旧过程已经过时的东西,保留了旧过程中积极的因素,增加了旧过程没有的、适合新条件的新内容。否定就是“扬弃”。对待传统伦理文化遗产,我们既要剔除其“三纲”之类的封建糟粕,也要吸收其符合人类文明本性的精华。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是对人的压抑,对个性对生命的压抑,对创造力的压抑,理所当然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的严正批判,这种批判,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那么,怎样看待传统伦理文化的“精华”呢?所谓“精华“是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某些观念,它反映了古代人的智慧和美德。例如,“亲仁爱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资源,对于今天社会现实生活仍然有启迪和警示作用,因为这些思想资源有利于扶贫工作、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营造尊老爱幼、改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正义、不畏强暴、健全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格精神。现在学界正思考着一个有趣的历史之谜: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时过八十年之后,现在又出现了“孔子热”,有的国家与地区办孔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学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世界教育最高奖一孔子教育奖。人们对这个历史反差现象颇为困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我认为,不能简单斥之为“复古”、“倒退”、“翻烧饼”。其实,这个现象正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沿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轨迹向前运动。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但它不是历史的终结,不能认为“万事大吉”了。事实上,由市场崇拜而导致的种种消极现象也够触目惊心的,为了矫正和克服这些消极现象,深入研究国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这肯定是必要的。须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伦理文化,正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扬弃、升华和超越。


  从总体上说,文化的扬弃、升华和超越,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复,也不是周而复始的大循环,而是根本性的综合性的创新。正像铁矿石只有在大熔炉里冶炼才能铸造成钢一样,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精华必须和新的时代精神相融合,才会出现历史性的飞跃。为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伦理文化建设。首先,把握好三个向度,即对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伦理文化的选择对外来伦理文化的选择,对未来伦理文化的选择。其次,坚持现代伦理为主兼纳传统伦理理念,以市场经济为现实动力,以服从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道德与社会各要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的健康互动为社会根基,以确认公民权利基础上的追求崇高为模式。再次,依据我国社会发展要求,进行伦理道德分解,创现代经济伦理、政治伦理,建个体道德、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事实上,当前我们也是这样做的。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伦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结晶,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要看到,现代伦理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软件”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相信,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我们中国人整体道德素质一定会达到新的高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lunlidaode/264495.html

上一篇:漫谈伦理道德

下一篇:宋代的孝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