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三农问题 > 农民教育: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农民教育: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阵地在农村,主体是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来看,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就成为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如何提高农民素质,使广大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笔者认为,提升农民素质,只能靠教育。

  

  一、当前我国农民教育现状

  (一)受教育程度低下,整体素质不高。资料表明,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仍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的或识字很少的占7%。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20世纪60年代末研讨亚洲国家的欠发达问题,曾经系统地分析过亚洲农民的整体素质。他指出:从发展的观点看,农民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是有缺陷的:工作纪律松弛,不守时,不太尊重秩序;有着许多非理性的观点和迷信观念;缺乏警戒性、适应性和雄心壮志,不太愿意进行试验或改革。这些都是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够导致的问题。表现在我们国家,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限制了农民收入增长,阻碍了农村科技进步,生产率水平低下,收入增长缓慢。二是农民环境意识淡漠,常采取缺乏组织和长期发展的不良行为,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后果,农业资源破坏加剧,盲目追求经济增长数量,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高投入,低效率。三是农业科技进步与推广缓慢。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反应迟钝,又由于思想观念陈旧,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不敢或不愿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机械装备推广应用不够普遍。

  (二)农村教育水平停滞,教育投入不够。由于历史上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大多集中于城市,导致我国农村教育水平停滞不前。目前,中国城市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1492.2元,初中生2671??2元,而农村小学生476.1元、初中生861.6元。其直接后果除了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以外,最严重的是师资短缺,并且还在不断流失。许多农村家庭把孩子送到城镇学校,使这些农民家庭的教育支出进一步大幅攀升。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至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

  在我国现有中小学生中,75%是农民子女。据估算,从2001年到2020年,全国小学生应为3.89亿,其中农村小学生大约为2.9亿。这3亿左右的农村小学生,将是中国未来建设发展的一支极为重要的生力军。如果说今天的教育决定着国家明天的面貌的话,那么,中国的明天会怎样,将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今天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战略举措。

  (三)各种社会保障和设施不健全,教育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健全。全国未获得社会医疗保险的情况在农村以及城市中的民工表现得特别突出。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农民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这样的生活导致农民没有精力去接受教育。甚至对于国家出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没有全面认识,在投保时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强。此外,由于教育资源不足,更使农民无法接受现代教育。网络在农村还是奢侈品,各种文艺活动基本上停止了,除了看电视,主要是打麻将和赌牌,农村文化设施在很多地方还基本上是空白。有些农民的公共生活空间甚至靠宗教来填补。笔者认为,农民在物质生活提升的同时,其精神生活也应该得到填补。

  (四)现代的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对农民教育促进作用不大。表现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活动还是当前中国农村的主要经济活动形式。在现代农业中,农民需要更强的抵御市场风险和驾驭市场的能力。第一,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深重,农产品自然风险大且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抵御,寻求多元的风险规避途径十分重要。从农民教育来看,这还是一项空白。第二,农民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指导,无法及时、准确获得市场信息。在没有价格信息指导的生产和销售市场上,农民就只能“跟着感觉走”或“随大流”,盲目生产,被动销售。第三,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复杂,农民作为生产主体,其信息的缺乏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只能成为价格波动的受害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第四,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开放程度的提高,作为我国弱势产业的农业产业部门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通过教育开阔农民大市场观,也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五)农民信仰缺失,求知欲望不浓。主要表现在广大农民没有主观信仰,使农民信仰转向基督教等,农民也主要是为了求得身体健康,因此信教者老弱病残比较多,而其直接原因往往就是农村的教育缺失,农民求知欲望不浓所至。不去追求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农民的精神生活受到社会条件和收入条件的制约。从提升农民的生活意义认同和充实精神生活空间的角度来看,宗教信仰应该是有精神穿透力的。所以当前要警惕的主要是有所复活的迷信活动和邪教活动,关注农民的精神健康。

  以上种种现状的存在,说明我国解决农民教育问题的紧迫性。培育新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农民又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必须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二、农民教育的途径

  (一)注重制度创新,提升农民对自身教育的认知态度。制度缺陷与农民态度的缺陷紧密相联。态度通常支撑着制度,同时得到制度的支撑。目前中国农村的制度建设首先要加强的是社会保障体制,包括福利救济网(农民低保制度)和卫生保健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有了这两张大网的安全保障,农民的社会自由度、主体独立性和创造性、社会的和谐稳定性都会得到加强,;其次要着手实施的是政治民主和管理民主建设,民主建设不仅要在观念上宣传,更重要的是在制度上落实。再次是文化制度建设。还有就是城乡联动制度和渠道的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面向市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二)注重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把新知识带给个体农户的支出也许是任何一个贫穷的农业经济中所能够作出的生产率最高的投资。在大多数地方,提高土地的生产率是大幅度增加国民收入最有保证而又最迅速的方法。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正因为如此,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素质(包括知识与技术素质和人文综合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传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目前的重点: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二是加强科技培训,满足农民生存发展要求。一方面,顺应农民求富、求知、的期待,建立完善的科学技术培训体系,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促进农业劳动力专业化,、非农劳动力职业化、后备劳动力技术化,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另一方面,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和各种培训力量,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立体式、能动的科技教育培训网络。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提供相关政策支持。政府应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制定政策扶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四是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激发农民的科技需求。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在农村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观念、推广科学技术。同时,还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农民的科技需求,调动农民提高自身科技素养的积极性。通过这些为农民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后续力量。

  (三)注重思想改观,提升农民的求知欲望。转变思想观念能使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更加容易,也更加快捷。应该传播的新思想包括国家重大制度、法律、政策、方针的变更;城市和国外的先进文明观念;良好的人格与行为示范等等。知识被利用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新思想的接受程度,当然,新思想的传播能起到增强求知欲望的作用,还有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效果。

  (四)注重习性培养,提升农民的现代化进程。把农民的农业社会习性改造为工业社会习性或发展习性,引导农民不断地市民化,积极推进农民的现代化进程。工业文明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于农业,市民生活不同于农民。因此要培育农民对纪律、制度、团队精神和社会关系秩序的理解和尊重。除了让农民进行自觉学习性改造外,农业的市场化、农村建设的现代化(包括各种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农民家庭的现代化设施)和农民的社会流动化也能够不断地不自觉地转化农民的生产习性。例如:注重集体经济组织的组建,可以提升农民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实践表明,在培育新型农民过程中,通过市场组织体系创新,能够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农民的现代化改造是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最为艰巨,也是最为伟大的任务。科学发展观高度关注新农村的建设和新农民的培育,基于我国目前农村的现实和现代化的可持续的战略思考,我们要把农民教育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来抓。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153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