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论文 > 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之探索

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之探索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社会论文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攻击性行为作为一种个性倾向和社会态度,其敌对性、破坏性及对他人与社会的损害性,同我国道德教育的基本精神如利他、助人以及团结、友善等明显不符。小学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仅阻碍其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现在的小学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砒柱,儿童期又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此时的行为影响其人格发展。

  总的来说,儿童攻击性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频发性,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意义

  研究儿童攻击性行为一方面可以改善儿童自身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可以对家庭和学校的和谐起到直接作用。同时研究儿童攻击性行为问题可以及早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避免更多的儿童遭受这一伤害。

  而且,现阶段在国内还没有关于社工介入矫正儿童攻击行为方面比较系统化的、将理论结合实践进行运用的可借鉴的探索研究。本文探讨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对儿童攻击行为进行矫正研究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本研究在初期通过问卷查、参与观察、访谈等方法,先初步了解目标对象基本情况,选择介入群体,以社会工作及相关理论为基础,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社工的方法提供专业社工服务。本研究则希望通过一次社工介入尝试,获得一些实践及理论运用经验,为将来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二、文献回顾

  (一)攻击性行为概念界定

  首先来看国外对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多德(Dollard,1937)认为:攻击是以给行为所指向的人造成伤害为目标的行为。伯科威茨(Berkowits,1974)和费什巴赫(Feshbach,1970)指出,攻击必须有伤害的目的,而不只是造成伤害。

  我国学者也对攻击性行为做了大量研究。学者管红云,王声勇,刘治民,陈青山在《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中这样定义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任何形式的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而为该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行为。它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并给他人带来身体与心理伤害的行为活动。”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存在冲突之处,即攻击性行为是看意图还是看结果。有的学者认为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是攻击性行为,有的学者认为只要是对他人造成伤害即为攻击性行为。综合各类定义,本文认为,所谓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是指小学儿童侵犯和攻击他人他物,并致使他人他物遭受非本人意愿接受的结果的伤害性行为。

  (二)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1. 生物学因素

  许多研究显示,少部分儿童之所以出现频繁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与大脑两半球均衡性发展与协同功能都较低有关。再者,体质因素在儿童攻击性行为中有较明显的表现。另外,有研究表明性激素也影响着男女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和表现。

  2. 社会文化因素

  对于文化环境与经济地位,儿童攻击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所处的地域文化环境的影响。

  对于家庭因素,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的最基本动网,对儿童早期行为的塑造起着关键性作用。

  对于同伴因素,同伴关系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非常复杂。1992年Pakurst和Asher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在不被喜欢的儿童中,非攻击性的比攻击性的儿童更易受到漠视而感到孤独。攻击性与拒斥又彼此相关,既具攻击性又被拒斥的儿童更易走上犯罪的道路(Goio&Lens.1994;Hgmel.1990)。

  对于学校因素,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儿童的攻击行为,如教师对攻击性的态度和行为都影响着攻击行为的产生。攻击行为因学校的不同而存在若差异,这与学校文化、风气有着重要联系。

  而大众传媒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会增加儿童发生长期或短期的攻击性行为以及发生频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国内的理论研究比较充分,但是实务方面有所欠缺。本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工作介入的角度做实务性研究,包括定量和定性研究。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对儿童攻击性行为进行探索,根据得出的结论对相关儿童进行服务,采用社工所特有的小组和个案的工作方式。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式

  我们的研究方式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和访问的方式。

  自填式问卷的填答对象是通过非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出的。由于自填式问卷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调查很多人的情况,且不用逐一进行访问和交谈,十分省时省力;具有匿名性;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调查人员给回答者带来的影响。

  访谈法主要是当面访谈和电话访谈相结合。在进行社会工作介入服务时,我们主要采用当面访问的方法。我们通过电话访问与服务对象进行互动,主要是为当面访问做准备工作,也为后期的追踪服务提供帮助。

  (二)研究的理论假设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在整个社会生态环境中,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体来讲,微观系统的行为会受到中观系统如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宏观系统如文化、社区、机构、制度、习俗等各方面社会因素的重要影响。

  在本项目中,笔者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把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分为儿童自身的观念因素、家庭因素、同辈群体因素和和偶像的示范作用,即为问卷的指标。

  (三)抽样方案   非随机抽样:判断抽样。

  根据我们调查的主题,调查总体是南京市的小学生,我们从中选取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小学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为总体较好的学校,一般的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对应的小学是:Q小学,W小学和D小学。

  (四)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资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 现有的文献资料: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成因的一些资料,还有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些基本理念。

  2. 发放自填式问卷,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采取三个组每组两人负责一个学校,具体工作包括联络、发放问卷、辅导问卷填写、回收问卷、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初步检验以及数据的录入。

  3. 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61份,回收261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26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

  四、结果

  (一)筛选服务对象

  表1 儿童攻击性行为频率表

  类别

  类别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0.00 182 69.7 69.7 69.7

  1.00 79 30.3 30.3 100.0

  合计 261 100.0 100.0

  问卷第二部分的23个条目是用来测儿童攻击性行为倾向的量表,将这23个条目进行计分相加,得分之和即为量表的总分(zf),反映了被测者攻击性行为的总状况。

  根据郑全全,陈秋燕2002年编制的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特征问卷,我们参考了他们的问卷分析以及赋分细则,将zf为35分及以上的学生确定为攻击性行为较强的群体,并重新定义了一个变量lb(类别),当zf>=35时,此时lb=1,并将其作为我们的服务对象。而当zf<35时,即lb=0。将这一部分数据则作为参照组。

  (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

  1. 家庭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1)父母的示范作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是否有显著性影响

  表2 父母的示范作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NOVA

  xwbx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 14.658 5 2.932 2.511 .031

  组内 295.388 253 1.168

  总数 310.046 258

  上表零假设为:父母的示范作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显著性α为0.05,由于概率p值0.031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应拒绝零假设,认为父母的示范作用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2)父母对儿童犯错的处理方式对攻击性行为是否有显著性影响

  表3 父母对儿童犯错的处理方式对攻击性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NOVA

  xwbx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 12.310 4 3.077 2.646 .034

  组内 297.767 256 1.163

  总数 310.077 260

  上表零假设为:父母对儿童犯错的处理方式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显著性α为0.05,由于概率p值0.034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应拒绝零假设,认为父母对儿童犯错的处理方式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3)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是否有显著性影响

  表4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NOVA

  xwbx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 4.785 3 1.595 1.306 .273

  组内 302.878 248 1.221

  总数 307.663 251

  上表零假设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没有显著差异。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显著性α为0.05,由于概率p值0.273大于显著性水平α,则应接受零假设,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是不存在显著差异的。

  2. 偶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表5 偶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NOVA

  xwbx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 1.190 1 1.190 .994 .320

  组内 308.871 258 1.197

  总数 310.062 259

  上表零假设为:偶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显著性α为0.05,由于概率p值0.320大于显著性水平α,则应接受零假设,认为偶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3. 同伴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表6 同伴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NOVA

  xwbx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 71.251 11 6.477 6.748 .000

  组内 238.052 248 .960

  总数 309.304 259

  上表零假设为:同伴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显著性α为0.05,由于概率p值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应拒绝零假设,认为同伴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4. 自身观念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表7 自身观念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NOVA

  xwbx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 15.033 10 1.503 2.269 .024

  组内 295.029 249 1.185

  总数 310.062 259

  上表零假设为:自身观念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显著性α为0.05,由于概率p值0.024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应拒绝零假设,认为自身观念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五、结语

  经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过后,自身的观念、家庭,同辈群体对儿童攻击性行为有显著影响。

  其中,在家庭这一因素中,经过分析,父母的示范作用和父母对儿童犯错的处理方式这两个维度对儿童攻击性行为是有显著影响的。但是,家庭因素中的家长教养方式在分析中没有得到验证,即对儿童攻击性行为没有显著差异。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讨论与研究。从前人的文献来看,家长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攻击性行为是有影响的。为什么本文得到了与前人不同的答案呢?可能原因为:答案选项的不合理等。

  而对于偶像的示范作用,我们的验证结果是:偶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是没有显著差异的。

  六、社会工作介入服务

  我们根据前期的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所收集的资料,从诸多被调查者中筛选出服务对象,即有攻击性行为或倾向的小学生。

  (一)开展成长小组――社工课堂

  通过导师与校外的小萝卜机构中的工作者的联系,我们与南京市Q小学、W小学和D小学进行了对接。在服务过程中,我们针对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这一特殊人群开展了一系列的成长小组活动,主要是以社工课堂的方式,对这些儿童进行了“沟通”“情绪控制”“爱”等主题的相关讨论和教育。在本此服务中我们相信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潜力,相信其改变的能力。同时,以符号互动论、优势视角等作为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希望能够通过活动中的互动游戏、情景模拟、团队任务来增加学生的沟通频率、改善沟通模式,以促进相互理解,改善人际关系,缓解和矫正小学生攻击行为。

  通过和年级主任还有班主任的协调商议,决定在每周固定时间进行服务,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社工课堂。每次活动时间45分钟。我们主要的服务学校是在D小学。

  (二)开展个案工作

  根据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量表以及之后的访谈,我们选出了攻击性行为程度比较高的几个小学生,对他们进行社会工作个案服务。通过问卷调查的结论和访谈了解,这几个程度较高的学生受家庭的影响较大。因此,我们采取了萨提亚模式,及联合家庭治疗模式。

  以下是我们的服务过程:

  1. 接案:本案是从学校发掘的个案。我们先了解基本情况。

  2. 与案主初次接触,从各方面进行资料收集并研究。

  3. 通过一段时间的玩耍、交流得到案主信任,确认工作关系,并在不断的接触中巩固增强关系。

  4. 进一步接触案主,从案主口中了解到案主情况和案主自身想法。

  5. 进一步接触案主的家庭,了解案主的家庭,从案主的家庭中寻找原因,了解家庭成员的个人冰山。

  6. 帮助案主正确对待客观事物和现状,了解自己的情绪状况,加强案主与其父母的沟通,缓解其攻击性行为。

  7. 着重注意案主的心理变化,时时给予关心、引导和帮助。

  8. 从案主的父母入手,让其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9. 在个案过程中,不断给与评估和监督,督促案主行为的改变。

  10. 跟进服务,如果案主的状况良好,工作员结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hehuiqita/15738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