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电视电影 > 论电影《全民目击》叙事的悬念技巧

论电影《全民目击》叙事的悬念技巧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电视电影


   电影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在“视”“听”两种元素中,“视”的作用相对来说更为强大。百年的电影史发展证明,电影不仅要表现生动形象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怎样生动形象地来表现。因此,“叙事”就成为电影中尤为重要的问题,影片中“悬念”的设置成为电影叙事必不可少的手段,尤其在悬疑类型片中作用更甚。

   《全民目击》是由非行执导的一部罪案悬疑片,上映十天就创下了票房过亿的纪录,可见此片反响不俗。2013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五届英国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颁奖礼上,《全民目击》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及“最佳青年导演”等奖项,不少海外和香港的发行商们也称赞其为“一部比好莱坞还要好莱坞的中国电影!”影片讲述了富豪林泰即将与女友杨丹结婚,而女儿林萌萌十分排斥杨丹并扬言要杀了她,一次酒后林萌萌驾车撞向杨丹造成其重伤,而后杨丹死亡。到底谁是凶手?由此展开故事的进程。影片的情节虽然简单,但是构思精巧,叙事手法新颖别致,镜头画面衔接紧凑,剧情扑朔迷离、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当观者以为自己即将靠近事实的真相时,案情却急剧陡转,令观众事与愿违地陷入了更深的迷雾之中。正是这样一部“多悬念、高技巧”的影片深深地吸引了观众,使影片获得了极高的赞誉。本文试图从悬念设置的角度来分析该片的叙事艺术。

  一、 信息落差产生悬念

   关于悬念的定义论述很多,美国著名剧作家威?路特认为,悬念是一种吊人胃口的东西,是故事讲述者预先埋好的炸弹,这颗炸弹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感情的,但是要留到最后爆炸,通过爆炸释放的能量就是悬念。[1] 世界悬念大师希区柯克认为“悬念=紧张+疑问”。上海同济大学的聂欣如教授在其文章《电影悬念的产生》中认为:悬念是一种情绪,这一情绪是由两种不同的情绪合成的,或者说这种情绪具有两个要素:紧张和疑问,这两种情绪要素合二为一的情绪便是我们所说的悬念。[2]《电影艺术词典》里解释为:悬念是处理情节结构的手法之一,利用观众(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待心情,在剧作中所设置的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3] 上述种种都表明,悬念是为了激发观者的紧张质疑期待心理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段。

   《全民目击》中通过悬念的不断设置来吸引观众,推动剧情持续向前发展。纵观全片发现,导演用得最多的就是通过信息落差来制造悬念。所谓信息落差是指作品中的人物知道的信息与观众知道的信息不对等,两者之间的信息差异造成观众的紧张和疑虑心理,悬念因此而产生。在任何一部作品中,信息落差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借助于它的叙事形式来发挥作用的。电影《全民目击》中信息落差是通过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线索等来体现的。

   (一)叙事结构

   悉德?菲尔德说:“结构就是把故事按照一定位置安排好的东西。”[4] 历来对电影结构的认识也是把它视为故事安排或情节安排,但电影的叙事结构远远复杂于文本的叙事结构,因其综合艺术的性质决定了它在“讲”故事的同时,还要兼顾“表现”故事。跟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不同,电影《全民目击》采用的是套层非线性叙事结构。在这里叙事不是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动力,不关注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是以“析疑”为动力:由结局杨丹被杀来分析谁是凶手。导演通过信息落差的设置,使剧中人物对信息的掌握有限,观众与剧中人物对案情真相的了解犹如“管中窥豹”,“谁是凶手”的观点也就众说纷纭,多层叙事的张力得以展开,悬念进一步的悬而未决,观众也就牢牢地被导演把控。如影片中辩护律师周莉因突如其来的暧昧照片,意外地把杀人凶手引向了林泰的司机。童涛追查林泰十年,在他心里林泰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比起法庭上林萌萌受审判,他更关注的是林泰的罪行。停车场视频的出现,让童涛、周莉都认为林泰是杀人真凶。两位律政人员因丝毫的信息变动决定着案情的走向,杀人凶手由林萌萌变为林泰司机而至林泰,何为事实的真相?观众被众多悬念牵扯着陷入真相的迷雾之中。所以,在套层非线性叙事结构中,故事本身的矛盾冲突已不占主要位置,重要的是剧中人在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对事物的不同观点上。

   (二)叙事视角

   任何艺术作品的叙事都少不了视角的问题,电影中的叙事视角更为复杂丰富。“电影的叙事永远是在双重视点与双重视域――人物在‘看’的‘主观’视点镜头与摄影机‘看’人物的、‘客观’的非视点镜头的交替呈现中完成的。”[5]“不同视点的转换也是形成电影叙事中的情节性与戏剧性效果的基本手段。”[6]《全民目击》不是由某一固定视点人称叙事,采用的是多视点人称叙事。正是多角度、多重声音的叙事,才使得案情一波三折、扑朔迷离,观者的心也随之起伏不定、紧张期待。看完整部影片发现,原来编导给我们设了一个“局”:林泰其实是编导的代言人,他跟编导都是全知视角,完全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周莉、童涛则是限知视角,对于案情只知一星半点;影片中的观者(法庭观众、媒体、媒体受众)与观影人又是进一步的限知视角。信息落差也就理所当然地形成,悬念由此产生。正如波德威尔所说:“多重叙事人的布局诉诸我们源自于现实生活的期待感以便有目的地、渐进地和逐步地传达故事信息,并隐瞒起部分信息的答案,而激起好奇心和悬念。”[7] 因此,众多的观者被编导(林泰)“玩弄”于股掌之中。

   (三)叙事线索

   《全民目击》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以辩护律师周莉为线索叙事,一条是以检察官童涛为线索叙事。因为掌握信息的差异,导致两人对案情真相的看法不一,也正因为两人见解不同的矛盾冲突,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两条线索在影片中不是“并驾齐驱”地发展,而是“对弈”般前后推进,又“填图”般相互补充、完善。影片在叙述各条线索进展时,大量采用“补丁式拼块”的叙事方式,先让观众看到突如其来的结果或事情的突变,然后再来进行补叙。如第一次庭审中,杀人凶手由林萌萌突变为证人林泰司机,童涛虽然深信真凶另有他人,但是苦于无据辩驳,只有败诉。紧接着突如其来的匿名视频,让他在错综复杂的案情中洞悉了事情“真相”,而此“真相”也暗合他心中的“罪人”林泰,因此他深信不疑,并在第二次庭审中指控林泰为“罪人”。影片此时对于重要“证据”――视频的出现与消失并没有着重介绍,而是在另一条线索周莉查案的过程中给予补充叙述。又如影片开场童涛见到林泰时的眼神是愤怒甚至是仇恨的,这种强烈的情绪一直出现在童涛的言行举止中,不禁让观众感到莫名与好奇,随后片中通过童涛的叙述,对林泰的过往进行补充。美国剧作大师罗伯特?麦基说:“你不是靠给予信息来保持观众的兴趣,而是靠扣押信息,除了那些为了便于观众理解而绝对必需的信息。”[8]   二、 时间控制产生悬念

   日本电影史学家小笠原隆夫认为,悬念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之中。当影片在限制的时间内预告将发生某事时,悬念便产生了,如午夜12时,灰姑娘华丽的服饰将失去,时钟正指向12时,而灰姑娘还在跳舞……[  9] 希区柯克著名的“炸弹论”也指出,叙事中因为增加了时间的限定,悬念因此产生。格里菲斯开创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叙事手法,同样也离不开时间的限制。

   《全民目击》中同样也采用了延宕或缩减时间来制造悬念。如第一次庭审中,童涛请出一位证人出场,指控林萌萌的杀人罪时,作为国内知名的辩护律师周莉却显得非常沉默,面对法官一次次地询问:“辩方律师,你反对吗?”周莉次次缓慢地回答:“不反对。”使观众原本期待着法庭会上演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戏的欲望得以抑制。随后周莉字字如刀,句句中的地揭开案情的“真相”时,又引得所有观者哗然诧异。又如第二次庭审即将开始,虽然童涛认为林泰是有罪的,可却并无真凭实据。紧急关头匿名视频的线索“从天而降”,给了他一丝找到真相的希望,同时也让观众期待案情有新的进展。偏偏在此刻,编导让“视频”迟迟出现,不仅让童涛全组人员紧张不安,也使得观众提心吊胆。最终,视频终于在庭审前收到了,因为太大下载缓慢延误了开庭时间,下载了又因为格式不对无法播放,播放之后又限时消失。这一系列悬念的设置都是通过时间的控制得以实现,编导通过对时间的控制来制造人物行动的障碍,扰乱人物的计划,营造紧张的气氛,增加悬念对观众的吸引力,增强影片的叙事效果。

  三、叙事误导产生悬念

   叙事误导是指,编导在影片中通过造型结构或语言、情感渲染等技巧来隐瞒事情的真相,造成剧中人物及观者向“假象”靠拢的一种叙事技巧。在这种叙事机制中,人们被先入为主的“假象”所控制,为悬念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当事情真相的“面纱”被揭开,并与“假象”产生激烈碰撞时,悬念的叙事张力也就形成了。《全民目击》中多处使用了叙事的误导手法,当然这主要是以编导(林泰)的视点完成的。如周莉虽然是林泰花巨资聘请的辩护律师,但她站在法律的立场认为,林萌萌不会被无罪释放,至少被判15年。这个结果是林泰无法忍受的,他希望女儿无罪释放,并要求周莉一定要做到。当周莉为怎样辩护能减轻萌萌的罪行而大费周折之时,苏红的神秘电话及照片点醒了周莉,使其拨云见日找到了“真凶”――林泰司机,周莉被误导,在法庭上扔出了“桃色新闻”的重磅炸弹。悬念因此而产生:到底谁是真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电影内外所有的观者也被误导。又如童涛始终认定林泰有罪,他查清林泰司机并不是真凶,气愤地要求林泰说实话,林泰诚恳而又歉疚地要求童涛放过他,并提出做个交易。林泰恳请的神情让童涛觉得他就是凶手,继而的花钱收买更坚定了童涛的猜测。童涛被误导,也就为其对匿名视频深信不疑做好铺垫,悬念也由此而产生。在周、童及广大观众都对视频深信不疑,一致认定林泰就是杀人凶手时,案情又有了新的突变,大家都被一个制造的所谓“证据”欺骗了,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到此,观众才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又一个叙事“陷阱”,被一个又一个悬念所俘获。

  四、 闪回制造悬念

   闪回是指在一定的场景结构中插入另一场景或片断,是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和已经发生的事情。通常情况下,影片的情节只会出现一次,但当编导为了强调某事物时,影片中往往会利用闪回的手法,多次出现该事物。《全民目击》中导演多次采用闪回的手法,快速切换画面来进行两条线索叙事视点的转换,给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制造悬念的叙事机制。如童涛败诉后,直觉告诉他真凶另有其人,于是他开始重新整理思绪,画面高速闪回切换,叙事由周莉那一条线索回到童涛这一线索上。又如第二次庭审,童涛激怒林泰,让林承认自己是杀人凶手后,画面同样高速闪回,叙事视点迅速切换到周莉这一线索上。闪回手法的多次运用使人们可以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对案情进行多方面的了解,也能更好地吸引观众,勾人摄魄的悬念叙事得以完成。

   《全民目击》可以说是同期国产片中的惊喜之作,虽然影片的内容与形式相较显得贫弱,但作为一名新秀导演在叙事形式上的创新与悬念技巧上的探索,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dianshidianying/16325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