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逻辑学 > 《看不见的人》中的布鲁斯哲学

《看不见的人》中的布鲁斯哲学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逻辑学


摘 要:布鲁斯是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黑人文学文本研究的原始依据和文化源泉。拉尔夫·埃利森的著作《看不见的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成为当代美国小说的经典之作。埃里森创造性地将黑人布鲁斯音乐融会贯通于整部作品之中,以布鲁斯精髓深刻地阐释出黑人寻求自我身份及其文化身份的小说主题。本文介绍了布鲁斯所包含的三个相对独立又彼此相关的概念,并着重分析了布鲁斯哲学在小说中的体现,指出布鲁斯不仅是美国黑人苦难的生动诉说,更是其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的力量之源。

关键词:拉尔夫·埃利森; 《看不见的人》; 布鲁斯音乐; 布鲁斯哲学

一、解读布鲁斯
  布鲁斯实际上包含了三个相对独立又彼此相关的概念——布鲁斯、布鲁斯音乐与布鲁斯哲学。
  (一)布鲁斯
  首先,布鲁斯源于英文单词“blue”,它是一种内在情感的流露,表达了焦虑、恐慌、低落的心理情绪。在英语发展史上“blue”一词最初时单指色彩,其含义第一次超越了颜色的范畴要追溯到16世纪,在短语“to look blue”中转义,暗指一种忧虑的精神状态。到了17世纪,又一短语“blue devils”在英语中得到广泛使用,指那些会令人沮丧、不安甚至绝望的不良情绪。布鲁斯在美语中的应用要追溯到19世纪早期,当时“blue”与“blue devils”可互换使用,来形容低落的情绪和精神压力。
  (二)布鲁斯音乐
  布鲁斯音乐是生活在美国南部的非裔美国人所开创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至今对该曲风起源的确切时间还难以界定,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布鲁斯成形于19世纪晚期,但是乐曲所传达的内在思想情感却要追溯到奴隶制时期,甚至植根于非洲大陆。奴隶制是布鲁斯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之中,美国黑人饱受几个世纪的压迫与歧视。布鲁斯音乐的精神内涵所表达的恰恰就是黑人生活在种族歧视的白人社会中所遭遇的的艰难困境,因此可以说布鲁斯并非仅仅为艺术而艺术;相反,它向我们传达着整个黑人群体的思想与情感,表现了他们来到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为了生存所做出的种种尝试、努力与心理调试,这正是布鲁斯音乐的内在核心与灵魂所在。
  (三)布鲁斯哲学
  布鲁斯反映了美国黑人的生存哲学和生活智慧,是黑人将自身的苦难经历转化而来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他们对残酷现实的诗化面对。布鲁斯将艺术与生活结合起来,诗歌与经历经合起来,象征与现实结合起来,是黑人民族文化的瑰宝。著名的布鲁斯学者托尼·拉塞尔指出,当美国黑人把在白人社会中的生存困境生动并艺术地以布鲁斯音乐表现出来时,就使得他们与当下的困难产生了一段距离,从而可以艺术地感知与看待这种生活困境。作为一种半忧伤半诗化的音乐形式,布鲁斯表现了美国黑人深刻的生命意识,同时它还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生存悲剧性与喜剧性的双层内涵,既反映出生活的悲苦艰辛,又表明人们可以通过顽强不屈的精神来战胜和超越苦难,从而走出生命的低谷。
  二、《看不见的人》中的布鲁斯哲学
  拉尔夫·埃利森的《看不见的人》是黑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音乐科班出身的埃利森将音乐元素融会贯通于整部作品之中,用布鲁斯音乐及其哲学内涵更深层地阐释了小说的中心主题。
  (一)布鲁斯——美国黑人苦难的生动诉说
  在欣赏布鲁斯音乐时,人们无法将它与黑人的悲苦命运分割开来。奴隶制是布鲁斯产生的历史背景,长达几个世纪以来,美国黑人一直饱受剥削与压迫,他们是无形的,被排斥的,处于社会边缘、倍受歧视的群体。布鲁斯音乐所展现的正是处于白人种族主义社会中黑人的切身经历和感受,是黑人处于重重压迫下灵魂深处的呐喊,这是布鲁斯的核心所在。因此,苦难与折磨是布鲁斯音乐不可或缺的表现内容,可以说没有伤痛,也就没有布鲁斯。
  埃利森笔下的“看不见的人”正是一个布鲁斯式的角色,作为一名黑人青年,他无名无姓,自始至终被人漠视遗忘,不为他人所见,自我身份丝毫得不到美国社会的认可与接纳。在寻求自我的漫长旅途中,他饱受艰难与波折。在最一开始,“看不见的人”勤奋好学,心怀抱负,他精心准备要在自己毕业当天庄重而体面地登台演讲,不料却发现自己竟成为供人消遣的小丑,被强行推到角斗台上与其他黑人学生打斗厮杀,白人们则津津有味地围坐观看,“看不见的人”倍感凌辱,这场血腥而疯狂的角斗讽刺性地打破了他对于尊严与平等的纯真向往;随后,在新的大学生活中,“看不见的人”依旧心怀希望,渴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卑微的命运,憧憬着美好明天。然而随之而来的一起白人参观事件,再一次破灭了他的梦想,因为无意中带领白人校董诺顿先生参观了黑人社区, “看不见的人”不幸地被逐出校门;当他携带着他所尊敬的黑人校长布莱索亲笔写的推荐信前往北部纽约四处求职时,却缕缕碰壁,原来怀揣的这封原以为会给自己带来机遇与运气的推荐信竟是一个荒唐的骗局,信上的内容旨在告诉招聘者千万不要聘用眼前这个黑小子,务必使他“不停奔跑”;后来“看不见的人”不得不在油漆厂找到一份苦差事,却又在一次恶性爆炸事件中受伤,丢掉了饭碗;当伤势严重的他虚弱地来到医院求救时,那些白人医生竟把这位黑人疾患的到来当成了他们进行电击实验的良机;出院后“看不见的人”加入到名为“兄弟盟”的左翼组织,渴望有所作为,后来因看透了组织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而厌恶失望,从中退出;紧接着又遭到无端追杀,四处逃亡,最终掉进一个废弃的洞穴中,惨淡度日。
  “看不见的人”就这样饱受艰辛,自始至终一直痛苦地、不懈地追寻着自我的身份与价值,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无情的打击与失败。最终,当他所有的希望与抱负都被毁灭之后,他别无选择地藏身地下,过起了穴居生活。贯穿小说的布鲁斯主题曲——“我造了什么孽/让我如此漆黑/如此忧伤”,正是主人公苦难命运的真实写照,是他无言的内心哭诉。埃利森以点及面,以“看不见的人”向读者展现了整个黑人群体在社会边缘挣扎求生的生存困境。
  (二)布鲁斯——美国黑人勇气和力量的源泉
  尽管布鲁斯是忧伤的,如泣如诉,然而其发人深省的一大特性就在于绝望并非布鲁斯的全部,因为在悲苦绝望之下,存有一线坚定的希望,即坚信尽管境遇艰难、饱受苦难,依然存有超越生活困境的生存可能。作为受压迫却不屈服的黑人民族音乐,布鲁斯表达出了一种信仰,道出了黑人的心声, 他们相信终有一天一切都会有所改观,不会再像今天这样,这就是黑人们为什么吟唱:“心中烦扰/让我倍感忧伤/但是生活绝不会永远如此/终有一天太阳一定会照射到我家的门上!”还有一首歌中这样唱到:“当你看到我脸上的微笑,我欢笑只为了避免哭泣”。在这些乐曲中,布鲁斯哲学得到了最为直接有力的展现,即面对生活苦难坚韧不屈,面对不幸挫折依然心存希望。
  小说中“看不见的人”在聆听著名布鲁斯歌手阿姆斯特朗吟唱忧伤的布鲁斯时,无形中获得了一种模糊的勇气。正是布鲁斯使他有可能去直面与接受身为黑人的现实,换而言之,在布鲁斯中,他确立了自我的身份,平生第一次他开始懂得,应该珍视自己的黑人体验与所有的人生经历。埃利森认为,布鲁斯的价值在于它强调直面自我。“看不见的人”从一个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青年逐步成长,渐渐悟出了布鲁斯的生存哲学。他认清并接受了自我生活的矛盾层面,并最终明白:无论他造了什么孽,以至于如此漆黑、如此忧伤,他终究是自己,布鲁斯使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一个简单而真实的生命个体。
  布鲁斯是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象征,看不见的人在寻找自我个体身份的同时,实际上也在追寻整个黑人民族的文化身份。最初,“看不见的人”为自己的肤色,种族及其历史与文化深感羞耻,一直试图隐藏自我的真实身份。然而正是布鲁斯,不断地提醒其黑人的传统及文化传承,在不断聆听布鲁斯的过程中,他逐渐品味出其音乐美与内在价值。布鲁斯恰似通往过去的纽带与桥梁,默默传承着黑人民族的历史文化,使得“看不见的人”开始珍视民族文化。他在小说中忏悔到:“我不为我的祖辈们是奴隶而羞愧,我只为我曾经因此羞愧而羞愧”。从最初的否认、排斥到最终的接纳、认同,并为之骄傲,“看不见的人”在思想上日渐成熟,他明白了自我身份深深地植根于非裔美国黑人的历史文化之中。
  最后,“看不见的人”懂得了一个人要以坚韧的精神来面对生活中的困苦,正如埃利森所主张的,布鲁斯既表达出了生活的苦痛,同时又体现了一线希望与可能,即可以通过顽强不屈的意志来战胜超越苦难。在小说的最后,“看不见的人”即使深居地下,也心怀期盼,期待重生,希冀着“即使作为一个看不见的无形人,也有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去承担!”小说像一首布鲁斯一样,以期盼与希望的音符结束,即便微弱,即便模糊,即便看似有一些讽刺,但仍然是一丝希望的火苗。
  三、结束语
  黑人评论家休斯敦·贝克认为,布鲁斯是黑人本土语言的典型特征,也是黑人文学的文化源泉。布鲁斯不仅丰富了《看不见的人》的内涵与精神实质而且成为该小说所蕴涵的不可或缺的黑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尔夫·埃利森正是通过布鲁斯哲学,在其作品中诉说着黑人灵魂深处的彷徨与呐喊、执着与希望。

参考文献:
. 外国文学研究. 1999.3:12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luojixue/2510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